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商标专利 > 磷酸氯喹原专利权

磷酸氯喹原专利权

发布时间:2021-05-14 03:30:09

『壹』 青蒿素是什么它是唯一的抗疟药物吗

青蒿素(Artemisinin)是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即中药青蒿)中提取得到的一种无色针

状晶体,化学名称为(3R,5aS,6R,8aS,9R,12S,12aR)-八氢-3,6,9-三甲基-3,12-桥氧-12H-吡喃〔4,3-j〕-1,2-苯并二塞平-10(3H)-酮。分子式为C15H22O5,属倍半萜内酯,具有过氧键和6-内酯环,有一个包括过氧化物在内的1, 2,4-三呃烷结构单元,这在自然界中十分罕见,分子中包括有7个手性中心,它的生源关系属于amorphane类型,其特征是A,B环顺联,异丙基与桥头氢呈反式关系。
制备熔点为156-157℃, [a]D17=+66.3°(C=1.64氯仿)。易溶于氯仿、丙酮、乙酸

乙酯和苯,可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冷石油醚,几乎不溶于水。因其具有特殊的过氧基团,它对热不稳定,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分解。[21]

1972年初抗疟有效单体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得到,当时的代号为“结晶Ⅱ”,后改名为“青蒿Ⅱ”,最后定名为青蒿素。1972年3月8日,《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发掘抗疟中草药工作》的报告在"523"计划内部会议上发布。效果虽好,但在批量生产时相关药厂不愿意承担提取药品任务,使得项目组只好把实验室当成了生产车间,而由于乙醚易燃,结果在屠呦呦作报告的当日,由于操作人员不慎而引发大火,这一事故差点使得计划夭折。[6-7]
由于计划时间进度紧张,为了尽早应用于临床,1972年5月计划部分相关研究人员(包括屠呦呦)用自身进行

海南昌江青蒿乙醚中性部分临床疗效情况
人体试验并获得通过,8月在海南部分地区进行临床试验,在选试的 21 例疟疾患者中, 感染恶性疟或间日疟(subtertian or tertian malaria)者各占半数. 经治疗后, 患者的发热症状可迅速消失, 血中疟原虫的数目锐减;而接受氯喹的对照组患者则无效(个别数据存在争议,也有个别参与人员回忆年份为1973年)。[8-9]
1977和1979年,青蒿素的研究成果在中国《科学通报》与《化学学报》上发表,同年青蒿素的新分子及其报被美国权威的《化学文摘》收录。[10-11]
1979年9月,依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建议,"523"计划列入各级民用医药科研计划之中,不再另列医药军工科研项目。1981年3月3日-3月6日,"523"计划举行最后一次小组会议;5月该会议纪要下发,"523"计划结束。[12]
1981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主办的第四届疟疾化疗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上,屠呦呦就《青蒿素的化学研究》一题作首位发言,引起与会代表极大的兴趣,并认为“这一新的发现更重要的意义是在于将为进一步设计合成新药指出方向”。在这次报告中,屠呦呦提出应研发复方青蒿素以防止和延缓抗药性出现的设想,但并未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中国开始自行研发复方药物,开发出复方蒿甲醚等系列复方药。2005年,权威医学刊物《柳叶刀》发表文章,指出研究发现使用单方青蒿素的地区疟原虫对青蒿素敏感度下降,这意味着疟原虫有开始出现抗药性的可能,世卫组织开始全面禁止使用单方青蒿素,改用青蒿素的联合疗法(artemisinin combination therapy,ACT),并推荐多种联合治疗, 即每种方案包括青蒿素类化合物, 配以另1 种化学药物。这说明当年中国科学家的预见是对的。[13]
1986年,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一类新药证书,1992年获得“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1997年获得“新中国十大卫生成就”之一称号。[14-15]
2011年9月,屠呦呦因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16]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or her discoveries concerning a novel therapy against Malaria”,与另外两位科学家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7-18]
2016年,科学杂志《eLife》刊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分子植物生理学研究所专家发明了利用COSTREL方法从烟草中大量提取青蒿素的方法。[19-20]

抗疟药(antimalarial drugs)是防治疟疾的重要手段。现有抗疟药中尚无一种能对疟原虫生活史的各个环节都有杀灭作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疟疾防治工作的实际需要,我国制定了《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修订稿)》[1] 。
代表药物:磷酸氯喹、磷酸伯氨喹、乙胺嘧啶、奎宁、青蒿素、蒿甲醚(蒿乙醚)、青蒿琥酯等

『贰』 最新版本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来了,你觉得这个方案怎么样

第六版方案与五版方案的主要区别如下:

第一、诊断标准不在分湖北和湖北,统一标准,统一治疗。

第二、治疗中抗病毒治疗给出了明确的疗程:10天,增加了对磷酸氯喹、阿比多尔的推荐;

第三、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增加了“康复者血浆治疗”;

第四、增加了出院后注意事项,要求继续14天健康监测、医学观察和出院后随访。

从此次的改动来看,让人民的安全更具保障。

『叁』 如何治疗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皮肤疾病,宝宝发病的时候,皮肤会有形状不固定的、大小不均的红色肿块,中间有白的疹子,病患区域非常痒痒,多数24小时就会自动消失。
引起荨麻疹有哪些原因?
1、汗水引起荨麻疹。
宝宝更加换衣物不及时,长期被汗水浸泡的皮肤区域就会出现荨麻疹。

2、衣物摩擦。

宝宝衣服大小不合适,长期和衣物发生摩擦,导致宝宝皮肤挫伤,在摩擦部位出现隆起的荨麻疹。

3、病毒和细菌感染。

宝宝体内产生的免疫蛋白和病毒的对抗中,身体就会出现红斑,出现荨麻疹。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常常会引起宝宝病毒性皮肤荨麻疹。同时,链球菌也会有引起荨麻疹,以及一些寄生虫也可能引起荨麻疹。

4、食物过敏

坚果类、鱼类、扇贝类食物很容易导致荨麻疹。如果母乳中含有宝宝过敏的营养成分,也会导致宝宝出现过敏,引起过敏性荨麻疹。

5、蚊虫叮咬

蚊虫叮咬或者花粉、动物的皮毛、灰尘、螨虫都会引起荨麻疹,这是宝宝对外界事物的应激反应,也是荨麻疹的一种。

6、药物引起。

虽然只有少数的药物会引起荨麻疹,但是类似青霉素、苯巴比妥和磺胺药物确实会引起宝宝荨麻疹。

7、阳光

强烈的阳光照射也有可能会引起荨麻疹。这是因为强烈的紫外线对皮肤的破坏,皮肤一种自我对紫外线的抵抗反应引起的。

荨麻疹如何治疗?

荨麻疹发作大多数与免疫性机制有关,由于过敏源刺激导致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使体内免疫球蛋白E异常增多,反复接触过敏源使体内产生大量的IgE抗体并长久的附着在免疫细胞上,导致组胺等炎性介质的分泌伤害自体的一种免疫反应,从荨麻疹的免疫学上看,治疗的根本应控制IgE,调节免疫球蛋白的平衡为主。

台湾研究中心研发长、台湾国立大学食品暨应用生物科技研究所谢佩珊博士研究发现,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能够参与IgE介导的免疫变态反应,通过测定人类树突状细胞与抗过敏益生菌共同培养后,对白介素(IL-12)的分泌调控的Th1免疫能力的作用从而筛选出具有抗过敏能力的益生菌菌株。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可以利用活性的、无致病性的微生物来改善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平衡,进而促进免疫耐受功能,所含副干酪乳杆菌拥有降低血清IgE过敏抗体的国际专利认证,连续补充三个月以上使得身体中的IgE浓度降低,这样一来使过敏原无法与体内的IgE抗体结合,从而不再发生过敏的系列生化反应。因此,抗过敏益生菌能够对抗IgE抗体,调整过敏体质,而药物只能就症状做缓解,无法调整过敏体质。
护理荨麻疹,可以这样做

1、要注意控制室内的温度及湿度。过于闷热或过于干燥的环境都可导致荨麻疹病情的反复。

2、远离宝宝过敏源,及时添加衣物。要尽量穿柔软、宽松的棉质或其他天然纤维制成的衣服,少穿会引起过敏的人造纤维及毛料等制成的衣服,以免加重过敏症状。

3、在外出时要保护好患处,尤其要避免患处受风或被阳光长时间照射,以免导致皮肤干燥而加重病情。

4、饮食上,一定要坚持清淡饮食,一定要忌口,治疗期间油腻辛辣食物都必须禁止食用,平时要多饮水,保持积极的心态,这样对治疗也更加有效。

『肆』 荨麻疹怎么治疗

夏季是皮肤病的高发季节,而最常见的就是荨麻疹。进入夏天以后,人们的注意力均放在了降温上, 常常会忽略一些生活中的细节,使得荨麻疹频发。所以在夏季到来的时候,荨麻疹患者一定要做好预防护理,避免荨麻疹危害到患者身体,造成后期治疗的难度,另外患者还要避免荨麻疹的扩散,要及早治疗。

荨麻疹的症状表现

症状1、病程不定

荨麻疹的病程不定,数日或1-2周内痊愈。引起荨麻疹的原因很多,如食物、药物、感染、蚊虫叮咬、吸入物、接触物、内科疾病、遗传以及精神因素、物理或化学因素等均可诱发。但是以食物中的动物蛋白质致敏最为常见,如鱼虾、牛奶、鸡蛋等。

症状2、瘙痒难忍

得了荨麻疹,患者会感到全身瘙痒难忍,让患者无法正常工作和学习,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

症状3、起疙瘩

荨麻疹的症状为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苍白色扁平疙瘩,多时会融合成大片,伴有明显瘙痒,皮损多时遍布全身。荨麻疹发病快,消落也快,一般24小时内可自行消退。儿童常合并发热和胃肠道症状,有些患儿还可合并手足、眼睑甚至整个面部局限性水肿。

关于荨麻疹的治疗的三个重点:

1、 过敏调节

以往对荨麻疹的治疗只关注了症状治疗,并没有对过敏反应的本身:由于过敏源刺激导致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使体内免疫球蛋白E异常增多,反复接触过敏原使体内产生大量的IgE抗体并长久的附着在免疫细胞上,导致组胺等炎性介质的分泌伤害自体的一种免疫反应,从荨麻疹的免疫学上看,治疗的根本应控制IgE,调节免疫球蛋白的平衡为主。

台湾研究中心研发长、台湾国立大学食品暨应用生物科技研究所谢佩珊博士研究发现,荨麻疹患者可以补充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这种极少数的活性益生菌能够促进体内干扰素的分泌,调控TH1型免疫反应而抵制免疫球蛋白IgE,通过增进免疫细胞TH1型免疫反应来调控因过敏而反应过度的TH2型免疫反应,增进患者抗过敏的能力。欣、敏、康益生菌抗过敏免疫参与调节疗法的介入可大大减少或缩短抗过敏西药的疗程,调节免疫减少过敏发生。

抗过敏益生菌的起效阶段通常分为四期:第一期为0~22天;第二期为23~56天;第三期为57~83天;第四期为84天以后(即三个月以后的长期效果)。
2、用药治疗

抗组织胺药是治疗各种荨麻疹病人的重要药物,可以控制大多数病人症状,抗组织胺药物虽不能直接对抗或中和组织胺,不能阻止组织胺的释放,但对组织胺有争夺作用,可迅速抑制风团的产生。

2、 忌食辛辣鱼腥发物

尽量不要吃鱼虾、蟹及剌激性食物,如虾蟹、牡蛎、海蛤、甲鱼、带鱼等,因为这些食物容易生风化热,诱发荨麻疹的发生,有时也可直接成为过敏原,产生变态反应。

阅读全文

与磷酸氯喹原专利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