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专利权评价报告要交费吗
根据专利法第六十一条及其实施细则第五十六条的规定,授予实用新型或外观版设计专利权权的决定公告后,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专利权评价报告。每项请求只限一件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专利。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五)项的规定,办理专利权评价报告手续的应当缴纳专利权评价报告请求费。
B. 什么是专利权评价报告
专利权评价报告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根据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回在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答计被授予专利权后对相关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进行检索,并就该专利是否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授权条件进行分析和评价,作出专利权评价报告,是一种官方出具的较权威专利质量评价。
专利权评价报告是 国家知识产权局根据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在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被授予专利权后对相关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进行检索,并就该专利是否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授权条件进行分析和评价,作出专利权评价报告,是一种官方出具的较权威专利质量评价。
C. 专利权评价报告的文件要求是什么
1、专利权评价报告请求书:
应当写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的专利回号、发答明名称、请求人和/或专利权人的名称或者姓名。
2、请求人是利害关系人的,应当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
(1)如实施许可合同已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则需注明备案号,无需提交文件;
(2)如请求人是专利实施独占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的,应当提交与专利权人订立的专利实施独占许可合同或其 复印件;
(3)如请求人是专利权人授予起诉权的专利实施普通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应当提交专利权人订立的专利实施普通许可合同或其复印件。
3、委托书:
(1)请求人是专利权人且已委托专利代理机构作全程代理,在提出专利权评价报告请求时仍然使用原代理机构,则无需委托书。
(2)请求人是专利权人,在提出专利权评价报告请求时另行委托专利代理机构办理,则应当另行提交委托书。委托书中写明委托权限仅限于办理专利权评价报告相关事务。
(3)请求人是利害关系人且委托专利代理机构办理的,应当提交委托书,并在委托书中写明委托权限为办理专利权评价报告相关事务;
希望能够帮到你呢!!!
D. 有专利证书,为什么还要专利评价报告
因为两者是不一样的,拥有专利证书代表有专利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专利权评价报告是在专利被侵权,受质疑或者外观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无实质审查,专利权相对不稳定时,才需要出具专利权评价报告。
专利权评价报告是针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不是针对发明专利,发明专利申请在专利局实质审查的时候会进行检索,所以发明不需要专利权评价报告。
专利证书是专利局颁发的证明专利权的文件。专利申请经审查、批准后,专利局应作出授予专利权的决定,发给专利证书。专利证书主要记载发明创造的专利名称,专利号,发明人、设计人的姓名,专利权人的姓名、名称,权利保护范围,授予专利的时间等等。
根据《专利法》第六十一条及其实施细则第五十六条的规定授予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权的决定公告后,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专利权评价报告。每项请求只限一件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专利。
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五)项的规定,办理专利权评价报告手续的应当缴纳专利权评价报告请求费。
利权评价报告的用处
1、专利权评价报告不是行政决定,是一种证据形式或证明文件,当人民法院或者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审理、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时,人民法院或者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据此可以确定是否需要中止相关程序 ,一般在上述涉及“程序中止”事务时,需要提交专利权评价报告。
2、专利侵权纠纷涉及实用新型专利或者外观设计专利的,人民法院或者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要求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出具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的专利权评价报告。
3、国家知识产权局根据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对相关实用新型专利或者外观设计专利进行专利检索,并就该专利是否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授权条件进行分析和评价,作出专利权评价报告。
中国专利公布公告
E. 不理解为什么专利权评价报告一定要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
实用新型专利是没有经过实审的,所以评价报告就对其进行三性审查,评价权利是否稳定等等。打官司时,一般只认可国知局出的报告。
F. 专利权评价报告
专利权评价报告是人民法院或者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审理、处理专利侵权纠纷的证据,主要用于人民法院或者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确定是否需要中止相关程序。专利权评价报告不是行政决定,因此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不能就此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只进行初步审查,不进行实质审查,因此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法律稳定性较差。如果专利权人对实际上不符合专利法规定的授权条件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过于轻率地行使其权利,则容易浪费专利权人的人力财力,损害公众权益,浪费行政部门和司法机关的资源。
近年来,我国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的快速增长,使得上述问题更加突出。
因此,第三次修改后的专利法将专利检索报告制度的对象范围由实用新型专利扩大到包括外观设计专利,并将报告的名称改为“专利权评价报告”,由仅评价是否具备新颖性、创造性扩大到对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是否符合专利法规定的授权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同时将请求人的范围由专利权人扩大到包括利害关系人。
(6)专利权评价报告必须有吗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规定:
第五十六条授予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专利权的决定公告后,专利法第六十条规定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专利权评价报告。
请求作出专利权评价报告的,应当提交专利权评价报告请求书,写明专利号。每项请求应当限于一项专利权。
专利权评价报告请求书不符合规定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应当通知请求人在指定期限内补正;请求人期满未补正的,视为未提出请求。
第五十七条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专利权评价报告请求书后2个月内作出专利权评价报告。对同一项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专利权,有多个请求人请求作出专利权评价报告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仅作出一份专利权评价报告。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可以查阅或者复制该专利权评价报告。
G. 专利权评价报告有什么效力
(1)专利权评价报告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已授权相关专利所作出的其是否具备专专利性的 技术评价,可作属为专利质量评定的一种,因此其是有价值专利证明其自身价值的“认证书”,可作为人民法院或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在处理专利案件时的处理依据,但其作为一种技术性的评价自源就不具有强制性,也不具推翻专利权的效力,其结论只有与专利案件的其他必要证据相结合,才能发挥其适当作用。
(2)专利权评价报告不为行政决定,也不是简单的专利质量评估,而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对相应专利的一次针对专利性的技术评价;其可作为一种证据形式或证明文件;对于有价值的专利作得 《专利权评价报告》不失为获得一份初步官方“专利质量认证”。
H. 申请专利权评价报告除了需要填写《专利权评价报告请求书》外,还需要别的文件吗
当然还需要身份证明文件啦
具体查看审查指南
23专利权评价报告请求书
在请求作出专利权评价报告时,请求人应当提交专利权评
价报告请求书及相关的文件。
(1) 专利权评价报告请求书应当采用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定
的表格。请求书中应当写明实用新型专利或者外观设计专利的
专利号、发明创造名称、请求人和/或专利权人名称或者姓名。
每一请求应当限于一件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专利。
(2) 请求书中应当指明专利权评价报告所针对的文本。所
述文本应当是与授权公告一并公布的实用新型专利文件或者外
观设计专利文件,或者是由生效的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维持
有效的实用新型专利文件或者外观设计专利文件。如果请求作
出专利权评价报告的文本是由生效的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维
持部分有效的实用新型专利文件或者外观设计专利文件,请求
人应当在请求书中指明相关的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的决
定号。
(3) 请求人是利害关系人的,在提出专利权评价报告请求
的同时应当提交相关证明文件。例如,请求人是专利实施独占
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的,应当提交与专利权人订立的专利实施
独占许可合同或其复印件;请求人是专利权人授予起诉权的专
利实施普通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的,应当提交与专利权人订立
的专利实施普通许可合同或其复印件,以及专利权人授予起诉
权的证明文件。如果所述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已在国家知识产权
局备案,请求人可以不提交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但应在请求书
中注明。
专利权评价报告请求书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国家知识产权
局应当通知请求人在指定期限内补正。
I. 什么是专利权评价报告
专利权评价报告:国家知识产权局根据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对相关实用新型专利或者外观设计专利进行检索,并就该专利是否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授权条件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作出的文件。
首先,专利权评价报告是针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不是针对发明专利,发明专利申请在专利局实质审查的时候会进行检索,所以发明不需要专利权评价报告。而实用新型在审查的时候未进行检索,所以专利权不稳定,有的公司为了确定专利在后续实施过程中不会造成侵权或者被无效,会请求作出评价报告,以从一定程度上确定本专利的稳定性。
其次,专利权评价报告是人民法院或者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审理、处理专利侵权纠纷的证据,主要用于人民法院或者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确定是否需要中止相关程序。这是法律问题。
所以,你需要注意,你们公司的专利是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的时候,才需要申请作出评价报告。
至于对你们公司的好处,上面已经说了,使用专利比较放心,经过检索的专利稳定性好一些,基本确定不会侵权或者无效。
但是,有些专利本身没有新颖性或者创造性,一经检索,发现该专利很不稳定。由此,公司可以根据评价报告的结果,对该专利不去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或者提前做好后续侵权或者无效的应对准备。
总的来说,作出评价报告对公司的好处远远大于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