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专利所有权人和发明人排名分先后吗
第一发明人是最重要的,是对技术方案的完成起最主要作用的人,在专利申请时第一发明人要提供身份证(可确定第一发明人的惟一性),其他的发明人排名未见有要求。
B. 专利权从何时起开始生效
即专利权自被授来予后生自效。
根据《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2)专利权先后扩展阅读:
《专利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性审查未被驳回的,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授予发明专利权的决定,颁发发明专利证书。并同时登记和宣传。发明专利权自公告之日起生效。
《专利法》第四十条规定,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未发现拒绝理由的,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授予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的决定;设计、发放相应的专利证书,同时进行注册和宣传。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权自公告之日起生效。
C. 专利发明人 署名的前后顺序有什么关系
依据《专利法》的规定署名先后顺序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一些专利评职称是专把默认的发明属人顺序来排的。
D. 何谓专利权的先用权
专利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回产品、使用相同方法答或者已经做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在专利申请前就使用专利技术的人享有的权利称为“先用权”,该行为人一般称为先用人。
先用权产生的必要条件是该技术成果应是先用人独立研究开发或是通过其他合法途径所得。如果以盗窃商业秘密等非法方式获得该技术成果则不产生任何先用权,行为人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对先用权的范围,学理界和实务界都有不少争议。关键在于该技术必须严格限制在专利申请前原有的使用范围内进行,还是可以有所扩大。如果一 家企业发明一项技术但不愿意申请专利,同时又担心其他人发明同样技术并申请专利会导致自己颗粒无收,就需要对自己在先使用的事实和使用范围保留足够证据。
E. 专利申请的先后,权利的保护
中国专利是先申请制,申请在先的专利权有效,你说的情况可能发生,但需要注意的是,实专用新型由于属未经审查,专利权人在主张自己权利时一般需要向法院递交实用新型的专利权评价报告,这相当于对实用新型的审查,审查员会发现这个问题,进而会导致权利主张失败。
2、专利权有地域性,在美国申请的专利只能在美国获得保护,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只能在中国获得保护,也就是说,如果别人在日本申请了专利,而在中国没申请专利的话,在中国可以随便用这个技术,只要不出口到日本就没问题。
F. 两个单位共同申请专利的,排名先后是否影响他们的专利权
两个单位共同申请专利的,他们就是共同专利权人,共同专利权人享有完全相同的专利权。
G. 中国专利法采用先申请原则。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
对的。先申请原则,是指当两个以上的人就同一发明分别提出申请时,不问其作出该项发明的时间的先后,而按提出专利申请时间的先后为准,即把专利权授予最先提出申请的人,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一原则。
H. 中国专利法采用先申请原则。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
按照专利法的基本原则,对于同一个发明只能授予一个专利权。当出现两个以上的人就同版一发明分别提出权专利申请的情况时,有两种处理的原则:
一个是先发明原则,一个是先申请原则。
先发明原则是指,同一发明如有两个以上的人分别提出专利申请,应把专利权授予最先做出此项发明的人,而不问其提出专利申请时间的早晚。但由于在采取此项原则时,在确定谁是最先发明人的问题上往往会遇到很多实际困难,因此,目前在世界上只有美国、加拿大和菲律宾等少数国家采用这种原则。
所谓先申请原则,是指当两个以上的人就同一发明分别提出申请时,不问其作出该项发明的时间的先后,而按提出专利申请时间的先后为准,即把专利权授予最先提出申请的人,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一原则。
I. 专利权的在先使用权
所谓的在先使用权,是指行为人在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其行为按照规定不视为侵权.专利权的在先使用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专利权的在先使用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一、在先使用权的合理行使
在先使用权的行使显然会导致在先使用权人与专利权人之间产生利益冲突:如果过多地限制在先使用权,那么在先使用权人未能得到其应当享受的合法权利,这对在先使用权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反之,如果在先使用权人的权利过大或不受限制,将严重破坏专利制度,甚至导致专利制度形同虚设.因此法律需要对两者权利予以平衡,确定在先使用权人行使在先使用权的合理尺度.专利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将在先使用权人合理行使其在先使用权的范围限定在"原有范围"内.对于"原有范围"的理解,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系以定点量化的方式来确定,即以专利申请日为分界点,在该日前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的专用设备的实际生产数量和生产能力的范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利侵权判定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规定:原有范围,是指专利申请日前所准备的专用生产设备的实际生产产量或者生产能力的范围.
专利权的在先使用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但是,这样的界定是否合理值得商榷.如前所述,在先使用权人的在先使用权是基于其合法手段作出发明创造而获得,该权利是一项独立的权利,而在后的专利权应当不能对在先权利的合理行使构成限制.而判断是否合理的标准应该看在先权利是否因为在后专利权的存在而涉嫌搭便车,如果是的,则属于在先使用权的滥用,否则应当认定为属于对在先使用权的合理使用.那么,在先使用权人根据生产的需要扩大生产的规模是否属于合理使用的范围呢?从市场经济一般规则来看,先用权人在刚刚开发出新技术时,市场前景一般并不明朗,在先使用权人会比较谨慎地做一些尝试工作,一般不会进行大规模生产,而在等到产品推向市场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在先使用权人预测市场前景比较乐观的情况下,才会根据市场需要和公司生产需要大量购进所需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如果不加分析的将所有在专利申请日后的扩大生产规模的行为都视为在先使用权的不合理使用的,无疑是要求在先使用权人在作出发明创造并开始市场化时就必须预见到今后若干年的市场前景并以此为依据确定生产规模,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更何况,市场行为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市场前景等因素外,在先使用权人的生产规模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如资金等因素的影响而不大可能在初期就大规模化.因此,在先使用权人根据其生产规模的需要合理地进行扩大生产规模应当被认为是对其在先使用权的合理使用.
二、行使在先使用权应注意的问题
行使在先使用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1、在先使用权人所使用的技术应当是通过在先使用权人自己独立研究的或以合法手段取得的,而不是在专利申请日前通过抄袭、剽窃或其他不正当的方式获得的.2、在先使用权的权利主体仅限于产品制造者.对于使用和销售者不适用在先使用权.3、在先使用权仅限在先使用权人本人行使,不能用来入股或转让,但是在先使用权连同企业一并转让的除外.
三、专利权在先使用权的规定
所谓专利权的在先使用权,是指行为人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其行为按照专利法规定不视为侵权.
行为人援用在先使用权抗辩应当符合如下条件:
(1)行为人必须由实施或准备相同专利技术的行为,即已经开始制造与专利产品相同的产品、使用与专利方法相同的方法,或者为上述制造或使用而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2)上述制造、使用行为或为制造使用行为所做的准备工作必须是在该专利的申请日之前已经进行,并且应当一直延续到申请日后.如果在申请日前虽然已经制造、使用或为制造使用进行准备,但在申请日前已经停止上述行为的,仍不能以此作为在先使用抗辩理由;
(3)实施应当仅限于原来的规模.在先使用人在原来的规模范围内继续制造或使用专利所保护的产品或方法,不视为侵权.超出原来范围实施专利的,超出的部分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