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行政诉讼上诉的延期是多少天
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如果不服一审判决有权进行上诉,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Ⅱ 行政诉讼法延期审理是第几条
行政诉讼法并没有延期审理的规定。
只对延期举证做了规定。
行政诉讼法
第三十六条被告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延期提供。
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了其在行政处理程序中没有提出的理由或者证据的,经人民法院准许,被告可以补充证据。
Ⅲ 行政诉讼常识:延期审理的情形及每种情形和审限的关系
并不是所有的延期审理都不计入审限,只有明文规定的几种延期审理情形才回不计入,答具体不计入审限的情形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第九条:
(一)刑事案件对被告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
(二)刑事案件因另行委托、指定辩护人,法院决定延期审理的,自案件宣布延期审理之日起至第十日止准备辩护的时间;
(三)公诉人发现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延期审理建议后,合议庭同意延期审理的期间;
(四)刑事案件二审期间,检察院查阅案卷超过七日后的时间;
(五)因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法院决定延期审理一个月之内的期间;
(六)民事、行政案件公告、鉴定的期间;
(七)审理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和处理法院之间的管辖争议的期间;
(八)民事、行政、执行案件由有关专业机构进行审计、评估、资产清理的期间;
(九)中止诉讼(审理)或执行至恢复诉讼(审理)或执行的期间;
(十)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或者提供执行担保后,执行法院决定暂缓执行的期间;
(十一)上级人民法院通知暂缓执行的期间;
(十二)执行中拍卖、变卖被查封、扣押财产的期间。
Ⅳ 行政诉讼一审延长最多可延长多少时间
3个月内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七条和第六十条规定
对于一审行政案件,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判决。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对于二审行政案件,法院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二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Ⅳ 按照新商标法,行政诉讼期限为多少时间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一审6个月审结,简易程序45日内审结
二审3个月审结
广州博冠给您解答
Ⅵ 行政诉讼中被告申请延期举证正当事由有哪些
行政诉讼中,按时提交证据材料是行政机关的一个权利和义务,本来行政处罚就需要先调查后裁决的,而一个交警的处罚案件,在处罚决定一个月后,居然还提供不了证据,而向法院申请延期提交证据的正当事由居然是春节放假,明眼人一看就觉得可笑,但是又让人笑不起来。看来正当事由只有行政机关和法院说了算。
不过作为“经典判例”,以后所有的节假日,都可以是行政机关延期举证的正当事由,对中国的司法甚至全世界的司法“进步”,都具有里程碑的推动意义,当属当代司法之“典范”。
Ⅶ 申请法院延期开庭需要递交哪些材料 是关于行政诉讼的案子
一般情况下,有下列情况的可以决定延期审理:1.应当出庭的当事人因为重病不能出庭应诉的,需要提交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书;2.应当出庭的当事人因为特殊任务不能在开庭当日出庭的,一般所指的特殊任务,是指公安机关等执行的刑事侦查任务或者军队执行警备任务等,其他的原因不属于本项中的特殊任务,应当提供单位的证明文件;3.应当出庭的当事人因有其他案件在本案开庭通知送达前已经确定开庭时间造成冲突的,应当提供其他人民法院出具的传票或者出庭通知书;4.应当出庭的当事人因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出庭应诉的,包括需要抚养的人员重病或者到达法院的道路出现滑坡等情况,不能到庭,应当出具有关部门开具的证明文件;以上四项情形出现的,应当在开庭前3日前提交法庭,由人民法院决定是否延期审理。原告只有在两次无正当理由不出庭应诉的情况下才能够裁定按照原告撤诉处理。
Ⅷ 行政诉讼申请延期举证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在起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请的证据。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的;
(二)原告因正当理由不能提供证据的。
在行政赔偿、补偿的案件中,原告应当对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提供证据。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举证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Ⅸ 商标行政诉讼的补交证据程序是怎样的
商标行政诉讼的补交证据程序:
一、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经审查,在7日内立内案或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容;对受理的案件,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
二、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依法审理。
三、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下列情形除外:
(1)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2)原告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裁定停止执行的。
(3)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人民法院经审理,分别作出以下不同裁决:
具体行政行为有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等行为之一的,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判决维持;被告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