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专利转让主体资格瑕疵的法律风险
您好:
专利转让是指专利权人作为转让方,将其发明创造专利的所有权或将持有权转移受让方,受让方支付约定价款所订立的合同。无转让权人擅自转让专利五种情形,转让合同主体资格有瑕疵,可能有法律风险。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详细介绍。
法律上,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等民事主体都可以成为专利转让合同的当事人。作为专利出让人,应是合法拥有专利技术的权利人,也包括其他有权对外转让技术的人。
实践中,可能出现下述无转让权人擅自转让专利的情形:
(1)不具备民事主体资格的科研组织擅自以自身名义签订专利转让合同;
(2)法人或其它组织内部设立的从事技术研发的部门擅自以自己名义将法人或其它组织的专利转让给他人;
(3)法人或其它组织的个人擅自转让职务发明创造;
(4)技术合作开发合同约定不享有专利权的一方,擅自转让合作开发技术;
(5)委托开发技术合同约定不享有专利权的一方,擅自转让委托开发技术。
在法律上,如果专利转让合同的主体资格存在瑕疵,可能导致合同效力不确定的法律风险。比如,不具备民事主体资格的课题组、工作室等科研组织所订立的合同,如果经过所在单位授权或追认,则视为法人或其他组织订立的合同,由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责任,合同有效;如果未经授权或事后未得到追认,则由该科研组织成员共同承担责任,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该合同受益的,应当在其受益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
此外,由于对不同类型的技术开发合同中有关专利权属约定不清晰,也是造成专利转让合同主体资格瑕疵的原因之一。
因此,专利受让人应严格审查转让人的主体资格,专利转让人与专利权属证书的权利人应一致或取得合法的授权转让证明文件
2. 可以成为专利权主体的人包括哪些
可以成为专来利权主源体的人包括:实际发明人、设计人;合作发明人、设计人;单位;专利转让受让人。详见专利法No.6、8、10
第六条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八条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
第十条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可以转让。
3. 列举我国专利法规定可以成为专利权主体的人
列举可以的,不如列举不可以的,毕竟不可以的是少数。
1.正在执业的专利代理人。
2.脱离专利代理业务不足一年的专利代理人。
3.非独立组织,比如某学校的科研小组,某工厂的技术部。
4. 专利权的性质及专利权的主体有哪些
专利权的主体是指具体参加特定的专利权法律关系并享有专利权的人。发明人或者设计内人、容职务发明创造的单位、外国人和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都可以成为专利权的主体。
专利权的客体,也称专利法保护的对象,是指可以获得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创造。我国《专利法》规定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5. 论述我国专利法对专利权的主体的规定 急急急。。。谢谢你们
专利权的主体是指可以申请并取得专利以及承担相应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享有专利权的单位和个人统称为专利权人。
根据我国专利法,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属于该单位;非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属于发明人或设计人。所谓职务发明创造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包括:
1、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发明创造。
2、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
3、退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后1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作出的发明创造,指主要利用本单位的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作出的发明创造。
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根据双边协议、国际条约或互惠原则,也可以成为我国专利法的主体。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约定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申请被批准后,申请人成为专利权人。
(5)我国专利权主体资格扩展阅读:
法律依据:
第一条 为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第三条 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全国的专利工作;统一受理和审查专利申请,依法授予专利权。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专利管理工作。
第四条 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需要保密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条 对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取或者利用遗传资源,并依赖该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第六条 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七条 对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非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请,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压制。
第八条 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
第九条 同样的发明创造只能授予一项专利权。但是,同一申请人同日对同样的发明创造既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又申请发明专利,先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权尚未终止,且申请人声明放弃该实用新型专利权的,可以授予发明专利权。
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
6. 专利权人的主体资格
浅析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人的主体资格
唐银益
一、政府机关是民事诉讼的适格主体,也......
《民事诉讼法......
传统观念认为,政府部门参与民事诉讼等于公权干......
在司法实践中,政府机关一般都是作为被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作......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
相对于各检察机关......
二、专利权的属性决定了无效宣告请求人......
专利权是一种专有性的权利,又称独占性权利。它......
另外,《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
三、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人适格主体的主要分......
我国《专利法......
1.中国单位。
中国单位包括法人单位和非法人单位。......
2.中国个人。
中国个人包括公民、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
3.外国单位或个人。
无效宣告请求人不限于中......
另外,多个不具有共同权利、义务的主体可......
四、无效宣告请求人主体资格的......
1.明确政府机关可以成为无效宣告请......
政府机关是专利权无效宣告请......
国务院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专利行政部......
2.取消专利权人自行启动无效程序的规......
对专利权人自行启动自己专利无效程......
首先,针对审查指南的限制性规定,专利权......
其次,当权利人通过受让取得专利权时,再对该专利权......
最后,在专利权属纠纷中,一......
7. 在我国,可以成为专利权主体的有哪些
申请专利权的要求有哪些
(一)专利申请的原则:一发明一专利的原则。
(二)专利申请日的确定:专利局收到专利申请文件之日为申请日。如果申请文件是邮寄的,以寄出的邮戳日为申请日。
(三)优先权声明:申请人自发明或实用新型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12个月内,或自外观设计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6个月内,又在中国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依照该外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依照相互承认优先权的原则,可以享有优先权。
申请人自发明或实用新型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12个月内,又向专利局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可以享有优先权。申请人要求优先权的,应当在申请的时候提出书面申请,并且在3个月内提出第一次提出的专利申请文件的副本;未提出书面声明或逾期未提交专利申请文件副本的,视为未要求优先权。
专利权主体:
1、发明人(包括设计人)
发明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只负责组织工作的人,不应当被认为是发明人。
2、职务发明人
职务发明创造有两类,即执行本单位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和主要利用本单物质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和取得的专利权归发明人或设计人所在的单位。发明人或设计人享有署名权和获得奖金、报酬的权利。
执行本单位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是指: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发明创造;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退职、退休或调动工作后1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所谓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是指本单位的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不向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
3、共同发明人
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如果双方约定发明创造的申请专利权归委托方,从其约定,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如果单位或者个人之间没有协议,构成委托开发的,申请专利权以及取得的专利权归受托人,但委托人可以免费实施该专利技术。
4、外国人
外国人包括具有外国国籍的自然人和法人。在中国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国人,享有与中国公民或单位同等的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在中国申请专利的,依照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可以申请专利,但应当委托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指定的专利代理机构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