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海尔旗下有那些品牌
海尔集团旗下的家电品牌包括:海尔、卡萨帝、统帅、AQUA、斐雪派克、通用家电,此外海尔集团还有一个自建的物流品牌——“日日顺”。除海尔、统帅、日日顺三个品牌外,其余品牌皆是海尔从海外并购得来。
B. 海尔的商标有哪些
海尔标志
海尔商标的演变是海尔从中国走向世界的见证。
海尔创业刚起步时,电冰箱生产技术从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引进。当时双方签订的合同规定,海尔可在德国商标上加注厂址在青岛,于是海尔便用”琴岛——利勃海尔”作为公司的商标。(琴岛,青岛的别称)
随着企业品牌声誉的不断提升,原商标中的地域性影响了品牌的进一步拓展,于是过渡成为”琴岛海尔”。
随着企业进军国际化市场步伐加快,1993年5月,集团将产品品牌与集团名称均过渡到中文”海尔”,并设计了英文”Haier”,作为标识,新的标识更与国际接轨,设计上简洁、稳重、大气,广泛用于产品与企业形象宣传中。
2004年12月26日,海尔集团开始启用了新的海尔标志,新的标志由中英文(汉语拼音)组成,与原来的标志相比,新的标志延续了海尔20年发展形成的品牌文化;同时,新的设计更加强调了时代感。
英文(汉语拼音)每笔的笔划比以前更简洁,共9划。”a”减少了一个弯,表示海尔人认准目标不回头;”r”减少了一个分支,表示海尔人向上、向前决心不动摇;英文(汉语拼音)海尔新标志的设计核心是速度。因为在信息化时代,组织的速度、个人的速度都要求更快。风格是:简约、活力、向上。英文(汉语拼音)新标志整体结构简约,显示海尔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每个人更加充满活力,对全球市场有更快的反应速度。
汉字海尔的新标志,是中国传统的书法字体,它的设计核心是:动态与平衡;风格是:变中有稳。这两个书法字体的海尔,每一笔,都蕴涵着勃勃生机,视觉上有强烈的飞翔动感,充满了活力,寓意着海尔人为了实现创世界名牌的目标,不拘一格,勇于创新。
孙子兵法上说:”能因敌变化而制胜者谓之神”,信息时代全球市场变化非常快,谁能够以变制变,先变一步,谁就能够取胜。
海尔在不断打破平衡的创新中,又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所以,在”海尔”这两个字中都有一个笔划在整个字体中起平衡作用,”海”字中的一横,”尔”字中的一竖,”横平竖直”,使整个字体在动感中又有平衡,寓意变中有稳,企业无论如何变化是为了稳步发展。
从”琴岛—利勃海尔”到”琴岛海尔”再到”海尔”,从商标的演变可以看出海尔塑造品牌形象、逐步走向国际化品牌的发展历程。海尔,正在努力成为真正的国际化品牌。
C. 海尔集团的商标“海尔两兄弟”有什么寓意吗
一个是中国小孩,一个是外国小孩,这就是海尔的吉祥物———“海尔兄弟”。海尔集团在所有45个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上均申请注册了“海尔”、“Haier”和“海尔图形”商标。
海尔集团公司的前身是1984年由濒临倒闭的两个集体小厂合并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该厂于1985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出了亚洲第一代“四星级”电冰箱,为体现出双方的合作,海尔人将产品名称定为“琴岛———利勃海尔”,并且成功地设计了象征中德儿童的吉祥物“海尔图形”(现在的海尔兄弟)。
其商标由“琴岛———利勃海尔”文字和“海尔图形”组成,此标志寓意中德双方的合作如同这两个小孩一样充满朝气和拥有无限美好的未来。
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名称经过几次变更后,于1991年变更为“青岛琴岛海尔集团公司”,并推出了以“大海上冉冉升起的太阳”为设计理念的新商标,该商标由“琴岛海尔”中英文文字和“海尔图形”组成。1993年5月,“青岛琴岛海尔集团公司”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企业名称变更为海尔集团公司,其商标由中文“海尔”、英文“Haier”和“海尔图形”组成。
2005年,海尔集团又推出了海尔新的文字标志,由汉字海尔与海尔的汉语拼音组成,与原来的标志相比,新的标志延续了海尔20年发展形成的品牌文化;同时,新的设计更加强调了时代感。拼音每笔的笔划比以前更简洁,共9划,“a”减少了一个弯,表示海尔人认准目标不回头;“r”减少了一个分支,表示海尔人向上、向前决心不动摇。海尔启用的新标志,喻意着海尔又站在了一个新起点上,这个新起点就是战胜自我,打破平衡,从新开始,争取更大的发展。
D. 海尔集团标志的含义
2013年7月28日消息,海尔在创新全球论坛上,海尔正式发布了步入网络化战略阶段之后品牌的新形象。公布了全新的企业logo和slogan,其中新口号是“你的生活智慧,我的智慧生活”。
新形象主要有三大变化。一是海尔主色彩从红色重新回归蓝色。在新的战略阶段,海尔向着提供专业服务及解决方案的科技形象转变,新的品牌主色彩随之转变为蓝色,以体现科技创新与智慧洞察的视觉感受。
二是“I”上的点由方点变为圆点,以及字体整体优化。圆点象征着地球,体现海尔创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品牌理想,也表现了海尔对网络平台中每一个个体的关注,也正是个体的智慧汇聚成海尔的网状平台。字体整体优化,以获得更好的视觉平衡。
三是辅助图形为网格状。以象征海尔节点闭环的动态网状组织,网格没有边框,无限延伸,喻义网络化的海尔无边界,没有展级,而是共同直面用户需求的节点。
(4)海尔商标持有有限公司扩展阅读:
设计上追求简洁、稳重、大气、信赖感和国际化。海尔集团把企业识别系统看做一个过程而非一种表现形式,在企业发展中以务实的态度不断完善企业视觉识别各要素,经过不断改进加以完善。
伴随着海尔企业的迅速发展,多元化、国际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原有的企业识别标志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步伐,迫切需要更为超前的企业识别标志和品牌定位。
E. 海尔集团所有的下属子公司有多少,分别是拜求!
目前是有三个:
1、海尔智家(A股上交所):
海尔智能家居是海尔集团在信息化时代推出的一个重要业务单元。
它以U-home系统为平台,采用有线与无线网络相结合的方式,把所有设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网络连接,从而实现了“家庭小网”、“社区中网”、“世界大网”的物物互联,并通过物联网实现了3C产品、智能家居系统、安防系统等的智能化识别、管理以及数字媒体信息的共享。
2、海尔生物(A股科创板):
即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是青岛海尔生物医疗控股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是海尔集团。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0月28日,总部位于山东省青岛市。
3、海尔电器(港股港交所):
海尔集团最初就是在对原青岛电冰箱总厂改组的基础上,以定向募集资金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
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年—1998年)特征: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1984年只有冰箱,1998年时已有几十种产品),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
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2005年)特征: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有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Haier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誉度与美誉度。
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特征: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运作全球范围的品牌,从2006年开始,海尔集团继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阶段之后,进入第四个发展战略创新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的区别是:国际化战略阶段是以中国为基地,向全世界辐射;全球化品牌战略则是在每一个国家的市场创造本土化的海尔品牌。
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运营的竞争力。与分供方、客户、用户都实现双赢利润。从单一文化转变到多元文化,实现持续发展。
F. 海尔的商标有哪些
海尔商标的演变
第五代识别标志
2013年7月28日消息,海尔在创新全球论坛上,海尔正式发布了步入网络化战略阶段之后品牌的新形象。公布了全新的企业logo和slogan,其中新口号是“你的生活智慧,我的智慧生活”。
G. 海尔商标注册了多少年
29年
H. 海尔公司标志的由来,海尔公司的标志代表着什么
一个是中国小孩,一个是外国小孩,这就是海尔的吉祥物———“海尔兄弟”。海尔集团在所有45个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上均申请注册了“海尔”、“Haier”和“海尔图形”商标。
海尔集团公司的前身是1984年由濒临倒闭的两个集体小厂合并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该厂于1985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出了亚洲第一代“四星级”电冰箱,为体现出双方的合作,海尔人将产品名称定为“琴岛———利勃海尔”,并且成功地设计了象征中德儿童的吉祥物“海尔图形”(现在的海尔兄弟),其商标由“琴岛———利勃海尔”文字和“海尔图形”组成,此标志寓意中德双方的合作如同这两个小孩一样充满朝气和拥有无限美好的未来。
1991年,该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名称经过几次变更后,于1991年变更为“青岛琴岛海尔集团公司”,并推出了以“大海上冉冉升起的太阳”为设计理念的新商标,该商标由“琴岛海尔”中英文文字和“海尔图形”组成。1993年5月,“青岛琴岛海尔集团公司”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企业名称变更为海尔集团公司,其商标由中文“海尔”、英文“Haier”和“海尔图形”组成。
2005年,海尔集团又推出了海尔新的文字标志,由汉字海尔与海尔的汉语拼音组成,与原来的标志相比,新的标志延续了海尔20年发展形成的品牌文化;同时,新的设计更加强调了时代感。拼音每笔的笔划比以前更简洁,共9划,“a”减少了一个弯,表示海尔人认准目标不回头;“r”减少了一个分支,表示海尔人向上、向前决心不动摇。海尔启用的新标志,喻意着海尔又站在了一个新起点上,这个新起点就是战胜自我,打破平衡,从新开始,争取更大的发展。
参考资料:《人民日报》 (2006年03月20日 第十五版) 宋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