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法总论的民法总论(王全弟)
作者:王全弟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页数:480
ISBN:7309041615 出版日期:2004年08月
定价:¥22.00 书名:民法总论
图书编号:1016596
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
定价:36.0
ISBN:780190344
作者:孙宪忠
出版日期:2004-11-01
版次:1
开本:16开 人研究范围涉及到民商法方法论、总论、物权和债权等方面,但是重点在于民法总论、物权法、不动产法等领域。本人的学术思想基本上形成体系,在我国民商法学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主要学术思想及重大观点有:
1、在民商法方法论方面,提出“抛弃批判、立足建设”的观点,认为应从过去的对民商法学的现有国内外科研成果的否定性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不要总想着批判他人,而应该认真地从建设我国市场经济和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法律体系的角度构造自己的民商法。现行法学包括了过多的“以阶级划线”批判他人的内容,而对我们自己建设所需要的东西却不甚了了。立足建设,需要吸收传统民商法包括西方的和我国自己历史上的符合法理的制度,也需要按照国情和时代进行积极的创造。
2、最早提出所有制的法律实现方式问题,提出对公有制的所有权形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重新进行改造。本人认为,作为经济基础的公有制与作为上层建筑的民法财产权利制度并不一致,他们之间有一个决定和被实现的关系。所有制并不能照相式地反映为民法上的所有权制度。公有制并不一定要反映为国家所有权,国家掌握股权、企业法人享有所有权,也是公有制的反映形式。本人比较早地探讨了世界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以及该体制下民法、商法的基本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最早探讨了财团法人的财产权利的独特性,并提出按照财团法人所有权形式规范我国法人财产权利的见解。
3、在民法学总论方面,对法律行为制度进行了独到的研究。本人比较早地将德国民法中的法律行为制度介绍到国内,并深刻地研究了法律行为制度的源流及其本质,指出法律行为制度中的债权行为和物权行为构成的基本差异;尤其是本人对物权行为理论的确切含义进行的正本清源性质的研究,纠正了理论界原有的错误认识,扭转了这一理论在我国民法学界长期遭到否定的局面,使其在我国大陆法学界基本上已被判处死刑的情况下重新复活。由于该理论对现代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易安全提供了切实的法理基础,所以,这一理论在我国大陆的复活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本人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有些已经被立法和司法解释接受,而且本人的学术主张获得了国外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法学界的承认。
4、在民法物权研究领域,提出了系统的立法观念和体系。在物权法总则方面,本人通过对当代世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不动产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制度和中国实践情况的研究,建构了中国物权法基本体系、法理、物权类型及相关制度,创建性地指出物权法具有静态动态支配关系调整、物权变动调整、第三人保护这三个基本范畴。本人认为:物权法应具有物权法定原则、物权绝对原则、物权公示原则、物权特定原则和物权抽象原则,物权法兼有静态和动态保护民事主体的权利和交易安全的功能;当物权变动时,应当区分作为原因的债法行为和作为结果的物权行为的要件、时间及其效力,物权变动应依其自身要件产生相应的效力。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本人提出的应以物权行为理论作为我国物权法的基本理论构成、物权行为制度较善意取得制度更有利于客观公正地保护第三人,指出应建立与此相适应的完善的登记制度的诸多见解,已为我国物权司法所采纳,并且成为我国物权法学者建议稿的理论基础。
本人最早将世界上公认最发达的德国民法物权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基本制度引进国内,对我国物权法立法提供了系统的参考资料。在物权法分则部分,本人早在90年代初首次在我国从民法物权法角度对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进行系统研究,多项成果被后来的立法采纳。此外,本人根据物权法的法理对物权法具体制度的建设提出了系统的设想。比如,本人提出,物权法对“国有所有权”制度应采中央地方分级所有理论、集体土地使用权制度应采法人理论重新建构、并且对财团法人所有权、企业法人所有权、建筑物所有权等制度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这些理论,对拓展了物权法研究领域及研究思路,实事求是地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物权法体系作出了努力,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
5、在不动产法研究方面,提出的多项成果为学术界承认,并且被立法采纳。比如,本人根据物权法的基本原理,系统地研究了不动产登记问题,指出不动产登记具有物权公示效力、物权变动的根据效力、权利正确性推定效力、善意保护效力和警示效力;在这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上的“五个统一原则”,即统一登记法律依据、统一登记机关、统一登记效力、统一登记程序、统一权属证书的理论。该理论已经成为我国物权法立法、土地立法和不动产登记法立法的指导思想。 绪论为什么要学习民法
一民法是一部什么法
二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兼谈怎样学习民法
(一)观念更新
(二)法律规则与技术
(三)理论与实践
(四)独立思考
第一章民法的理念
第一节民法的意义
一民法的概念
(一)基本概念
(二)民法的基本分类
二民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一)我国法学界的通说
(二)市场经济国家立法对于民法地位的认识
复习题
案例分析l
(一)工商局参与联营开发房地产案l
(二)省委大院土地招商开发案
(三)手机双向收费问题
(四)中国“足协”归什么法管
第二节民法简史
一罗马法、“三R运动”、启蒙运动和民法典的
编纂热潮
二拉丁法系、法国民法典
三德意志法系、德国民法典
四近现代民法的三大原则
(一)私权神圣原则(以及所有权的社会义务原则)
(二)意思自治原则(从形式正义到实质正义)
(三)自己责任原则(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
五我国近现代以来民法的发展简况
六前苏联法学对我国民法发展的主要消极影响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中国宪法司法第一案
阅读书目
第二章民法的结构、渊源、原则以及适用
第一节民法的基本结构
一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民法结构
(一)英美法系的民法结构
(二)大陆法系民法体系
二中国民法典的结构分析
(一)传统中国民法的结构
(二)中国即将制定的民法典结构分析
复习题
学术争鸣
第二节民法的渊源及原则
一民法的渊源
(一)《民法通则》
(二)民事单行法
(三)民事法规
(四)司法解释
(五)习惯
(六)判例
(七)法理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
(一)含义及其功能
(二)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复习题l
案例分析
(一)中国公序良俗第一案
(二)以公序良俗为由强拆私房案
(三)公公与儿媳结婚案
第三节民法的效力与适用
一民法的效力
(一)规范效力的含义
(二)民法的时间效力
(三)民法的空间效力
(四)民法的对人效力
二民法的适用
(一)民法作为裁判规范的适用:一般规则
(二)民法适用的一般规则
(三)民法适用与民法解释
复习题
案例分析
《毛主席去安源》所有权归属案
第四节民法总则的一般知识
一民法总则的地位和作用
(一)概念以及意义
(二)民法总则的起源以及发展
二民法总则的主要内容与逻辑结构
(一)主要内容
(二)民法总则的逻辑结构
复习题
问题与思考
(一)方法问题:如何“找法”
(二)中国民法典之争
阅读书目
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与民事权利体系
第一节民事法律关系的意义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界定
(一)从卢梭的“枷锁”谈起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界定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意义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立法及理论价值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司法指导意义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一)征税“侵权”案
(二)顺义生猪场运输猪死亡案
(三)民事法律关系复杂的果园承包案
第二节民事权利的体系
一导言
二民事权利的本质
三民事权利的分类
(一)财产权和非财产权
(二)对人权与对世权
(三)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
四为权利而斗争:现代公民与法律的关系
(一)耶林的演讲
(二)捍卫权利与公民和法律的关系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一)交通局悬赏举报违章司机案
(二)丹宁勋爵判决的电缆案
第三节民事权利的变动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与民事权利的变动
二民事权利的取得、变更和丧失
(一)民事权利的发生或取得
(二)民事权利的变更
(三)民事权利的丧失
三民事权利变动之原因:法律事实
(一)法学中的“构成”理论与法律事实
(二)民事法律事实的类型
复习题
案例分析
错综复杂的钟青买电脑案
第四节民事权利的保护和行使
一民事权利的保护
(一)公力救济
(二)私力救济
二民事权利的行使
(一)民事权利行使的行使方法
(二)民事权利的行使人及行使能力
(三)民事权利行使的法律约束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一)科尔伯格“道德困境”
(二)北大学生穿越施工工地被“罚款”案
(三)胡汉三吃饭不给钱案
问题与思考
阅读书目
第四章民事主体
第一节民事主体的确定
一确定民事主体的标准
二民事权利能力
(一)民事权利能力的界定
(二)民事权利能力制度的适用原则
(三)民事权利能力与“客观的权利”
三民事行为能力
(一)民事行为能力的界定
(二)民事行为能力的要素
复习题
案例分析
美国的孩子M案
第二节自然人(一)
一“自然人”的法律语义
(一)自然人与公民
(二)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与伦理意义上的人
二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一)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二)自然人的出生与死亡
三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一)民事行为能力的判断标准
(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四)无民事行为能力
(五)民事行为能力的宣告制度
(六)未成年人可以独立从事的法律行为
三自然人的监护制度
(一)监护的意义
(二)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三)精神病人的监护人
(四)监护人的职责
(五)担任监护人的争议及监护人的变更
(六)监护的终止
四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一)民法中的拟制
(二)宣告失踪
(三)宣告死亡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一)未成年人徐文颖绘画得奖案
(二)农民杨封打工失踪案
第三节自然人(二)
一自然人的人格权与民法模式
(一)自然人人格权的界定
(二)人格权与民法模式
二自然人的一般人格权
(一)一般人格权的界定
(二)一般人格权的内容
(三)一般人格权的功能及其与宪法的关系
三自然人的具体人格权
(一)序言
(二)生命健康权
(三)姓名权
(四)肖像权
(五)名誉权
(六)隐私权
(七)自由
四自然人的住所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一)侵害悼念母亲的权利案
(二)装修者在他人婚房自杀案
(三)《马桥词典》案
第四节法人(一)l
一法人:拟制与现实
(一)法人的形成及其性质
(二)法人制度的功能
(三)法人的有限责任
二法人的基本类型
(一)理论分类
(二)中国民法的分类
三法人的民事能力
(一)序言
(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三)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四)民事责任能力
四法人的成立
(一)法人的成立与设立
(二)法人的成立条件
(三)法人设立的原则
(四)法人组织的判断
五法人的住所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一)王明和李达投资案
(二)凋谢的玫瑰花案件
第五节法人(二)
一法人的机关
(一)法人机关设立的必要性
(二)法人机关的构成
(三)法人机关的典型:公司的治理结构
二法人的变更与消灭
(一)法人的变更
(二)法人的消灭
三公司法人人格否认
(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原因
(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类型及其构成
(三)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法律效力
四无权利能力社团
(一)无权利能力社团的界定
(二)无权利能力社团的法律适用
复习题
案例分析
实达公司与四合公司债务承担案
问题与思考
阅读书目l
第五章物
第一节什么是民法上的物
一物的基本含义
二物的范围限定
(一)私法上的物和公法上的物
(二)无体物
(三)物的被控制性
(四)人体
(五)物的流通能力
三物的整体与部分
(一)必要组成部分
(二)临时性组成部分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一)医生移植死者器官案
(二)月球土地以及太空空间出卖合同案
(三)政府出租渔港
(四)汽车出卖保留轮胎和阅读灯案
第二节物的分类
一动产与不动产
(一)动产和不动产的区分意义
(二)不动产
(三)动产
二主物与从物
(一)概念
(二)从物的认定
(三)处理原则
三原物与孳息
(一)概念及意义
(二)孳息的归属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一)填埋砂石归属争议案
(二)卖自行车保留车锁案
第三节财产、企业、动物
一财产和物的区分
二企业作为财产权利客体
三动物
(一)动物是不是物
(二)对动物的民法保护
复习题
案例分析l
(一)企业转让后原企业名称使用权争议案
(二)“非典”防治与果子狸灭杀案
问题与思考
阅读书目
第六章法律行为
第一节法律行为与私法自治
一法律行为的用语及其形成
(一)法律行为的用语
(二)“法律行为”术语的出现
(三)《民法通则》中的“民事法律行为”
二法律行为的判断
(一)法律行为的特征
(二)法律行为的判断标准
三法律行为与私法自治
(一)法律行为与国家配置资源
(二)法律行为与私法自治
复习题l
案例分析
叔叔为奖励赠与侄儿案
第二节法律行为的类型
一单方法律行为和双方法律行为
二单务法律行为和双务法律行为
三有偿法律行为和无偿法律行为
四诺成性法律行为和实践性法律行为
五要式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法律行为
六负担法律行为和处分法律行为
复习题
案例分析
法律行为的个数
第三节法律行为的核心——意思表示
一意思表示的用语及其形成
二意思表示的构成
三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
(一)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生效
(二)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生效
(三)特殊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
四意思表示的解释
(一)意思表示何以要解释
(二)意思表示的解释方法
(三)意思表示解释中的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一)希腊两难推理诉讼的解释
(二)罗马法学家留下的疑难案件
(三)毛泽东诞辰名贵手表案件
第四节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和生效要件
一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
(一)法律行为的一般成立条件
(二)法律行为的特殊成立要件
二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l
三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的区别
四法律行为效力的限制——附条件和附期限的
法律行为
(一)附条件的法律行为
(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一)中学生欺诈成年入案
(二)哪些行为不违反公序良俗
(三)舅舅附条件赠与反悔案
第五节瑕疵意思表示
一瑕疵意思表示的界定
二意思表示不真实
(一)真意保留
(二)虚伪表示
(三)隐藏行为
(四)戏谑意思表示
(五)错误
三意思表示不自由
(一)欺诈
(二)胁迫
(三)乘人之危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一)价目表打印错误案
(二)赠与还是买卖
第六节瑕疵法律行为的效力
一瑕疵法律行为的三种法律效力
二法律行为无效l
(一)无效法律行为的类型
(二)无效法律行为的法律效力
(三)无效法律行为的转换
三可撤销的法律行为
(一)可撤销法律行为的类型
(二)可撤销法律行为的效力
四效力未定的法律行为
(一)效力未定法律行为的类型
(二)效力未定法律行为的法律效力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一)老烟民买假烟案
(二)配眼镜受伤案
问题与思考
阅读书目
第七章代理
第一节代理概论
一代理的基本意义
(一)什么是代理
(二)代理的属性
(三)代理在民法中的位置
二代理的构成要件
(一)有效的代理行为
(二)公开的代理关系
(三)正当的代理权
三代理的法律后果
四代理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一)代理与委托
(二)代理与行纪
(三)代理与居问
(四)代理与代表
(五)代理与传达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一)妹妹与姐姐的恋人申请结婚登记案
(二)弟弟代替哥哥申请婚姻登记案
第二节代理权
一代理权的取得
(一)如何取得代理权
(二)意定代理权的取得
二代理权的行使
(一)代理权行使的规则
(二)代理权的滥用
三代理权的消灭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一)张无忌代理岳不群出卖房屋案
(二)父亲代理儿子接受赠与并出售房屋案
(三)李鬼购买假酒案
第三节代理的分类
一委托代理、法定代理与指定代理
二积极代理与消极代理
三单独代理与共同代理
四显名代理与隐名代理
五直接代理与间接代理
六有权代理与无权代理
七主代理与复代理
复习题
案例分析
水晶项链案
第四节无权代理
一无权代理的基本意义
二狭义无权代理的构成要件
三狭义无权代理的法律效果
(一)被代理人与第三人的法律关系
(二)被代理人与无代理权人的法律关系
(三)无代理权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一)韦小宝卖画案
(二)周伯通办好事案
第五节表见代理
一表见代理的基本意义
二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
复习题
案例分析
身份证遗失案
问题与思考
阅读书目
第八章时间
第一节期日与期间
一民法中的时间
二期日
三期间
(一)期问的基本意义
(二)除斥期间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一)房产商交付房屋案
(二)无名被迫卖剑案
第二节时效
一时效的基本意义
二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的意义
(二)诉讼时效的客体
(三)诉讼时效的分类
(四)诉讼时效的计算
(五)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六)诉讼时效的法律效力
(七)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一)董北占有崔华房屋案
(二)河马咬死女生案
问题与思考
阅读书目
复习题解答提示
术语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2. 芜湖籍历史文化名人
1.陶居仁
陶居仁(?--1275年),号菊存,芜湖人,绍定进士,宋末以行义闻州里,官为南宋镇江录事参军。元军攻镇江,守臣洪起畏逃跑,统制官石祖忠举城投降。陶居仁为元军缚,劝降不屈,凛然道:“吾固知历数穷而世运更也,讵可失忠义求苟生耶?得以死报朝廷,夫年(1287),封显忠灵应侯。至正二年(1342)9月,敕赐庙额曰“昭佑”。明洪熙元年(1425),朝廷诏太平府芜湖县建忠臣祠。元修《宋史》为陶居仁立传。
2.沈士柱
沈士柱(?--1659),字 铜,号惕庵,芜湖人。其父沈希韶,明朝御史,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沈士柱少时,“读书明敏,下笔千言”,明崇祯年间“入贡”,淡泊功名,广交名士。崇祯二年(1629),复社成立,继东林党抨击朝政,士柱以“芜湖读书社”名义加入复社,反对阉党阮大铖。崇祯六年(1633),“钩党狱兴”,士柱离芜,“流寓西湖楼外楼”与黄宗羲等浙东名士诗词酬和,“东林名士毕集,湖舫为之增价。”崇祯十一年(1638),士柱与陈慧贞、吴应箕、沈寿民、黄宗羲、顾果等复社成员140余人作《留都防乱揭》,讨伐阴谋为魏忠贤翻案的阮大铖。崇祯十七年(1644),清兵入关,福王在南京即位,阮大铖任兵部尚书,大兴文字狱,诬蔑东林党人为“蝗”,复社成员为“蝻”,编成《蝗蝻录》进行残酷镇压,周镳被杀,顾杲、黄宗羲被捕,陈慧贞死狱。士柱“适避楚幕,获免”,流离江楚,比及三载。南明灭后,士住“归寓南湖,自号寓公”,隐居芜湖,“阔视尘埃金玉,食客不遗屠钓”,并广散家财,支持反清义军,秘密从事反清活动,蓄髦不剃,古冠大服,以示不忘明朝。书约黄宗羲来芜共商反清大计,黄致力著述,未应邀。黄在《思旧录》中述:“寻常有约在芜湖,再上高楼一醉呼。及到芜湖君已死,伸头舱底望浮图”。士柱隐居芜湖时,曾率反清义士去北川前“海公祠”祭祀,说:“明朝官吏,都如海瑞忠诚,何至忘国!”清顺治十四年(1657),审讯李大生时,发现沈土柱在芜湖反清活动,旋被浦。芜湖知县李浚与游击刘世贤会审时称:“本朝大局已定,为何仍着古冠大服?”士柱曰:“我是故国人,应着故国鬼。”李浚道:“本朝法律,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上柱道:“生为故国人,死为故国儿!”“你食大明禄,背叛大明国,可知罪,可知耻么?!”李浚赧颜退堂。士柱被押解南京,在严刑威协利诱下,坚贞不屈。在狱中,日吟“雨隔对床尘易满,风吹长枕梦多寒”之句不辍,全不以死为念。顺治十六年(1659),清明日,士柱在南京凤台门外,从容就义。葬于雨花台后西首“平岗之麓”。其妻方氏,妾汪氏、鲍氏同时在芜殉难,葬于范罗山前,后观察使张士范,为三妇坟墓“垒试封垄建丰碑, 士柱著有《土窨集》,在狱中写《故宫词》24首。
3.肖云从
肖云从(1596--1673)字尺木,号默思,又号无闷道人,芜湖人,明末清初芜湖著名画家,姑熟画派创始人。其父肖慎余,为明乡饮大宾,懂绘画。云从幼而好学,“笃志绘事,寒暑不废”,科考多次不第,四十四岁才中己卯科副榜第一准贡。明末....腐败,不愿出仕。
1638年云从与弟云倩,加入复社,与东林党相呼应,同魏忠贤阉党马士英、阮大铖等斗争。1644年,明廷灭亡。1645年清兵攻占扬州,三月占领芜湖;忧愤国破家亡,前既不仕明,今更不愿与清合作,或闭门读书赋诗作画,或遨游名山大川,诗画才华,成就日著。诗继承杜甫,多即事忧时之作,雄浑奔放,音韵铿锵,著有《易存》、《韵通》、《杜律细》等。其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配上俊逸满洒,散朗秀健的书法,达到诗书画三者统一和谐的境界,被誉为“神品”。
云从国画,师法古人而创新,师造化而独特。山水画,融宋元诸家笔墨、丘壑于一体,“以黄公望的瘦树、山石为之纵横,润以马远泼墨之法”,而能随意成卷丈余。其间丘壑布置,千变万化,层出不穷,使人观之不厌;岩石林木的表现,深厚坚实,穿插有致;不论水墨着色,皴擦喧染,都苍劲秀润,呈现出空间深度;点景人物,自然生动,屋宇、舟车、驮马安排得体。早期作《秋山行游图卷》,显露才华,清乾隆阅后题诗“几点萧萧树,疏皴淡淡山。由来以意胜,无不寓神间。秋景宜寥廓,客人自往还。粗中具工细,识语破天悭”。后应万选之请,为《太平三书》绘制《太平山水图》,将太平州所属地区山水,绘图43幅,其中:太平山水图一幅,当涂风景15幅,芜湖风景14幅,繁昌风景13幅,每幅题古诗一首,说明仿某古人之画幅,没有雷同,各具特色。还有《闭门拒客图》、《西门恸哭图》、《秋山访友图》、《江山览胜图卷》、《归寓一元图卷》、《磵谷幽深卷》、《崔华诗意卷》等。人物画,继承发扬李公麟的白描技法,代表作为《离骚图》,人物造型准确,神态动人,点缀景物,赋有生命,云从对《离骚》感触甚深,作《天问》插图,绘制《九歌图》,清高宗得尺木《离骚图》后,命侍臣补绘重刻,并题《山水图卷》云“四库呈览《离骚图》,始识云从其人也,……览观长卷四丈余,观之不厌意不舍”。
云从深恶官僚,清初,拘节守志,不肯臣事,不结权贵。顺治十七年(1660),太平知府胡季瀛,求画不与。1662年,重修大自楼,故强其绘太白楼壁画。出于对大自的热爱,“画匡庐、峨嵋、泰岱、衡岳四大名山,凡七日而就,遂绝笔。”志行高洁,为人敬慕。新安画派大师渐江,曾师其下,后代临摹者愈众。顺治五年戊子(1648),《太平山水图》刻本,顺治二年乙酉(1645),《离骚图》刻本,曾流传日本。《太平山水图》为大坂兼葭堂收藏,《离骚图》为日本美术史家大村西崖收入《图本丛书》刊行。《秋山游图卷》,为东京帝室博物馆所藏,对日本南画勃兴起着促进作用。云从晚年结识铁匠汤天池,指导天池以铁作画,创制铁画。
1673年,云从“执诸同志手,曰:‘道在六经,行本五伦,无事外求之,仍衍其旨。’赋诗毕,瞑去”,享年七十八岁,葬于芜湖城西严家山。其诗由后学编成《梅花堂遗稿》,继后,黄钺将云从和汤燕生之诗编成《肖、汤二老遗诗合编》。其画为故宫博物院、安徽省博物馆所珍藏。1986年,芜湖市人民**,在镜湖之畔筑“尺木亭”,并以紫铜铸其全身坐像于亭畔,供人瞻仰
3. 重庆大学和江南大学的美术专业哪个比较好考一点 我是重庆的 但是重大的设计据说不是很好 所以考虑江南大学
江大的设计专业的确还是不错的,你可以参考:
学院历史
学院着力培养精英设计人才,致力研究性设计教育。目前学院涵盖五个本科专业和七个专业方向,即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含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专业方向),建筑学,广告学和美术学专业。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完整,设产品系统设计与理论博士学位培养点,拥有设计艺术学和美术学两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及“工业设计”工程硕士点。设计艺术学学科是国家“211工程”一、二、三期的重点建设学科。工业设计专业为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并与艺术设计专业分别为江苏省首批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
今日学院
自1960年创办以来,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聚集了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工业设计与艺术设计专业学术带头人,拥有包括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教学名师和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等在内的多名工业设计与艺术设计教育专家以及大量具有丰富艺术设计初中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近十多年来,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包括国家艺术学研究课题、国家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国家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资助项目、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课题、“863”计划子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研究项目等在内的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获国际国内各类重要奖项400余项。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对外交流频繁。与德、法、英、日、瑞士、荷兰等国际著名设计院校和设计企业在教学和研究方面保持长期联系和合作,具备当今国际先进学科的基本特征。学院毕业生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知识全面且富有创新精神,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海尔、美的、TCL、华为、康佳、上海现代设计集团等著名企业中都有多人任职,清华、东大、浙大、上交大、同济、湖南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以及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广州美院、南京艺术学院等著名艺术高校更有多人任教。
经过长期实践积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与平实求是的学风,注重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追踪设计学科的国际前沿动态,注重跨学科的跨文化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建构起“交叉、融合”为鲜明特色的教学研究型的设计教育体系,形成以“工业设计”为核心、多个相关设计专业领域为支撑、鲜明特色的“大设计”教学和研究格局。培养了大批优秀设计人才和技术与学术骨干,为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编辑本段办学规模及所获荣誉办学规模
1981年,学校派出二名教师赴日本研修工业设计,学习发达国家工业设计的新观念、新理论、新课程、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983年,在全国率先开设了《工业设计史》、《设计概论》、《人体工学》、《三大构成》等新课程,并设置了“包装设计专业”。
1985年,在“造型设计专业”和“包装设计专业”的基础上,又创建了“室内设计专业”和“服装设计专业”(“服装设计专业”于1996年因归口管理缘故,划转纺织工程系即现纺织服装学院)。与此同时,造型美术系更名为工业设计系,成为当时国内创建最早、专业设置较全和招生人数最多的工业设计学科。
1986年工业设计系首次招收“理工类”生源学生,从而结束了我国 “艺术类”学科单一招收文科类学生的历史,并在全国率先形成“艺工结合”的教学体系。
所获荣誉
1993年《开创工业设计教学新体系》教改研究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同年获国家教委教学成果二等奖。“工业设计”经国家教委批准成为全国首批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之一。
1995年工业设计系扩建为设计学院。
1996年原无锡轻工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行列,作为学校二级学院的设计学院,“设计艺术学”学科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1998年,设计艺术学科成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1999年,学院由惠河路无锡轻工大学本部(青山湾校区)迁入钱荣路西山校区。
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原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三校合并组建新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成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2001年,学院的“211工程”一期重点建设子项目“设计艺术学学科”通过国家教育部专家组的验收。
2002年,“工业设计创新系统”学科群被列入国家“211工程”二期重点建设的子项目。设计艺术学科获正教授评审权。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产品系统设计与理论”二级学科博士生培养点。
2005年,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由钱荣路梅园校区迁入蠡湖大学城校区现址。
设计学院书写的“中国第一”
设计学院的发展历史,书写了许多“中国第一”:
1960年,轻工业部在我校(原无锡轻工业学院)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类专业“轻工日用品造型美术设计专业”;
1972年扩建为“造型美术系”,
1983年更名为工业设计系,在“造型设计专业”和“包装设计专业”的基础上,又创建了“室内设计专业”和“服装设计专业”,成为当时国内创建最早、招生人数最多的工业设计学科;
1986年,工业设计系首次招收“理工类”生源学生,在全国率先形成“艺工结合”的教学体系;
1993年,“工业设计”(现为“设计艺术学”硕士点)经国家教委批准,成为全国首批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之一;
1995年,工业设计系扩建为中国第一个以“设计”命名的学院;
1996年,设计学院的“设计艺术学”学科被 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0年,创办“建筑学”专业,开国内艺术院校先河;
2002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依托轻工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自主设置“产品系统设计与理论”二级学科博士点;
2003年,“工业设计专业”成为江苏省同类专业唯一的品牌专业建设点,“艺术设计专业”成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学科;
改革开放之初,当中国的国门刚对世界打开,设计学院的教师们就把开放的眼光瞄向了世界。从80年代初开始,学院先后派出了十几名教师赴日本、英国、德国、美国等国学习,这些教师所学专业包含了产品、视觉传达、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设计学院学生所学的所有专业。这些学成归国的教师们掌握了世界先进现代设计教育理念和方法,他们以高涨的热情,将从国外学到的知识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带回学校,与我校的实际相结合,不断创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他们坚持“学术理论沉淀”和“跨学科合作研究”,一手抓国际学术交流,一手抓中国传统产业和生活文化的整理和再开发研究,指导学生走一条独具文化魅力的设计开发之“道”。
改革开放以来,设计学院师生完成了一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获国际和国内各类重要奖项350余项。在设计教育科学研究和艺术设计的“地域化”、“人性化”、“生态化”以及“数字化”等主要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系统的研究体系,积淀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50多部,并先后完成国家和地方重大艺术设计项目300余项,拥有近600项专利。
学院先后与日本东京造形大学、千叶大学、德国卡塞尔大学、柏林艺术大学、芬兰赫尔辛基艺术学院、香港理工大学、英国肯特艺术大学、意大利艺术大学、瑞士苏黎士技术与艺术大学等建立了密切校际友好合作关系,与国际著名艺术设计大学互派师生进修学习已经成为常态,近年来每年成功举办的中瑞师生跨文化合作完成艺术设计课题的教学与研究模式已成为设计学院新的国际合作品牌。学院先后邀请国外著名学者、专家、教授100多人次来学院讲学或进行学术交流,授予20余名著名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
从这里毕业的一批又一批学生将设计学院的创新教育理念带到全国各地,很快,他们都成为当地学科的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所以,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才有中国设计界的“黄埔军校”之誉。
编辑本段师资队伍教 授
过伟敏 王安霞、李世国、 徐诚一、毛白滔、陈新华、陈嘉全、唐鼎华、张宇红、潘祖平、黄培杰、李方明、张 焘、周 亮
副教授
冉海泉、朱 华、过宏雷、鲍懿喜、蒋 晓、于 帆、张凌浩、周阿成、杨茂川、史 明、朱 蓉 吴 尧、邵剑波、孙政军、熊 微、杜军虎、李道国、吴祐昕、赵昆伦、杜守帅、顾 琴、王建源、王大濛、田 超 吴宇华、陈伟萍、朱志刚、张丽英、姬佐秋、林煜峰、魏 洁、陈旻瑾、江 明、邓 嵘、张 宪、沈杰、 刘 钢、巩淼森、余雅林、张希晨、范晓莉
编辑本段讲 师
朱方诚、章岁青、邹 林、胡心怡、孙立新、唐宏轩、方 如、陈原川、吴建军、 王 俊、代福平、崔华春、赵 明、张 雳、徐建海、沈 杰、许洪滨、殷润元、曹 鸣、黄 昊、吴科玲、谢恒强、张 贇、周 震、吴 恽、何 隽、杜 鹏、高亚峰吕永新、范剑才、宣 炜、林 瑛、张翠玲、姬 琳、张寒凝、陈 嬿、魏 娜、门坤玲、史一飞、姜 靓、张立昊
编辑本段专业介绍工业设计专业
工业设计专业创建于1960年,是国内创建最早的工业设计学科之一。国家首批工业设计硕士点,并招收博士研究生。本专业立足于设计、艺术、工程相结合,形成了特色鲜明,较系统的教学、科研、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研发单位从事轻工和其他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开发、教学、研究和管理,具有较新的设计理念和较全面的相关学科知识,以及具有较高的设计创意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1]。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江南大学创建较早的专业之一。二十多年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学方法和鲜明的教学特色,并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本专业注重艺术及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培养从事市场研究,传媒研究,视觉表现研究,媒体策略,广告设计,品牌推广,包装,书籍装帧,企业形象设计及展示设计等视觉设计及策划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2]。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国内设置较早的同类专业。二十余年来本专业重视学科多专业、多领域的交叉和渗透,注重扎实的造型能力、专业基础理论和较强的设计协调及组织能力的培养。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景观─建筑─室内”的系统教学观,并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能在企事业、高等院校和研发单位从事城市环境总体策划、建筑形象设计、室内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和教学、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3]。
公共艺术设计专业
公共艺术设计专业集实用性和艺术性、现代与传统为一体,弘扬和继承中国传统,吸收世界各国艺术精华。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艺术创作设计能力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并招收硕士研究生。培养具有扎实的艺术功底、较强综合协调能力的从事公共空间领域的艺术创作和设计、教学和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4]。
美术学(师范类)专业
本专业建于1984年,是培养中等学校美术师资的师范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该专业注重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的结合,培养具有现代专业知识和技能创新,适应艺术教学和艺术创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5]。
“产品系统设计与理论” 博士专业
(江苏省“十一五”重点学科)
产品系统设计与理论是一个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研究学科方向,主要研究产品系统的设计艺术创新的规律、行为和文化价值。2002年设置“产品系统设计与理论”二级学科博士生专业培养点。主要研究工业设计创新的理论与方法、艺术设计的地域化理论与方法、现代设计的生态化理论与方法、艺术设计的数字化应用及关键技术研究等。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中国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基础技能和基础方法,系统深入的设计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设计研究工作的能力,在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论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
建筑艺术遗产保护与利用
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理论与方法
家具与室内设计研究
欧洲现当代设计研究
“设计艺术学”硕士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设计艺术学科1993年在全国首批获得工业造型艺术(现为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中国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掌握较扎实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须的设计创新技能,熟悉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分析、表达和解决问题的学术研究能力,胜任设计艺术学科及相关领域设计、研究和教学工作,成为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需要的设计及研究型高级复合型人才。
研究方向 工业设计及理论 视觉传达设计及理论 环境艺术设计及理论 公共艺术设计及理论
学制 学制为2至2.5年的弹性学制,在校学习时间最少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在职委培硕士研究生最长不超过3.5年)。
“美术学”硕士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中国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掌握较扎实的美术学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熟悉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和创作能力,胜任美术学学科及相关领域创作、科研和教学等工作,成为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美术创作和教育的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 传统美术与史论研究 现代绘画艺术研究 环境雕塑艺术研究
学制 学制为2至2.5年的弹性学制,在校学习时间最少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在职委培硕士研究生最长不超过3.5年)。
“工业设计”工程硕士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中国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掌握较扎实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须的设计创新技能,熟悉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设计及管理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胜任设计艺术行业或职业的实际设计和应用研究工作,成为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设计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 工业设计及理论 视觉传达设计及理论 环境艺术设计及理论 公共艺术设计及理论
学制 学制为2至2.5年的弹性学制,在校学习时间最少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在职委培硕士研究生最长不超过3.5年)。
MFA艺术硕士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中国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掌握较高的设计创作技能和艺术理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艺术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高水平创作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
环境艺术设计
服装艺术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