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提交符合专利申请规范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表
核苷酸和/或氨基酸序列表和序列表电子文件标准
发布时间:2014-03-19 大中小
根据中国专利行业标准在制定中要为社会公众服务、为国家宏观决策服务、为行业管理部门管理服务的指导思想,依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18条第4款的规定,特制定《核苷酸和/或氨基酸序列表和序列表电子文件标准》,现予公布,自二○○一年十一月一日起施行。
局 长
二○○一年十一月一日
ZC
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行业标准
ZC
0003—2001
核苷酸和/或氨基酸序列表
和序列表电子文件标准
2001-11-01发布 2001-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发布
核苷酸和/或氨基酸序列表和序列表电子文件标准
1
总则
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18条第4款的规定,包含一个或多个核苷酸或者氨基酸序列的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中应当包括符合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规定的序列表,并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的规定提交含有该序列表的计算机可读形式的副本。
为了使提交的纸件形式的核苷酸和/或氨基酸序列表及计算机可读形式的含有该序列表的电子文件规范化,以利于申请人提交;也为了使序列表电子文件可以快捷地输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的计算机数据库,并与其它的序列检索数据库交换数据,以利于公众检索;同时也利于专利局审查员加快审查,更好地为申请人服务;特制定本标准。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提交的包含核苷酸和/或氨基酸序列的发明专利申请,具体地说,适用于该申请提交的纸件形式的核苷酸和/或氨基酸序列表,以及含有核苷酸和/或氨基酸序列表的计算机可读形式的序列表电子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在本标准中,采用下面术语和定义:
(1)序列表:是指以纸件形式提交的专利申请说明书的一部分,它公开了核苷酸和/或氨基酸序列的详细内容和其它有用信息。序列表中的序列是不少于10个核苷酸的非支链核苷酸序列,或者是不少于4个氨基酸的非支链氨基酸序列。所述的序列不包括支链序列;不包括具有少于4个特别定义的核苷酸或氨基酸的序列;也不包括含有列于附录1之表1-4以外的核苷酸或氨基酸的序列。
(2)序列表电子文件:是指包含核苷酸和/或氨基酸序列表的计算机可读形式的纯文本文件。
(3)核苷酸:只包括附录1之表1中列出的符号所表示的核苷酸。附录1之表2中列出的符号用于表述核苷酸的修饰形式,例如甲基化碱基。对于核苷酸的修饰形式,不得在核苷酸序列中直接使用表2中的符号表示,其具体的表述方式见本标准4.4.7节(1)和4.4.5节的内容。
(4)氨基酸:只包括列于附录1之表3中的存在于天然蛋白质中的L-氨基酸,不包括D-氨基酸。附录1之表4中列出的符号用于表述氨基酸的修饰形式,例如羟基化或糖基化形式。对于氨基酸的修饰形式,不得在氨基酸序列中直接使用表4中的符号表示,其具体的表述方式见本标准4.4.7节(2)和4.4.5节的内容。
(5)序列标识符:对应于序列表中每个序列的序列标识号的唯一的正整数。
(6)数字标识符:由尖括号<>括起来的代表特定内容数据项的三位数字。
4
序列表和序列表电子文件中的数字标识符、内容及其格式:
在核苷酸和/或氨基酸序列表和序列表电子文件中,应当有本标准中指出的数字标识符,在数字标识符之后(即在其之右,必要时还包括在其下面的若干行)是相应的具体内容,它们应当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格式。附录2给出了一个说明数字标识符、其后内容及格式的序列表样例。
序列表和序列表电子文件中包括的数字标识符及相应内容和格式具体如下:
4.1、序列表和序列表电子文件中的著录项目:
下面4.1.1-4.1.7节中的内容应当与专利申请请求书中的相应内容一致。
4.1.1、申请人的姓名或名称:其数字标识符为<110>。
在数字标识符<110>之后,是该专利申请的所有申请人的姓名或名称。
外国申请人还应当在中文译名之后注明英文姓名或名称,并将其用圆括号括起来。
4.1.2、发明名称:其数字标识符为<120>
在数字标识符<120>之后,是该专利申请的发明名称。
4.1.3、案卷参考号:其数字标识符为<130>
在数字标识符<130>之后,是该专利申请的案卷参考号;没有案卷参考号的,无需包括此项内容。
4.1.4、专利申请号:其数字标识符为<140>
对于首次提交的专利申请,无需包括此项内容;当补交或提交修改时,在数字标识符<140>之后,是该专利申请的申请号。
4.1.5、专利申请日:其数字标识符为<141>
对于首次提交的专利申请,无需包括此项内容;当补交或提交修改时,在数字标识符<141>之后,是该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其格式为:YYYY-MM-DD,例如2002-01-18。
4.1.6、优先权号:其数字标识符为<150>
没有优先权的专利申请,无需包括此项内容;如果有优先权的话,那么在数字标识符<150>之后,是该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号,其格式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标准3(ST
3)的国家、地区和政府间组织代码+优先权号,例如,CN93112388.7。
4.1.7、优先权日:其数字标识符为<151>
没有优先权的专利申请,无需包括此项内容;如果有优先权的话,那么在数字标识符<151>之后,是该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日,其格式为:YYYY-MM-DD,例如2001-09-20。
4.2、序列表电子文件的软件版本信息:其数字标识符为<170>
当使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或其它专利组织(例如欧洲专利局)提供的软件形成核苷酸和/或氨基酸序列表电子文件时,在数字标识符<170>之后,是该软件的名称与版本号;未使用所述软件时,可以不包含此项内容。
4.3、序列表中序列的个数:其数字标识符为<160>。
在数字标识符<160>之后,是序列的总数,即与数值最大的序列标识符相对应的正整数。
4.4、序列中的各项内容:
4.4.1、序列标识符:其数字标识符为<210>。
在序列表中,每个序列应当有独立的、唯一的序列标识符,它应当从1开始并逐一增加。序列标识符表示每个序列在序列表中的序号。
在数字标识符<210>之后,是与一个序列相对应的序列标识符。
在一个序列标识符之后到下一个序列标识符之前是该序列的各项具体内容,即下面4.4.2-4.4.7节的内容。
在序列表中有多个序列的情况下,应当按照序列标识符数值从小到大的次序逐一填写每个序列的各项内容。
4.4.2、序列的长度:其数字标识符为<211>。
在数字标识符<211>之后,是以碱基或氨基酸的数目表示的该序列的长度。
4.4.3、序列的类型:其数字标识符为<212>。
在数字标识符<212>之后,应当指出该序列的分子类型,有DNA、RNA或PRT三种类型。如果核苷酸序列含有DNA和RNA片段的话,那么其类型应该是DNA;另外,对于DNA/RNA的结合分子,应该在该序列的特征部分(数字标识符<220>-<223>)进一步表述。
4.4.4、生物体:其数字标识符为<213>。
在数字标识符<213>之后,应当用中文和拉丁文(拉丁文应当放在中文之后并用圆括号括起来,例如,草履虫种(Paramecium
sp.))注明该序列来源的生物名称,即科学命名的生物属种;或者是“人工序列”或“未知”。
4.4.5、序列中特征部分的内容:数字标识符<220>-<223>
本节涉及到序列中与特征相关的内容的表述。
在核苷酸序列(数字标识符< 400>
)中含有“n”或修饰的碱基的情况下(参见本标准4.4.7节(1)的内容),或者在氨基酸序列(数字标识符< 400>
)中含有“Xaa”或修饰的氨基酸或不常用的L-氨基酸的情况下(参见本标准4.4.7节(2)的内容),必须包括下面(1)-(4)项的内容。
在生物体(数字标识符< 213> )是“人工序列”或“未知”的情况下,必须包括下面(1)和(4)项的内容。
在一个序列中有多个特征的情况下,应当按照这些特征在序列中出现的先后次序逐一地表述每个特征。
序列中特征部分的具体内容和数字标识符如下:
(1)特征:其数字标识符为<220>。
在数字标识符<220>之后,应当是空白。
(2)名称/关键词:其数字标识符为<221>。
在数字标识符<221>之后,是特征名称或关键词。使用关键词表述特征时,只能使用附录1之表5或表6中列出的关键词来表述。
(3)位置:其数字标识符为<222>。
在数字标识符<222>之后,应当标明特征的位置,标注的方式为:从特征中的第一个碱基或氨基酸的编号到特征的最后一个碱基或氨基酸的编号,编号圆括号括起来,两个编号中间是“...”,例如:(279)...(389)
;当序列中使用了多个“n”或“Xaa”时,应当标明它们的所有位置,例如:(80,100,112)。参见附录2的序列表样例。
(4)其它信息:其数字标识符为<223>。
在数字标识符<223>之后,应当表述序列中与特征有关的其它相关信息。在表述修饰的碱基或修饰的氨基酸时,应该用附录1之表2或表4中给出的符号来表述。
4.4.6、出版公开信息:数字标识符<300>-<312>
出版公开信息是非强制性的内容,在序列表和序列表电子文件中,可以包含也可以不包含这些内容。
(1)公开出版信息:其数字标识符为<300>
在数字标识符<300>之后,应当是空白。
(2)作者:其数字标识符为<301>
在数字标识符<301>之后,是该文献作者的姓名。
(3)题目:其数字标识符为<302>
在数字标识符<302>之后,是出版物中该文献的题目。
(4)杂志名称:其数字标识符为<303>
在数字标识符<303>之后,是公开出版物的杂志名称。
(5)公开出版物的卷号:其数字标识符为<304>
在数字标识符<304>之后,是公开出版物的卷号。
(6)公开出版物的出版号:其数字标识符为<305>
在数字标识符<305>之后,是公开出版物的出版号。
(7)页码:其数字标识符为<306>
在数字标识符<306>之后,是该文献的起始-终止页码。
(8)出版日期:其数字标识符为<307>
在数字标识符<307>之后,是该公开出版物的出版日期,其格式为:YYYY-MM-DD,例如1999?9?0。
(9)公开出版物的数据库登记号:其数字标识符为<308>
如果该文献被收入某个数据库的话,那么在数字标识符<308>之后,是该文献在该数据库中的登记号。
(10)录入数据库的日期:其数字标识符为<309>
如果该文献被收入某个数据库的话,那么在数字标识符<309>之后,是该文献录入该数据库的日期,其格式为:YYYY-MM-DD,例如1999?9?0。
(11)专利公开号:其数字标识符为<310>
如果该公开出版物是专利文献的话,那么在数字标识符<310>之后,是该专利的公开号,其格式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标准3(ST
3)的国家、地区和政府间组织代码+标准6(ST 6)的公开号+标准16(ST 16)的文献类型,例如CN1183117A。
(12)专利申请日:其数字标识符为<311>
如果该公开出版物是专利文献的话,那么在数字标识符<311>之后,是该专利的申请日,其格式为:YYYY-MM-DD,例如1999?9?0。
(13)专利公开日:其数字标识符为<312>
如果该公开出版物是专利文献的话,那么在数字标识符<312>之后,是该专利的公开日,其格式为:YYYY-MM-DD,例如1999?9?0。
4.4.7、核苷酸序列和/或氨基酸序列:其数字标识符为<400>。
在数字标识符<400>之后,是该序列的序列标识符;从下一行开始是该核苷酸和/或氨基酸序列。
该序列可以是纯核苷酸序列,或者是纯氨基酸序列,或者是核苷酸序列和与它对应的氨基酸序列。
(1)纯核苷酸序列:
核苷酸序列应当只用单链表示,从左到右是5’-末端至3’-末端的方向,序列中不应当出现术语5’和3’。
应当用单字母代码表示核苷酸序列的碱基来表述核苷酸序列的特征;只能使用与附录1之表1中给出的符号相一致的小写字母来表示。
在一个核苷酸序列中,如果经修饰的碱基是附录1之表2中列出的之一,那么在该序列本身中,应当用未修饰的碱基或“n”来表示该经修饰的碱基,符号“n”等同于唯一的一个未知的或经修饰的核苷酸;但在该序列的特征部分(数字标识符<220>-<223>)应当使用附录1之表2中给出的符号进一步表述该修饰(参见本标准4.4.5节)。附录1之表2中的符号可以用于说明书或序列的特征部分,但不得用于序列本身。
核苷酸序列中碱基的编号开始于序列中的第1个碱基,并从5’到3’方向连续地计数。该计数方法也用于构型为环状的核苷酸序列,在这种情况下,申请人可任意指定序列的第一个核苷酸。
来自大序列的一个或更多非邻接区段或来自不同序列的区段组成的核苷酸序列,应当作为带有单独序列标识符的单独序列来计数。带有一个缺口或多个缺口的序列应当作为带有单独序列标识符的多个单独序列来计数,而单独序列的数目与序列数据的连续序列的数目相同。
核苷酸序列每行最多60个核苷酸碱基,每10个核苷酸碱基后空一格。该行的最后是该行最后一个碱基的编号。
(2)纯氨基酸序列:
对于氨基酸序列,蛋白质或肽序列中的氨基酸应当从左到右以氨基到羧基的方向列出;序列中不应当出现氨基或羧基基团。
氨基酸应当使用与附录1之表3中的符号相一致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的三字母符号表示。有空白或内部中止符号(例如“Ter”或“*”或“·”)的氨基酸序列不应当表示为单个氨基酸序列,而应当作为独立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列出。
在一个氨基酸序列中,如果经修饰的氨基酸是附录1之表4中列出的氨基酸之一,那么在该序列本身中,应当用相应的未经修饰的氨基酸或“Xaa”来表示该经修饰的和不常用的氨基酸,符号“Xaa”等同于唯一的一个未知的或经修饰的氨基酸;但在该序列的特征部分(数字标识符<220>-<223>),应当使用附录1之表4中给出的符号进一步表述该修饰(参见本标准4.4.5节)。附录1之表4中的符号可以用于说明书或序列的特征部分,但不得用于序列本身。
氨基酸的编号开始于序列中的第1个氨基酸,以数字1表示并标注在该氨基酸的下面;以后每隔5个氨基酸在其下面标注上该氨基酸的编号。当成熟蛋白质之前存在氨基酸时,例如对于前-序列,原-序列,前-原-序列和信号序列而言,可以任选地从与成熟蛋白第一个氨基酸相邻的氨基酸开始以负数往回编号。当氨基酸编号使用负数以区分成熟蛋白质时,不得使用数字0。上述氨基酸序列的计数方法也适用于环状构型的氨基酸序列,申请人可以任意指定第一个氨基酸。
来自大序列的一个或更多非邻接区段或不同序列的区段组成的氨基酸序列,应当作为具有单独序列标识符的单独序列来计数。具有一个缺口或多个缺口的序列应当作为具有单独序列标识符的多个单独序列来计数,单独序列的数目与序列数据的连续序列的数目相同。
氨基酸序列每行最多16个氨基酸,每个氨基酸之间空一格。
(3)核苷酸序列和与它对应的氨基酸序列:
对于核苷酸序列和与它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对应于其编码的氨基酸的核苷酸序列的碱基应当以“三联体”密码子列出,每个密码子之间应当空一格;对应于核苷酸序列的编码部分的氨基酸可以直接列于相应密码子的下方;对于该氨基酸序列,应当在第一个氨基酸的下面标注上编号1,然后每隔5个氨基酸在其下面标注上该氨基酸的编号。
对于这种核苷酸和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混合形式,与核苷酸序列相对应的氨基酸序列还应当以纯氨基酸序列的形式另外给出。
4.5
数字标识符连同其后内容的排列格式
在本节中,“数字标识符及内容”指的是数字标识符连同其后的相应内容。
数字标识符及内容应当按照数字标识符的数值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在序列表中。
每个数字标识符及内容之间应当空一行,不过在前两位数字相同的数字标识符及内容之间,例如<210>到<213>之间和<220>到<223>之间,无需空一行,但对于一个序列中有多个特征的情况,在表述每个特征时,每个数字标识符<220>之前应当空一行。
对于序列表中有多个序列的情况,数字标识符及内容应当按照序列标识符的数值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在每个序列中,应当按照数字标识符数值从小到大的次序列出仅仅与该序列有关的数字标识符及内容,即排列上从<210>到<400>的数字标识符及内容。
对于一个序列中有多个特征的情况,应当按照这些特征在序列中出现的先后次序逐一排列从<220>到<223>的数字标识符及内容。
5、序列表电子文件的格式
5.1、序列表电子文件是一个包含上述第4部分的数字标识符和内容,并符合上述第4部分格式要求的纯文本文件;该文件应当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标准。
5.2、序列表电子文件应当记录在CD-ROM光盘或3.5英寸软盘上提交,或者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规定的其它形式提交。当记录在CD-ROM光盘上时,该CD-ROM光盘应当采用ISO9660标准刻录;当记录在3.5英寸软盘上时,该软盘应当符合FAT
12格式。该光盘或软盘的目录结构如下:在根目录下,有且仅有一个后缀名为“.SEQ”的纯文本文件。
6
其它事项
()参考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网站(http://www.sipo.gov.cn/zcfg/flfg/bz/hybz/201403/t20140319_919629.html)
『贰』 专利里的,申请号,专利号,公开号,各是做什么用的分别是什么格式
1.
申请号:专利受理后给出:20081*******.*
2.
专利号:专利证书上给出专:
ZL20081*******.*
3.
公开号:发明专利在实审属前公开后给出:CN********
4.
公告号:
专利授权后公告阶段给出:CN**********
『叁』 如何制作符合专利申请要求的序列表
知道答题序列表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申请人姓名2、发明名称3、序列表中序列的版个数4、序列标识符权5、序列的长度6、序列的类型:DNA、RNA或PRT三种类型7、生物体8、特征:序列中特征部分的具体内容9、序列中特征部分的名词/关键词10、序列中特征部分的位置11、核苷酸序列或氨基酸序列
『肆』 专利怎么写,那些需要详细概括,格式有什么规定
专利申请文件的组成
申请发明专利的,申请文件应当包括:发明专利请求书、摘要、摘要附图(适用时)、说明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附图(适用时),各一式两份。
涉及氨基酸或者核苷酸序列的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中应包括该序列表,把该序列表作为说明书的一个单独部分提交,并与说明书连续编写页码,同时还应提交符合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定的记载有该序列表的光盘或软盘。
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文件应当包括: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书、摘要、摘要附图(适用时)、说明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附图,各一式两份。
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文件应当包括:外观设计专利请求书、图片或者照片(要求保护色彩的,应当提交彩色图片或者照片)以及对该外观设计的简要说明,各一式两份。提交图片的,两份均应为图片,提交照片的,两份均应为照片,不得将图片或照片混用。
申请专利时应填写专利申请请求书(包括名称、发明人或申请人、联系人、申请文件清单等内容)。
撰写
专利申请文件的填写和撰写有特定的要求,申请人可以自行填写或撰写,也可以委托专利代理机构代为办理。尽管委托专利代理是非强制性的,但是考虑到精心撰写专利申请文件的重要性,以及审批程序的法律严谨性,对经验不多的申请人来说,委托专利代理是值得提倡的。
专利申请程流程编辑
发明专利申请程序:申请文件准备(10-30天)→提交申请(3天内)→发明专利初步审查→公布→发明专利实质审查→驳回或授权→缴权缴纳费用→颁发专利证书。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程序:申请文件准备(10-30天)→提交申请(3天内)→实用新型专利初步审查→驳回或授权→缴权缴纳费用→颁发专利证书。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程序:申请文件准备(3-10天)→提交申请(3天内)→外观设计专利初步审查→驳回或授权→缴权缴纳费用→颁发专利证书。
能否自己撰写编辑
1.申请专利时应向国家专利局提交清晰、完整、符合规定的申请文件;内容包括:《说明书》、《说明书附图》、《权利要求书》、《说明书摘要》及《摘要附图》等。
『伍』 简历中专利格式怎么写
从专利申请文件提交到专利局的那一天(申请日),专利局分配一个专利申请号;发明专利在初审合格被公开时,专利局提供专利公开号;专利在授权公告时,专利局提供专利公告号(与专利公开号相似;专利授权时,专利局提供专利号(与专利申请号相似)。我们在进行专利申请时,需要查询本技术领域内的专利文献以了解现有的技术方案。查询专利时,我们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引用专利文献的表达方式,如用专利申请号、专利公开号、专利号等。同样的一份专利,会出现不同的文献种类(如说明书)和不同的专利相关编号及日期。这些看起来,很让人费解。如果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它们的意义与其所代表的专利法律状态,就能较好地掌握它们,使我们理解专利的不同类型、专利的申请流程和专利目前所处的法律状态。专利申请在提交时,获得专利申请号。在专利审查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专利文献及相应的文献号,依次分为公布说明书、专利说明书和专利证书,相应的文献号为公开号、公告号、专利号,对应的日期为专利公开日和授权公告日。1 专利申请分类与审查流程1.1 专利申请分类专利申请按其创新程度分为3类: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1.2 专利审查流程我国对发明专利申请实行早期公布,延迟审查制度;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实行初步审查制度。1.2.1 发明专利审查流程(1) 初步审查:专利局收到发明专利申请后,对该申请进行编号,即为申请号,相应日期为申请日。专利局对申请进行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起满18个月,即行公布。专利局也可以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早日公布其申请。(2) 实质审查:发明申请公开之后,专利局在收到申请人的实质审查请求的情况下,启动实质审查。实质审查合格后,审查员会发出授予专利权通知书。(3) 授权:实质审查合格后,审查员会发出授予专利权通知书。 1.2.2 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审查流程(1) 初步审查:专利局收到发明专利申请后,需经初步审查。在初步审查合格之后,授权,公布。(2) 授权:在初步审查合格之后,授权,公布。 与发明专利审查相比,少了实质审查这一步骤。2 专利文献与专利文献号2.1 专利文献专利文献是指专利申请文件经国家主管专利的机关依法受理、审查合格后,定期出版的各种官方出版物的总称。所谓专利文献,从狭义上讲是指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公布的专利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从广义上讲专利文献还包括说明书摘要、专利公报以及各种检索工具书、与专利有关的法律文件等。在专利审查过程中,发明专利申请会两种专利文献:申请公开说明书,授权说明书。 2.2专利文献号专利文献号用9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包括申请种类号和流水号两个部分。专利文献号中的第1位数字表示申请种类号,第2—9位数字(共8位)为文献流水号,表示文献公布或公告的排列顺序。(一)申请种类号专利文献号中的申请种类号用1位阿拉伯数字表示。所使用的数字含义规定如下:1表示发明专利申请;2表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3表示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上述申请种类号中未包含的其他阿拉伯数字在作为种类号使用时的含义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另行规定。(二)文献流水号专利文献号的流水号用8位连续阿拉伯数字表示,按照发明专利申请第一次公布,或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申请第一次公告各自不同的编号序列顺序递增。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沿用该发明专利申请在第一次公布时被赋予的专利文献号。专利文献号的流水号用8位连续阿拉伯数字表示,按照发明专利申请第一次公布,或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申请第一次公告各自不同的编号序列顺序递增。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沿用该发明专利申请在第一次公布时被赋予的专利文献号。(三)专利文献号与中国国家代码CN,以及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的联合使用 中国国家代码CN和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均不构成专利文献号的组成部分。然而,为了完整地标识一篇专利文献的出版国家,以及在不同程序中的公布或公告,应将中国国家代码CN、专利文献号、相应的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参见ZC 0008-2004《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标准》)联合使用。排列顺序应为:国家代码CN、专利文献号、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如果需要,可以在国家代码CN与专利文献号、专利文献号与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之间分别使用1位单字节空格。如下所示: CN XXXXXXXXX A CN XXXXXXXXX B CN XXXXXXXXX C CN XXXXXXXXX U CN XXXXXXXXX Y CN XXXXXXXXX S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中字母的含义: A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B 发明专利授权公告C 发明专利权部分无效宣告的公告 U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Y 实用新型专利权部分无效宣告的公告S 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公告或专利权部分无效宣告的公告
『陆』 参考文献引用专利的格式
参考文献引用专利的格式
[序号]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文献类型标志].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1]刘加林. 多功能一次性压舌板: 中国,92214985. 2[P]. 1993-04-14.
[2]河北绿洲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一种荒漠化地区生态植被综合培育种植方法: 中国,01129210.5[P/OL]. 2001-10-24[2002-05-28].
其他参考文献格式:
1、专著、论文集、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
3: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4]赵天书.诺西肽分阶段补料分批发酵过程优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3.
4、: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如:[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5:电子文献
[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例如:[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1998-08-16/1998-10-01.
[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6.
『柒』 用patenIn 软件生成专利申请序列电子文本!
不需要,得到:A.ST25.txt,将A.ST25.txt直接修改为:“A.SEQ即可.
『捌』 专利申请文本如何操作
1.专利申请的类型
专利申请分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针对产品、方法或者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可以申请发明专利;针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可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针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可以申请外观设计专利。
2.办理专利申请应当提交哪些申请文件?
申请发明专利的,申请文件应当包括:发明专利请求书、说明书(必要时应当有附图)、权利要求书、摘要及其附图,各一式两份。
涉及氨基酸或者核苷酸序列的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中应包括该序列表,并把该序列表作为说明书的一个单独部分提交,同时还应提交符合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定的记载有该序列表的光盘或软盘。
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文件应当包括: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书、说明书、说明书附图、权利要求书、摘要及其附图,各一式两份。
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文件应当包括:外观设计专利请求书、图片或者照片,各一式两份。要求保护色彩的,还应当提交彩色图片或者照片一式两份。提交图片的,两份均应为图片,提交照片的,两份均应为照片,不得将图片或照片混用。如对图片或照片需要说明的,应当提交外观设计简要说明,一式两份。
3.受理专利申请的部门
申请人申请专利时,应当将申请文件直接提交或寄交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受理处(以下简称专利局受理处),也可以提交或寄交到国家知识产权局设立的专利代办处,目前在北京、沈阳、济南、长沙、成都、南京、上海、广州、西安、武汉以及郑州、天津、石家庄、哈尔滨、长春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代办处;国防专利分局专门受理国防专利申请。
4.如何办理专利申请
办理专利申请应当提交必要的申请文件,并按规定缴纳费用。专利申请必须采用书面形式或者电子申请的形式办理。不能用口头说明或者提供样品或模型的方法,来代替或省略书面申请文件。在专利审批程序中只有书面文件才具有法律效力。各种手续文件都应当按规定签章,签章应当与请求书中填写的姓名或者名称完全一致。签章不得复印。涉及权利转移的手续,应当有全体申请人签章,其他手续可以由申请人的代表人签章办理,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由专利代理机构签章办理。办理的手续要附具证明文件或者附件的,证明文件与附件应当使用原件或者副本,不得使用复印件。如原件只有一份的,可以使用复印件,但同时需要附有公证机关出具的复印件与原件一致的证明。
5.提交申请时如何排列申请文件
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应按下列顺序排列:请求书、说明书摘要、摘要附图、权利要求书、说明书、说明书附图和其他文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文件应按照请求书、图片或照片、简要说明顺序排列。申请文件各部分都应当用阿拉伯数字分别顺序编号。
6.申请文件的纸张要求?
申请文件的纸张质量应相当于复印机用纸的质量。纸面不得有无用的文字、记号、框、线等。各种文件一律采用A4尺寸(210毫米×297毫米)的纸张。
申请文件的纸张应当纵向使用,只使用一面。文字应当自左向右排列,纸张左边和上边应各留25毫米空白,右边和下边应当各留15毫米空白,以便于出版和审查时使用。申请文件各部分的第一页必须使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统一制定的表格。这些表格可以向专利局受理处、各地的专利代办处索取或直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下载。
7.申请文件的文字和书写要求?
申请文件各部分一律使用汉字。外国人名、地名和科技术语如没有统一中文译名,应当注明英文或原文。申请人提供的附件或证明是外文的,应当附有中文译文,申请文件包括请求书在内,都应当用宋体、仿宋体或楷体打字或印刷,字迹呈黑色,字高应当在3.5~4.5毫米之间,行距应当在2.5~3.5毫米之间。要求提交一式两份文件的,其中一份为原件,另一份应采用复印件。申请文件中有图的,应当用墨水和绘图工具绘制,或者绘图软件绘制,线条应当均匀清晰,不得涂改。
8.专利申请内容的单一性要求
一件发明或者实用型新专利申请应当限于一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属于一个总的发明构思的两项以上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可以作为一件申请提出。一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应当限于一种产品所使用的一项外观设计。用于同一类别并且成套出售或者使用的产品的两项以上的外观设计,可以作为一件申请提出。
9.申请文件的填写和撰写?
申请文件的填写和撰写有特定的要求,申请人可以自行填写或撰写,也可以委托专利代理机构代为办理。尽管委托专利代理是非强制性的,但是考虑到精心撰写申请文件的重要性,以及审批程序的法律严谨性,对经验不多的申请人来说,委托专利代理是值得提倡的。
『玖』 专利里的 申请号 专利号 公开号 各是做什么用的分别是什么格式
1. 申请号:专利受理后给出:20081*******.*
2. 专利号:专利证书上给出专: ZL20081*******.*
3. 公开号:发明专利在实审前公开后给出:CN********
4. 公告属号: 专利授权后公告阶段给出:CN**********
『拾』 专利申请书格式很严格吗
一般有严格的要求。
申请发明专利的,申请文件应当包括:发明专利请求书、摘要、摘要附图(适用时)、说明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附图(适用时),各一式两份。
涉及氨基酸或者核苷酸序列的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中应包括该序列表,把该序列表作为说明书的一个单独部分提交,并与说明书连续编写页码,同时还应提交符合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定的记载有该序列表的光盘或软盘。
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文件应当包括: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书、摘要、摘要附图(适用时)、说明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附图,各一式两份。
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文件应当包括:外观设计专利请求书、图片或者照片(要求保护色彩的,应当提交彩色图片或者照片)以及对该外观设计的简要说明,各一式两份。提交图片的,两份均应为图片,提交照片的,两份均应为照片,不得将图片或照片混用。
申请专利时应填写专利申请请求书(包括名称、发明人或申请人、联系人、申请文件清单等内容)。
1.申请专利时应向国家专利局提交清晰、完整、符合规定的申请文件;内容包括:《说明书》、《说明书附图》、《权利要求书》、《说明书摘要》及《摘要附图》等。
2.申请材料不仅在格式、内容上有严格的审查要求,而且在具体字数、标点符号的运用中都有明确的规定。
3.撰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技术是否能成功授权,以及确保技术能否得到保护,同时关系到授权的时间,一份好的申请文件能够大大节约专利审批时间。
4.每件申请材料,专利老师都要根据不同的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和全新撰写。
5.专业的撰写老师,都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来掌握其中的技巧。
6.专利申请过程中可能会下发补正通知书、审查意见通知书等官方文件,这些官方文件中论点和论据均是以《专利法》为依据的,因此需要申请人完全掌握《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审查指南》的相关规定,并掌握答复技巧,才能更好地克服通知书中所指出的缺陷。
7.如果上述问题均不存在的话,申请人完全可以并且应当自己撰写专利申请文件,从而更全面地保护自己的发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