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国光知识产权:注册商标这些有趣的冷知识你知道吗
一、中国最早的商标出现于宋朝
北宋时期,就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商标图形———白兔。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这枚白兔商标,中间一个白兔图,寓“玉兔捣药”之意,两边刻有:“收买上等钢条,造工夫细针,认门前白兔儿为记”,这是山东一家“济南刘家工夫针铺”的铜版标志。这一设计,与现代的商标相比较,仍显规范化。
二、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商标法规
1904年8月4日清光绪皇帝钦定颁发的《商标注册试办章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商标法规。
三、中国官方最早正式批准使用的商标
是一件1890年上海燮昌火柴公司使用的“渭水河”牌火柴商标。(据说这是中国清代首个批准的注册商标)
四、新中国第一个注册商标
1949年6月,共产党领导的华北人民政府,刚成立不久就颁布了《华北区商标注册办法》和《施行细则》。”一年后的国庆日,新中国第一期《商标公报》出版,全文刊登了1950年7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的新中国第一个商标法规《商标注册暂行条例》,并颁布了建国后首批注册商标。其中该批商标第00001号,为天津一家化妆品公司注册的“海王牌”发油。(小编也想努力找到这个商标图,确实找不到了)
五、新中国最早公告的商标
1950年10月1日,中央私营企业局编印了第1期《商标公报》。该《商标公报》上公告了183件商标。记录了新中国第1号注册商标——“太阳”。
⑵ 服务商标和商品商标有什么区别
1.商品商标是用以将商品生产者或经销者的商品同他人的商品区别开来的一种标志,具有区别商品不同出处的功能,表明商品质量和特点。
服务商标是用以将服务提供者的服务同他人的服务区别开来的一种标志,具有区别服务不同出处的功能,表明服务质量和特点。
2.商品商标出现较早,保护商品商标的法律颁布就早,我国首部保护商品商标的法律是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商标注册试办章程》。
服务商标出现较晚,保护服务商标的法律颁布就晚,我国首部保护服务商标的法律是1993年修改后的《商标法》(自 1993年7月1日起施行)。
3.在实行自愿注册原则的前提下,特殊商品实行强制注册,如卷烟:和人用药品。而服务商标则全部为自愿注册,不存在强制注册。
4.商品是有形的,商品商标使用在具体商品上。服务是无形的,服务商标使用在具体服务中。
⑶ 古代真的有“五刑”吗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奇的物品层出不穷,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可是,与此同时,不法分子造假的手段,也是越来越多了。提起假货来,很多人都深恶痛绝,恨不得把制造假货的人绳之以法。有人说,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应该就很少有假货出现了。
但是,即使是有明文规定,古代的假货现象仍然是屡禁不绝。北宋的时候,假冒伪劣现象愈演愈烈,甚至,还玩出了很多花样。
汴京城作为北宋的首都,可谓是繁华无比。可是,就是在天子脚下,假货仍然层出不穷。汴京城中有一个卖花的人,她卖的花总比别家新鲜点,也鲜艳点,因此,生意很好。但是,买花的人连花带盆买回家后,看似漂亮的花朵很快就枯萎了。原来,这些花都是插在上面的,并不是载上去的。等到买花人想要找卖花的人理论时,赚的盆满钵满的卖花人早已溜之大吉了。
等到明朝的时候,我国社会的经济状况,已经由传统的农业经济转变到了商品经济的初级阶段。与此同时,市场上的造假现象越来越多,已经到了令人防不胜防的地步。据当时文人的笔记记述,市场上面的不法商贩为了牟取暴利,将酒掺上灰一起卖,甚至,还把烧鸡的肚子中塞上沙子以增加重量、在鱼肉中注水等。
如此种种,令民众苦不堪言,究其原因,还是当时的社会风气太过浮躁。当然,除了货物造假之外,某些心术不正的人还经常用各种方法来坑蒙拐骗。这里,像什么“掉包计”,“放鸽子”,“唱双簧”等等,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由此可见,在利益的驱使下,造假行为不仅在现在屡禁不止,在古代也是层出不穷。
光绪三十年,清政府为了打击市面上的假货,特意制定了《商标注册试办章程》,以便于让正规商贩申请商标。可以说,清朝自这个《商标注册试办章程》颁布后,市面上的一些造假行为,确实在一段时间内减少了不少。但是,当时清政府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即使后来出台了一些尽可能面面俱到的法律,但是,无奈政府执行不力,假货行为仍然是屡禁不绝。
以上所说的,都是在古代发生的造假事件。当然,如今的造假行为更加猖獗。打击造假,需要民众和政府一起努力。
⑷ 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都有哪些法律特征
商品商标与服务商标的主要区别:1.商品商标是用以将商品生产者或经销者的商品同他人的商品区别开来的一种标志,具有区别商品不同出处的功能,表明商品质量和特点。服务商标是用以将服务提供者的服务同他人的服务区别开来的一种标志,具有区别服务不同出处的功能,表明服务质量和特点。2.商品商标出现较早,保护商品商标的法律颁布就早,我国首部保护商品商标的法律是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商标注册试办章程》。服务商标出现较晚,保护服务商标的法律颁布就晚,我国首部保护服务商标的法律是1993年修改后的《商标法》(自 1993年7月1日起施行)。3.在实行自愿注册原则的前提下,特殊商品实行强制注册,如卷烟:和人用药品。而服务商标则全部为自愿注册,不存在强制注册。4.商品是有形的,商品商标使用 在具体商品上。服务是无形的,服务商标使用在具体服务中。
⑸ 我国第一部商标法是哪一年发布的叫什么
中国第一部商标法是清末1904年由清政府颁布的,名为《商标注册试办章程》。但是这部商标法,并不完全是适应中国近代工商业和民族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在相当程度上,是在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强迫下问世的。
1804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各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门户,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他们掠夺中国领土,勒索巨额赔款,开辟通商口岸和租界,并攫取种种特权。由于中国海禁大开,中外贸易日渐发展。西方列强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利益,占领中国这个大市场,纷纷要求保护本国商品的商标。
清政府为了调整日益复杂的商事关系,于1903年设立了商部,并开始制定各种商事法规。按照光绪皇帝“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议”的旨谕,陆续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律》、《破产律》等各种商事法规。对英人赫德提出的14务商标法规,商部表示极为不满,认为“保护商标一事,原系商律中之一门”、“办理商标,本是内务”。对于英国政府的险恶用心,商部洞若观火,并奋起抗争,极力夺回商标管理权。商部指出“惟注册商品,同为行销中国之货物,华洋商标注册公费及保护之法,自应无分轩轻”。明确提出,无论华洋商人,应一体保护,以示平允。
1904年,商部“采择各国通例,参协中外之宜,酌量添改”,拟定了《商标注册试办章程》28条,《商标注册细目》23条,于8月4日上奏,旨准颁行。这就是清末我国由政府批准颁行的第一部商标法规。
建国后,我国于1982年出台第一部商标法,1993年重新修改了商标法。
⑹ 我们目前正在酝酿的是商标法的第几次修改
与发达国家的品牌发展相比,中国品牌起步偏晚,生存环境不容乐观。但随着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们品牌意识的增强,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民族品牌的希望。1.中国品牌发展史早在我国的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很多以不同的特产而闻名的大都市,它们有的盛产铁器,有的盛产织物,有的盛产粮食作物,形成了区域品牌的雏形。在西周墓葬出土的文物中,发现有封建领主产品的标志和各种官工的印记,如果这些产品用来进行了交换,那就可以看成是早期商标和品牌的萌芽。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已经作为一门独立的职业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人们在让渡自己的劳动产品时,都想得到交换方最好的产品。于是,人们就开始根据口口相传的品牌信誉来确定交换的对象。为了明确自己的身份,宣传自己的产品,当时有固定营业场所的商人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打出招牌和幌子。在汉朝,朦胧的品牌意识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实物招牌开始流行。据史书《三辅决录》记载:“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张芝笔,左伯纸及臣墨。”这些品牌都是以能工巧匠的名字命名,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懂得用具有鲜明特征的品牌来体现商品的卓越价值。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商业贸易繁荣,造纸业和印刷业开始广泛应用,品牌的传播和扩散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自觉的阶段,具有明显品牌指示并辅之以清晰消费导向的广告作品开始出现,鲜明的带有品牌意识的招牌广告遍布城乡。这在我国的品牌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上海博物馆收藏了北宋时期的一章铜版雕刻广告,“认清门前白兔儿为记”的标签,此标签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所制,图文并茂,很有代表性。这可以说是我国品牌的启蒙。它以人们熟悉的动物形象和简洁的语言向消费者传递企业信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商品经济较以前更为发达。广告显著增多,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开始出现。明朝嘉靖九年,京城酱菜铺的老板请当朝宰相严嵩为其品牌“六必居”题名,以此防止自家酱菜被他人假冒。这是自品牌现象出现后,我国第一个有明显品牌保护意识的注册防伪行为。公元1904年,清朝政府颁布了《商标注册试办章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保障企业权益的法规。从此,品牌的注册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品牌开始成为具有法律效应并受到法律保护的商业行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门户洞开,西方列强开始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入侵和政治控制。在此过程中,外国人大量投放广告,企图摧毁中国的民族工业和民族品牌,民族品牌举步维艰。当时的广告品牌以外商经营的洋品牌居多,如汇丰银行、华英大药房、大英火轮船公司等,民族品牌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间隙得到了发展的机遇,比较著名的有“美丽牌”香烟和“三星牌”牙膏等。当时,品牌宣传的载体也扩展到橱窗、路牌、霓虹灯、交通工具和广播等媒介。抗战爆发后,为了挽救濒临灭绝的中国品牌,人们发起了“用国货最光荣”的保护民族品牌运动,品牌第一次和中国的政治命运结合在一起,并正式成为社会生活和国力象征的一部分。建国初期,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品牌问题没有引起工商界的足够重视,发展十分缓慢。而一场文化大革命,使稍有发展的民族品牌又陷入了停顿甚至倒退。所以说,我国真正意义上大规模的品牌发展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开始的。1979年初,全国范围内开始逐步恢复广告业务,“参杞补酒”是第一个做电视广告的国产品牌,瑞士“雷达表”是文革后第一个在大陆媒体上做广告的外国品牌。自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有识之士引进西方的企业管理经验,真正的品牌经营才在中国悄然兴起。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国外品牌的大举进入,我国企业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在竞争中陆续产生了“海尔”、“长虹”、“康佳”、“联想”、“春兰”等一大批民族工业品牌,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等有助于品牌健康成长的法律、法规。2.中国品牌的发展阶段中国的品牌发展真正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源自于改革开放和市场化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品牌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品牌启蒙时期(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头10年,企业的竞争环境并不是很激烈,国内企业还处在规模小、实力弱的竞争局面,中国企业和消费群体对品牌的理解还处于一知半解,这个时期对品牌的认识处于启蒙期。传统品牌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得到了一些发展。。
⑺ 清政府颁布的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带来了哪些提醒
公元1904年(光绪30年),清政府颁布我国第一部商标法规《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它的颁布结束了“中国开埠通商数十年,商人牌号向无保护”的历史。从清朝开始,很多商人已经意识到了商标的重要性。所以,对于某些名人或者商人而言,也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以免,被人钻了空子。
清代商标
商标就是一个区分质量好坏和知名度的作用,当然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你把某产品做大了,做出知名度了,如果你注册了商标。对方仿冒你的产品,你可以去告他,让其赔偿你的损失。
现在,哪些恶意注册商标的公司,就是去网上找某些知名度高的人。由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淡薄,没有注册商标,商标公司钻法律的空子,偷偷注册了商标。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面对敲诈甚至不敢声张,可以说投诉无门。面对对这种情况,其实不用害怕。尤其是那些使用自己名字的大佬,根本不用担心被注册。
当然,如果不是自己的名字,那么就要注意商标保护意识。以免被某些不怀好意,没有职业道德的公司或个人注册。即便是他们不敲诈你,到时你想注册商标卖产品,你可能都注册不了。所以 ,外国人率先提出商标注册,也是有道理的,一定要引起重视。
⑻ 1904《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实行了吗
已经无效了
⑼ 如果古人造假被抓住了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呢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奇的物品层出不穷,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可是,与此同时,不法分子造假的手段,也是越来越多了。提起假货来,很多人都深恶痛绝,恨不得把制造假货的人绳之以法。有人说,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应该就很少有假货出现了。
以上所说的,都是在古代发生的造假事件。当然,如今的造假行为更加猖獗。打击造假,需要民众和政府一起努力。
⑽ 请概括清末《公司律》颁布的原因
清末1898—1911年颁布的经济法规达60多个,包括综合性法规《商人通例》《公司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行业管理法规《试办银行章程》《矿务铁路公共章程》,奖励实业法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奖励公司章程》等。
17世纪始,“公司”一词流行于我国广东、福建和台湾地区,大量以公司命名的经济贸易和秘密社团组织在民间出现,如天地会在婆罗洲创建的“兰芳公司,新加坡的“义兴公司”等。这时期公司一词具有称谓上或文本上的意义,在商事习惯的范围内使用。现代法律意义上的公司,无疑是清末法律移植的成果。清末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和清政府的洋务运动使得公司这一组织形态在中国广泛地开展起来,立法对此也进行了确认和调整。
1903年12月清廷商务部颁布《公司律》,中国公司法历史上首次对公司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即“凡凑集资本共营贸易者名为公司”;公司章程也进入我国公司法律之中,“凡设立公司赴商部注册者务须将创办公司之合同规条章程等一概呈报商部存案”;此外还纳入了“股权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和“公司法面前所有公司一律平等的原则”,公司制企业模式由此开始在中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