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商标专利 > 古法造纸流程专利申请

古法造纸流程专利申请

发布时间:2021-03-12 02:02:50

⑴ 古法造纸术用舒体写什么样

造纸术--尤其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称蔡侯纸)书写材料革命便于携带取材广泛拘泥推、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世界文化发展文字重要要载体古代埃及利用尼罗河纸草记述历史;古代欧洲间利用物皮比羊皮书写文字;造纸术发明前甲骨、竹简绢帛古代用供书写、记载材料甲骨、竹简都比较笨重秦始皇光阅读奏章要整整车;绢帛虽轻便本非昂贵适于书写汉代由于西汉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竹简已经能满足发展需求促使书写工具改进--纸发明造纸项重要化工艺纸发明类文化传播发展所做项十宝贵贡献史项重历史产重要影响满意追问

⑵ 最原始的造纸工艺流程是怎样的哪些原材料只有中国才有

泽雅千年造纸术

--------------------------------------------------------------------------------

auto.dayoo.com 2007年4月27日 10:51:10 来源: 综合

■ 劳动光荣之探寻千年造纸古村

在离温州市区几十公里外的大山里隐藏着一处用古老方法造纸的千年古村落,这就是素有“西雁荡”美誉的泽雅。满山的翠竹和奔流不息的溪水和这里随处可见的古代造纸工艺,远离都市的喧嚣,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泽雅石桥村南斗的四连碓造纸作坊被誉为古代造纸的“活化石”,明代先人为了捣纸料时能反复利用水利资源,顺流而下建成四座水碓房,因而命名为四连碓。 就是这个古老的村落,却面临着造纸传统工艺毁灭的危险。也许此时我们的错过,会造成此世的遗憾!古老的传统,吸引着人们的灵魂,静谧的世界,洗涤了尘世的喧嚣!

泽雅,顾名思义,“泽”为水,“雅”为美。这里当然是多秀水之处:七瀑涧一瀑胜一瀑,气势磅礴,非常壮观。金坑峡天门峰壁立千仞、鬼斧神工。高山角景区岩洞众多,清静幽邃、冬暖夏凉。这里的水潭都是澄绿如温玉,永不枯竭。身后的莽莽大山中生长着245种植物,还有众多的野生动物也倍增泽雅山水的魅力。然而最让这个地方闻名于世的却是它千年不变的传统造纸工艺。

泽雅的古法造纸自宋末元初传入泽雅以来,至今完好地保留下来,是中国目前保留的最原始的、最完整的古法造纸术,泽雅的山民素有中国造纸术活化石之誉。

日前,泽雅水碓坑村和黄坑村作为最完整保留纸山文化的古村落,通过省文保部门的论证,正式被列入了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早就耳闻水碓坑村秀雅清丽,屋是黑瓦石头垒就,山是满山遍野的翠绿;人,还是那么淳朴勤劳的,家家户户仍在重复着捣浆、捞纸,过着自己宁静洽谈的生活,延续着“纸山”的故事。

周末,在泽雅风景旅游管理局工作人员小林陪伴下,前往水碓坑村,感受烟雨蒙蒙中古村那特有的水墨效果,探访“中国古代造纸活化石”--泽雅屏纸的制作。

经泽雅水库,往龙井景区方向开,这是泽雅尚未开发的五大景区之一,少有人问津,显得特别清幽。与公路一溪之隔的山,已经看不出山的龙脊,完全被漫山遍野的青翠水竹覆盖,那细细的枝,那嫩绿的叶,随着清风在欢跃地跳动。小林告诉记者,泽雅多水,水竹应水而生,而它就是屏纸的最好原材。水碓坑村也因造纸而得名,水碓,造纸之工具,坑,多水之地。

10多分钟后,进入水碓坑村村口,我们就被“咚”、“咚”的捣臼之声引到了一座水碓房,水碓房的建筑很简陋,但纸农的劳作,水碓的运行却深深地吸引了我们。

只见奔流而下的溪水激射在水碓里的筒车上,筒车转动,带动与筒车成垂直方向的淋齿上下起落。一根粗大的圆木成杠杆状吊在那里,一头绑着石碓,一头靠近筒车上的木轴,木轴落下时拨动圆木跃起,随后绑着石碓的一头重重地落下,砸向底下的石坑。纸农熟练地随着石碓的起落将一把把腌泡过的竹片放进石坑里,时间不长,竹片就成了絮状的碎末末。纸农介绍说,这道工序叫捣刷,是整个工艺流程中的一道,此前有做料(将竹破成两尺长的竹片捆成一把状)、腌刷等,此后又有制浆、捞纸、压纸等20多道。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其《天工开物》中对造纸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其主要工序有“斩竹漂塘”、“煮蝈足火”、“落料入帘”、“覆帘压纸”、“透火焙干”等。

而此间纸农保留的造纸工艺流程几乎与之吻合,有的工艺甚至比《天工开物》记载的还要古老。小林告诉记者,以前家家户户做纸,等到天晴时,每家都把压好的纸,放在山岭上晾晒,漫山遍野都是黄灿灿的纸,纸山因此也得名。

从水碓房抬头,眼前便是水碓坑村的古老建筑,一览无遗,20多座,全部为二层楼屋,错落有致依山而建。房屋布局为简单的三合院式,以正屋为主,两侧屋和门台结构都较简单。房屋尽管是石头黑瓦朴实,甚至有点简陋,但细看,那已经变黑的木梁,门窗上,均有精美的雕刻。据村民说,其居民全部为潘姓家族,古村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村里原有500多人,全部为潘姓家族,但年轻的潘姓族人为求发展均已外迁,现常住人口76人。但留下的村民仍孜孜不倦操持着造纸工艺,保留了较为完整的纸山文化村落形态。全村现有完好的3所水碓,27座纸槽,39个腌塘。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更好地了解泽雅的纸山文化,泽雅风景旅游管理部门将在保护古村的基础上,特别开辟区域,提供游客亲身接触古法造纸术活动。切竹、淹竹、捣刷、捞纸、压纸、分纸、晒纸,随你挑,热情的山民会教你怎么做。

泽雅的古法造纸自宋末元初传入泽雅以来,至今完好的保留下来,是中国目前保留的最原始的,最完整的古法造纸术,泽雅的山民素有中国造纸术活化石之誉。

为使游客更好的了解泽雅的纸山文化,金坑峡景区利用现有的各种条件,提供了亲身接触古法造纸术活动。

漫山遍野的水竹为泽雅屏纸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农民们就地取材,将竹叶掠去,斩成1米多长,再劈成指头粗的小竹条,扎成捆,这道工序称为切竹。

切好后的竹条放进石灰里,压上石头浸泡,时间三个月左右。每个池可溶下1500公斤左右。浸泡后的水竹捞出、晒干,再用清水浸一个月,除去石灰杂质,再晒干。这道工序成为淹竹。

将竹条放进水碓坑里,捣成黄色的纸绒,旁边要有人不断地分翻。这是既枯燥、辛苦,又危险的一道工序,需要耐心和细心。一条竹大约需要用三个小时,这道工序称为捣刷。

将纸帘提到旁边的纸胚上一覆,纸模便迭在一起,像堵墙,垂直整齐,然后,再用绞机绞掉水分。这道工序称为切纸墙或纸岸。

将切好的纸墙,利用杠杆原理,把纸墙的水分压干,这道工序叫压纸。

将压干的纸一张张分出来,这道工序叫分纸。

将分好的纸在晴天晒干,然后整理平整,捆在一起就可以运出去卖了。这就是泽雅原始造纸的整个过程。

金坑峡景区保留有多处原始造纸作坊,游客可以来亲身体验。

手工造纸流程

1.漫山遍野的水竹为泽雅屏纸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山民们就地取材,将竹叶掠去,斩成1米许长,再砸成指头粗的小条,俗叫“刷”,然后扎成捆晒干。

2.切好的竹条放进石灰里压上石块浸泡,时间为3~5个月,每个池可放下1500公斤左右。

浸泡后把刷捞出,晒干,再用清水浸洗一个月,除去石灰杂质、再晒干。这道工序称为腌竹。石灰腌竹的气味十分呛鼻,只要有一个腌竹坑,一大片村子都会弥漫着这种臭味,所以有的村子便把腌竹坑集中在一起。

3.将刷放进水碓坑里捣成黄色的纸绒,旁边要有人不断地分翻。这是既枯燥、辛苦又危险的一道工序,需要耐心和细心。这道工序称为捣刷。

4.将黄金色的纸绒融进水里,搅拌均匀,放掉水,让纸绒成均匀的纸绒浆。第二天,分批按比例稀解纸绒并用力搅匀。

5.用极细的竹丝编成的帘在浆池中轻轻一荡,滤掉水便剩下一层薄薄的纸浆膜,干了以后就是一张纸了。纸张的厚薄完全取决于造纸师傅的控制水平,轻荡则薄,重捞则厚。为得到一张薄纸,古人总结出了“柔轻拍浪”、“持帘迎浪而上”、“抄浆着帘的一瞬间震动纸帘”这三要素。这道工序称为捞纸。几千张纸膜叠在一起,像一堵墙,垂直整齐,称“纸岸”或“纸墙”。

6.利用杠杆原理,把纸岸(或纸墙)就地用绞机榨掉水分,然后掰成三节或四节。

7.将黏连在一起的纸分页。这项工作似乎很简单,实则不易。因为纸膜潮湿,如果只是用手一张张地揭开,往往破损报废。有经验的人用特制的类似于手箍的东西在纸坯上猛划几下,一侧的纸角便翘起,借机逐张分离。分离后的纸放在地上晒干。如今干这活的多是老人和女人。

⑶ 古代和现代的造纸过程的对比分析

谁发明了造纸术

张燕

造纸术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对于中国古代造纸术究竟起
源于何时,长期以来,学术界存在着“东汉蔡伦发明说”与“蔡伦前发明说”两
种观点。
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又出土了460余件麻类植物造成的古纸。颜色、质地非
常之多,有黑色、褐色、白色、黄色,厚薄不一,其中10件还写有文字。从残留
在纸面上的残渣看,它们主要用麻织物和很细的丝织物制作,用于书写文件、信
件及包裹物品。据分析,这些古纸的年代大多数是西汉时期的。
有学者认为,敦煌出土的大批古纸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明:早在西汉时期中国
就有了纸,蔡伦并非造纸术发明人。
一、蔡伦是最早的造纸人吗?
纸张被视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与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占有同样的
地位。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弗朗索瓦·巴孔在17世纪初叶于所著《新机械学》中强
调了这四大发明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它们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造纸术和印刷
术表现在文化中,火药表现在战争中,指南针则表现在航海事业中。任何帝国、
任何教派或任何星辰都不能自吹对人类事务施加了像这些发明那样大的影响。”
因此,造纸术的起源问题不仅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重大意义,也备受世界范围内的
研究者瞩目。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存在“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的传统说法,直至今天,
中国的教科书也这样告诉学生。这种观点的主要根据,来源于重要史书《后汉书
》。《后汉书》中明确记录了造纸术的发明人、发明原由和过程:“自古书契多
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
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注:公元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
莫不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后来,这段记述又由保存在较晚著作中的
其它记述或引文所证实。基于《后汉书》在当时和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和地位,后
人认定是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然而,由于新的考古发现,“蔡伦造纸”的传统说法在中国乃至亚洲的许多
纸张史专家中都引起了争论。
1957年,陕西出土了灞桥纸。1974年,甘肃居延金关汉代亭燧故址出土了金
关纸。1978年,陕西扶风中颜村西汉窑藏出土了中颜纸。经过考古专家的考证和
断代,证实这些纸是西汉初期到晚期的,年代都比东汉早,因此一些学者开始对
“蔡伦发明造纸术”的观点提出异议。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潘吉星指出:早在蔡伦之前的西汉时期
中国就有纸,蔡伦不应是造纸术的发明人,中国造纸的历史起码要向前推进两三
个世纪。
而另一些专家则对这些纸出土的古墓或遗址的年代,以及出土的是不是真正
意义上的纸提出质疑。他们认为,虽然在西汉时期中国已造出了植物纤维纸,但
这些纸质地较粗糙,结构也比较松散,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纸。而蔡伦对造纸
术进行了重大的革新,才使纸的质量和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成为今天中国人
引以为豪的纸。蔡伦对纸向中国、向世界的推广普及作出了重大贡献,即使不是
最早造出纸的人,却可以算作“造纸术”的发明人。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再次发现了 西汉时期的放马滩纸。与以往考古发
现不同的是,这次出土的古纸质量较好,纸面平整光滑,质地薄而软,上面还有
用细墨线绘制的山川、河流、道路等图形。经专家考证,这张古纸的“生日”是
西汉早期,比东汉蔡伦造纸的历史早了300多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日本高知纸业实验场的技术鉴定和化验结果也都表明
,该纸是以麻类植物制造而成,且纤维分布均匀,质量明显优于陕西灞桥纸,完
全可以用于书写。所以,这张目前为止世界上所知最早的天水放马滩纸,在当时
成为中国西汉早期就有优秀纸张的唯一物证,“蔡伦之前的纸不是纸”的观点受
到了冲击。
近日,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的考古研究又有重大发现,悬泉置遗址的发掘工
作者、甘肃省考古所研究员何双全惊喜地告诉记者,这个遗址出土了460余件麻
类植物造成的古纸,成为目前我国考古发掘中发现古纸最多的地方。根据同时出
土的简牍和地层分析,这些古纸的年代从西汉武帝、昭帝及宣、元、成帝至东汉
初到西晋都有,其中大多数是西汉时期的,有10件还写有文字,质量较好。古纸
的颜色和质地也非常之多,有黑色厚、黑色薄、褐色厚、白色薄、黄色厚等8种
。从残留在纸面上的残渣看,这些古纸主要用麻织物和很细的丝织物制作,用于
书写文件、信件及包裹物品。
何双全说,这些古纸的发现不但为中国研究纸的历史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证
,也有力地印证了“蔡伦不是造纸术发明人”这一观点。
二、出土的纸是东汉以前的吗
敦煌悬泉置出土了数百件古纸,似乎使“蔡伦前就有纸”成为不争的事实;
但关于造纸术起源的问题,却仍没有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据何双全研究员介绍,多年来,持“蔡伦造纸”观点的学者对考古发现的纸的
年代表示怀疑。他们指出,1957年以来出土的“灞桥纸”、“金关纸”、“中颜
纸”、“放马滩纸”等被认为是“西汉纸”,是发掘报告按照墓制或同时出土的
西汉文物或竹木简上最后年代记述而定下来的。但造纸术起源的问题不是考古界
的研究专利,对此,考古界以外的史学、造纸学专家都有质疑权和发言权。
造纸专家钟香驹认为:在这几起汉墓发掘的断代问题上,应持慎重态度。墓既
无志,死者姓氏和经历又都不明,仅仅凭借其它出土器物断代,如无可靠的科学
鉴定和相应的历史文献予以印证,则极易失之毫厘而谬以千里。
史学家张德钧的意见是:单从与古纸并存的东西记年有年号,便据以断定这张
纸的年代,这个方法欠周密,因为有许多东西的时间尽管相隔多少世纪,也有可
能堆积在一起。
对此,何双全指出,专业的考古报告是在科学、严格的方法下,对考古遗址
发掘和研究后才写出的,因此是真实可信的。如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古纸,就
有大量可以断代其为西汉时期的证据。
首先,这些纸张是从西汉时期堆积层上出土的,与其一同出土的汉简上清清
楚楚地写有永光、建昭、河平、阳朔、鸿嘉、元始、居摄、地节、神爵、甘露、
太始、征和等纪年,说明这个堆积层中的包含物应为西汉元、成、宣、昭、武帝
等时期的。而且,经考证,这个堆积层中与汉简、古纸一同出土的陶片、柴草等
文物都是西汉时期的器物,并没有其它时期的器物出现,因此纸张为西汉时期的
可能性非常大。
其次,有些纸张上还写有文字,虽然没有明确纪年,但这些文字被证实为西
汉时期的文字,字型特点都与东汉的文字有明显区别。如果硬要认定这些纸是东
汉或东汉以后的,怎么解释上面会写有西汉的文字?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纸张在
出土时就裹在西汉汉简之上。不但表明该纸与汉简的密切联系,还说明当时的纸
还具有包裹物品的作用。
因此,何双全等专家认为,把这些古纸断代为“西汉纸”是科学的。
三、“西汉纸”真是纸吗
除古纸的年代外,学术界争论的另一个焦点便是:近一段时期以来,考古发
现的古纸究竟是不是真正的纸。
那么,什么样的纸才是真正的纸呢?
在古汉语中,“纸”一词原指作为文字载体的缣帛,即丝织品。但如《后汉
书》所说,蔡伦正是因为丝织品太贵才发明了造纸术,因此,我们说的“纸”应
该不是古汉语中的“纸”,而是以植物纤维为原料,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出来的纸
。当然,这种纸也不是今天人们用的纸,它还远远不能达到现代纸的质量和制造
水平。
198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潘吉星在日本讲学时曾对纸下
了这样的定义:首先,它是植物纤维;第二,这种植物性纤维是单个的,即一根
根分散的纤维,它们被分散、提纯,然后再交织组合起来;第三,表面平整;第
四,具有实用性,例如包装、书写用;最后还要有一定的物理强度。
据此标准,潘吉星认为,无论是陕西“灞桥纸”,还是甘肃天水“放马滩纸
”,都具备了纸的要素,是真正意义上的纸。潘吉星也由此得出“蔡伦前中国就
有纸”的结论。
但是,造纸史研究专家陈启新却不同意潘吉星对纸的定义。他指出:潘吉星
的定义是从形态与实用性两方面给纸下的定义,但我们知道,纸的制造过程包括
“纤维——机械切碎——化学提纯——打浆——纸浆——湿纸——干燥”等程序
,其中“打浆”是使纸具有实用性和物理强度的关键,但潘吉星的定义中恰恰忽
略了这一点。陈启新又提出,1980年,轻工部造纸所对陕西“灞桥纸”鉴定后认
为其纤维很长,似乎并未被切断过,而且纤维多为定向排列、纤维壁光滑、完整
,没有纤维性颤动的现象,因此,该纸未经打浆,只能算作“出土纤维片”,不
是真正意义上的纸。
为此,从1964年到1988年的24年间,中外其它10家机构的20多位科研人员反
复检验灞桥纸达10多次,却一致否定了轻工部造纸所的鉴定意见。专家们在借助
显微镜分析时认为,灞桥纸的纤维实际长度只有1—2厘米,这就证明它们被反复
切碎过,因为麻线的完整纤维应长15—25厘米,纤维的排列也紊乱无序,显示出
了一定程度的纤维性颤动,表明事先经过舂捣、打浆及抄造工序。此外,1990年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在对1986年出土的甘肃放马滩纸样品进行化验和
技术鉴定后也得出结论:该纸纤维不但分散,而且分布均匀,纤维按异向交织紧
密,为麻类植物纤维纸。
另一方面,持“蔡伦前发明纸说”的专家们又提出了定义纸的新方法:既然
对方认为是东汉蔡伦发明了纸,我们就以东汉时纸的标准来定义纸。如此一来,
“西汉纸不是纸”的观点似乎就更难以立足。
一来是因为目前的考古发现拿不出一张所谓蔡伦造的纸,因此无法得知蔡伦
发明的造纸术究竟达到了什么水平,更没有人能证明蔡伦造纸术比天水放马滩纸
的制造工艺高。如果整个学术界都没有见过的“蔡伦造的纸”都可以算作纸的话
,为什么甘肃天水放马滩纸等经过鉴定的、可用于书写的、比较优秀的植物纤维
纸都不能算作纸?
二来,除以往的考古发现外,近日甘肃敦煌悬泉置出土的400余件麻纸中,
有部分被证实为东汉时期的纸。经专家考证和对比,这些东汉时期的纸无论从外
观、形态和质量、用途和制作工艺上来看,都与西汉纸没有多少区别。所以,如
果这些东汉的纸算四大发明中所指的纸,西汉的纸又为何不算?
四、造纸术发明人还需要实证研究认定
对于“造纸术发明人是否蔡伦”的争论,40多年来,学术界也一直未能达成
统一意见。坚持“蔡伦造纸”的学者认为,中国的重大历史问题不应轻易去否定
。而考古界则认为:探讨这类问题究竟应该以什么作为检验真理的准则,是实践
还是文献?在考古实践与文献记载发生矛盾时,是以考古事实修正文献记载,还
是因文献而否定考古发现?
对此,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每有关于东汉前古纸的考古发现被报
道,就会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在尚未取得共识之前,有学者在海
外做过报告,宣布“蔡伦不是造纸术发明人”,中国早东汉两三百年就有纸;也
有造纸界学者多次召开“纪念蔡伦发明造纸术”大会,同样没请任何持反对意见
的学者参加。
无论如何,造纸术是中国古人的伟大发明,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至于具体
是谁发明了造纸术,是蔡伦还是蔡伦之前的人,还需要更多的实证来加以研究认
定。我们希望,终有一天关于“蔡伦造纸”的争论可以有一个结论。
相关链接
蔡伦
据考证,蔡伦生平年代约为公元61年—121年。字敬仲。东汉桂阳(今湖南
耒阳县)人。15岁被选入洛阳宫为宦官。章帝时,他得到窦皇后赏识,被提升为
中常侍。和帝时,他又投靠邓皇后,任主管制造御用器物的尚方令。安帝元初元
年(公元114年)封龙亭侯。
据史书记载,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技术的基础上改进造纸工艺,采用树皮、
破皮、旧鱼网、麻头等废旧纤维作原料,造出了既轻便又美观的纸,被人们称为
“蔡侯纸”。

《信息导刊》 〔2003年 第17-18期〕

⑷ 现代造纸与古法造纸相比有哪些方面的改进

这古法造纸术,在现代造纸技术面前,有什么优势吗

真看不出来。

古法造纸术没有什么技术优势

人事有代射,往来成古今

⑸ 古法造纸用到的第1个材料是什么

白乳胶是近代产物,古人造纸是肯定不用的,因为那时候还没有白乳胶。

⑹ 哦啦啦什么是古法造纸

古法造纸可分五个步骤:
1、斩竹漂塘

, 所谓“杀青”是指斩竹做原料而得名,竹材是古代造纸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盛产竹子的华南地区,尤其福建,是竹纸的主要产地,造纸的竹材以将生枝叶的新生竹为佳。造纸的工匠通常在芒种前后上山砍竹,每根竹子截成5到7尺长,然后就地开挖水塘,将截断的竹子在水塘内浸上100天,取出时用力捶洗使青壳和树皮脱掉,目的是让竹材软化。
19世纪造纸的材料来源由破布转为木材,因为木材容易取得,成本也较低。但由于木材纤维是由木质素所组成,木质素会氧化,这就是纸张泛黄的原因,这个问题又因造纸过程中添加酸剂而更加严重。
2、煮楻足火

, 《天工开物》中制竹纸的第2个步骤是将竹料拌入石灰水浸在木皇桶中蒸煮八个昼夜,经过碱液的蒸煮,原料中的木质素、树胶、树脂等杂质被除去。然后取出蒸煮的原料放入清水塘内漂洗,然后再放进锅里浸石灰水蒸煮,如此反复进行十几天。经过反复蒸煮、漂洗,竹子的纤维逐渐分解。
3、荡料入帘

, 取出煮烂的原料放在石臼里用力舂成泥面状,捣烂后的原料用适量的水调配,使纤维彻底分离并浸透水分,成为纸纤维的悬浮液,再倾倒入纸槽里面。然后用细竹帘在纸浆中滤取,纸纤维留在竹帘上形成一层纸膜。用纯天然植物原料做的催化剂来控制纸纤维悬浮液的浓度。
这道工序在造纸过程中是最费力的,抄纸的工匠站在纸槽旁重复着舀水、抬起竹帘等动作,每次承受的重量重达20公斤。另外捞纸时还得靠经验,抄得轻纸会太薄,抄得太重纸又会嫌厚,完全凭工匠的手法。4、覆帘压纸

, 把捞过纸浆的竹帘倒铺在压榨板上,然后小心地移开竹帘,这层纸膜便落在板上。慢慢堆叠起一层层的纸页,再以重物挤压,排出纸页中的水分。重物挤压之下纸膜也慢慢成形,成为一张张四四方方的纸张,手工造纸每日每个工匠平均只能做300到500张纸。
5、透火焙干

, 焙干纸张的夹巷是两道土砖砌成的砖墙,砖块之间有空隙能让热气透出。焙纸时先在夹巷内生火,然后将将一张张湿纸摊在墙上,从空隙中散发的热气使纸张慢慢干燥,干透后揭起来就是一张可使用的纸了。

⑺ 古法造纸可以造纸的材料

桑树皮,构树皮,麻杆皮,旧棉布。
古人没有办法将植物茎杆的纤维提取出来(需要化学蒸煮)只能用皮里的纤维或天然棉纤维(旧棉布)。

⑻ 古法造纸的起源和发展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经为历史上的文化传播立下了卓著功勋。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在纸张发明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是采用什么来作为记事材料的呢?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最早的人们是采用结绳来记事的,遇事打个结,事毕解去。后来又在龟甲兽骨上刻辞,所谓“甲骨文”。在青铜产生以后,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义,即“金文”或“钟鼎文”。再后,将字写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称“竹木简”,如较宽厚的竹木片则叫“牍”。同时,有的也写于丝织制品的嫌帛上。先秦以前,除以上记事材料外,还发现了刻于石头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石鼓文”。一般人们皆知,纸是在东汉由蔡伦发明的。但近年的考古发掘,却对此提出了疑问。随着西北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工作的进展,许多西汉遗址和墓葬被发现,其中也不乏纸的遗物。这些右纸均据其出土的地点而被冠名。从目前出土古纸自身的年代顺序,可以分别排列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这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迹字体,说明已用于文书的书写。

⑼ 中国的传统造纸术流程

对我国古代造纸术的工艺流程记载最详尽的著作是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作者宁应星在《天工开物》的第13篇《杀青》中对造纸术关于纸料、竹纸、皮纸的记载,可说是我国传统造纸术发展到最高峰的总结性叙述,其将古法造纸总述为五个步骤:(1)斩竹漂塘当时竹子是造纸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盛产竹子的华南地区,尤其福建,是竹纸的主要产地。造纸的工匠通常在芒种前后上山砍竹(当时的“杀青”就是指砍竹做原料而得名),然后将截断的竹子在就地开挖的水塘内浸上100天,取出用力捶洗,使青壳和树皮脱掉,目的是让竹料软化。19世纪造纸的材料来源由破布转为木材,因为木材容易取得,成本也较低。但由于木材纤维是由木质素所组成,木质素会氧化,这就是纸张泛黄的原因,这个问题又因造纸过程中添加酸剂而更加严重。(2)煮木皇足火将竹料拌入石灰水浸在木皇桶中蒸煮8个昼夜,经过碱液的蒸煮,原料中的木质素、树胶、树脂等杂质被除去。然后取出蒸煮的原料放入水塘内漂洗,再放进锅里浸石灰水蒸煮,如此反复进行十几天。经过反复蒸煮、漂洗的竹料纤维就逐渐分解。现代制浆已改用烧碱替代石灰水。烧碱碱性较强,能使木材纤维迅速分解。另外还添加氯,以去除木浆里的杂质,目的是用来漂白,但排放的废水便含有机氯,而有机氯对生态环境伤害极大。目前现代大型的造纸企业已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清除毒素,并研究新的漂白法,如以二氧化氯取代以降低有机氯的生成。(3)荡料入帘取出煮烂的原料放在石臼里用力舂成泥面状,捣烂后的原料用适量的水调配,使纤维彻底分离并浸透水分,成为纸纤维的悬浮液,再倾倒入纸槽里面。然后用细竹帘在纸浆中滤取,纸纤维留在竹帘上形成一层泾纸膜。这道工序在造纸过程中是最费力的,抄纸的工匠站在纸槽旁重复着舀水、抬起竹帘。另外,捞纸时还得靠经验,抄得轻纸会太薄,抄得重纸又会太厚,完全凭工匠的手法。(4)覆帘压纸把捞过纸浆的竹帘倒铺在压榨板上,然后移开竹帘,这层泾纸膜便落在板上。慢慢堆叠起一层层的纸页,再以重物挤压,排出泾纸页中的水分。重物挤压之下纸膜也慢慢成形,成为一张张四四方方的纸张,每日每个工匠只能做300到500张纸。(5)透火焙干用两道土砖砌成砖墙的夹巷来焙干纸张,焙纸时先在夹巷内生火,由于砖块夹巷之间有空隙能让热气透出,因此用轻细的铜镊将一张张湿纸摊在墙上,从空隙中散发的热气使纸张慢慢干燥,干透后揭起来就是一张可使用的纸了。

⑽ 造纸的生产过程及其每个过程的作用

古代的还是现代的?
□周浩

一般均认为中国造纸始于公元105年,蔡伦是造纸的始祖,但这并不完全正确。其实纸的发明与应用远在此之前。当然蔡伦对于中国造纸术的推广与改进也相当重要,他将原本制纸原料的丝絮以便宜易得的材料替代,例如树皮、破布、鱼网等。因为材料来源丰富,纸的产量大增,进而推广到一般老百姓都能使用。后世各种制纸技术的改良多是依照蔡伦的方法加以推广。
有关造纸术的著作以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记载最详尽。第13篇《杀青》中关于纸料、竹纸、皮纸的记载,可说是我国传统造纸术发展到最高峰的总结性叙述。其中又可分五个步骤:

斩竹漂塘
第1个步骤是“斩竹漂塘”。所谓“杀青”是指斩竹做原料而得名,竹材是古代造纸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盛产竹子的华南地区,尤其福建,是竹纸的主要产地,造纸的竹材以将生枝叶的新生竹为佳。造纸的工匠通常在芒种前后上山砍竹,每根竹子截成5到7尺长,然后就地开挖水塘,将截断的竹子在水塘内浸上100天,取出时用力捶洗使青壳和树皮脱掉,目的是让竹材软化。
19世纪造纸的材料来源由破布转为木材,因为木材容易取得,成本也较低。但由于木材纤维是由木质素所组成,木质素会氧化,这就是纸张泛黄的原因,这个问题又因造纸过程中添加酸剂而更加严重。

煮木皇足火
《天工开物》中制竹纸的第2个步骤是将竹料拌入石灰水浸在木皇桶中蒸煮8个昼夜,经过碱液的蒸煮,原料中的木质素、树胶、树脂等杂质被除去。然后取出蒸煮的原料放入清水塘内漂洗,然后再放进锅里浸石灰水蒸煮,如此反复进行十几天。经过反复蒸煮、漂洗,竹子的纤维逐渐分解。
现今制作纸浆已改用烧碱替代石灰水。烧碱碱性较强,能使木材纤维迅速分解。另外还添加氯,以去除木浆里的杂质,目的是用来漂白,但排放的废水便含有机氯,这对生态环境伤害极大。目前造纸业已投入大量资金来清除毒素,并研究新的漂白法,如以二氧化氯取代以降低有机氯的生成。

荡料入帘
古法造纸的第3个步骤是取出煮烂的原料放在石臼里用力舂成泥面状,捣烂后的原料用适量的水调配,使纤维彻底分离并浸透水分,成为纸纤维的悬浮液,再倾倒入纸槽里面。然后用细竹帘在纸浆中滤取,纸纤维留在竹帘上形成一层泾纸膜。
这道工序在造纸过程中是最费力的,抄纸的工匠站在纸槽旁重复着舀水、抬起竹帘等动作,每次承受的重量重达20公斤。另外捞纸时还得靠经验,抄得轻纸会太薄,抄得太重纸又会嫌厚,完全凭工匠的手法。

覆帘压纸
把捞过纸浆的竹帘倒铺在压榨板上,然后小心地移开竹帘,这层泾纸膜便落在板上。慢慢堆叠起一层层的纸页,再以重物挤压,排出泾纸页中的水分。重物挤压之下纸膜也慢慢成形,成为一张张四四方方的纸张,手工造纸每日每个工匠平均只能做300到500张纸。现代造纸厂一部机械每天生产的纸卷数以吨计,据统计当今全球造纸厂每年生产3亿多吨的纸,相当于全球汽车产量总重的3倍。

透火焙干
焙干纸张的夹巷是两道土砖砌成的砖墙,砖块之间有空隙能让热气透出。焙纸时先在夹巷内生火,然后以轻细的铜镊将一张张湿纸摊在墙上,从空隙中散发的热气使纸张慢慢干燥,干透后揭起来就是一张可使用的纸了。
机械造纸使人充分享受生活上的便利,但是大量的废纸让人伤透脑筋。1995年美国做过一项统计,发现美国人一年的平均用纸量是332公斤。原来以为电脑世纪来临后用纸会减少,结果令环保人士大失所望,用纸不减反增。除了废纸回收之外,科学家还在研究旧纸的各种新用途,如生产以废纸为主要原料的建筑材料等,希望能减少人类伐木的数量
链接里有详细的图片

阅读全文

与古法造纸流程专利申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
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好处 浏览:727
油汀发明 浏览:216
论文转让网 浏览: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