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
侵犯注册商标抄专用权的袭诉讼时效为2年,自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超过2年起诉的,如果侵权行为在起诉时仍在持续,在该注册商标专用权有效期内,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侵权损害赔偿数额应当自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2年计算。
㈡ 专利权利权属争议有诉讼时效之说吗
您好,关于专利权属的时效问题,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从两方面给予分析:
一方面,专回利权属纠答纷中的请求类似于返还请求物的物权请求权,不受两年诉讼时效的限制;另一方面,侵权行为持续发生的,诉讼时效从侵权行为实施终了之日起计算,因无权申请而获得专利权的人,其侵权行为是持续的,那诉讼时效就应当从专利权终止之日起计算。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㈢ 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2年,我不是很清楚这个意思
诉讼时效的规定实际上是“胜诉权”丧失。也就是说,超过诉讼时效,你依然有诉版权(即起诉的权利),权但你已经丧失了胜诉的权利,也就是说你起诉的话法官必然判你败诉。
也许有些不可理解。但法律就是这样规定的。
这项规定是在督促权利的享有者尽早使用权利,如果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㈣ 如专利法规定的诉讼时效是两年,民法总则出台后是三年,那么诉讼时效是适应特法的两年还是新法的三年
凡是有特殊规定诉讼时效的,依然继续有效。《民法总则》已经对此做出内规定:“法律另有规容定的,依照其规定”。
《民法总则》规定:
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㈤ 怎样进行专利权属纠纷诉讼,专利权属纠纷的诉讼时效
一、怎样进行专利权属纠纷诉讼
专利权属纠纷一搬包括以下几种:一是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之间的争议,这是主要的一种,也是本文介绍的重点;另外是发明人之争,这主要是涉及到署名权的争议;第三种是在合作开发或委托开发过程中因专利申请权而产生的纠纷。
新《专利法》第六条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在涉及到专利权属纠纷的案件中,作为原告,一般要准备劳动合同,主要用于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及工作职责的范围。这也提醒企业,在和企业的核心员工签定劳动合同的过程一定要注意对工作范围进行约定,如果要安排员工参与其他的开发工作,就必须要有响应的调令或安排其参与其它开发工作的书面证据材料,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的最基本要求;其次企业在开发的过程一定要妥善的保管好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材料,这样既可以防止技术秘密的泄露,也可以有效的证明自己开发完成的情况,一但发生权属争议,可以有效的保护好自己权利
二、专利权属纠纷的诉讼时效
专利权属纠纷是否适用诉讼时效,关系到企业对自己拥有完整或部分知识产权能否得到及时保护的关键,也会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被其它主体申请后能否要回或能否保护属于自己的专利权关键所在。
依据专利法第六十八条,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故对于专利权属纠纷案件同样存在时效的问题,就要求当事人发现自己的专利权属受到侵害后应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避免过了时效后,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