① 西南科技大学算是一个很好的大学吗
不想贬低学校,也不要夸张得不着边际。西南科技大学前身是四川建材学校,后来升级为建材学院、工学院,再和农业高专合并,改名字叫西南科技大学的,所以很多很多人骂学校,觉得自己来这里,上当了,由若干个专科学校组合而成一个重点大学的外观。
如实说,学校的优势:新组建大学,政府很重视,给了很多照顾政策,比如专科升为本科,二本提到一本招生;等评选重点学科、博士点等方面,只要符合最低标准,就给名额等等,逐渐发展起来,让实力和校名和享受的待遇之间差距减小。
学校的劣势:因为底子太差,若干专科学校升个伪装成重点大学的样子,但大多数专业水平很差,教学水平和就业率也比较低。在各种政策照顾下,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全国认可的重点学科,政策照顾可以拿,但社会不怎么认可。即使是王牌专业,材料学等等,在全国都是不入流的水平。
② 西南科技大学专升本! 升本后是2本 还是重本 和其他的本科文凭有什么差别
你好,我是西南科技大学今年毕业的专科学生,同时也升本了,今年9月开始本科学习。
专升本考试安排在大二结束时考试,正常升本比例为5%,考试比较公平的。大三毕业后进入本科学习2年,所以本科一共为3+2=5年。
专升本后专业不变,所以除了法律(法律专科升本后是一本),其他专业都是升二本。但说实话,一本和二本的毕业证没有任何区别的。
专升本的学生有2个毕业证的,一个专科毕业证,一个本科毕业证。 区别就是:专升本学生的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上写的是“两年制XXX专业本科毕业”哈。
有其他的问题可以给我留言哈:)
③ 西南科技大学校史 听后感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1931年12月,民国著名教育家、被誉为清华大学“终身校长”的梅贻琦在就职典礼上道出的这一名言,至今深为世人推崇。
巴蜀钟灵毓秀之地,也孕育了一批才高八斗、品学双馨的著名学者。
他们宛如灿烂的群星,照亮了天府之国肥沃厚重的科学文化土壤。
④ 西南科技大学如何
一:西南科技大学的历史与定位:
西南科技大学位于四川经济实力第二城,中国科技城绵阳市。2000年8月,西南工学院与绵阳经济技术高等学校合并组成西南科技大学。现在西南科技大学是教育部、国防科工局与四川省共建高校,国家西部重点建设的十四所重点高校之一,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卓越工程师计划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高校,四川省“双一流”建设高校。从定位上看,西南科技大学还是一所很不错的大学,定位不低。
西南科技大学建筑。
二:西南科技大学的办学规模与实力:
西南科技大学占地面积达4131亩,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现在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达34000余人,设有17个学院,拥有10大学科门类,开设有78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博士硕士导师585人。西南科技大学拥有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独立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8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
西南科技大学一景。
三:西南科技大学的排名参考:
1,在校友会中国大学排行榜中,西南科技大学排在全国第254位,四川省高校第11位,办学层次为区域知名大学。
2,在上海软科2018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西南科技大学排名全国第420位,四川省高校第15位。两个排行榜位次相差比较大,仅供参考。
西南科技大学建筑。
四:西南科技大学的学科实力:
西南科技大学拥四川省双一流学科群2个,省级优势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西南科技大学拥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分别是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农学、地质工程等。西南科技大学科研实力还是很不错的,学校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还有众多省部级实验室。近年来,西南科技大学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专项,973,863计划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110多项。
⑤ 求西南科技大学的校史,简单的
一、学校前身——西南工学院
1939年,江津窑业技术学校。
1949年,江津窑业技术学校更名为川东区江津窑业技术学校(隶属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
1950年,川东区江津窑业技术学校更名为西南工业部干部学校(隶属关系同上)。
西南工业部干部学校更名为西南建筑工程学校(隶属关系同上)。
1952年,西南建筑工程学校、重庆第一土木建筑学校合并组建重庆建筑工程学校(隶属关系同上)。
1958年,重庆建筑工程学校升格为重庆建筑材料专科学校(隶属中央建筑工程部)。
1962年,校名改名为重庆建筑材料工业学校(隶属中央建筑工程部)。
1964年,更名为四川非金属矿山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隶属建筑材料工业部)。
1974年,学校搬迁到绵阳,更名为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校(隶属关系同上)。
1978年初,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隶属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随后学校搬迁至原清华大学绵阳分校校址办学。
1993年,原国家教委批准该校改变领导管理体制并更名为西南工学院(隶属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
1998年,绵阳市纺织技工学校、绵阳市丝绸技工学校并入西南工学院。
二、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1952年,四川省遂宁农业学校。
1978年,学校搬迁到绵阳,在原四川绵阳农学院校址办学,更名为绵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1995年,学校更名为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三、合并建校
2000年8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由西南工学院和绵
西南科技大学组建10周年庆
西南科技大学组建10周年庆
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西南科技大学。
2000年12月21日,正式挂牌成立西南科技大学。
2001年,学校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高校14所之一。
根据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部署和教高〔2001〕2号文件要求,2001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西南科技大学正式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开始正式实施对口支援西南科技大学计划。
2002年,学校成为全国67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之一。
2003年,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授牌。
2004年,学校机器人小组获得中国地区冠军和亚太地区亚军。
2006年,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建西南科技大学协议。同年,国防科技学院成立。
2007年,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为优秀。
2009年,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0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学校。同年10月,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西南科技大学。
2013年8月,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西南科技大学。 同月,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6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学校续签“十三五”期间对口支援协议。 6月,国家国防科工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十三五”期间继续共建西南科技大学。
2017年2月,学校与四川陆军预备役某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军事学学科。
2017年3月,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2018年5月,国家科技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下发《关于批准建设省部共建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国科发基〔2018〕32号),批准依托学校建设省部共建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5)专利权人西南科技大学扩展阅读:
一、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10月,学校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293人,副高级职称人员642人;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585人。
从董事单位等聘任院士13人;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千人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四川省千人计划”人选、四川省教学名师等160余人次。
有“核废物环境下的生物效应”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碳纳米材料”和“特种高分子”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以及“光电检测技术与研究”等10个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有“军民融合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
二、硬件设施
截至2018年10月,学校校园占地4131亩,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是读书治学的好地方。学校有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3亿元,教学科研研仪器设备值已达7.16亿元。
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3.78万平方米,藏有纸质图书220万余册,电子图书781万余册。业务辖全校16个资料室;图书馆分为二个部分,校区西苑是以工学收藏为主的工学馆,东区中心馆舍于2003年启用。
全馆设有各类阅览室、自习室30余个、阅览座位4923席,功能齐全,环境优良。网络及镜像数据库30多个。馆藏突出材料、资源、环境、计算机、电子、机械、建筑、农学等学科。
三、合作交流
西南科技大学秉承开放的办学宗旨,积极开展国际和区域学术交流和合作。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发展道路,与国(境)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关系。
现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巴西、智利、荷兰、芬兰、日本、韩国、新加坡、新西兰、马来西亚、印尼、印度、泰国、以色列、比利时、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活动,搭建了多个合作平台,开展了一批富有效益的科教合作项目。
学校主持完成了加拿大政府资助的“中国西部远程教育项目” 、欧盟资助的“低成本废水处理技术高等教育与培训模块的开发”等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⑥ 西南科技大学授权的招生机构有哪些
西南科技大学招生章程
第二十八条 学校招生录取接受社会和广大考生的监督,学校未授权任何中介机构进行招生宣传和招生工作。
⑦ 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的师资力量
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设有法学、应用心理学、知识产权三个本科专业,法学专业在全国实行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招生;拥有经济法、刑法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及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1100余人。学院坚持以本科教育为重点,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开展继续教育,努力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艰苦奋斗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5人,其中专任教师59人,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人才1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四川省首届十大“中青年法学专家”获得者1人。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有2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96%,其中博士19人,在读博士9人。聘请刘家琛(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张建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为特聘教授。
法学院是四川省首批立项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按照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学院不断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提倡案例式、讨论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现已有校级精品课程10余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实践教学方面,学院现有法律诊所实验室、模拟法庭实验室、物证技术实验室、知识产权实验室、心理测量测评实验室、心理学生物反馈实验室、行为观察室、团体辅导室等12个专业实验室,设备总价值1000余万元。有研究生专用多媒体教室1个,研究生专业学习室5个,研究生案例讨论室2个,有标准化的模拟法庭1个,法律硕士报告厅1个。同时,学院依托绵阳市法律援助中心设在学校的法律援助工作站,积极开展法律援助等社会服务工作;依托省级十佳志愿服务社团——“为乐”志愿服务与研究中心,深入绵阳市周边社区及乡镇,常年开展心理援助和法律援助服务等,良好的基础条件,为学生搭建了宽广的实践技能培训平台。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省政法委和省教育厅将法学院的共建单位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确定为“四川省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将绵阳市司法局、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确定为“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此外,学院还在省内其他各级行政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了20多家校外实践基地,每年可提供法学、知识产权、应用心理学等专业实习岗位近500个,让学生在不同类型岗位上获得全方位能力提升。依托学院校外实践基地,学院积极推动落实高校与司法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已选派多名教师赴绵阳市法院系统挂职锻炼,已选聘40余名司法实务部门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承担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教学任务。
学院注重加强学科平台建设,2004年四川省级法学学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犯罪防控研究中心成立,中心设在法学院;2007年被批准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1年四川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社会法制教育普及基地在学院挂牌。2013年四川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授牌并挂靠法学院。2015年四川绵阳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与研究中心、绵阳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研究)中心成立,两个中心设在法学院。
学院重视科研工作,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以科研促教学。学院设有拉美法律研究团队、群体性纠纷解决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团队、社会管理与心理危机干预团研究队、市场法律主体研究团队、刑罚制度研究团队5个科研团队。教师研究成果突出,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发表论文数百篇,成果曾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及教育厅、绵阳市级科研成果奖30余项。学院教师主持和主研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部(省)级科研项目。学院成功举办了“中国犯罪学年会暨中日犯罪防治与和谐社会构建研讨会”、“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建设研讨会”、“海峡两岸刑事司法发展趋势研讨会”等大型学术会议。学院开设有“天府人文讲坛—法学名家西南科技大学专场”、“绵州讲坛—法学名家”系列,先后有10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我院讲学。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有多位教师参加了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等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学院重视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积极服务于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和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院大力开展“携手共建法治绵阳,共同塑造阳光心灵”活动,组织师生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和教育活动,服务地方法治建设。同时,积极在四川地震灾区开展心理援助与心理危机干预、灾后重建法律纠纷解决等,为地方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做出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读书月、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本科课堂教学向课后的延伸,学院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组织实施了“3331教育模式”、“立德修身9+1”学生成长计划。学院重点培育和打造了具有法学院特色的“辩论文化”,组织开展了师生辩论赛、辩论式学习、四川省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与学院师生论辩赛等;组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环境模拟法庭竞赛、观摩了第十届“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比赛;2013年,学院承办了“四川省首届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获得圆满成功;同时,学院牵头组织建设了西南科技大学首支学生辩论队,初步构建了以学院为基础,面向全校的“辩论文化”素质教育大平台,让学生在一场场精彩的辩论中感受了思想的魅力、思辨的魅力、语言的魅力、成长的魅力。同时,学院重视学生科技活动开展,创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升实际动手能力,近年来,学生申报学校创新基金人数及结题率大大提高,学生参与“挑战杯”获四川省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全国铜奖1项、四川省金奖1项,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全国二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知识产权论文竞赛全国二等奖1项,全国法律英语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近三年来,学院学生考研录取率一直保持20%以上,司法考试通过率50%左右。有一大批学生通过公务员考试、参加选调生等在法律实务部门和基层党政机关等单位工作。
目前,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已经发展成为具有西部办学特色、在四川乃至全国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法学院。展望未来,法学院全体师生将进一步团结奋进,齐心协力,开拓创新,为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学院而努力奋斗。(2006年3月更新)
⑧ 西南科技大学为什么不行了
西科大的败落,一共有六点:
1、关于城市位置:
在西部四川省的二线城市——绵阳,说实话这让它受到很大限制。尽管官方说与在绵阳的中科院物理研究院合作建校,充分利用绵阳科技城的优势(鬼知道中国科技城是绵阳),但是双方的实质并没有建立更密切的关系。加上这几年成都的迅速发展,一二线城市的差距拉逐渐拉大。几年前西科大还能和成都理工大学一较高下,现在真是不能比较了,被甩一大截。其次就是,关于就业择业的问题,一般大型招聘会都会在成都,如果想得到大公司的offers还得马不停蹄的穿梭两个城市之间,据我观察,一是很多西科大的学生就业不会选择绵阳,其二就是学校的招聘会不会吸引好公司的加盟(学校每年都会有自己组织的招聘会),所以综上述,绵阳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吸引人才流入的地方。
2、人脉和关系:
以前老校长人脉很广,有副总理的大力支持,发展很快。随着老一辈的院士级校长的谢幕,肖、王上任之后,无所作为,专断独行,当政这么多年,终于在将要谢幕的时候,很困难的拿下了博士点建设(这十几年不知他们都干了些什么,是不是问心无愧的,鬼才知道)。想当初老校长呼风唤雨、叱咤风云,硕士点齐刷刷的建设,只能感叹唏嘘。
3、发展现状:
一谓的扩大招生,而且年年都在增设无关紧要的专业,领导拼命的想往综合大学上面靠,似乎根本就不知道西科大的专业优势和劣势,最终的结果是:导致机构庞杂,教学质量不过关(举个例子,学校前几年开设了中文系,不仅如此还下设汉语言文学和对外汉语,两个专业加起来的人数有足足的200多人,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教育商业化,很坑爹啊!),出了个别专业(材料等专业真的在川内来说也可能是一流的)啃老底子之外,其他的专业确实不行。
4、行政化:
这是目前中国大学的通病,西科大的老师确实都还是不错的,但是这所大学行政化比一般的大学严重得多,大概是因为地理位置远离成都行政中心,缺乏必要的监督所致。个别领导一手遮天。
5、学风松散: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还是地理位置,缺乏有效的自然性竞争机制(比如若学校紧靠西南交通大学,学生危机意识大得多),学生的竞争意识非常糟糕(但是不排除有一些学生的努力),加上四川人整体上的慢节奏和松散,其中造成的恶性循环可想而知。
6、关于校名:
很坦白的说我最终选择西科大的原因是他有一个霸气的校名:西南科技大学,你只要想一下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凡是带西南、东南、西北加上学校性质如师范、理工、科技就觉得是很厉害的学校,往往这种总结方法是正确的,但是西科大是个特例!最后我想说,来了才发现,因为校名而选择大学是不明智的,是自欺欺人,因为最终学校的实力才是决定因素,当然这跟我高考成绩有关系,不过说实话,有时候是:高考分数真的很廉价。
西科大已近落选双一流了,彻底沦落为四川三流高校。
⑨ 西南科技大学为什么在全国大学排名很低
有地理位置原因,东部高校其他的地域优势不说,仅仅以各个地方政府发表的科研项目经费来说,远超西部高校,在单个项目经费方面西部省份远远比东部省份少的情况下,每年西部省份发表的项目数量也远远少于东部省份,西部高校怎么去和东部省份去竞争。
东部省属高校,地方政府的科研经费占到学校纵向经费的60-70%,四川省高校相反,国家项目经费占到学校纵向经费的70%以上。事实上,东部高校得到的国家项目总量远远超过西部高校。西部高校很多科研项目经费,就如西部省份的GDP一样,都是假的。
各种排名标准不一,差异大,水分也大,有些学校给排名机构交赞助费,获得个好位置。那样得到的排名没多大意思。想提学校高硬实力,对个人而言,就多发几篇高水平论文,多拿几个大项目,多拿几个国家奖。
西南科技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坐落于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
学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西部重点建设十四所高校之一,入选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育部联合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2011计划。
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赞誉学校“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办学路子。
建校以来,学校几经搬迁,走过了创业、发展、壮大的不平凡历程。在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西部大开发和中国科技城建设的大背景下,2000年8月23日,教育部批准西南工学院与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立西南科技大学。
截至2018年5月,学校校园占地4000余亩,有在校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学生、外国留学生3.4万余人。设有国防科技学院等17个学院(部),在工学、农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医学等10大学科门类,设有本科专业78个;
有一级学科硕士点22个、独立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有硕士专业学位类别8个;有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有4个学科方向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