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商标权案例
首先了解下对抄方主张什么权利,通过什么途径来主张。
就商标侵权而言,有可能是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以及刑事责任。如果是代理销售的行为,法条规定如果销售不明知是侵权产品,并有合法来源的,是可以免受处罚的。如果是你是生产方,应对侵权承担连带责任。
侵权是属于民事责任,可以协商调解解决。具体可以咨询当地的律师或比较大的商标代理机构。
⑵ 比较知名的商标侵权的案例有哪些
时间:2010年—2012年
案情:从名不见经传,到现在的凉茶第一罐,“王老吉”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但是,这奇迹中间却夹杂着两家公司的恩怨。从2010年开始,广药集团与加多宝之间就展开了“王老吉”的商标之争。
结果:北京一中院就鸿道有限公司(加多宝)提出的撤销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于2012年5月9日作出的仲裁裁决的申请作出裁定,驳回鸿道集团提出的撤销中国贸仲京裁字第0240号仲裁裁决的申请。该裁定为终审裁定,暂时为广药集团和加多宝的“王老吉”商标争夺案画上了句号。
时间:2012年—2015年
案情:乔丹和中国体育用品公司乔丹体育自2012年以来官司不断,同年10月,飞人乔丹向商评委提出争议申请,认为乔丹体育注册上述商标的行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所指的诚实信用原则;2015年初乔丹再次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中国乔丹体育公司撤销关于“QIAODAN”、“侨丹”、“乔丹王”在内的多个争议商标。
结果: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起诉中国体育用品公司乔丹体育“商标争议案”耗时三年,迎来终审判决,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78起乔丹体育商标争议案中的32起做出了终审判决:二审维持原判,驳回了迈克尔·乔丹撤销乔丹体育争议商标注册的上诉请求,保持乔丹体育争议商标的注册。
时间:2015年
案情:2004 年,周某买下了一个注册于 1996 年、名为“百伦”的商标,随后又注册了包括“新百伦”在内的一系列联合商标,并在 2008 年拿到“新百伦”商标的批准。而早年曾以“纽巴伦”为名在国内进行宣传的New Balance,因为其 2006 年成立的上海公司名为新百伦,便开始使用“新百伦”作为中文名,于是拥有中文商标的企业向广州中院提起侵权诉讼。
结果: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这起商标权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该院认为,美国New Balance公司在中国的关联公司——新百伦贸易(中国)有限公司因使用他人已注册商标“新百伦”,构成对他人商标专用权的侵犯,须赔偿对方9800万元。
⑶ 求一个经典的商标案例
亚美公司诉兴华公司在其被许可使用商标的使用期限内转让合同侵犯商标使用权 案情原告:天津亚美保健品饮料有限公司。被告:天津兴华饮料食品有限公司。被告:哈尔滨市新华饮料厂。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华经济委员会(下称新华经委)开办的青年汽水厂于1980年6月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南极”商标,用于其生产的汽水等饮料产品,于同年7月获得核准注册。1987年4月,青年汽水厂更名为哈尔滨市新华饮料厂(下称新华饮料厂),此后,其“南极”商标注册证书丢失,于1992年向国家商标局申请“南极”注册商标的补证、续展及商标注册人的更名手续。1994年10月,国家商标局核准了新华饮料厂的“南极”商标注册人的更名手续及补证和续展手续。1992年9月1日,新华经委将新华饮料厂发包给案外人李秉君承包经营。双方在承包合同中约定:承包人李秉君对新华饮料厂的资产只有使用权,不得以其他形式转租、转让,每年上交承包费33000元,承包期自1992年9月1日至1994年12月31日。同时,双方还签订了一份补充协议,约定:李秉君如确因经营需要对外签订经济合作项目、合同、联营办厂等,需申报发包人同意,方可实施。1994年4月19日,发包人新华经委任命李秉君为新华饮料厂的法定代表人。同年4月27日,李秉君未向发包人新华经委申报,即以新华饮料厂名义与天津亚美保健品饮料有限公司(下称亚美公司)签订联营协议,许可亚美公司自该日起至1996年末使用“南极”注册商标;亚美公司1994年应给付新华饮料厂返利1万元,以后每年递增30%返利。李秉君以收取联营返利款名义收取了亚美公司1994年的返利款1万元,并以此名义开具了收据。新华饮料厂的“南极”注册商标变更注册人、补证、续展手续被核准后,新华经委副主任李国福经新华经委授权,于1994年10月20日以新华饮料厂名义与天津兴华饮料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兴华公司)签订了“南极”注册商标转让协议,新华饮料厂将其“南极”注册商标转让给兴华公司所有,兴华公司付给新华经委8万元转让费。随即,新华饮料厂向国家商标局办理商标转让手续,国家商标局于同年11月3日核准“南极”注册商标归属兴华公司,有效期自1993年3月1日至2003年2月29日。1994年11月4日,李秉君因经营能力问题向新华经委提出提前终止承包合同,新华经委表示同意,双方为此订立了交接合同并办妥了交接手续。同月6日,新华经委免去李秉君新华饮料厂法定代表人职务,同时任命其副主任李国福为新华饮料厂法定代表人。同月9日,新华经委根据交接时得知的李秉君以新华饮料厂名义与亚美公司签订联营协议的事实,即以李秉君违反承包合同的约定,侵害其合法权益为理由,向哈尔滨市道里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李秉君以新华饮料厂名义与亚美公司所签的联营协议无效,李秉君应将所收取的1万元返利款交还给新华经委。1995年3月7日,该法院作出判决,确认李秉君与新华经委所签承包合同有效,李秉君违反合同约定,擅自许可他人使用“南极”注册商标的行为无效,李秉君应将收取的1万元款偿付给新华经委。该判决生效后,李秉君将此款付给了新华经委。1995年4月,兴华公司发现亚美公司也在使用“南极”注册商标,便以其已买断该商标为理由,向亚美公司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要求亚美公司停止使用“南极”注册商标。亚美公司即以其与新华饮料厂签订有“南极”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兴华公司与新华饮料厂签订该商标的转让合同侵犯商标使用权为理由,向天津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兴华公司停止使用“南极”注册商标。兴华公司答辩认为其依法受让了“南极”注册商标,是合法使用,没有侵犯亚美公司的商标使用权。同时提出反诉称:亚美公司与新华饮料厂签订的商标许可使用协议无效。天津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追加新华饮料厂为本案被告。审判天津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新华饮料厂与亚美公司所签的“南极”注册商标许可使用协议,系李秉君以商标所有人新华饮料厂和该厂法定代表人名义签订的,李秉君的行为应视为是法人行为,协议内容不违法,应为有效。新华饮料厂与兴华公司所签的“南极”注册商标转让合同,虽是新华饮料厂上级主管单位所签,但是以新华饮料厂为转让方,该合同依法视为有效。亚美公司所诉新华饮料厂与兴华公司商标转让合同无效之主张,根据不足,不予支持。据此,该院判决如下:一、新华饮料厂与亚美公司签订的“南极”商标使用许可协议有效,新华饮料厂应于本判决生效后10日内将许可合同报送国家商标局备案。二、新华饮料厂与兴华公司签订的“南极”注册商标转让合同有效,亚美公司与兴华公司自1994年11月3日起履行亚美公司与新华饮料厂所签“南极”商标许可协议约定的内容。三、驳回双方的其他诉讼请求。判决后,亚美公司与兴华公司均不服,分别向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亚美公司上诉称:一审判决把新华饮料厂与兴华公司签订的商标转让合同判为有效是错误的,一审判决第二项应予以撤销,并判决兴华公司及新华饮料厂赔偿我公司的一切损失。兴华公司上诉称:一审判决第一项错误,第二项的相关内容也是错误的,应予以改判。要求确认亚美公司使用“南极”注册商标属侵权行为,并赔偿我公司的损失。新华饮料厂答辩称:与亚美公司所签的“南极”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协议系李秉君越权行为所致,该协议应为无效。我厂与兴华公司所签的“南极”注册商标转让合同有效。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代表新华饮料厂与亚美公司签署联营协议的李秉君具有企业承包人和法定代表人的双重身份,其应当在法律规定和承包合同约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法定代表人的职权。根据案涉承包合同的约定,李秉君对承包的企业仅享有资产使用权,对外签署联营合同等需向发包人申报,表明李秉君无权自行以企业名义对外签订联营合同。李秉君以新华饮料厂名义与亚美公司所签联营合同,主要内容为许可亚美公司使用“南极”注册商标,并收取返利款,其实质是李秉君将其对企业资产的使用权部分转让给亚美公司,擅自增加了企业资产的使用主体。在李秉君向发包人上交的承包费数额已确定的情况下,李秉君在联营协议中约定收取的返利款实质是为个人牟利。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合同一方将合同的权利、义务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的,应当取得合同另一方的同意,并不得牟利”的规定,应确认李秉君以新华饮料厂名义与亚美公司签订的有关许可使用“南极”注册商标的联营协议无效,亚美公司应停止使用“南极”注册商标。因亚美公司不知李秉君与新华经委签有承包合同,故应由新华饮料厂承担签订此无效合同的责任。无效合同从订立时起即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因无效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返还给对方,并由责任方赔偿对方的经济损失。鉴于亚美公司于1994年4月交付1万元之后,从1995年1月开始无偿使用“南极”注册商标至今,其所享受的使用商标的利益难以返还,故新华经委根据另一判决取得的1万元返利款亦不再返还。亚美公司未能举出因合同无效所受损失的证据,故其要求新华饮料厂赔偿损失的主张,不予支持。新华饮料厂与兴华公司所签‘南极’注册商标转让合同,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且履行了法定手续,应为有效,一审对此认定正确,应予维持。因亚美公司在与李秉君以新华饮料厂名义签订的合同中无主观过错,故兴华公司要求亚美公司赔偿损失的主张,不予支持。兴华公司所诉损失应由新华饮料厂承担,因兴华公司未对新华饮料厂主张权利,本案对此不予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第(五)项、第二款、第九十一条、第九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该院判决如下:一、维持一审判决书第二项中关于“新华饮料厂与兴华公司所签南极注册商标转让合同有效”部分和第三项。二、撤销一审判决第一项及第二项中关于“亚美公司与兴华公司自1994年11月3日起履行亚美公司与新华饮料厂所签‘南极’商标许可协议约定的内容”部分。三、改判新华饮料厂与亚美公司所签“南极”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协议无效。亚美公司应自本判决送达之日起,停止使用“南极”注册商标。评析本案的正确处理,既涉及对于商标法律规范的正确理解和适用,又涉及到对于一般民法规范的正确理解和适用。根据商标法律规范的规定,商标注册人(商标权所有人)有权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也有权向他人转让其注册商标。但商标注册人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依我国《商标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应当报商标局备案;商标注册人转让其注册商标的,依我国《商标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共同向商标局提出申请,并经商标局核准和予以公告。本案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在注册商标的许可使用和转让上都有争议,而且因转让发生在许可使用的期间内,哪一种关系应当受到保护,是本案的焦点。商标注册人将其注册商标许可他人使用,在约定的许可使用期限内,商标注册人转让其注册商标,对许可使用人应负有何种义务?商标注册人如未履行此种义务而向第三人转让,其效力如何?在我国《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上均未有明文规定,是本案判断问题的难点。从法理上观之,商标注册人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一般有独占使用许可和普通使用许可两种形式。注册商标的独占使用许可,是指商标注册人允许被许可人在约定的时间、地区和商品上独家使用其注册商标,许可人不得在相同地区就相同商品在同一时间里再许可第三人使用其注册商标。注册商标的普通使用许可,是指商标注册人在同一地区内允许不同的人同时或先后使用其同一注册商标,其中任一许可人不享有禁止其他被许可人使用的权利。使用许可是属独占使用许可还是属普通使用许可,应由商标注册人与被许可人在使用许可合同中明确约定;合同中未约定为独占使用许可的,即为普通使用许可,商标注册人仍有权向第三人许可使用其注册商标。据本案认定的事实,“南极”商标注册人新华饮料厂与亚美公司所签订的许可使用“南极”注册商标的合同中,未约定此许可为独占使用许可,故应为普通使用许可,被许可人亚美公司就没有权利阻止商标注册人新华饮料厂再向他人许可使用其注册商标。但在这种普通许可使用下,商标注册人可否在许可使用期限内向他人转让其注册商标呢?一般认为,为了保证许可使用合同的效力,商标注册人未经被许可人同意,是不得将其注册商标擅自转让给他人的,否则,将损害被许可人的利益;商标注册人如要转让其注册商标,应先与被许可人协商终止许可使用合同,然后再进行转让,被许可人如需继续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应在转让手续办妥后与受让人另行签订注册商标许可使用合同。这正是本案被许可人亚美公司主张在其被许可使用商标的使用期限内,兴华公司受让同一商标无效的根据所在,似有道理。但是,上述看法一方面没有法律明确规定作支持,另一方面它应是建立在排他性基础之上的,即独占许可使用的被许可人排他,在性质上是应包括转让行为的,普通许可使用因无排他性而不能阻止商标注册人进行再许可或转让。同时,在本案情况下,兴华公司作为受让人无从商标局的备案中查询其受让的商标已由转让人许可他人使用,故其对受让商标随即产生原许可使用商标合同效力终止的法律后果是没有责任的,其依法定转让程序合法受让商标所取得的注册商标所有权人的地位,是不应受到转让人与被许可人之间的许可使用合同关系影响的。本案的另一个问题是,二审判决认定新华饮料厂与亚美公司之间的注册商标许可使用合同无效,是值得研究的。首先,注册商标转让所产生的法律效果,一方面是所有权人的变更,另一方面是使已有的同一注册商标许可使用合同终止其效力。其次,本案新华饮料厂向亚美公司许可使用其注册商标,是新华饮料厂时任法定代表人李秉君所为的行为,不论合同的名义是联营协议还是许可使用合同,亚美公司都有充分理由相信李秉君是有权代表新华饮料厂对外为法律行为的,没有义务审查李秉君与新华经委之间的承包关系如何。在法律上,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义所为的行为,就是法人的行为,法定代表人与法人之间的内部关系或者与法人上级管理机关之间的内部关系对外不具有约束力。所以,二审以李秉君未依承包合同规定向发包人申报即对外签订合同属无权行为的理由,以定新华饮料厂与亚美公司签订的合同无效,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本案注册商标转让合同有效,并不是因为原许可使用合同无效所致,而是其转让符合法定条件;转让成立的,原许可使用合同的效力即应终止,法院不得强制受让人与原被许可人履行转让人与原被许可人之间的原许可使用合同,即受让人没有义务承受原许可使用合同关系,原被许可人如需继续使用同一注册商标,必须与受让人签订新的许可使用合同。
⑷ 商标官司的典型案例
八年抗争 厦门“万杰隆”赢回品牌
厦门网 www.xmnn.cn 日期:2008-07-08
■两商标虽仅一字之差,但图案等“显著性”不同,所以万杰隆赢得官司。
■厦门本土品牌“万杰隆”已在全国开设近千家专卖店。(资料图片)
“万杰隆”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使用现有商标了,而这一结果,“万杰隆”当家人——许木杰董事长等了足足8年。据了解,近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支持了“万杰隆”集团的诉求,撤消了商标评审委的裁定和一审判决,由此,“万杰隆”赢得商标之争的胜利。
“万杰”VS“万杰隆”
1998年,许木杰创建了“万杰隆”服装品牌,并于当年6月18日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提出注册申请,1999年9月被核准注册,核定使用商品为第25类衣服、婴儿服装、游泳衣、鞋、帽、袜子、领带、腰带等。
“当时就想做自主品牌并把它做大。”许木杰说,创建“万杰隆”时他是抱着一种做番事业的心态,而此前的1996年,他被评为厦门“首届十佳外来务工青年”,因此创业也有回报社会的目的。
然而,2000年4月6日,一家远在山东、名为“万杰集团”的公司,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提起争议,要求撤销“万杰隆wanjielong及图形”的商标注册申请,理由是其与注册在先的“万杰及图形”商标构成近似商标。
当时的许木杰面临两种选择,即要么应诉,要么放弃。“放弃就意味着企业要么重新选择商标,要么就将被局限在加工领域。”许木杰表示,商标争议的风声一传出,当时就有一些品牌找上门来,商洽加工事宜,然而他最终还是决定“不抛弃、不放弃”,选择了应诉。
抗争7年仍输
时间一年一年过。2002年,“万杰隆”商标被认定为“厦门市著名商标”;2004年,被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此间,中国乒乓球队主教练刘国梁还受聘担任“万杰隆品牌形象大使”;2005年,“万杰隆”在全国各地开设品牌专营专卖店1000余家;2007年,“万杰隆”品牌已在中国市场上驰名。
然而,“万杰”与“万杰隆”的商标争议在此期间并没有中断。终于,去年4月9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做出了第1047号裁定,认为争议商标“万杰隆”与“万杰”仅一字之差,且都使用于“服装”等商品上,容易造成消费者对商品来源的混淆和误认,构成类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标,因此对“万杰隆WanJieLong”商标的注册予以撤销。
“1047号裁定”出台后,“万杰隆”不服,上诉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要求撤销商标评审委的裁定,维持“万杰隆”商标有效。然而,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支持了商标评审委的裁定,“万杰隆”又一次输了。
2008年峰回路转
一审判决结果出来,“万杰隆”人很是无奈,心有不甘。得知“万杰隆”败诉的消息后,厦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厦门市总商会、厦门市纺织服装同业商会、厦门市财富商标事务所等部门和机构纷纷伸出援手,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和厦门市全国人大代表也表示关注。
有了支持,“万杰隆”又一次上诉,这一回是告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07年12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开始审理本案。
许木杰说,现在评价商标是否侵权,除了进行“整体比对”外,司法界已更倾向于对商标“显著性”的重视,“万杰隆”此次上诉便在商标的“显著性”上做足文章。其间,厦门市全国人大代表给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写了关于“万杰隆”公司的情况说明,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也对“万杰隆”近些年来对中国乒乓球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进行了说明。这些材料对说明“万杰隆”商标的显著性起到了很大作用。
终于,2008年6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宣判万杰隆集团胜诉,“万杰隆”抗争8年之久的商标争议案终于尘埃落地。
回忆8年抗争路,许木杰感慨地说,如果当年不应诉,就没有现在“万杰隆”品牌;如果在诉讼过程中灰心,不对“万杰隆”品牌进行宣传、推动和有效经营,即使今天赢了官司,也没有什么大意义。
“所以,‘万杰隆’今天不单是赢了官司,更重要的是赢了品牌,赢了市场和未来。”许木杰表示。
记者 陈毅彬
⑸ 商标法案例分析
1、大力牌商标为甲乙俩公司共同享有和行使。2、丙侵冒用他人使用的商标。3、丁戊厂制假内售假,侵权容,庚辛同样制假售假,需要负法律责任。4、辰厂签署的合同无效,因为甲厂不能许可他人使用,况且那是商标还没有申请注册,没有专属权。5、依据造成的损失或者利益所得赔偿,不能估算清楚地处以50万以下罚款。6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⑹ 谁能提供予我知名企业商标权益方面的案例
商标权被侵犯后企业在名誉、市场占有率、品牌形象等方面都会受到无法估量的损失,当然反过来商标法保护商标便会给企业在这方面带来好处,还有诉讼所得的赔偿,也是一大笔收入。以下是两个案例。
法国“鳄鱼”诉北京城乡贸易中心等侵犯注册商标权
新加坡“鳄鱼”和法国“鳄鱼”因“CARTELO三色标+CROCODILE图”引起的商标行政案件尚未尘埃落定,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又立案受理了法国“鳄鱼”生产厂商拉科斯特股份有限公司诉广州市泰鳄服饰有限公司、北京年年高服装服饰有限公司、北京城乡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侵犯注册商标权纠纷一案。
原告指控被告生产或销售了带有法国“鳄鱼”商标图形的“金鳄”牌服装。据悉,这是法国“鳄鱼”维权系列案之一,之前法国“鳄鱼”曾在一中院状告西单赛特商场销售涉嫌侵权的新加坡“鳄鱼”皮带。
该案原告拉科斯特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法国公司,是世界知名品牌“鳄鱼”的商标注册人和生产厂商。2006年7月21日,拉科斯特公司向北京一中院起诉称:2005年4月初,其发现北京年年高服装服饰有限公司在包括北京城乡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多家商场设置经营柜台,销售由第一被告广州市泰鳄服饰有限公司生产的,带有原告商标“鳄鱼”图形的“金鳄”牌服装,侵犯了其驰名商标“鳄鱼”商标权的商品,该行为已经海淀区工商局查处。拉科斯特公司认为,三被告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对其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害,给其造成了严重损失,也极大地破坏了其商业信誉、淡化并损害了其知名度“鳄鱼”品牌形象,故诉至法院,请求判令三被告立即停止侵犯原告的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赔偿经济损失100万元,并登报消除侵权影响。该案已于7月21月立案受理,尚未开庭审理。
而法国“鳄鱼”起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评委的行政案件目前正在一中院知识产权庭审理,尚未做出一审判决。2005年5月3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做出“关于第1331001号CARTELO及图商标异议复审裁定书”,认为新加坡“鳄鱼”的“CARTELO三色标+CROCODILE图”与法国“鳄鱼”的商标存在明显区别,裁定法国鳄鱼“所提异议复审理由不成立”。法国“鳄鱼”不服商评委的裁定,以商评委为被告向北京一中院提起行政诉讼,认为法国“鳄鱼”早在1983年就在中国注册了“鳄鱼”图案商标,新加坡“鳄鱼”申请注册的商标构成了相同商标上的类似商标,新加坡“鳄鱼”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应被核准注册,故请求法院判令撤销商评委的裁定。
在中国市场上,曾出现了众多的“鳄鱼”商标商品。其中包括法国“鳄鱼”、新加坡“鳄鱼”、香港“鳄鱼”和浙江“鳄鱼”。2003年,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主持下,香港“鳄鱼”与法国“鳄鱼”达成和解协议,香港“鳄鱼”承诺2006年后停止使用与法国“鳄鱼”图形近似的商标。2005年,浙江“鳄鱼”与法国“鳄鱼”也达成和解协议,承诺在宽限期后停止使用任何“鳄鱼”图形商标。新加坡“鳄鱼”与法国“鳄鱼”曾就新加坡、台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5个国家和地区使用“鳄鱼”商标一事达成协议,法国“鳄鱼”承认新加坡“鳄鱼”在上述国家和地区注册的“鳄鱼”商标,由法国“鳄鱼”向新加坡“鳄鱼”支付100万美元的商标许可费,许可法国“鳄鱼”在上述国家和地区销售带有“鳄鱼”商标的产品,但该协议未将中国包括在内。
名牌“LV”仅售百元 北京一商场售假赔偿15万
4月17日上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法国路易威登马利蒂公司诉北京朝外门购物商场有限公司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及不正当竞争案进行公开宣判,一审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人民币15万元。
价值不菲的路易威登皮包在“朝外MEN购物中心”竟然才卖100多元,然而就在商场答应对售假商户整改不久,路易威登公司的工作人员却又在同一地点、相同价格买到了这种假货。法国路易威登马利蒂公司继而将北京朝外门购物商场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请求赔偿人民币110余万元。
原告法国路易威登马利蒂公司诉称,原告在中国依法拥有三项商标注册。2005年9月,该公司工作人员在公证处监督下,在“朝外MEN购物中心”地下一层以人民币100余元的价格购买到假冒 “LV”包。同时,原告还发现在购物中心外墙悬挂了“LV”的大幅广告。9天后,路易威登公司向被告发函要求其停止售假。第二天,购物中心便回函称已经采取措施制止售假。然而时隔一个月,原告却又在“朝外MEN”地下一层购买到假冒“LV”包21个。
路易威登公司认为,“朝外MEN”地下一层大量售假行为,已构成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犯。这些侵权产品擅自使用了与原告“LV”皮具产品相同或近似的特有的包装、装潢,已构成不正当竞争。且被告在其经营管理的购物中心外设置的广告中使用了“LV”商标的大幅广告图片,属虚假宣传,构成不正当竞争。
北京朝外门购物商场有限公司辩称,地下一层的场地是由各商户独立经营的。在接到停止侵权的函件后,公司对该地下一层进行了整顿,户外广告也予以及时拆除。商场已尽到管理、监督、整顿义务。
法院经审理查明,原告在中国注册的商标享有商标专用权。“朝外MEN购物中心”为被告开办的批发市场性质商业企业,分为地上三层及地下一层,于2005年4月27日正式开始营业。“朝外MEN购物中心”中没有被告自行经营(销售)的区域,全部为商户租用场地自行经营(销售),绝大多数摊位外悬挂有商户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副本,其中地下一层为箱包、皮具区。
在被告开办的“朝外MEN购物中心”地下一层箱包、皮具区域的商户中,存在大量销售带有原告涉案注册商标商品的行为。这些商品与原告涉案注册商标属于同类商品,销售价格极为低廉,价格与质量与原告产品的差异较大,被告对这些商品属于假冒原告涉案注册商标的商品不存异议,故法院确定这些商品属于假冒原告涉案注册商标的侵权商品。
被告作为“朝外MEN购物中心”的开办者,其与出售涉案侵权商品的商户均签订了《场地租赁合同》。根据该合同的约定,被告系将“朝外MEN购物中心”相应场地出租给商户并收取租金、进行经营管理。因此,被告不仅有权而且有义务对该市场进行管理及对商户出售商品的种类、质量等进行监督,特别是应制止、杜绝制假售假现象。
我国商标法规定,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的亦属于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本案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在“朝外MEN购物中心”开业半年前已明令禁止在北京市区域内的服装、小商品市场销售带有原告涉案注册商标的商品,故被告应明确知晓其开办、经营管理的市场不得销售带有原告涉案注册商标的商品。原告两次在“朝外MEN购物中心”地下一层购买到涉案侵权商品的事实说明,被告没有尽到其应负的经营管理责任及监督责任,主观上存有过错。且原告在第一次公证购买后已向被告致函提出交涉,但在此以后,原告第二次公证购买时仍在“朝外MEN购物中心”地下一层众多商户处公证购买到涉案侵权商品,表明被告未尽管理、监督责任的主观过错程度比较严重,由此应认定被告为涉案商户销售侵权商品的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属侵犯原告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被告依法应承担相应责任。
原告所提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诉讼支出的数额均过高,法院将综合考虑被告侵权行为的性质、被告主观过错程度、原告因被告侵权行为受到经济损失的合理程度、原告支出费用的合理程度及必要程度等因素,确定被告应承担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诉讼支出的具体数额。据此,法院作出上述判决。
⑺ 商标权案例分析
华表与华灯不近似,华表与华灯都是名词,
华灯在中文指灯光的意,华表则是物品.
不能说他侵犯了华灯的商标权,
他们所做的只是与华灯的包装近似,误导消费者
仓储不承担责任,商场有责任不卖假货,
华表商标是: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他们如果在明知是假货的情况下还进行销售,工商就可以对其进行罚款.
并且,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有权告假华表生产商,要求索赔.
⑻ 商标权的案例
首先复,查询商标是否可用。制
如果可用,建议注册
其次,程序:查询(可用)—准备书件、签协议—上报—收到受理通知书—初审公告—取得注册证
再次,建议:注册在所需类别和相关类别,最好全类注册。检测公告,如发现相同或近似,及时提出异议。
⑼ 贸易公司logo怎样设计
一般的贸易公司都挺大的。这个logo设计最好还是找一个专业的公司进行设计吧。因为logo毕竟不是小事,他是这个公司的标志。
⑽ 贸易公司商标宣传使用侵权问题
你好!商标要求与具体的产品或服务相结合,也就是说如果"XX"商标被与贵公司的相同行业的企业注册了,那贵公司就不能单独或突出使用“XX“商标不管是在名片或网站等宣传材料,否则有可能涉及商标侵权。
另外,"XX"商标的英文版本也就是英文商标还处于申请阶段,也就是该商标还未明确具体归谁所有,那暂时的使用个人认为是可以的。若该商标确权后则禁止使用。希望能帮到你【漳州墨典商标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