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是哪个品牌的广告语 还有哪些隽永智慧的广告词
南非戴比尔斯珠宝公司
操纵钻石价格的大鳄———德比尔斯
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钻石的价格是被人为地提高了,完全不是按照市场的供求关系确定的,玩弄钻石价格的自然是像德比尔斯这样的垄断者。自1888年创立以来,德比尔斯便成为钻石的代名词。德比尔斯也进行钻石估价,并把全球大部份的未切割钻石,销售给钻石切割中心,由切割中心把这些钻石切磨加工,使之能用于首饰当中。德比尔斯是全球采钻业中的龙头老大,经营全球19个钻石矿,生产全球超过半数的钻石,从这些钻矿开采出来的钻石,以及由其他渠道得到的钻石,全部由德比尔斯以伦敦为基地的中心统售机构售出。
事实上,美国司法部曾经以垄断罪起诉德比尔斯公司,现在该公司的高层主管一般不敢踏上美国的国土,否则有可能在机场就接到法院的传票。无可否认的是,德比尔斯公司的确通过控制钻石的供给量来操控钻石的市场价格。德比尔斯公司只答应125个珠宝切割公司向其直接购买钻石原石,这125个钻石切割公司全部都是德比尔斯中心统售机构的客户,行业内的人把它们称作“德比尔斯125”。德比尔斯的中心统售机构每年均举办10次钻石鉴赏活动,把未切割的钻石原石卖给中心统售机构的客户,同时德比尔斯的中心统售机构经常与全球主要的钻石切割中心保持紧密的联系。出售的价格完全是由单方面决定的,德比尔斯将钻石搭配出售,由大小、质量各异的钻石被放在密封的塑料袋里,上面有标价。“德比尔斯125”是没有权利讲价的,他们只能决定是购买还是不购买。只有在单颗钻石的重量在10.8克拉以上时,才有极其微小的讲价空间。德比尔斯这么做其实是从源头上控制了钻石的价格。
过去,曾有一些小公司企图自己出售自己开采的钻石原石,但遭到德比尔斯疯狂的报复,报复的方法很简单,德比尔斯只要要求其中心统售机构在短时间里释放出大量的钻石储备,钻石价格就会大跌,小的公司根本无力承受这样的价格战。不过现在,逐渐开始有钻石开采商与德比尔斯抗衡,这些公司主要集中开采非洲、澳洲和加拿大的钻矿,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卡宾基尔在安哥拉收购到的所有钻石是卖给一个30年前起家的以色列钻石大亨,现在这个钻石商已经把德比尔斯完全挤在安哥拉的门外,同时开始威胁德比尔斯对俄罗斯钻矿的传统控制权。为了找回自己的绝对垄断地位,德比尔斯又开始施展放大交易量的伎俩,1999年到2000年间,德比尔斯一下子向市场推出了价值50亿美元的钻石存货,市场价格剧烈下跌,但没有完全崩溃,这证实供求关系还是可以制约钻石的价格,同时现在德比尔斯的竞争对手们已经今非昔比,逐渐成长起来。德比尔斯自己尝到了随意操纵价格的苦果,2000年公司就面临原石供给量不足的难题,不得不启动其紧急储备。
全球关注“滴血钻石”
钻石在很多时刻和鲜血、战争联系在一起,早在远古时代,印度南部的部落首领们为了争夺那里钻石矿的拥有权,展开了早期印度最惨烈的内战。而最闻名的钻石战争当属1970年到1980年间的黎巴嫩内战,那场战争被黎巴嫩交易商和塞拉里昂的钻石走私者暗中资助。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安哥拉的内乱还是由于钻石引起的,安哥拉的钻石大亨若纳斯·萨文比组成自己的军队和政府对抗,目的就是夺取国内富产钻石的地区。1992年若纳斯·萨文比和政府达成停火协议,在之后的7年里,他雇用超过10万名半奴隶状态的挖掘者为他工作,7年中开采的钻石总价值大约是40亿美元。还有一些非洲反政府武装以发动内战的血腥手段抢夺钻石产地,非法开采、销售未经加工或经简单切割、仅部分抛光的毛坯钻石,以筹措军费。从他们手中流入市场的钻石被称为“滴血钻石”。现在国际社会已经启动了禁止“滴血钻石”流入市场的“金伯利进程毛坯钻石国际证书制度”,在包括中国在内的39个国家和地区正式实施。这一制度规定,出口方必须为出口的毛坯或半成品钻石签发官方证实,证书上写明钻石价值、数量、重量、级别等内容。进口方在验明出口国官方证书无误后,方可准予进口。
② 垄断5大组织形式的典型公司具体有哪些
最著名的国际卡特尔就是“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还有就是德比尔斯公司(钻石公司)。
洛克菲勒石油公司是托拉斯的作俑者。
东方辛迪加(国际财团)是辛迪加
比较有名的有三井、三菱、住友、安田都是康采恩集团也被称为财阀。
美国的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就是混合联合公司。
本人见识有限,只能帮这么多了!
③ 德比尔钻石公司为什么要花巨资做广告
形成垄断的条件是进入限制,即其他企业无法进入该行业,二是没有相近替代品。如果没有第一个条件就不能成为垄断,但没有第二个条件,垄断只是一种无保障的垄断。垄断地位随时可以被替代品打破。钻石的替代品是宝石,作为装饰品,钻石与宝石有相当大的替代性。如果宝石可以替代钻石,德比尔斯的垄断地位就被打破了。
那么,宝石能否代替钻石呢?这就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如果消费者认为,钻石和宝石作为装饰品是相同的,钻石和宝石就可以相互代替,这时,德比尔斯公司的垄断地位就不存在了。在装饰品市场上,德比尔斯公司只是一个寡头,要与其他经营宝石的公司进行竞争。如果消费者认为,钻石和宝石不能互相替代,德比尔斯公司就可以保持其垄断地位,无保障的垄断就能成为有保障的垄断。
影响消费者偏好的重要因素正是广告。消费者容易受广告的影响形成自己的偏好。无论广告说的是对还是不对,狂轰乱炸、持之以恒的广告还是能左右消费者的偏好的。德比尔斯公司做广告的目的正是让消费者认识到,宝石不能代替钻石。因为只有钻石才有“永恒”的含义,人们都追求婚姻的完满,始终只有送钻戒才吉祥。如果消费者接受了的这种宣传,宝石不能替代钻石,德比尔斯公司的垄断就有保障了。
从现实情况来看,德比尔斯公司的这个广告是成功的,因为它在展销会上对自己的钻石实行一口价,不许讨价还价。这显然是垄断者的作派。
附加:你是广西的。
④ 垄断市场的成因问题
垄断市场的成因是社会制度所造成,资本主义制度是产生垄断寡头的成因。随着人类的进步和文明最终要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社会主义制度倡导竞争,优胜劣汰互补共存,反对垄断行业产业的行为。法律特许的垄断会保护一部分规模性企业,扼杀和阻滞不具规模的新兴企业和小企业介入。
⑤ 德比尔斯公司钻石广告有什么启示
们谈到钻石就会联想到德比尔斯,想到那句风靡世界的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一句广告词能够成为一家名牌企业商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在众多的跨国公司中并不多见。
撰写一句既能涵盖钻石的各种物理性质,又能表达围绕钻石的传奇故事所蕴含深意的广告语。据说,那天她一直工作到深夜都一无所获,就在她打算承认失败的那一刻,她的脑中突然灵光一闪,随后她在纸上草草写下了一句话:A Diamond is Forever;这句话后来成为举世公认的二十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广告语。迄今为止,已有许多部风行一时的书籍和电影以此为名,一首以此为主题的歌曲也被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一些艺术家多次翻唱。
从此以后,钻石变成了现代人庆祝爱情、订婚和长久关系时不可或缺的要素。因为 De Beers,钻石变成了妇孺皆知的地球语,在人间传递着有关爱情、稀有和愿望的信息。
⑥ 简述“垄断”形成的原因
垄断的基本原因是进入障碍,也就是说,垄断厂商能在其市场上保持唯一卖者的地位,是因为其它企业不能进入市场并与之竞争。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
首先,生产日益集中使垄断成为可能。
其次,生产集中也使垄断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
第一,生产集中,使企业规模扩大,大企业的生产能力迅速膨胀。为了保持与扩大利润,大企业之间有必要结成垄断组织,瓜分市场份额,以调节生产。
第二,生产集中使大企业规模巨大,资本雄厚,这对中小企业进入大企业的生产经营领域构成较高的进入壁垒,自由竞争受到限制,逐步形成少数大企业寡头垄断的格局。
第三,少数大企业之间势均力敌,为了避免过度竞争造成两败俱伤的灾难性后果,必然寻求某种妥协,达成垄断协定。
(6)德比尔斯公司商标扩展阅读: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引起垄断。当垄断代替自由竞争而在经济生活中占了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就发展到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如果某种产品需要大量固定设备投资,大规模生产可以使成本大大降低,那么,一个大厂商就可能成为该行业的唯一生产者。由一个大厂商供给全部市场需求时平均成本最低,两个或两个以上厂商在该市场上经营就难以获得利润,这种情况下,该厂商就形成自然垄断。
从自由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垄断并未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自由竞争之上与之并存。在垄断统治下,不但自由竞争在一定范围内即在各非垄断企业之间仍然存在,而且垄断本身还必然产生出新的更为激烈的竞争。
无论在各垄断组织之间,垄断组织内部各参加者之间,以及垄断组织同非垄断企业之间,都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竞争。在垄断组织内部,参加卡特尔、辛迪加的资本家为了争夺有利的销售市场,占有更大的产销份额,必然引起竞争;参加托拉斯、康采恩的资本家为了争夺对垄断组织的控制权,同样要展开激烈的竞争。
各个垄断组织之间,彼此为了巩固自己的经济地位,争夺销售市场、原料来源和投资场所,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同时,垄断组织总想控制、排挤和扼杀局外企业,局外企业为了自己的生存,也要同垄断组织斗争,它们相互之间当然还存在着自由竞争的关系。
垄断组织只有不断地投入到竞争中去并取得胜利,才能维持和加强自己的地位。反过来,竞争也继续产生出新的垄断组织,加强着垄断资本的实力,扩大着垄断统治的范围。垄断与各类竞争同时存在,因而产生许多特别尖锐、特别剧烈的矛盾、摩擦和冲突,使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
⑦ 戴比尔斯是哪个国家的品牌历史悠久吗
戴比尔斯是英国的品牌,有100多年的历史。
De Beers,出产和营销世界35%~40%(按价值算)的钻石。De Beers 在1888年由塞西尔·罗德斯创办,现在英美资源集团拥公司85%的权益 ,并和博茨瓦纳政府,纳米比亚政府共同拥有Namdeb钻石公司,另外还拥有De Beers Marine Namibia 70%的股权。其集团下的一间子公司钻石咨询中心,简称DTC,负责市场推广。戴比尔斯还和博茨瓦纳政府共同拥有博茨瓦纳钻石贸易公司,各占50%的股权,也和纳米比亚政府共同拥有纳米比亚钻石贸易公司,各占50%股权。
塞西尔·罗得斯,英国殖民者。生于英国哈福德郡一乡村牧师家庭。1870年赴南非。10年后创办了“德比尔斯矿业公司”,迅速发迹。1881年起为开普殖民地议会议员,并成为狂热的帝国主义分子,鼓吹英国“真正的目标和方向就是要扩大不列颠在全世界的统治”,力促建立从开普敦到开罗的殖民帝国。1888年获得金伯利金刚石开采的垄断权。1890年出任开普殖民地总理。积极向外扩张,至1895年,夺得赞比亚河和林波波河河间地区及赞比亚河以北地区,并以其名命名为“罗德西亚”。1896年因袭击德兰士瓦失败,被迫辞职。后曾参加英布战争。因心脏病死于南非。
⑧ 简述垄断形成的原因
垄断的基本原因是进入障碍,也就是说,垄断厂商能在其市场上保持唯一卖者的地位,是因为其它企业不能进入市场并与之竞争。
少数大资本家为了共同控制某个或若干部门的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实行的一种联合。它是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
从政府保护主义的自由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在以自由竞争为基本特征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资本主义企业为了更多的剩余价值,会采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在激烈的竞争中,大企业往往凭借自己在经济上的优势,不断排挤和吞并中小企业,使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劳动产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自己手中。
(8)德比尔斯公司商标扩展阅读
有些独家经营的特权是由法律所规定并受到法律保护的,专利权和版权便是法律特许的垄断。为鼓励创造发明,绝大多数国家制定有专利法,可见专利垄断是由法律壁垒造成的。
如果某种产品需要大量固定设备投资,大规模生产可以使成本大大降低,那么,一个大厂商就可能成为该行业的唯一生产者。由一个大厂商供给全部市场需求时平均成本最低,两个以上厂商在该市场上经营就难以获得利润。
如果除垄断者外另无他人掌握某种生产技术或诀窍,该市场形成技术性垄断。在既无技术壁垒又无法律壁垒的情况下,厂商通过高筑壁垒以确立其垄断地位。
上述壁垒并没有列尽全部因素,也不一定相互排斥。如厂商控制了某种原材料的供应。凡是阻挡竞争者进入市场的壁垒都是造成垄断的原因。
⑨ 一颗永流传是什么钻石品牌
南非戴比尔斯珠宝公司
1951年,当时的智威汤逊芝加哥公司便开始为戴比尔斯塑造形象,“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便是那时创作的经典之作。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这句广告词掀起争议!因为钻石商戴比尔斯申请商标注册获准,但国内珠宝业者却认为这是外商蛮横做法,广告名句怎能被拿来当商标?同时指出旧版商标法明文规定这句广告词不能当商标,但新版却删除,如果戴比尔斯不让步,他们会缠讼到底。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让大家朗朗上口的广告名句,以后可不能随便使用,因为已经由全球钻石市场龙头戴比尔斯(DEBEERS)取得商标注册,但这也让国内珠宝业者群情激愤,除了认为当初是靠着他们才在国内窜起的戴比尔斯蛮横,更质疑注册商标的过程有问题。
台湾金银珠宝协会理事长许伦华表示,戴比尔斯突然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DEBEERS”,向智能财产局申请商标注册获准,引发珠宝业者不满,因为我们业者出钱出力,帮忙他们配合广告宣传,如今戴比尔斯拿这句话去注册商标,全国13县市的珠宝公会都提出商标异议,北县珠宝公会是第一个进入行政法院的案件。
的确,在89年11月发行的商标法规操作要点中,明列「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是广告词,不能当作商标申请,但到了91年10月新版,独独拿掉这一案例,而申请多年的戴比尔斯就在92年底取得商标权。
智能局商标权组副组长洪淑敏指出,「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源自於戴比尔斯公司英文商标「ADIAMONDISFOREVERDEBEERS」,该公司从1990年起就以这句话作为广告宣传,所以昨天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审理后判决商标注册合法,北县金银珠宝公会败诉,中间绝无暧昧。
尽管智能财产局否认帮忙戴比尔斯开方便之门,可是国内珠宝协会则表示将持续上诉,广告名句引爆的商标战恐怕还要继续留传。
操纵钻石价格的大鳄———德比尔斯
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钻石的价格是被人为地提高了,完全不是按照市场的供求关系确定的,玩弄钻石价格的自然是像德比尔斯这样的垄断者。自1888年创立以来,德比尔斯便成为钻石的代名词。德比尔斯也进行钻石估价,并把全球大部份的未切割钻石,销售给钻石切割中心,由切割中心把这些钻石切磨加工,使之能用于首饰当中。德比尔斯是全球采钻业中的龙头老大,经营全球19个钻石矿,生产全球超过半数的钻石,从这些钻矿开采出来的钻石,以及由其他渠道得到的钻石,全部由德比尔斯以伦敦为基地的中心统售机构售出。
事实上,美国司法部曾经以垄断罪起诉德比尔斯公司,现在该公司的高层主管一般不敢踏上美国的国土,否则有可能在机场就接到法院的传票。无可否认的是,德比尔斯公司的确通过控制钻石的供给量来操控钻石的市场价格。德比尔斯公司只答应125个珠宝切割公司向其直接购买钻石原石,这125个钻石切割公司全部都是德比尔斯中心统售机构的客户,行业内的人把它们称作“德比尔斯125”。德比尔斯的中心统售机构每年均举办10次钻石鉴赏活动,把未切割的钻石原石卖给中心统售机构的客户,同时德比尔斯的中心统售机构经常与全球主要的钻石切割中心保持紧密的联系。出售的价格完全是由单方面决定的,德比尔斯将钻石搭配出售,由大小、质量各异的钻石被放在密封的塑料袋里,上面有标价。“德比尔斯125”是没有权利讲价的,他们只能决定是购买还是不购买。只有在单颗钻石的重量在10.8克拉以上时,才有极其微小的讲价空间。德比尔斯这么做其实是从源头上控制了钻石的价格。
过去,曾有一些小公司企图自己出售自己开采的钻石原石,但遭到德比尔斯疯狂的报复,报复的方法很简单,德比尔斯只要要求其中心统售机构在短时间里释放出大量的钻石储备,钻石价格就会大跌,小的公司根本无力承受这样的价格战。不过现在,逐渐开始有钻石开采商与德比尔斯抗衡,这些公司主要集中开采非洲、澳洲和加拿大的钻矿,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卡宾基尔在安哥拉收购到的所有钻石是卖给一个30年前起家的以色列钻石大亨,现在这个钻石商已经把德比尔斯完全挤在安哥拉的门外,同时开始威胁德比尔斯对俄罗斯钻矿的传统控制权。为了找回自己的绝对垄断地位,德比尔斯又开始施展放大交易量的伎俩,1999年到2000年间,德比尔斯一下子向市场推出了价值50亿美元的钻石存货,市场价格剧烈下跌,但没有完全崩溃,这证实供求关系还是可以制约钻石的价格,同时现在德比尔斯的竞争对手们已经今非昔比,逐渐成长起来。德比尔斯自己尝到了随意操纵价格的苦果,2000年公司就面临原石供给量不足的难题,不得不启动其紧急储备。
全球关注“滴血钻石”
钻石在很多时刻和鲜血、战争联系在一起,早在远古时代,印度南部的部落首领们为了争夺那里钻石矿的拥有权,展开了早期印度最惨烈的内战。而最闻名的钻石战争当属1970年到1980年间的黎巴嫩内战,那场战争被黎巴嫩交易商和塞拉里昂的钻石走私者暗中资助。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安哥拉的内乱还是由于钻石引起的,安哥拉的钻石大亨若纳斯·萨文比组成自己的军队和政府对抗,目的就是夺取国内富产钻石的地区。1992年若纳斯·萨文比和政府达成停火协议,在之后的7年里,他雇用超过10万名半奴隶状态的挖掘者为他工作,7年中开采的钻石总价值大约是40亿美元。还有一些非洲反政府武装以发动内战的血腥手段抢夺钻石产地,非法开采、销售未经加工或经简单切割、仅部分抛光的毛坯钻石,以筹措军费。从他们手中流入市场的钻石被称为“滴血钻石”。现在国际社会已经启动了禁止“滴血钻石”流入市场的“金伯利进程毛坯钻石国际证书制度”,在包括中国在内的39个国家和地区正式实施。这一制度规定,出口方必须为出口的毛坯或半成品钻石签发官方证实,证书上写明钻石价值、数量、重量、级别等内容。进口方在验明出口国官方证书无误后,方可准予进口。
⑩ 求非洲著名企业家的名字,要生在非洲国家的。网上要有详细资料滴,谢谢
1.非洲首富尼基·奥本海默,继承戴比尔斯矿业公司,主宰着全球钻石贸易。
奥本海默家族在超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掌管着德比尔斯矿业公司,并由此主宰着全球钻石贸易。他们在南非发迹并成为全球最富有的家族之一。然而,家族领袖尼基·奥本海默作为德比尔斯公司的董事长今天却承受着历史负担。近年来,他不得不改变经营策略。新策略尽管让德比尔斯公司准备好迎接未来的挑战,却也意味着家族权利的流失。同时,奥本海默还在为维护钻石产业的声誉而战。
2.南非网路富豪 埃隆·姆斯克,进行过太空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