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使用他人已注册商标的后果.
《商标法》明确下列行为为商标侵权行为:
1、 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 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
2、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
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对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依据《商标法》第五十三条、《商标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三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给以处罚。
(1)责令停止侵权,具体措施如下:
①责令立即停止销售;
②没收、销毁侵权商品;
③没收、销毁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
(2)处以罚款
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根据情节处以非法经营额50%以下或侵权所获利润五倍以下的罚款;对侵权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可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对以上两项处理不服的,当事人可以收到通知之日起15天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工商管理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3)就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
进行处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可就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贰』 能否使用他人的姓名注册商标
使用人名作为商标时,需要提供本人同意的公证书。
使用名人的名字作为回商标,如果是政治名人,一答般都会被驳回。使用娱乐明星的名字,有时会被核准,有时会被驳回,关键在于审查员知不知道这位明星了。这种情况是发生过的。
但是,关于“黎明”一商标,本人认为该异议不能成立,“黎明”除可以做人名之外,还有其他含义。不能认定侵犯他人姓名权。
『叁』 以别人的名义注册商标,该注意什么
一、以别人的名义注册商标要注意与申请人签订协议,以免在未来转让和使用出现不必要的麻烦。真正申请人和申请人约定所有权利和义务归真正的申请人所有,注册成功后所有权利归真正申请人执行,当真正申请人有条件时,申请人要无条件转让给真正申请人。
二、变更商标注册人的要求:
(1)全部商标一次变更;
(2)多次变更的,应依次办理手续。
(3)变更注册人名义的委托书及申请书是以变更后的名义办理。到期该续展的可同变更一起办理。
(4)两个企业合并或一个企业分离成两个企业的应办理转让注册商标手续。
(5)一份变更申请应附一份变更的证明文件。
(6)证明文件可以是上级主管部门(行业)的,也可以是工商行政管理局开具的。不能用复印件,也不能是企业自己开的变更证明。
(7)证明文件要与注册上的注册人名义一致,不能简化或扩大。
(8)变更证明不能用营业执照或申请办理营业执照的变更申请代替。
(9)变更证明上必须注明由谁变更到谁或由什么变成什么。
(10)变更注册人名义同补证一起办理的,应用原名义办理补证申请而不能用变更后的名义办理,如原章戳作废上交,不能在申请书上盖章的,应由工商行政管理局出证明可不盖章,因变更注册人名义已有工两行政管理局证明文件和补证可。
二、变更商标注册人所需的资料:
(1)变更商标注册名义申请书。
(2)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或主管部门开具的由“以前单λ”变为“现在单λ”的证明。
(3)有代理人的,需提交商标代理委托书。
上述文件具备后,交商标局,核准后,由商标局出具变更证明并予以公告;注册人办理了变更手续后才继续享有商标权。
『肆』 别人申请商标注册在我之后,他在先使用的概念是什么
他的在先使用,如果按照商标法第31条来理解,属于在你的商标申请之日前3年就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使用。这样使用需要提供销售数据如合同复印件、销售范围如专卖店数量以及广告投入如广告合同来证明。
同时,商品/服务属于相同/类似。否则基于31条的在先使用并具有一定知名度来提出的异议/争议很难获得支持。
『伍』 使用别人的注册商标作为企业字号构成侵权吗
一、商标一经在我国注册,就受到我国法律的保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的字号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属于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所谓的突出使用是指将与注册商标文字相同或相近似的字号从企业名称中脱离出来,醒目的使用。
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项的规定,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的字号使用的行为若构成商标侵权,必须同时满足下列要件:一是具有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主观意图,即知道是他人的注册商标,而有意在字号中进行使用;二是字号的文字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类似;三是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四是足以产生市场混淆。在司法实践中,我们一般对是否构成“突出使用”的司法判断标准是:将与商标权人注册的商标文字相同或者相近似的字号从企业名称中区分出来,在字体、大小、颜色等方面较该企业名称的其他文字特别突出醒目地进行使用,让人在视觉上留下深刻印象,客观上使得该字号起到了某种商业标识的作用。
三、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权利发生冲突的处理原则
根据我国知识产权法律规定的基本精神,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对解决此类权利冲突案件一般遵循如下原则:
1、保护在先权利原则。保护在先权利原则,又称在先权原则,是指在同一客体上存在多个知识产权发生冲突时,按照权利获取的先后保护在先取得的权利,而在后权利的设立与行使不能侵犯他人此前已经存在并受法律保护的在先权利。在先权利,是指在申请商标注册之前他人已合法取得的权利,包括著作权、字号权、专利权以及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等。我国《商标法》第9条规定:“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第31条同时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注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这是保护在先权利原则确立的法律依据。
2、诚实信用原则。该原则排除了以欺诈、仿冒、引人误认或误解等方式利用他人市场信誉与优势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也排除了因恶意仿冒他人的商标而取得权利的合法性。而有关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纠纷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一方当事人在同业经营中违反诚信原则,攀附他人在先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商业标识所负载的商业信誉,恶意注册和使用与之相同或近似的标识,从而误导消费者,达到提升其市场竞争力的不正当目的。因此,必须对此类行为坚决予以制止,以维护公平诚信的市场竞争秩序。
3、禁止混淆原则。在涉及商标侵权权利冲突案件的司法实务中,适用该原则的关键是看被告的使用是否构成商业混淆。一般判断标准是依据被告使用商业标识的地域、时间、使用方式等个案具体情形来综合认定被告对他人商业标识的使用,是否会使相关公众产生混淆和错误联想。
『陆』 可以用别人的营业执照注册商标吗
可以借他人的营业执照注册商标后,等自己的营业执照办下来后再进行商标转让,但是这种做法存在很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