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谁知道专利权的权利用尽有哪些原则
所谓专抄利权的权利用尽,袭是指专利权人制造、进口或者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进口的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售出后,任何人再使用、许诺销售或者销售该专利产品的,不视为专利权。
规定专利权利权用尽原则的理由是:
(1)专利权人通过实施其专利,包括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而从中获取了利益,其权利已经实现;
(2)如果在该产品被合法制造、进口并予以售出以后,专利权人仍可以对该产品享有权利的,不利于专利产品的流通和利用。
(3)从操作上讲,在实践中对于已经售出的专利产品进行控制也是很困难的。
值得注意的是,专利法规定的权利用尽仅限于专利产品和依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而不涉及专利方法本身。
⑵ 专利权用尽是什么意思专利权用尽原则有哪些
专利权用尽是什么意思?专利权用尽原则有哪些?听到专利权用尽,是不是感觉专利权都不是自己的了?是不是将专利权利都给用光了呢?难道还有专利权用光的这回事?其实不然,专利权用尽并非是指专利权专利权被用光了,而是专利权的一种分配,将专利权分散许可都其他单位或者是个人,这些人拥有了对专利的实用权利并且可以使用不受专利人干涉。专利权用尽是什么意思?专利权用尽,是指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由专利权人或者经其许可的单位、个人售出后,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该产品的。 专利权人自己或者许可他人制造的专利产品(包括依据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被合法地投放市场后,任何人对该产品进行销售或使用,不再需要得到专利权人的许可或者授权,且不构成侵权。专利权用尽原则有哪些?专利权用尽原则(patent exhaustion),是指专利权人自己或者许可他人制造的专利产品(包括依据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被合法地投放市场后,任何人对该产品进行销售或使用,不再需要得到专利权人的许可或者授权,且不构成侵权。换言之,专利产品经专利权人授权被首次销售后,专利权人即丧失对该专利产品进行再销售、使用的支配权和控制权。因此,专利权用尽,也被称为首次销售原则(first sale doctrine)。这一原则的核心是:在保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维护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保护经营者和一般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便于贸易活动的正常开展,防止专利权对国内商品的市场流通造成阻碍。专利权用尽是针对每一件合法投放市场的具体专利产品而言的,它并不会导致该项专利权本身效力的终止。因此,专利权用尽的准确含义应当是:专利权人对合法投放市场的专利产品,不再具有销售或者使用的控制权或支配权 。在中国,专利权用尽在专利法中的表述为: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由专利权人或者经其许可的单位、个人售出后,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该产品的,不侵犯专利权。关于专利权用尽是什么意思?专利权用尽原则有哪些?这一问题我们就给大家解答到这里了,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请联系我们在线客服,或拨打八戒知识产权全国免费服务热线,我们有着多年专业的知识产权代理经验,专业的业务团队和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理念,能帮助您顺利申请。
⑶ 什么是专利权利用尽原则
专利的权利用尽是指专利权人制造或者经专利权人许可制造的专利产品售出后,专使用或者再销售该属产品的行为,不视为侵犯专利权。专利权的权利用尽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专利权人制造或者经专利权人许可制造的专利产品部件售出后,使用并销售该部件的行为,应当认为是得到了专利权人的默许;(2)制造方法专利的专利权人制造或者允许他人制造了专门用于实施其专利方法的设备售出后,使用该设备实施该制造方法专利的行为。
⑷ 什么是专利权利用尽原则
什么是专利权用尽?听到专利权用尽,是不是感觉专利权都不是自己的了?是不是将专利权利都给用光了呢?难道还有专利权用光的这回事?其实不然,专利权用尽并非是指专利权专利权被用光了,而是专利权的一种分配,将专利权分散许可都其他单位或者是个人,这些人拥有了对专利的实用权利并且可以使用不受专利人干涉。
我们来具体了解下,专利权用尽的具体含义,专利权用尽,是指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由专利权人或者经其许可的单位、个人售出后,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该产品的。 专利权人自己或者许可他人制造的专利产品被合法地投放市场后,任何人对该产品进行销售或使用,不再需要得到专利权人的许可或者授权,且不构成侵权。
简而言之其实专利权用尽就是专利人尽可能的实用自己的专利,通过许可授权的方式让专利权利更好的表现出来,也就是说,让专利发挥出更大价值,这样专利人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当然许可了就必须统一他人使用他的专利,并且使用不受专利人控制,授权人一样可以通过专利产品转化为自己的经济。
一般来说,专利具备独占许可未经专利人允许不可使用该专利,除非该专利已经过了专利权期限,否则使用者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直接赔款,下架产品,专利权的用尽成程度不一样,对于专利权许可的方式还好,但是如果专利权直接转让出去,那么这种方式的专利转让就直接把专利转给他人了,也就是说该专利不是自己的,我国现行市场专利交易是非常火热的,值得关注。
⑸ 权利用尽的原则
所谓权利穷竭原则(exhaustion of rights[ii]),也称权利用尽原则、首次销售原则,是指知识产权所有人版或经其授权的人权制造的知识产权产品,在第一次投放到市场后,权利人即丧失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它的进一步的控制权,权利人的权利即被认为用尽、穷竭了。凡是合法地取得该知识产权产品的人,均可以对该知识产品自由处分。其制度宗旨是在保护专利权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维护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保护经营者和一般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⑹ 权利耗尽原则的原则提出
权利耗尽原则最早出现在美国最高法院1873年关于Adams诉Burke一案的判决中。这是一个涉及专利权的案件。在这个案件中,被告Burke从波士顿地区(这里假设A地)一家享有生产和销售专利产品-棺木盖的企业手中购买到这种产品,然后在自己所在地区(这里假设B地)进行使用。因为棺木盖专利在B地也有被许可人,这个被许可人就指控Burke侵犯了他在棺木盖这种产品上的专利权。然而,美国最高法院认为,棺木盖虽是专利产品,但因为被告是通过合法手段买到了这种产品,专利权人以及其他权利人对这些产品限制使用或者限制销售的权利就不再存在。法院的结论是,“如果专利权人或者其他合法权利人销售一个机器或者设备的价值是在于该机器或者该设备的使用,他得承认对方有权使用这个机器或者设备,由此他也必须放弃限制使用这个机器或者设备的权利。”在1895年keeler诉StandardFoldingBedCo.一案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指出,专利产品的购买者不仅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这个产品,还可以不受限制地转售这个产品。在这些判决中,法院解释知识产权的权利耗尽原则是依据理性的推断,即权利人既然售出了专利产品,他就应当允许他人使用或者转售这个产品。由此也可以推断,专利产品一经售出,它们就越过了专利权的界限,从而可以依据反垄断法来评价对其制造、使用或者销售等方面的限制。
在1942年美国政府诉Masonite公司一案的判决中,美国最高法院对知识产权权利耗尽原则作了新的解释。即一个产品上的专利权是否耗尽,取决于这个专利产品是否已进行过处置,即专利权人是否从这些产品的使用中得到了回报。如果专利权人已经从第一次销售中得到了一个合理报酬,他就不应再从第二次、第三次以及更多次的销售中得到好处。即在这种情况下,专利权人必须放弃对其专利产品的控制权。根据这个判决,知识产权的权利耗尽原则是依据合理报酬的原则,即权利人既然已经通过专利产品的销售获得了一个报酬,如果这个报酬是对这个专利产品的创造和发明的一个公平补偿,权利人对这个产品就不应再享有的控制权。
⑺ 什么是专利的权利用尽原则
专利的权利用尽是指专利权人制造或者经专利权人许可制造的专利产品售出后,使用或者回再销售该产答品的行为,不视为侵犯专利权。
专利权的权利用尽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专利权人制造或者经专利权人许可制造的专利产品部件售出后,使用并销售该部件的行为,应当认为是得到了专利权人的默许;
(2)制造方法专利的专利权人制造或者允许他人制造了专门用于实施其专利方法的设备售出后,使用该设备实施该制造方法专利的行为。
⑻ 专利法中的权利用尽原则
你的专利产品卖给张三,这时,你的这件产品的专利权就用尽了。张三有权自主的再卖给李四。王予松愿与你分享更多,谢谢啦,点击采纳好么?
⑼ 权利耗尽原则的展望
随着中国市场不断开放和国际经济交往的不断发展,平行进口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已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总体上说,中国国内应适用知识产权权利耗尽的原则,这是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的需要,有利于推动商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的自由流动。现在,也有人提出,中国应采取知识产权国际耗尽的原则。这种说法值得商榷。知识产权的基本属性是地域性。如果采用知识产权国际耗尽的原则,这意味国外的专利、商标以及著作权产品可以自由向中国平行进口,这也意味中国境内的知识产权所有人不能得到他们在取得知识产权时所期望的利益。
事实上,即便在实现了经济一体化的欧共体内,人们对欧共体内知识产权权利耗尽的原则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知识产权虽然因其地域性,会影响欧共体市场的一体化,但法院的许多判决只是抽象和机械地使用了市场一体化的概念,而不管具体市场上的销售条件。特别是一个专利权是否耗尽,应考虑专利产品首次投放市场的销售条件。如果有些成员国没有专利保护,或者国家以价格管制的方式干预市场,权利耗尽原则的适用会严重损害权利人的经济利益。欧共体法院关于商标产品平行进口的判决也受到了许多学者的批评。他们认为法院没有充分考虑商标权人的合法利益,没能在商标权保护和欧共体竞争法之间实现一个合理平衡。根据他们的观点,任何商标法都不仅仅是把商标权的功能限于向消费者说明商品的来源。商标权可以鼓励权利人为商标产品的信誉进行投资,且在商标权受到侵犯的情况下,有权制止侵权行为,维护商标产品的信誉,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因此,商标权是一种具有重大经济价值和类似有形财产的权利。欧共体理事会1988年商标指令的第5条第1款也规定,商标权人有权制止第三方使用与自己的商标相似的标识,如果该标识与其商标之间存在联想的可能性。此外,商标还被视为是对产品质量的保证。因为消费者在购买商标产品时,并不必然将商标与商品的来源相联系,而是与产品质量相联系。这也即是说,权利人使用商标的目的是为了使产品更具吸引力,而不是说明产品的生产者。这说明,商标的质量保证功能不仅是出于消费者利益的考虑,也是出于权利人利益的考虑。欧共体理事会商标指令的第8条第2款也规定,如果商标许可协议的被许可人未能符合许可协议的质量标准,这种行为得被视为侵权行为,商标所有权人有权提起诉讼。这说明,商标权具有保护商标的经济价值不受侵害的功能和保证商标产品质量的功能。然而,商标权只是在一定地域内才能实现上述功能,地域性从而是商标权最重要的特征。如果同一商标的产品可以不受限制地平行进口,一定地域内的商标权人就会失去垄断销售商标产品的权利,从而不会按照特定市场的要求生产商标产品,其结果就是损害商标权的质量保证功能。此外,商标权人也不会像垄断生产和垄断销售的情况下在商标产品上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如广告投资,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广告宣传会被外国进口的商标产品搭便车。在国内外同一商标产品的价格存在重大差异的情况下,平行进口还会严重影响进口国商标权人的经济利益,其结果就是减少商标产品的生产数量和对市场的供给。
欧共体理事会的《商标指令》也明确区别了为行使商标权而阻止从其他成员国平行进口的行为和阻止从第三国向欧共体平行进口的行为。《商标指令》第5条规定,注册商标所有人有权制止第三方未经其同意进口或出口该商标产品;但指令第7条则规定,所有权人不得阻止使用那些“经商标所有权人本人或者经其同意投入欧共体市场上的商标产品。”这说明知识产权权利耗尽的原则在欧共体只适用于首次投放欧共体内的产品,而不适用于欧共体外生产的知识产权产品。欧洲法院曾根据这个商标指令,允许知识产权的权利人阻止非欧共体的商标产品向英国进口。法院在这个判决中指出,权利人可以放弃阻止第三国向欧共体内平行进口知识产权产品的权利,但是,仅当权利人“明确地宣布”不反对平行进口,才能推断他“同意”平行进口。这即是说,权利人的沉默不足以说明他“同意”来自第三国的平行进口。在这种情况下,第三国的产品无权向共同体平行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