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维码需要专利授权吗
目前常用的二维码是QRcode,这个专利是日本Denso Wave公司发明的后开放了,属于开放式的标准,不需要授权。Denso Wave公司官网上是这么写的:“利用QR码,没有必要特意申请。
只要遵从JIS/ISO的规格,可自由使用。”“针对JIS规格及ISO规格所制定的QR码的使用,没有征得许可等的必要,任何人都能自由使用。”
专利法第第二十二条条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新颖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
也没有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
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
本法所称现有技术,是指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
(1)二维码扫一扫的专利权扩展阅读
现状 二维码应用基本处于失控和无序状态
如今,二维码的用途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也养成了随手扫码的习惯。然而,真正了解二维码为何物的人却寥寥无几。
简单来说,二维码是由黑白小方块组成的平面图形,经过加密和解密技术,简单的黑白相间的二维码可以传递文字和数字信息,便于记录、识别和信息交互,可容纳多达1850个大写字母或2710个数字或1108个字节,或500多个汉字,可以将图片、声音、文字、指纹等信息数字化后进行存储。
据中国二维码标准联合工作组、中国二维码注册认证中心执行主任张超介绍,二维码技术其实并不复杂,各种二维码“码制”仅是数学算法上的不同,技术上门槛不高。二维码与条形码都可以作为产品的“身份证”,用于物品的统一管理和追踪溯源。
据了解,国外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全球现有的一维码、二维码码制达到250多种。
目前我国广泛应用的是日本Denso公司1994年研制的快速响应码(QR码),由于当时国内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技术,2000年QR码成为我国国家标准,并广泛应用于政务系统、智能制造、金融支付、电子商务、新闻传媒等领域,与网络信息安全、经济运行环境、社会公共安全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张也平表示,为了达到市场垄断目的,QR码采取了所谓的全市场免费开放策略,导致我国二维码应用基本处于失控和无序状态。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下载生成和解析二维码,并通过前台的手机进行实时解码,但没有后台对前台解析的内容进行识别和监控,出了问题往往无法锁定责任主体。
“从恶意广告到金融诈骗,甚至包括敏感政治词汇、政治宣传,以及非法集会通知、谣言等,都能通过二维码在计算机网络和移动互联网快速、广泛传播。”
㈡ 日本人提出收二维码专利费
二维码是开放的 没有申请专利 所以不存在所谓的专利费 所谓日本人提出收二维码专利费是某个公司在媒体上做的软广告
㈢ 二维码为什么没有被申请专利
据说一开始是日本人发明的,是否申请专利取决于发明人的意愿了,有些人就喜欢做开源的世界而反对专利。不过话说二维码是很久以前的事,即使当时申请专利到现在也过保护期了。
㈣ 我们使用二维码扫一扫会向专利权所有人支付费用么
这个费用并不能向个人收取
㈤ 2012年的二维码专利,为何7年后的今天才起诉微信支付二维码
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主要是微信二维码现在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其中二维码的重要性和通过二维码产生的利润越来越大,拥有二维码的专利的持有人当然会获取赔偿的,如果此次能起诉成功说不定还有更多使用二维码的APP需要做出赔偿的。
微信二维码扫码支付时代已经代替传统的支付时代,就是因为二维码方便快捷,安全高效,商家或者是个人只要开通之后就可以用二维码,app收款并且钱是由银行来清算直接到自己所对应的银行卡账号里面去。拥有这样方便,快捷支付方式专利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专利持有人自然不会放任别人随意使用。
㈥ 微信支付二维码被诉专利侵权,专利侵权事件频发,专利持有者应该如何维权
专利持有者应该打官司告他、让对方赔偿损失、向专利管理机关申请调解和处理、发律师函等方法进行维权。
但是发律师函效果不是很好哦,对方可能不会理,还有对现在有产品进行改变,或者是已经构成侵权产品进行藏匿,导致后面想要维权取证的时候就很麻烦,找不到证据,所以建议要用这样方法,要提前收集好侵权证据,再发律师函。
㈦ 微信支付二维码被诉侵权,哪些行为会被判定为侵犯了专利权
应该是微信里面的一些技术手段吧。对于程序方面我不是很懂,所以我回答不了这样的问题。
㈧ 二维码经常说专利是谁的
二维码创造者是腾弘原,二维码扫一扫功用现在在我国现已被申请专利,而专利持有者是徐蔚靠
㈨ 二维码可以申请专利吗
如果你是发明了一种新的二维码,应该是可以申请专利的
但你如果只是制作二维码,那些二维码人家都申请过专利了。你没的申请了
㈩ 扫码支付是不是我们国家的专利
二维码又叫QR图码(全称为快速响应矩阵图码;英语:Quick response Code)
于1994年由日本DENSO WAVE公司发明。QR码使用四种标准化编码模式(数字,字母数字、二进制、日文)来存储数据。QR是日本目前最通用的二维空间条码,在世界各国广泛运用于手机读码操作。QR码比普通一维条码具有快速读取和更大的储存资料容量,也无需像一维条码般在扫描时需要直线对准扫描器。因此其应用范围已经扩展到包括产品跟踪,物品识别,文档管理,库存营销等方面。
而随着2012年中国移动支付的高速发展,以支付宝和微信为首的国内两大移动支付均结合QR码组成了新一代无线支付方案,使得支付体验变得更加快捷轻松。
就在前几年,中国互联网上出现这样一条新闻:日本人提出向中国收取"二维码"使用费?中国有权说NO!在网络中引发热议,但随即被指出这是一条假新闻。
发明QR码的日本Denso Wave公司表示没向任何人提出过收取费用。
QR码创始人腾弘原
有趣的是,QR码是日本发明的,但“扫一扫”的专利权却在中国人手中。而正是“扫一扫”这项技术支撑起了无线支付。
据人民网2月13日报道,2011年,凌空网创始人徐蔚申请注册了“扫一扫”专利,并且先后在中国、美国和日本及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拥有了相关专利。
2017年9月,拥有全球“扫一扫”发明专利技术的中国发码行公司(徐蔚担任董事局主席),在上海举行了美国与中国台湾地区“扫一扫”专利授权签约仪式,在美国与中国台湾地区的“扫一扫”专利独家授权费用约7亿元人民币,且同时发码行享有美国公司、中国台湾公司被授权方20%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