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利中请求中止程序有什么条件
应当满足:抄1)当事人请求中止袭的,专利申请权(或专利权)权属纠纷已被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受理,人民法院要求协助执行对专利申请权(或专利权)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应当已作出财产保全的民事裁定;2)中止的请求人是权属纠纷的当事人或者对专利申请权(或专利权)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
2. 如何理解专利法第四十七条中 宣告无效的专利权自始无效...无效前人民法院作出并已执行的...没有追溯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四十七条司法解释
一、宣告无效的专利权视为自始即不存在。依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被宣告无效的专利权,视为自始即不存在。所谓“视为自始即不存在”,即指法律上认定该专利权从授权开始就没有法律约束力,而不是自被宣告无效后才失去法律效力,即对专利权无效的宣告是有溯及力的。
二、本条在第一款规定专利权无效宣告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的同时,又在第二款中,规定了对几种情形不具有追溯力,包括:
1.对宣告专利权无效前人民法院已经作出并已执行的专利侵权的判决、裁定,专利权无效宣告不具有追溯力。在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前,专利权人以他人侵犯其专利权为由,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经人民法院根据当时尚属有效的专利权,作出有关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判决、裁定并已执行的,在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后,对该项已作出并已执行的判决、裁定,不具有溯及力。依判决、裁定侵犯专利权而给予的侵权损害赔偿,当事人不得请求返还。
2.对已经履行或者强制执行的专利侵权纠纷处理决定,专利权无效宣告不具有追溯力。依照本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因侵犯专利权引起的纠纷,当事人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进行处理;当事人对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期满既不起诉又不履行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作出的处理决定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对专利侵权纠纷作出的处理决定,当事人已经履行的,或者已经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其后作出的专利权无效的宣告,没有追溯力。
3.对已经履行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或者专利权转让合同,专利权无效宣告不具有追溯力。对因履行专利实施许可合同而支付的专利使用费或者因履行专利权转让合同而支付的转让费,当事人都不得请求返还。
按照民法的一般原则,被宣告无效的专利权人因行使专利权所获得的利益属于不当得利,既然被宣告无效的专利权视为自始即不存在,则专利权人应当将不当得利返还相对人。但考虑到专利权作为一种无形的财产权及授权情况的复杂性,很难保证每一项被授予的专利权都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而不在其后被宣告无效。如果专利权一旦被宣告无效,还要溯及到法院已经作出并执行的判决、裁定,溯及到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作出并已履行或强制执行的处理决定,会使法院判决、裁定及行政机关决定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进而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对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和专利权转让合同行为来讲,被许可人和专利权受让人由于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前已经因专利权受到保护而获得了实际的利益,其支付的专利使用费和专利权转让费不予返还也是合理的。
当然,依照本款规定,如果因专利权人的恶意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赔偿。
三、按照本条第二款关于专利权无效的宣告对已经履行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或者专利权转让合同不具有追溯力的规定,对因履行专利实施许可合同而支付的专利使用费或者因履行专利权转让合同而支付的转让费,当事人不得请求返还。但本条第三款又规定,如果依照第二款的规定,专利权人或者专利权转让人不向被许可实施专利人或者专利权受让人返还专利使用费或者专利权转让费,明显违反公平原则,专利权人或者专利权转让人应当向被许可实施专利人或者专利权受让人返还全部或者部分专利使用费或者专利权转让费。例如,当履行实施许可合同或者转让合同不久,被许可实施专利的人或者专利权受让人还未实施有关的专利或者实施了较短的时间,该专利权就被宣告无效。在短时间内他们还没有从专利实施中取得实际利益或者其取得的利益与支出的专利使用费和受让费相比相去甚远,出现了明显的不公平现象时,专利权人或者专利权转让人应当向被许可实施专利人或者专利权受让人返还全部或者部分专利使用费或者专利权转让费。
3. 专利产品的实施权包括哪些内容
只签订合同是不行的,还需办理办理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
1、 所需材料:
(1)合同文本3份(其中一份正本);
(2)专利证书复印件3份;
(3)让与人身份证明(执照、身份证)复印件3份。
2、 所需费用:代理费500元。
3、 所需时间:7日内出证明。
4、 其它规定:(1)合同生效日起3个月内备案;(2)省知局、国知局受理备案。
专利实施战略
专利实施战略是指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销售、进口专利产品,使用专利方法及使用、销售、进口依照该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它包括以下一些战略:
1、独占实施战略
该战略又称专利技术垄断,即专利权人独自享有该专利,不对外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达到合理垄断某一特定市场的目的。同时对于专利的侵权行为,利用法律手段迫使侵权人支付赔偿金,也可获取意料之中的巨大利益。
2、专利技术交叉许可战略
企业之间以输出专利技术、专有技术换取另一相应技术的对等交换战略。这一战略可以使企业充分利用专利资源为己谋利。在当今资源共享的大背景下,这也不失为一个经济的战略。
3、专利技术有偿专利和许可战略
目前,我国处于技术引进阶段,很多企业的专利策略终点还在于引进国外企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加以消化、创新。这一策略适用于国内少数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他们在技术上具有优势,可以通过专利技术的许可和转让,获得最大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竞争优势。
4、专利引进战略
该战略是当今我国国内绝大多数企业采用的。这些企业经济实力较弱,在技术上又不具有垄断优势或不具有研发基本专利的实力,于是,只有采用技术引进来增强竞争力。这一方法,可以避免企业从零开始研究所花的巨大成本及时间上的损失,而且可以通过对引进技术的二次开发形成自己的外围专利来开拓自己的市场,打破竞争对手的专利垄断。
5、利用失效专利战略
专利权有一定的保护期限,保护期限一旦届满,该技术及进入公有领域,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利用。对一些快要到期或提前终止但仍有价值的专利,自己购买不划算,可以先做好该项目的前期开发工作,待他人专利失效后马上实施。实际上,许多专利的技术内容对许多中小企业来说是极具开发价值的。在专利史上,盒式磁带录音机专利是由荷兰飞利浦公司申请的,但该公司先后将多国专利都主动放弃,因为公司以为发展录音机产业会没有市场。精明的日本人利用失效专利战略,先后开发出品质不已的各式录音机,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6、专利和商标搭配战略
如果某一企业知名度不高,而专利引进人的知名度很高,则可以在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专利时,可以同时使用自己的商标,以此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反之,在引进他人专利时,如果对方是知名企业,则可以同时引进其商标,取得该商标的许可使用权,这更有助于提高本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知名度,即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当然在使用他人商标是必须和本企业的商标同时使用,方为有效。
五、专利防御战略
专利防御战略,顾名思义就是指企业专利权在市场竞争中受到其他企业或单位的侵害发身纠纷时,寻求解决的策略。对于纠纷解决途径的选择,当事人应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确定。总体而言,有以下几种途径:
1、自行和解
如果本人或本企业确实侵犯了他人的专利,在支付使用费用后,自己仍有利可图,可以与对方主动和解。专利权人通过自行和解这一方式迅速、友好地解决纠纷,仍可以留下继续合作的空间。而侵权行为人在对自己的侵权行为做出适当赔偿后,也可能与专利权人进行协商,通过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合法正当的使用专利权,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即使专利权人提起诉讼后,双方当事人也可以在开庭时主动提出和解方案,在双方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甚至有可能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协议。总而言之,双方自行和解是一个相对“双赢”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减少或避免侵权方因停止实施专利给企业造成的人力、物力等损失,另一方面也是专利权人避免陷于官司缠身的麻烦。
2、行政调处
这一方法在《专利法》第57条上规定:“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进行处理。”专利管理部门的工作之一就是处理本地区、本行业的专利纠纷。行政机关调处专利纠纷较之诉讼程序而言,简单、方便、灵活,同时当事人对于行政机关的调处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调处这一程序并不是必须的,当事人可以不经行政调处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3、专利诉讼
向人民法院提起专利侵权诉讼是专利防御战略的最后途径,它不仅可以有效的打击竞争对手,巩固本企业已经拥有的市场优势地位,而且还可以从侵权人手中得到一笔相当丰厚的补偿金。同时,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或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执行。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诉讼程序耗时漫长,一审二审甚至是再审都有可能发生。这么长的周期,许多重要的证据都无法妥善的保存,而且一场官司下来,双方的关系也到了冰封的边缘,切断了双方继续合作的可能。
4.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注意事项
专利权人通过许可他人使用其专利技术,可以迅速进入原来企业并不占优势的区域领域,从而扩大企业的影响,并且专利权人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产品或技术的发展变化,最重要的是通过许可或交叉许可,企业可以组成产业联盟,实现市场垄断。对于被许可方来说,通过实施他人专利,特别是独占实施许可情形下,被许可人实际上获得了市场的绝对控制权;对研发能力不足的企业来说许可使用他人专利是产品进入市场的捷径。
那么在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时,需要注意哪些细节问题呢?
许可方和被许可方注意事项
1、主体资格审查:合同双方应对合同对方的资产状况、信誉状况以及是否有签订此类合同的合法的主体资格等作调研。
2、双方应弄清合同的性质,合理界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3、当事人应当明确约定对专利技术的验收采取何种方式,可以约定采用鉴定会、专家评估,也可以约定以被许可方认可视为验收通过。
4、专利技术水平较高,专业性较强,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合同用语一定要准确、清楚,对一些关键性的名词术语要作出必要的定义或解释,以免发生歧义。合同条款表述一定要完整、规范。
5、当事人应当明确约定专利实施许可应当提交专利说明书和权项保护范围中所涉及的全部技术内容,包括工艺设计、技术报告、工艺配方、文件图纸等有关内容。
6、合同只要有违反合同约定金或赔偿损失的,就要约定具体数额或计算方法。在约定违反合同约定金时,数额约定不能过高或过低,约定数额过低,损失得不到补偿,约定数额过高,会因数额过高得不到法律支持无法实现。一般而言,约定的违反合同约定金数额不能超出合同标的额,若一方的损失确实超过合同标的,可直接约定赔偿损失。
7、双方应在合同中约定,合同未尽事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双方可另行协商签订书面补充协议作为本合同的附件,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8、双方当事人应明确合同标的采用何种物质载体(如图纸、文件资料、磁盘等)。
9、合同双方应对近期颁布的本行业最新法规和最新国家政策进行调研,对签订合同做指导。
10、当事人应当约定,如果在合同有效期内当事人一方或双方违反合同条款,根据违反合同约定情节轻重,规定违反合同约定方承担违反合同约定责任并向另一方支付一定数量的违约金。
11、双方当事人应当明确约定转让人提交专利技术的时间。
12、因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发生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两年,与合同履行期相关。
13、在诉讼中,可以要求对方承担所有损失,不要主动放弃任何有利于己方的诉讼请求。
14、当事人应当约定专利技术达到上述指标的依据及评价办法,如是以行业标准、专家鉴定还是其他方式做依据和评价标准。
15、当事人应明确约定履行的地点或可确定履行地点的可操作性办法。
16、当事人应明确约定验收所采取的具体标准、指标、参数、数据等或是应达到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17、当约定了违反合同约定金时,双方当事人应当明确约定因一方违反合同约定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超过违反合同约定金时应如何计算:是以违反合同约定金视作损失赔偿金额,不另外计算损失赔偿;还是仍需补偿违反合同约定金不足部分。
18、合同双方应在合同中还应写明双方对条款内容的理解不存在异议。
19、因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发生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两年,当事人必须在两年之内主张权利,在对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时,发催告函予以催告,并保留催告证据。
20、合同中不但要约后续改进技术成果的归属和分享,也要约定后续技术的鉴定机关和鉴定程序。双方当事人对由专门的技术鉴定中心进行技术鉴定,还是由有关专家进行技术咨询应该达成一致,并在合同中具体约定。
21、双方约定的合同终止的条件应该符合法律的相关规定。
22、许可方为专利权人与其他非专利权人时,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应经专利权人和其他非专利权人一致同意方可解除。
23、根据专利技术的载体不同当事人应明确约定采取何种交付方式转让,是通过运输、快递、传真、邮件等。
24、合同当事人应认识到,附条件合同只有在条件达到时,合同方为生效。
25、合同一方在因第三人的违约行为导致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可能无法履行时,因积极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损失扩大。
26、合同中应明确记载专利申请日、申请号、专利号和专利权的有效期限等专利相关信息。
27、当事人应该按照互利原则,在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中明确约定,使用专利技术后续改进的技术成果的归属、分享办法。具体为:双方对各自的技术改进成果都及时免费提供给对方或归一方所有或其他分享办法。
28、当事人对改进作出了贡献,应保存证据证明己方对改进作出了贡献。
29、验收注意事项
①当事人应当明确约定验收地点,如在许可方的工作地或者在被许可方所在地。
②无论合同中约定采用何种方式进行验收,都应当同时约定由验收方出具验收证明及文件,一式两份,双方各自保存。
③合同双方应约定验收期限。许可方交付专利技术后,被许可方应在验收后的合理期限内进行验收,并及时通知对方验收结果。
④双方在初验不合格产生争议后应当积极寻找解决途径而不能消极等待。合同中应约定合同标的初次验收不合格后,再通过几次验收考核确定系何方责任以及验收费用如何分担。
30、当事人应明确约定技术合同总的成交金额。
31、若一方组织解散,其合同权利义务的承担者
①双方在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合同履行中若一方组织解散,其合同权利义务的承担者:若在合同订立时一方正处于解散的变动期内且能预见其权利义务的继受者,则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具体的继受者名称。同时须约定一方发生组织解散情形应及时告知相对方及违反此告知义务的责任。
②履行过程中双方都应注意相对方主体变更情况,若有变更解散情形的,应注意哪个法人或组织继受其权利义务,并应收集相关证据证明以上事实。
32、签字盖章:双方均应签署清楚无误的签名,当事方是单位的还应加盖公章。
33、当事人应当明确约定当专利权被撤销和被宣告无效后应如何处理,由哪一方承担责任。
34、双方当事人应当明确约定不可抗力的范围、遭遇不可抗力后的通知办法和证明方法、双方可否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可否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履行问题要求赔偿、在何种情况下解除合同等。
35、合同签订后双方住所地发生变化应通知对方并保留证据。
36、双方签订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与其他劳动合同并存于一份协议中时,应对专利实施费和劳动报酬这两部分各自所占的比例明确约定。
37、解除合同应书面通知对方,并保留证据。
38、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因显失公平而可撤销,可撤销期间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当事人必须在一年之内主张权利。
39、当事人应明确约定对用户已安装的专利设备发现质量瑕疵时,瑕疵的确定及责任承担的方式。
40、争议的解决方式
①当事人可约定选择协商、调解、仲裁、诉讼4种解决方式中的一种。
②如约定诉讼,只能约定由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合同标的物所在地法院管辖,且只能约定其中一个法院管辖。如果约定不明确、选择两个以上法院管辖、或约定上述5个法院以外的法院,或既约定仲裁又约定诉讼的,这样解决争议的条款是无效的。
③如约定仲裁,应当明确约定仲裁机构和仲裁事项。
41、双方委托律师或他人代为处理合同事宜时,不应赋予其过大的权利,代为调查证据,代为出庭,自行和解,接受调解,代为承认、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提起反诉,提起上诉,申请撤诉,申请执行,代为签署有关文书,转委托权等事项不能全部交由律师或其他代理人处理,防止代理人与对方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
42、双方应对各自内部人员的权限作出规定,禁止无权人员滥用单位公章、签字等与对方履行各项合同事宜,尤其不能作出不符合合同内容和己方利益的意思表示。
43、所谓限制性条款即在合同中约定转让人或者受让人实施专利或者使用专利技术范围的条款。合理的限制性条款受法律保护。当事人双方有权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合同的性质从而约定双方使用该技术的范围与程度。如:分售许可合同,受让人有权再转让技术;而独占许可合同中转让人不但不能再转让,甚至在一定范围内也不得再使用该技术。
44、专利实施许可合同订立后,应当自合同生效3个月内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
45、合同双方应在合同中约定提交有关资料的清单、份数,以备查验。
46、双方发生争议后,需要对专利技术进行鉴定时,首先应由双方协商商定的机构进行验证,单方送检应经过另一方确认检验效力。
47、合同双方应在合同中写明主合同、相关凭据、有关会计资料等为本合同附件。并于合同签订后,妥善保管合同书以及主合同、相关凭据、有关会计资料等合同附件。
48、合同双方应正确区分单位与单位负责人的关系,应明确认识到单位负责人不能以其个人名义代表单位。
49、当事人应当明确约定局部性改进与实质性改进的标准、二者的区别。
50、合同尾部注意事项
①双方应在合同尾部标明清楚无误的签约时间。
②应在合同中写明本合同一式几份,几方持有。
51、不可抗力
①一方发生不可抗力时应当按照约定及时向对方告知、证明。
②一方发生不可抗力后依约及时向对方告知、证明时应保存履行证据。
52、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合同履行中一方发生分立情形,其合同权利义务的承担者:若当事人一方在签订合同时正处于公司分立的变动期内且相对方能预见其变动后分立的组织,则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分立后合同权利义务的具体承担者:是由分立后的组织共同对合同的权利义务承担连带责任,还是由其中一个组织承担;合同订立时不能预见一方是否会有分立可能,为避免纠纷发生,也可在合同中约定若一方分立其合同权利义务承担的分配原则。
53、双方应正确约束各自内部人员,预防员工被对方收买后作出不利于己方的行为,并且,不能用不正当手段收买对方人员妄图逃避履行合同义务。
54、注意保密事项。
①保密责任:当事人应当明确约定双方对专利技术都负有保密义务,任何一方都不得擅自泄漏,否则承担相应责任。但合同采取普通许可使用方式转让的,则让与方将专利技术许可给他人不属于违反保密义务。
②保密对象:合同双方应明确约定保密对象,应该对保密对象加以细化,以例举的方式列出,还应约定特定情况下的一些例外事项。
③保密范围:合同双方应明确约定保密范围,应约定在那些地域、行业范围内保密,以及为了某些需要所应约定的一些例外事项。
④合同双方应严格限制知悉商业秘密的人员范围,以列举或其他方式具体约定。
⑤保密方法:当事人应明确约定采取哪些具体的方法、措施实施保密行为。
⑥保密期限:当事人应明确约定对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中的保密事项的具体保密期限,不能只是有个概数而未明确具体的时间段、时间点。
⑦保密条款的独立性:双方可以约定,不论合同是否变更、解除或终止,合同保密条款不受其限制而继续有效,各方均应继续承担约定的保密义务。
⑧合同内容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等国家科学技术秘密而需要保密的,应在合同中载明秘密事项的范围,密级和保密期限以及各方承担的保密义务。
被许可方的注意事项
1、专利技术有效性审查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只在该专利权的存续期间内有效,被许可方未仔细审核该专利是否期限届满或因未缴纳年费等原因被宣布无效,或其是否第三方对该专利技术主张权利。可能导致在合同有效期内作为标的的专利技术有效期届满或被宣告无效;或在实施技术时第三方对该技术主张权利,影响被许可方对专利的正常实施。
被许可方应当对许可方许可实施的专利技术进行严格的调查,应确认专利技术的有效性,是否有效期限届满或者因未缴纳年费等原因被宣布无效;是否有权利瑕疵,有无第三方对同一专利技术主张权利。
2、事前了解
①被许可方应当对许可方的履约信用,协作精神宜在合同签订前作充分了解。
②被许可方应对许可方的技术能力及水平作全面充分的了解:有无主攻相关专业领域的技术专家或人员参与技术工作;许可方参与研究开发工作人员的学历、技术职称、获奖情况、先前是否从事过类似领域技术工作,且其技术水平是否被认可等。
③工作经历调查。调查了解许可方有无曾经从事过相关技术工作的经历。
3、当事人应当明确约定所转让专利技术的性能,达到的有关技术、经济指标等内容。
4、应在合同中约定许可方保证自己是所提供的专利的合法拥有者,并且保证所提供的技术完整、无误、有效、达到约定的目标。
5、当事人在合同中对许可方提供技术指导的范围、具体内容等应约定的明确具体。
6、技术使用费的交付方式有一次总算总付、一次总算分期支付、提成支付或者提成支付加预付入门费等方式。合同中应对支付方式做出明确约定。
7、当事人应当明确约定专利技术的研发阶段、技术成熟程度,是属于已经完成商品化开发的专利技术成果,还是尚处于小试阶段、中试阶段的专利技术成果。
8、当事人可明确约定许可方对被许可方实施技术后的经济效益承担责任,即约定许可方保证被许可方达到约定的经济效益指标。
9、技术指导
①合同双方应明确约定许可方提供技术指导的方式,包括技术指导、培训、交流、现场操作及解决问题等。
②合同双方应明确约定许可方提供技术指导事项的期限。
10、双方就从属专利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许可方必须事先取得基本专利的专利权人的授权。
11、当事人应当确定双方使用专利技术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独占实施许可、排他实施许可和普通实施许可。
12、被许可方取得专利技术后应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价款。
13、当事人应当明确约定报酬的结算期限。
14、受让人若有需要将受让的专利许可第三人实施,如与他人合作实施或入股联营的,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相关条件及有关事项。
15、被许可方实施专利不应超越约定的范围。被许可方实施专利超越约定的范围。被许可方应当停止该违法行为,承担违反合同约定责任,支付违反合同约定金或者赔偿损失。
16、被许可方验收
①当被许可方出具验收证明及文件时应当保存履行证据。
②在验收后的合理期限内被许可方应及时通知对方验收结果。
③被许可方在最后一次验收中发现专利技术不符合合同约定后,应及时向许可方告知验收结果且提出解除合同,并保存相关证据证明验收不合格。
④许可方正确履行了合同之后,被许可方应当按规定的期间验收领取专利技术。
17、被许可方应保存已按合同约定向许可方支付报酬的证据,以防日后就此产生争议。
18、合同双方应约定在合同终止后库存产品的处置方法。
19、起草合同时应当注意合同有效期不得超过专利权的存续期间。
20、当事人就共有专利订立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时,应征得共有权人的同意。
21、签订排他实施许可合同时,应确保转让人未在相同范围内就此专利已与第三方订立专利实施许可合同。
22、如果许可方是根据在先的一个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向第三方分售专利实施许可的人,则被许可方应调查许可方是否是根据《实施强制许可的决定》而订立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否则,则无权许可他人实施。
23、被许可方应当按照约定的范围和期限,对让与人提供的技术中尚未公开的秘密部分,承担保密义务。
许可方注意事项
1、许可方应当对许可被许可方的资产状况、信誉状况等作调研。
①对被许可方的履约信用,协作精神及其保密能力宜在合同签订前作充分了解。
②对被许可方的技术水平、技术消化能力有充分的了解。以免专利许可实施后还需投入大量精力来进行技术指导,如不可避免则应事先在合同中对这方面的报酬适当约定较高的数额。
2、支付方式
①约定提成支付方式应明确约定提成标准、比例、及相关解释。如,可以按照实施专利后新增的产值、利润或者产品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提成;提成支付的比例可以采取固定比例、逐年递增比例或者逐年递减比例。
②约定提成支付方式,当事人应在合同中约定查阅有关会计帐目的办法。
③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交付,均应保存交付的证据。
3、许可方应当按照约定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
4、许可方提交相关资料的清单、份数时应保存履行证据。
5、转让人应当按照约定许可受让人实施专利,交付实施专利有关的技术资料。
6、为保证专利权在合同有效期限内的有效性,当事人应约定由何方缴纳专利年费和积极应对他人提出宣告专利权无效的请求。
6、当需要验收时,许可方应当提请被许可方按照约定提交验收证明及文件。
7、许可方不得要求技术被许可方接受非实施技术必不可少的附带条件。
8、合同中约定按照实际销售数额结算专利使用费的,应同时约定被许可方有向许可方通报产品的经营情况的义务。
9、许可方在接受被许可方逾期支付的转让费,并要求对方继续按合同支付转让费的行为视为其对单方解除合同权利的放弃。
10、许可方应对被许可方在转让合同终止后继续使用专利技术的行为提出承担侵权责任的主张,而不能主张违约责任。
11、当事人应当明确约定,在何地区范围内使用该专利。
12、许可方提供技术指导的相关费用及支付方式应约定清楚。
13、当事人应当明确约定专利实施许可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专利的存续期间。
14、当事人可以约定受让人按照约定实施专利技术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时由何方承担责任。
15、约定提成支付方式应明确约定提成标准、比例、及相关解释。许可方同时应举证证明被许可方的销售额,以确定转让费数额。
以上细节问题,双方在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时,应当加以重视,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理相关手续,从而最大限度规避法律风险。
5. 执行本单位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物质条件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
专利法第六条第一款: 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6. 专利权无效后实施费等可否作为不当得利处理
我国《专利法》第47条游离于交易安全价值和公平价值之间,因而使得条文缺乏可操作性,虽可通过法律解释克服这种缺陷,但为了给司法提供明确的裁判规范和为行为人提供明确的行为规范,有必要通过立法予以修正。【关键词】专利权无效/侵权损害赔偿/实施许可费/不当得利/整体性知识产权法 一、问题意识 作为一种竞争手段,专利权侵权诉讼中的被控侵权人、专利权许可使用合同中的被许可使用人或者转让权转让合同中的受让人常常请求宣告专利权无效,由此引发的问题是: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后,已经支付的专利权侵权赔偿费或者专利权使用费、转让费是否应当返还给被控侵权人或者被许可使用人或者专利权受让人?对此,我国《专利法》第47条规定,宣告无效的专利权视为自始即不存在。宣告专利权无效的决定,对在宣告专利权无效前人民法院作出并已执行的专利侵权的判决、调解书,已经履行或者强制执行的专利侵权纠纷处理决定,以及已经履行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和专利权转让合同,不具有追溯力。但是因专利权人的恶意给他人造成的损失,应当给予赔偿。依照前款规定不返还专利侵权赔偿金、专利使用费、专利权转让费,明显违反公平原则的,应当全部或者部分返还。从解释论的角度看,该条规定包含以下四层意思: 一是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后,专利权视为从一开始就不存在,也就是说专利权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受该专利权保护的技术从一开始就是人人可得而自由使用的技术。 二是在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后,因为生效判决、调解书或者行政机关的决定书而支付的侵权损害赔偿或者因为合同已经履行而支付的专利权使用费或者转让费,无需返还给被控侵权行为人或者被许可使用人或者受让人,没有支付的侵权损害赔偿或者使用费或者转让费则无需再行支付。 三是因为专利权人的恶意给他人造成的损失,应当给予赔偿。比如证据证明专利权人明知自己采用欺骗手段获得问题专利而许可他人使用或者转让给他人,由此给被许可使用人、受让人在投资、担保等交易中造成直接损害的,应该可以理解为专利权人的恶意给他人造成的损失,专利人应该予以赔偿。 四是如果专利权人不返还专利权侵权赔偿费、专利权使用费或者专利权转让费,明显违反公平原则的,应当全部或者部分返还。比如,被许可使用人或者受让人花费巨大代价获得专利技术后,由于该专利属于问题专利而导致其产品在市场上毫无竞争力,不但没有营利,反而因为投资巨大而损失惨重,大概可以理解为这里所说的“明显违反公平原则的”。 由上可见,从立法目的上看,我国《专利法》第47条首要目的在于确保交易安全,但又试图兼顾公平目的。这一方面可以保护已经事实上形成的交易关系,从而避免为恢复原状而付出的更大成本,另一方面则可以实现特殊情况下的个别正义。应该说我国专利法立法者的初衷是好的。问题在于,该条第一款已经明确规定“宣告无效的专利权视为自始即不存在。”这说明,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后,相关当事人支付侵权损害赔偿费、使用费或者转让费的权利基础从一开始就不存在。据此推论的话,应该得出专利权人从一开始就不应当获得侵权损害赔偿费、使用费或者转让费,因此应当将有关费用返还给被控侵权人、被许可使用人或者受让人的结论才对。但我国《专利法》第47条第二款、第三款却作出了基本相反的规定。这明显存在一个逻辑问题。这说明,从立法论角度看,我国《专利法》第47条第二款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第三款规定是存在问题的。 那么,从立法论的角度看,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后,已经支付的专利权侵权损害赔偿费、许可使用费、转让费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呢?下面结合日本的司法实践以及学说精要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笔者的看法,以求教各位同仁。 二、日本的司法实践和学说 日本专利法第123条虽然列举了各种可以请求宣告专利权无效的事由以及请求人的资格,但并没有规定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后的法律后果,而是把这个问题留给了司法实践和学理解释。整体上看,日本司法实践和学理解释主要围绕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后已经支付的许可使用费、转让费是否应当作为不当得利予以返还进行展开,具体形成了下列三种观点: (一)不当得利否定说 此说属日本的多数说。该说认为,被许可使用人或者受让人由于许可使用合同或者转让合同获得了专利技术,在实施专利技术的过程中获得了利益,尽管专利权被宣告无效了,原专利权人获得使用费或者转让费并不欠缺“法律上的原因”,被许可使用人或者受让人也并没有遭受什么损失,①而且为了防止出现过分复杂的法律关系,也有必要对宣告专利权无效决定的溯及力加以限制。② (二)不当得利肯定说 此说属日本的少数说。该说认为,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后,由于作为合同标的的专利权不存在了,以专利权存在为前提的专用实施权或者普通实施权当然也就不再存在,进而专利权使用许可合同或者转让合同当然也就应当无效,因而专利权人获得使用费或者转让费就欠缺了“法律上的原因”,必须作为不当得利返还给被许可使用人或者受让人。③ 不当得利肯定说还批评了不当得利否定说所持的被许可使用人或者受让人不存在损失的观点,认为被许可使用人或者受让人支付的“使用费或者转让费”本身就是其所受“损失”,因此即使被许可使用人或者受让人从实施“专利技术”中获得了利益,该种利益也不能成为否定被许可使用人或者受让人请求返还不当得利的积极理由。④ (三)折中说 此说亦属少数派,却多被日本裁判所采纳。该说认为,已经支付的许可使用费或者转让费是否应当返还,首先应当按照当事人的合同约定处理。合同约定不返还的,得遵从当事人的意愿。合同约定返还的,则当然应当返还。合同没有约定的,因欠缺“法律上的原因”,也应当返还。⑤ 在2009年日本知识产权高等裁判所审理的“石风吕事件”一案中,日本知识产权高等裁判所以当事人之间签订的合同第6条第1款存在“基于本合同支付的所有费用,任何情况都不予返还”的特别约定,未支持原告要求将已经支付的专利使用费作为不当得利返还的诉讼请求。⑥ 三、笔者的主张 笔者赞成上述第二种主张,即在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后,被许可人支付的使用费、受让人支付的转让费应当作为不当得利返还给被许可使用人、受让人。不但如此,侵权损害赔偿也应当如此处理。理由如下: 所谓不当得利,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第92条的规定,是指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可见,承担不当得利之债需要同时具备以下两个要件:1.没有合法根据;2.取得不当利益,并因此造成他人损失,即一方取得不当利益和造成他人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后,专利权人是否应当将侵权损害赔偿、专利权许可使用费或者专利权转让费作为不当得利返还给被控侵权行为人、被许可使用人或者受让人,关键是看是否符合这两个要件。 1.专利权人获得侵权损害赔偿、专利权许可使用费或者转让费是否存在合法根据?在专利权被宣告无效之前,虽然权利人获得侵权损害赔偿、专利权许可使用费或者转让费具有合法根据,但在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后,按照我国《专利法》第47条第一款的规定,“专利权视为自始不存在”,因而作为获得侵权损害赔偿、专利权许可使用费、转让费的权利基础从一开始也就不存在了。这说明,专利权人获得侵权损害赔偿、专利权许可使用费或者转让费在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后,并不存在合法根据,也就是上述日本学者所说的“欠缺法律上的原因”,其获得的利益也就成为了“不当利益”。 2.专利权人取得不当利益,是否因此而给他人造成损失?不当得利否定说认为,专利权人虽取得利益,但并没有因此而造成被控侵权行为人、专利权被许可使用人、受让人的损失,因为这些人从实施专利技术的行为中获得了利益。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就侵权行为人来说,由于要将自己的侵权所得赔偿给专利权人,因此根本就不会有所得。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所谓的“侵权赔偿费用”根本就是不应该付出的,因为所谓的“专利技术”从一开始就不存在,所谓的“专利技术”从一开始就是其可以不需要付出任何费用、可以自由实施的技术。付出自己本来不需要付出的、可以自由实施的技术挣来的金钱,对于被控侵权行为人来说就是一种损失。 被许可使用人、受让人同样是如此。虽然被许可使用人、受让人可能通过实施所谓的“专利技术”赚取了一定收益,但一方面这种所谓“专利技术”本来从一开始就是其可以自由实施的技术,因此其赚取的这种收益就不能说是专利权人的“专利技术”给其带来的收益,另一方面即使其中的商品价格包括了“专利权使用费”,但由于最终消费者购买的不是“专利产品”,因而极有可能与被许可使用人或者受让人之间发生纠纷,这样一来,被许可使用人或者受让人赚取的收益很可能赔偿给消费者或者用于诉讼成本的消耗,其最终可能就是一无所获。⑦ 当然,上述持不当得利肯定说的日本学者提出的被许可使用人或者受让人支付的“使用费或者转让费”本身就是一种损失的观点也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理由在于,由于专利权从一开始就不存在,被许可使用人或者受让人从一开始就没有必要为此买单,却为此买了单,买单的费用本身当然是一种损失了。 可见,专利权人获得的侵权损害赔偿、专利权人许可使用费或者转让费是符合不当得利之债的要件的,应当作为不当得利返还给被控侵权人、被许可使用人或者受让人。 那么,为什么笔者不赞成折中说中认为可以通过合同约定返还还是不返还的观点呢?是因为按照这种观点进行操作,在实践中将引发更多的争论。一是会引发合同条款本身是有效还是无效的争论。像上述日本知识产权高等裁判所审理的“石风吕事件”中双方当事人约定的合同条款,就会引发该合同是否属于“霸王条款”,是否免除了专利权人的瑕疵担保责任,是否违背了合同法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共政策等争论。二是会引发专利权人是善意还是恶意的争论。如果专利权人明知自己申请的专利属于根本不应该获得授权的问题专利,其获得的费用是否应当作为不当得利返还?如何证明专利权人主观上是善意还是恶意?三是会引起“事实认识错误”的争论。在上述日本知识产权高等裁判所审理的“石风吕事件”中,原告就提出自己存在“事实认识错误”,将非专利技术当成了专利技术,因此应当适用日本民法典第95条关于意思表示错误因此法律行为无效的规定,而被告则以原告存在重大过失为由,认为应当适用日本民法典第95条关于意思表示错误的人存在重大过失的除外的规定。虽然日本知识产权高等裁判所以“原告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者在签订专利权独占许可使用合同时,从交易的一般习惯上看,应该对作为合同标的的专利权究竟如何—发明的技术范围、将来被宣告无效的可能性进行检讨”等为由否定了原告“事实认识错误”的主张,但一些学者却撰文认为,该案件中的原告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认识错误,即“从一开始就相信该专利不会被宣告无效,从一开始就相信该专利不存在无效的理由,从一开始就相信即使存在无效理由也不会有人提出无效宣告”。⑧这三方面的争论都涉及许多复杂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与其陷入这些复杂的争论当中,还不如直接采纳不当得利肯定说。 采纳不当得利肯定说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可以有效遏制问题专利申请的数量,提高专利申请质量。一旦专利申请人预计到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后,获得的侵权赔偿费用、专利权许可使用费、转让费要作为不当得利返还,其花费诸多成本获得的专利权很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就不得不控制申请专利的投机心态,从而提高专利申请质量。 二是可以促使专利权被许可人、受让人在签订许可使用合同或者转让合同时,对专利技术进行慎重的检讨,从而提高获得的专利技术质量,减少纠纷发生的数量。 三是易于司法操作,可以避免诸多复杂无谓的纷争。 四、对我国《专利法》第47条的简要评述 我国《专利法》第47条显然试图在维护交易安全和维护公平价值之间取得平衡。殊不知,这样的价值追究不但使得该条第一款和第二、第三款之间存在逻辑混乱的问题,而且给司法活动造成了很大麻烦。究竟什么是专利权人的恶意给他人造成的损失?这种损失是否等同于使用费或者转让费或者损害赔偿费用的支付?既然宣告专利权无效的决定原则上没有溯及力,许可使用费、转让费或者侵权赔偿费用就不应当返还,但该条第三款又规定不返还明显违反公平原则,必须全部或者部分返还。这里的公平原则做何种解释?不返还有关费用会给对方造成一定的损失,从而明显违反公平原则,所以不管在哪种情况下都应当返还。但是,这样一来,就会推翻该条第二款规定的宣告专利权无效的决定原则上不具有溯及力的规定。⑨ 虽然从解释论的角度看,可以通过各种解释方法巧妙克服《专利法》第47条存在的问题,从而使之得以在实践中应用,但从立法论的角度看,为了给司法机关提供明确的裁判规范,为行为人提供明确的行为规定,我国还是有必要对该条予以修订。具体方法是,直接规定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后,专利权侵权损害赔偿费用、专利许可使用费、转让费必须返还。 注释: ①[日]丰崎光卫:《工业所有権法》(新版),有斐阁1975年版,第286页。 ②参见[日]吉田和彦:《権利无効の场合既払実施料返还の要否》,《特许判例百选》(第三版)2004年,第207页。[日]吉原省三:《无効审决が确定した场合の支払济実施料などの返还の要否》,山上和则先生还历记念论文集《判例ライセンス法,発明协会2000年版,第26-27页。 ③参见[日]光石士郎:《新订特许法详说》帝国地方行政学会1972年版541.中山信弘:《工业所有権法(上)特许法》(第二版增补版),有斐阁2000年版,第443页。 ④参见[日]才原庆道:《特许の无効と既払実施料の返还の要否》,《商学讨究》第59卷第1号。 ⑤参见[日]才原庆道:《特许の无効と既払実施料の返还の要否》,《商学讨究》第59卷第1号。 ⑥知财高判平成21.1.28“石风吕装置事件”。 ⑦参见李扬:《知识产权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64-165页。
7. 专利申请人已经死亡的情况,专利申请的权利与义务如何执行
可以有继承人继承,需要提供继承人身份证明,专利权人死亡证明
8. 我朋友未经发明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发明专利,构成专利侵权吗
问:我朋友未经发明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发明专利,构成专利侵权吗?
答:君同法律在线咨询为您解答
专利权是专利权人对其取得专利的发明创造依法享有的权利。根据专利法的规定,专利权人享有以下各项权利:
(1)实施其专利的权利。专利法意义上的实施,对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而言,包括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和进口五种行为:对于产品专利,专利权人可以自己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和进口其专利产品;对于方法专利,可以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对外观设计专利而言,包括制造、销售和进口三种行为。
(2)允许其它单位和个人实施其专利的权利,即专利法所称的“许可”。通过许可合同,被许可方不取得专利权,只取得专利实施权,即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销售和进口专利产品或使用专利方法的权利。许可必须订立书面合同,被许可方必须向专利权人支付使用费。
(3)禁止其它单位或个人实施其专利的权利。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专利权人有权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实施其专利。这项权利体现了专利权的排他性,是专利权最重要的方面。
(4)请求保护的权利。当专利权受到侵害时,专利权人有权请求专利管理机关进行处理,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专利管理机关有权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当事人任何一方对专利机关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当事人在三个月期满未起诉,又不执行决定的,专利管理机关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专利权人或其利害关系人也可以不通过专利管理机关,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保护其专利权。
(5)转让其专利的权利。
(6)放弃其专利的权利。放弃也是对专利权进行处分的一种方式。放弃可以通过向专利局提交书面申请的方式进行,也可以不交年费的方式实现。
(7)在专利产品或者该产品的包装上标明专利标记和专利号的权利。专利标记可以是“中国专利”或类似的词句。专利号是专利局在授予专利权时赋予的顺序号。专利法规定,如果其他人侵了专利权人的这项权利,假冒其专利,和将非专利产品或专利方法冒充专利产品或专利方法的,专利权人可以请求专利管理机关进行自理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9. 执行本单位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物质条件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
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属于内职务发明, 申请专容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如果不是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是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属于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10. 债权人可以申请法院执行债务人的专利权吗
个人认为 大概是可以,专利属于其知识产权。
要不然 请 去 法律咨询吧 平台 与 律师 去 咨询,去说明 事实 情况 ,先分析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