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涉及专利的纠纷有哪些
1、专利权属诉讼
专利权属诉讼是指涉及一项专利申请权或专利权最终归属于何主体的诉讼,主要是指专利申请权归属诉讼和专利权归属诉讼。专利申请权归属诉讼发生在专利申请阶段,专利权归属诉讼发生在专利权授予后。
2、专利侵权诉讼
专利侵权诉讼是指专利权人因专利权受非法侵害而引发的诉讼。它们可以是单一专利侵权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也可以是伴随其他原因而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如由专利实施许可和专利权转让引起的、由假冒专利引起的、由技术贸易引起的或由平行进口引起的。但其中遇到最多的是单一专利侵权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
3、专利合同诉讼
专利合同诉讼是指因为不履行或部分履行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或专利转让合同而引发的诉讼。这类诉讼涉及的事项是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在这类诉讼中,合同当事人的违约行为是引起诉讼的重要原因和事由,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或转让合同是判断和解决这类诉讼的重要依据。这类诉讼通常应当涉及双方签订的书面许可合同或书面转让合同,但也包括构成事实上的专利实施许可或专利转让但没有书面协议的情况。
4、专利行政诉讼
专利行政诉讼的严格含义是专利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诉讼案件,包括:当事人因不服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的维持驳回专利申请的复审决定或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而提起的行政诉讼;当事人不服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包括行政复议决定)而以其为被告的行政诉讼;当事人不服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关于停止侵权行为的处理决定、关于假冒他人专利或冒充专利作出的处罚决定而提起的行政诉讼。
5、其他有关专利的诉讼
其他有关专利的诉讼包括因发明人或设计人资格而引发的诉讼、职务发明创造实施并取得经济效益后单位不依照法律规定给予发明人或设计人一定报酬或奖励而引发的诉讼等。
够专业吧回答的,能帮到你的话就踩纳吧!!!
❷ 怎么解决专利纠纷
(1)应当事人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对第(2)至(6)项专利纠纷进行调解;
(2)对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归属纠纷,当事人还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3)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侵权纠纷:
①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②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不服的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③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❸ 涉及专利纠纷有哪些
根据中国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涉及专利的纠纷有下列几种:关于是否应当授予发明创造专利权的纠纷。中国专利局对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进行初步审查或实质审查时,认为不符合专利法有关规定的,即作出驳回专利申请的决定。申请人对驳回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专利局复审委员会请求复审。(2)关于撤销或维持专利权的纠纷。(3)关于实施强制许可的纠纷。(4)关于实施强制许可使用费的纠纷。(5)关于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专利权授予前,实施发明的费用纠纷。(6)关于专利侵权的纠纷。(7)关于转让专利申请权或专利权的合同纠纷。(8)关于专利申请权纠纷和专利权属纠纷。专利申请权的纠纷包括:关于是职务还是非职务发明创造的纠纷;谁是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设计人的纠纷;关于协作完成或者接受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谁有权申请专利的纠纷。
❹ 专利权利纠纷
专利权利纠纷假设一个先申请的“椅子”的专利“包括凳板、靠背和扶手”一个后申请的专利仅内包括“凳腿”。问容这个凳腿的专利能否成功授权?不考虑新颖性创造性。如果被授权那么先申请的专利在生产有腿的凳子是否侵权?专利申请权纠纷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在申请专利之前或者申请专利后授予专利权以前,当事人之间就谁应当享有申请专利的权利发生的纠纷。特定主体就特定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不能排斥他人就相同主体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专利申请权纠纷必然发生在特定的,具有法律关系的主体之间。专利申请权纠纷要么发生在企业和员工之间、要么发生在合作者之间、要么发生在委托人和被委托人之间,即必须存在于有技术内容的接触和转移的主体之间,否则不构成所谓的专利申请权纠纷
❺ 专利权纠纷该如何处理
专利权纠纷该如何处理?专利权的纠纷可以从很多方面体现出来,从开始的研发按到申请费用缴纳,到专利权授权的主体这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纠纷,专利权纠纷主要体现在专利权的归属于谁的问题;专利纠纷是有关专利的争执。可表现为在专利申请过程中发生的争执和在专利申请被批准后所发生的争执。后一种争执主要表现为因专利权的行使、维护、转让、许可而引起的争执。专利权纠纷该如何处理对专利纠纷,当事人可要求专利管理机关处理,也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有些专利纠纷法律规定只能由专利管理机关处理,不得向法院起诉;专利申请权纠纷是专利纠纷中的一类,主要包括:一是关于职务发明创造还是非职务发明创造的纠纷;二是关于谁是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设计人的纠纷;三是关于协作(合作)完成或者接受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谁有权申请专利的纠纷。常见的专利权纠纷还有使用发明创造的费用纠纷、关于实施强制许可使用费的纠纷、专利许可或专利转让合同纠纷、专利权归属纠纷是指发明创造在被授予专利权之后,有关当事人之间就谁应当是真正的权利人所发生的确权纠纷;这些专利纠纷都需要体现专利权的主体,专利申请最后的是属于谁的,但是最终还是要看专利人关于权利的纠纷问题主要建议专利人在申请的时候确定好相关的合同规定,不管是职务发明还是非职务发明纠纷,不管是合作关系还是委托关系,都需要有合同作为证据,有了证据对专利权纠纷的处理好多了,当今时代一切以法律为准绳,因此凡事都需要有证据。关于纠纷问题您也可以找我网专业顾问了解详情
❻ 专利纠纷的解决方式有哪些
根据中国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涉及专利的纠纷有下列几种版:
(1)关于是否应当授予发明权创造专利权的纠纷。中国专利局对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进行初步审查或实质审查时,认为不符合专利法有关规定的,即作出驳回专利申请的决定。申请人对驳回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专利局复审委员会请求复审。
(2)关于撤销或维持专利权的纠纷。
(3)关于实施强制许可的纠纷。
(4)关于实施强制许可使用费的纠纷。
(5)关于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专利权授予前,实施发明的费用纠纷。
(6)关于专利侵权的纠纷。
(7)关于转让专利申请权或专利权的合同纠纷。
(8)关于专利申请权纠纷和专利权属纠纷。
专利申请权的纠纷包括:关于是职务还是非职务发明创造的纠纷;谁是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设计人的纠纷;关于协作完成或者接受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谁有权申请专利的纠纷。
❼ 专利申请权权属纠纷的解决途径
专利申请权权属纠纷的解决途径专利申请权权属纠纷的解决途径案情简介专利申请人委托他人代为申请专利,他人在申请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自己的名字增加在专利申请人之后,从而引发专利申请权权属纠纷。法律分析当事人在解决专利申请权权属纠纷时,通常有三种解决方法:一、自行协商解决自行协商解决应当是当事人首选的方法,其有以下优点:一、当事人自行协商,可减少矛盾激化的几率,最小成本地化解争议;二、可适当减少当事人为解决纠纷所投入的人力和财力;三、协商解决可能是最有效率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二、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调解当事人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调解。根据《专利行政执法办法》的规定,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调解专利纠纷的,应当提交请求书。请求书应当记载以下内容:(一)请求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委托代理人的,代理人的姓名和代理机构的名称、地址;(二)被请求人的姓名或名称、地址;(三)请求调解的具体事项和理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收到调解请求书后,会及时将请求书副本通过寄交、直接送交或者其他方式送达被请求人,要求其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提交意见陈述书。如果被请求人提交意见陈述书并同意进行调解,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会及时立案,并通知请求人和被请求人进行调解的时间和地点。被请求人逾期未提交意见陈述书,或者在意见陈述书中表示不接受调解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不予立案,并通知请求人。当事人因专利申请权权属纠纷请求调解的,可以持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的受理通知书请求国家知识产权局中止该专利申请的有关程序。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持调解协议书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办理恢复手续;达不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持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出具的撤销案件通知书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办理恢复手续。自请求中止之日起满1年未请求延长中止的,国家知识产权局自行恢复有关程序。[!--empirenews.page--]三、向人民法院提起起诉[/!--empirenews.page--]除了自行协商解决和请求专利管理部门调解之外,专利申请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起诉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2.专利申请权纷的诉讼时效是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两年。一般认为,发明专利申请的公布日视为当事人应当知道之日。3.应准备充足的证据。
❽ 发明专利新颖性判定中的冲突申请(抵触申请)是指什么
网页链接抵触申请是专利法规中的术语,是指损害新颖性的专利申请。具体是指在申请日版以前,任何单位或个人权就同样的技术已向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那么这一申请就被称之为专利申请的抵触申请。
抵触申请的四个构成要件:
1、申请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包括申请人自己;
2、申请日:在正在审查的专利申请申请之前向专利局提出申请,即属于先申请;
3、公布日:由专利局在后申请的申请日或之后依法公布;
4、发明相同性:在申请文件中记载了与后申请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
抵触申请对新颖性和创造性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十二条 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抵触申请的申请日在先,公开日在后,则损害了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新颖性,
新颖性受损,但不影响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