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商标专利 > 销售产品侵害专利权

销售产品侵害专利权

发布时间:2021-05-12 16:56:01

1. 销售不知道是侵权的专利产品,有什么后果

根据《专利法》的规定: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许诺销售或者销售不知道专是未经专利属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能证明其产品合法来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所以,只要是“不知道”并且“来源合法”,就可以免除赔偿责任;但此时仍然构成侵权,应承担停止侵害和消除影响的责任。

2. 销售一种产品,如果这个产品是侵犯别人专利的,销售的人有啥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七十条规定:“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许诺销售或版者销售不知道是权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侵权产品,能证明该产品合法来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合法来源抗辩作为一个法律赋予善意的侵权产品销售者的权利,需具备两个条件:销售者无主观过错及被诉侵权产品具有合法来源。也即销售者需提供证据证明被诉侵权产品具有合法的购货渠道、合理的价格及直接的供货方。
如果侵权产品实物及包装盒上没有标注生产厂家名称及厂址、生产日期及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产品本身违反了《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第三十六条之规定,可以推定销售方并未尽一个销售者的基本审查义务,主观上存在过错,不能依据合法来源免除赔偿责任。
首先,销售者在购货时应注意产品是否有标注生产厂家名称及厂址、生产日期及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三无”产品最好不要购进销售;其次,必须留存好供货方的销售单、发票、己方的转账凭证,有条件的需签订购货合同,并尽量在销售单、购货合同或发票上注明产品的种类、型号;再次,在收到专利权人的侵权警告函后,应立即停止销售。

3. 使用侵犯专利权的产品承担什么责任

根据专利法第十一条,
对于产品专利,侵权行为有: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
对于方法专利,侵权行为有: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对于外观设计专利,侵权行为有: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

第六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
(一)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由专利权人或者经其许可的单位、个人售出后,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该产品的;
(二)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
(三)临时通过中国领陆、领水、领空的外国运输工具,依照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为运输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装置和设备中使用有关专利的;
(四)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关专利的;
(五)为提供行政审批所需要的信息,制造、使用、进口专利药品或者专利医疗器械的,以及专门为其制造、进口专利药品或者专利医疗器械的。
第七十条 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许诺销售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侵权产品,能证明该产品合法来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4. 销售专利产品是否侵权

该行为是否侵权行为要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判断。如果你的情况符合专利法第六十三条任意一项,则不视为侵犯专利权。问题是不知道你是否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

案例:何沛平诉吴县经济技术开发研究所实用新型专利侵权纠纷
http://www.court.gov.cn/popular/200303260094.htm

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第十一条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第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
(一)专利权人制造、进口或者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进口的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售出后,使用、许诺销售或者销售该产品的;
(二)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
(三)临时通过中国领陆、领水、领空的外国运输工具,依照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为运输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装置和设备中使用有关专利的;
(四)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关专利的。
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能证明其产品合法来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原创回答团成员专用标识———————————————
&;原创回答团成员079号:无索不知 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5. 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有哪些

根据现行专利法,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有以下几种:
(一)未经许可实施他人专利行为。这类专利侵权行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未经权利人许可和以生产经营为目的。
根据专利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包括以下3种具体形式: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或进口他人发明专利产品或实用新型专利产品;使用他人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或进口依照该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制造、销售或进口他人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二)假冒他人专利行为。这类专利侵权行为是指侵害专利权人的标记权。
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2001)第八十四条规定,包括以下4种具体形式: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的专利号;未经许可,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伪造或者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
(三)以非专利产品冒充专利产品、以非专利方法冒充专利方法。
根据专利法五十九条的规定,这类行为需要承担一般的民事侵权责任,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并予公正,可予以处罚。
(四)除法律明确规定之外,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还存在两种侵权行为:过失假冒,即指行为人本意是冒充专利,随意杜撰一个专利号,而碰巧与某人获得的某项专利的专利号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该行为无假冒故意,但其行为结果仍然构成了假冒他人专利。

6. 销售侵犯专利权商品的行为怎样处置

专利法第六十条规定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或者厉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

7. 怎样判断产品是否侵犯了专利权

判定是否侵犯了知识产权可以看是否主观意识,是否以经营为目的,情节严重的构成专犯罪,侵犯知属识产权罪是指违反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未经知识产权所有人许可,非法利用其知识产权,侵犯国家对知识产权的管理秩序和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行为。侵犯知识产权罪包括: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商品罪、非法制造或者销售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假冒专利罪;侵犯商业秘密罪。知识产权是人类创造性劳动的智力成果,包括专利权 、商标权、著作权等。

8. 销售的商品如果侵犯别人的著作权专利版权,销售的人有啥责任

这个主要看当时采购方(即销售方)有没有跟供货方签订知识产权相关免责协议,要是没签,那么要共同承担相关责任,如果签了,那当时怎么约定的怎么来

阅读全文

与销售产品侵害专利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