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非正常专利是什么
法律分析:《关于规范申请专利行为的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是指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不以真实发明创造活动为基础,为牟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虚构创新业绩、服务绩效,单独或者勾联提交各类专利申请、代理专利申请、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等行为。
法律依据:《关于规范申请专利行为的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是指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不以真实发明创造活动为基础,为牟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虚构创新业绩、服务绩效,单独或者勾联提交各类专利申请、代理专利申请、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等行为。
下列各类行为属于本办法所称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
(一)同时或者先后提交发明创造内容明显相同、或者实质上由不同发明创造特征或要素简单组合变化而形成的多件专利申请的;
(二)所提交专利申请存在编造、伪造或变造发明创造内容、实验数据或技术效果,或者抄袭、简单替换、拼凑现有技术或现有设计等类似情况的;
(三)所提交专利申请的发明创造与申请人、发明人实际研发能力及资源条件明显不符的;
(四)所提交多件专利申请的发明创造内容系主要利用计算机程序或者其他技术随机生成的;
(五)所提交专利申请的发明创造系为规避可专利性审查目的而故意形成的明显不符合技术改进或设计常理,或者无实际保护价值的变劣、堆砌、非必要缩限保护范围的发明创造,或者无任何检索和审查意义的内容;
(六)为逃避打击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监管措施而将实质上与特定单位、个人或地址关联的多件专利申请分散、先后或异地提交的;
(七)不以实施专利技术、设计或其他正当目的倒买倒卖专利申请权或专利权,或者虚假变更发明人、设计人的;
(八)专利代理机构、专利代理师,或者其他机构或个人,代理、诱导、教唆、帮助他人或者与之合谋实施各类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的;
(九)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扰乱正常专利工作秩序的其他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及相关行为。
② 谈如何避免非正常申请 ——兼谈发明人在高质量专利申请中的作用
How to Avoid Abnormal Applications
——And the role of inventors in high quality patent applications
摘要:
本文结合当下业内热烈讨论的非正常申请,指出了比这种为吃政策红利而进行的非正常申请,更为严峻、更广泛存在,也更有现实讨论意义的,实际上也是非正常申请的低质量专利申请。并试着提出了针对该问题的一些解决之道,即让发明人从“要我申请”转变为“我要申请”。因为只有发明人自己主动了、积极了,觉得专利申请的事更主要是自己的事,而非只是单位和老板的事,他才可能花很多心思在这上面。才会在提出任何一个申报计划时,先去花时间调查研究现有技术大体都是怎么做的。才会在与专利代理人进行技术方案沟通时,唯恐专利代理人没有时间,而不是唯恐浪费自己的时间。
关键词:
非正常申请、高质量专利申请、要我申请、我要申请、激励相容
今年以来,尤其在国家知识产权局01月27日和03月11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专利申请行为的通知》和《关于规范申请专利行为的办法》之后,非正常申请和打击非正常申请显然已经成为知识产权相关领域最为热门的话题。
而没有排他性保护作用的专利,非但包括那些从申请之初就不是为了保护创新的专利申请,而且更多包括的是那些以为能保护创新,最终却没有一分钱的排他性保护价值的专利。而且这种低质量的专利申请在非正常专利申请中的比例甚至可能还要远高于那些更为明显的或故意为之的非正常申请。
笔者这里并不想谈那些故意为之的非正常申请,因为那种情况可能更是申请人的一种政策套利的玩法,它自有一套逻辑体系。但也只是特殊时期、特殊政策下的特殊产物,随着时间推移、政策改变这些特殊产物自然就会消失,不足为患也不足为道。笔者在此想重点讨论的是,申请人应该如何避免非正常申请。或者说,如何避免使自己的专利申请成为实质上的低质量的非正常申请,或者说,如何才能做到高质量专利申请。
实际上在《通知》和《办法》这两份文件中,除了非正常申请外,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就是“高质量专利申请”。但鉴于业内经常热衷于谈论“高价值专利”,所以笔者觉得有必要先对“高价值专利权利”和“高质量专利申请”作一个区别论述。
首先,专利权本质上是一种排他性和禁止性权利。所以不能在实质上达成排他和禁止的专利权本质上就是毫无价值的专利权利。
或有人说,排他性只是专利权的法律价值和市场价值,专利还有其作为技术文献的技术价值呢?我想这样说的人,首先是混淆了专利权与专利文献的区别,因为即使专利文献有一些内在价值,也不必然得出专利权就具有价值的结论。其次如果发明人在申请专利的同时或之后也发表了技术内容更为详实的相关论文,那专利文献作为技术文献的价值也是荡然无存的,更妄论专利权的技术价值。
所以说,“高价值专利”成立的基本前提应是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是合格的,缺少这个基本前提而谈高价值专利是没有意义的。所以“高质量专利申请”某种程度上就是“高价值专利权利”的必要条件,但却并不是充要条件。也就是说,通过“高质量专利申请”获得的专利权未必就一定会有“高价值专利权利”,而具有“高价值专利权利”的专利也未必就是“高质量专利申请”。两者只能说是有一个密切的相关性,正如所谓的“成功人士”与个人的优秀与努力也只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而并不具有必然性。
虽然对于“高价值专利权利”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对于“高质量专利申请”,只要申请人能明白专利保护的基本逻辑,能找到合格的专利代理机构,能让发明人积极配合专利代理人,最终那完成一份较高质量的专利申请却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而且也是专利代理机构的代理服务在获得合理对价后的应有之义。
但现实中很多申请人经常又是很难获得一份高质量专利申请。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申请人不愿意为自己的专利申请支付合适的价格,一分钱一分货,拿两千块钱的代理费希望得到一个一万块钱水平的撰写案显然是不现实的。当然也包括申请人自己对专利保护逻辑的一些错误认识,以为自己只要获得了授权证书,就达到专利保护目的了。所以对获得的专利权的质量根本漠不关心,甚至也不知道怎么关心或怎么评判专利权的价值,以及有没有价值。
但在所有这些原因中,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发明人根本就没有意愿和动力去配合专利代理人完成一份高质量专利申请(本文说的专利申请主要都是指单位申请人的申请)。
笔者作为专利代理人就经常会遇到那种发明人装糊涂的情况,他们心里好像在说,不就是申请个专利嘛,你较什么真呢?可是发明人一旦不愿较真、一旦装起糊涂,想糊弄事。那最后申请人即使侥幸获得专利权,八成也是那种为专利而专利的垃圾专利。
举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在我代理的一个案子中,对发明要解决的一个核心技术问题,我问发明人现有技术是怎么做的?他告诉我他也不知道。我说依据常识性判断,这件事现实中是有人在做的。所以现有技术中肯定会有不至一种的做法,那么我们就应该先弄清楚现有技术都是怎么做的,这样我们才可能界定出我们的技术方案到底不同在什么地方。现有技术的做法就是我们想要申请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参照系,没有一个明确和确定的参照系而谈运动、谈增量、谈变化,就都是扯淡,都是耍流氓。但是我的这位发明人在网上找了半天或许也寻问了一些人后,告诉我说,这件事现有技术中没有人这么做。
我能说什么呢?我顶多就是以我的常识性判断再去做一些查新检索,但我毕竟并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我所能了解的情况,一般不会比发明人更多。所以,我即使做完查新检索也很难就有什么更好的结果。所以,最后的申请文件撰写大概率只能按发明人说的,现有技术中不存在相关技术方案的情况去撰写。这样撰写当然是容易写的,但这样撰写的申请文件,就授权估计都会比较难,更勿论授权后的专利权质量。
而这种低质量的专利申请本质上来说,就是为专利而专利,不为保护创新而进行的非正常申请,即使技术方案中可能有创新性的技术贡献。而且,这时申请人肯定会为自己的申请被评价为非正常申请大为不服、大叫冤屈,但实际上这种专利申请,在笔者看来就是切切实实的低质量的非正常申请。
而要命的是,目前国内的大多专利申请可能都是这种低质量的专利申请。而这种低质量专利申请的一些显著特点就是,申请人以为自己进行的是正常的、有质量的专利申请,而发明人其实只是在应付差事或完成指标。发明人不上心的结果就是,技术交底书写的逻辑混乱、不清不楚,又很不情愿花费自己的时间跟专利代理人做深入沟通。而致使专利代理人在撰写申请文件时通常连彻底搞懂技术方案都很难,更不要说去抓取和提炼发明构思的本质和实质。但申请文件的权利要求如果不能准确界定出发明构思的本质和实质,而只停留在对技术方案表象与形式上的照猫画虎,那这样的权利要求即使侥幸授权,在最后真正想行权时通常也是废的。
而且如果发明人很不上心,那他也就几乎不太可能花很多时间,去对相关的现有技术做充分的调查研究。但发明人如果连自己提出的技术方案的现有技术大体都是怎么做的都不清楚,那这种专利申请根本上其实是很可笑、很滑稽的。
试想现有技术中明明早就有了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发明人却为了应付差事或完成指标,非得靠自己“聪明”的大脑去想出一个该问题的解决方案来,还美其名曰是自己完成的发明构思,并要以此申请专利。那岂不可笑、可叹、又可悲。
而且,或还有一种更可悲的情况,就是申请人投入大量科研经费让一堆技术人员去完成一个技术攻关,最后确实解决了一些相关技术问题,并且信心满满地要去申请专利。而且可能还会想,我们实际解决了一些技术问题,完成了一些发明创造,当然可以拿相关的技术方案去申请专利了。但问题是他们在做技术攻关前,可能并没有做充分的现有技术检索,而实际上完成的不过是“重新发明轮子”的多余之举。而对现有技术已经存在的,自己又重新发明的轮子要去申请专利,显然也是不可能有什么结果的。最典型的就是有一个发明人曾经质问我,我们自己完成的发明难道就不叫发明吗?真叫我无言以对。
以上这些林林总总的情况,说到底其实只有一个问题,就是发明人对专利申请,尤其对高质量专利申请可能并不感冒。因为发明人在拿着既定工资的情况下,只要让老板高兴了,只要完成差事、完成指标就好。他没有理由、也没有意愿,在专利申请这件事上过于浪费自己的时间去跟专利代理人较真,而且这还得是专利代理人有意愿去较真的情况下。而实际情况是,专利代理人如果接到的只是一个低价格的案子,那他巴不得发明人不要跟他较真,巴不得相互之间糊弄一下,快速完成申请文件的撰写,快速提交上去完事。而这样完成的低质量的专利申请能不是垃圾专利才怪?而这种专利即使国家知识产权局不评判其为非正常申请,但显然它就是地地道道、切切实实的非正常申请。而且更应当是申请人、国知局、全社会、全国家,要努力阻止和避免的非正常申请。相比而言,那些为吃点政策红利的非正常申请,在这种更广范围、更大比例的非正常申请的“主力军”面前则是小巫见大巫了。
所以,笔者认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在肃清专利资助政策造成的为吃政策红利而进行的非正常申请的同时,更应关注更广泛存在那些申请人自知或不自知、自觉或不自觉的低质量申请,也只有改进这种广泛存在的低质量专利申请,全面高质量专利申请的美好愿望才有可能最终实现。否则,如果只将关注焦点放在那些因过去政策导致的为吃政策红利而进行的非正常申请上,而忽视了这种更大范围,更具实质意义的“非正常申请”,也即广泛存在于单位申请人中的低质量专利申请,那我们实现高质量专利申请的路可能还要走很远很远。别说“十四五”期间让万人高质量专利申请达到多少,就是再过两个五年计划,实现全面而广泛的高质量专利申请也很难。
而真正的高质量申请说一千道一万,在笔者看来,其实只有一点,就是让发明人从“要我申请”转变为“我要申请”。只有发明人自己主动了、积极了,觉得专利申请的事更主要是自己的事,而非只是单位和老板的事,他才可能花很多心思在这上面。才会在提出任何一个申报计划时,先去花时间调查研究现有技术大体都是怎么做的。才会在与专利代理人进行技术方案沟通时,唯恐专利代理人没有时间,而不是唯恐浪费自己的时间。而这背后必然是对发明人恰当的利益分配,或者叫单位申请人与职务发明人之间的激励相容。或者就直接让发明人或发明人团队去主导专利申请、运营以及转让,而单位只起一个平台整合的作用,主要保有对专利权的名义持有权和实际使用权就够了。当然专利申请和维持的相关费用主要还应该由单位来出,发明人或发明人团队也可以根据其与单位之间的协议承担一部分。这一点或也恰恰是美国的拜杜法案得以产生成效的根本原因,而各种中国版的“拜杜法案”之所以难以奏效,根本原因还在于没有突出发明人或发明人团队在专利申请和运营中的主导地位,也即没有在根本上实现发明人从“要我申请”到“我要申请”的转变。
而且在笔者看来,职务发明人与单位申请人至少在技术研发与专利申请这件事上应该是借助单位平台相互成就的合作共赢关系,而不是给一分钱、出一分力的买卖雇用关系。如果单位申请人不愿让利给职务发明人,职务发明人就不太可能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精力,配合专利代理机构完成高质量专利申请,单位申请人也就很难得到真正有用的高价值专利权利,最终就只会形成一个职务发明人与单位申请人两败俱伤的双输局面,而难有双赢的可能。
以上就是笔者对如何避免非正常申请的一些粗略想法。这件事可能是很难,但就其现实意义而言却不容忽视。非但申请人层面不应该忽视,国家层面也不应该忽视。因为于申请人这是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事,而于国家这则是从根本上全面提高专利申请质量的关隘与挑战所在。而那些为吃政策红利而进行的非正常申请,相比这一真正的关隘和挑战,或只是国家层面应为之事的开胃小菜。
③ 专利恶意非正常申请的法律行为是什么意思
《关于规范专利申请行为的若干规定》(根据第75号局令修正)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非正常申请专利的行为是指:
(一)同一单位或者个人提交多件内容明显相同的专利申请;
(二)同一单位或者个人提交多件明显抄袭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的专利申请;
(三)同一单位或者个人提交多件不同材料、组分、配比、部件等简单替换或者拼凑的专利申请;
(四)同一单位或者个人提交多件实验数据或者技术效果明显编造的专利申请;
(五)同一单位或者个人提交多件利用计算机技术等随机生成产品形状、图案或者色彩的专利申请;
(六)帮助他人提交或者专利代理机构代理提交本条第一项至第五项所述类型的专利申请。
规定指出,国家知识产权局对非正常申请专利的行为,除依据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对提交的专利申请进行处理外,可以对其予以通报,或建议各地专利管理部门不予资助或奖励;已经资助或奖励的,建议全部或部分追还。通过非正常申请专利的行为骗取资助和奖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有关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
近日,天台法院依法对一名故意隐瞒事实、恶意申请执行、妨碍人民法院正常执行秩序的申请执行人李某作出拘留15日的决定。
李某原系某房地产公司的一名设计师,在职期间因劳动报酬问题跟公司发生纠纷。李某于2017年将公司诉至天台法院,该院经审理后判决房产公司支付李某各项报酬合计29399.79元。
李某因为不服一审判决,随后向台州中院提起上诉。上诉期间,双方经自行协商后达成和解,房产公司支付李某报酬合计9万元,李某在收到款项后向二审法院撤回了上诉,这起纠纷就此圆满解决。
事情过去一年半后,天台法院却收到一份李某从香港邮寄的执行申请,要求房产公司履行一审判决确定的支付劳动报酬合计29399.79元,法院于同日立案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天台法院依法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财产报告令,并通过网络查控系统冻结了该公司名下银行存款30000元。
在立案后第三天,该房产公司法务代表向法院提交了一份关于李某滥用诉权、恶意诉讼的报告,并提供了银行付款凭证和李某的撤诉申请书复印件各一份,以此证明双方自行和解并履行完毕的事实。
为查明事实,承办法官立即电话联系李某核实情况,但李某多次拒接电话,并在电话接通时含糊其辞,回避问题。
经传唤,李某到法院接受调查时承认与房产公司除劳务纠纷外无其他经济纠纷,也收到房产公司支付的人民币9万元,并在收到款项后向台州中院书面申请撤诉,但始终否认双方纠纷已经结清的说法。在接受传唤后,李某还多次报警称法院非法限制其人身自由,其行为严重扰乱法院正常执行秩序。
④ 非正常专利申请是什么意思
非正常申请专利的行为包括:
1、同一单位或者个人提交多件内容明显相同的专利申请;
2、同一单位或者个人提交多件明显抄袭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的专利申请;
3、同一单位或者个人提交多件不同材料、配比部件等简单替换或者拼凑的专利申请;
4、同一单位或者个人提交多件实验数据或者技术效果明显编造的专利申请;
5、同一单位或者个人提交多件利用计算机技术等随机生成产品形状、图案或者色彩的专利申请。
申请发明专利的流程有哪些
1、申请。申请人按照规定提交申请材料;
2、受理和缴费。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申请,当事人缴纳专利申请费;
3、初审。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后进行初步审查;
4、提前公布。初步审查后即行公布;
5、实质审查。国家知识产权局根据申请人的请求进行实质审查;
6、授权登记。审查通过后,授权发给发明专利证书,同时予以登记和公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七条
对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非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请,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压制。
第十四条
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共有人对权利的行使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没有约定的,共有人可以单独实施或者以普通许可方式许可他人实施该专利;许可他人实施该专利的,收取的使用费应当在共有人之间分配。
除前款规定的情形外,行使共有的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应当取得全体共有人的同意。
⑤ 非正常申请专利的行为
因修来改文件漏洞在申请后提交的文件一源般不属于“非正常申请专利”的行为,“非正常申请专利”一般指利用专利的形式而想达到其他的非专利保护的目的,比如,有人和/或事务所为了获得高新企业,就随便乱抄乱造专利的那种情况。
你的这种情况,唯一可能的就是,你的在后修改已经超出了第一次申请递交的披露内容,这个不符合现行专利法第33条,会被要求放弃原申请或者被要求放弃本次的修改内容。
⑥ 专利非正常申请是什么意思
非正常申请专利的行为是指:同一单位或者个人提交多件内容明显相同的专利申请;同一单位或者个人提交多件明显抄袭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的专利申请;同一单位或者个人提交多件不同同一单位或者个人提交多件不同材料、组分、配比、部件等简单替换或者拼凑的专利申请;同一单位或者个人提交多件实验数据或者技术明显编造的专利申请;同一单位或者个人提交多件利用计算机技术等随机生成产品形状、图案或者色彩的专利申请;帮助他人提交或者专利代理机构代理提交1至5所述类型的专利申请。
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的相关处罚措施:
对于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除依据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对提交的专利申请进行处理外,可以视情节采取下列处理措施:
1.不予减缴专利费用;已经减缴的,要求补缴已经减缴的费用;情节严重的,自年度起五年内不予减缴专利费用;
2.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政府网站以及《中国知识产权报》上予以通报,并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3.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申请数量统计中扣除非正常申请专利的数量;
4.各级知识产权局不予资助或鼓励;已经资助或者奖励的,全部部分追还;情节严重的,自年度起五年内不予以资助或者奖励;
5.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议对从事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的专利代理机构以及专利代理人采取行业自律措施,必要时专利代理惩戒委员会根据《专利代理惩戒规则(暂行)》的规定给予相应惩戒;
6.通过非正常申请专利的行为骗取资助和奖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有关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第二十二条 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新颖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本法所称现有技术,是指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
第二十六条 申请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应当提交请求书、说明书及其摘要和权利要求书等文件。请求书应当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名称,发明人的姓名,申请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以及其他事项。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必要的时候,应当有附图。摘要应当简要说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清楚、简要地限定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依赖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申请人应当在专利申请文件中说明该遗传资源的直接来源和原始来源;申请人无法说明原始来源的,应当陈述理由。
⑦ 国家知识产权局对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的处理
国家知识产权局对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的处理一、什么是非正常申请专利的行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对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的处理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关于规范专利申请行为的若干规定》(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非正常申请专利的行为是指:(一)同一单位或者个人提交多件内容明显相同的专利申请,或者指使他人提交多件内容明显相同的专利申请;(二)同一单位或者个人提交多件明显抄袭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的专利申请,或者指使他人提交多件明显抄袭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的专利申请;(三)专利代理机构代理提交本条第(一)项或者第(二)项所述类型的专利申请。二、对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的处理国家知识产权局对非正常申请专利的行为,除依据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对提交的专利申请进行处理之外,可以视情节采取下列处理措施:(一)不予减缓专利费用;已经减缓的,全部或者部分追缴;(二)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政府网站以及《中国知识产权报》上予以通报;(三)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申请数量统计中扣除非正常申请专利的数量;(四)建议各地人民政府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不予资助或者奖励;已经资助或者奖励的,建议全部或者部分追还;(五)建议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对从事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的专利代理机构以及专利代理人采取行业自律措施,必要时建议专利代理惩戒委员会根据《专利代理惩戒规则(暂行)》的规定给予相应惩戒;(六)通过非正常申请专利的行为骗取资助和奖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有关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国家知识产权局在采取上述处理措施前,应当给予当事人陈述意见的机会。
⑧ 第三批非正常申请的专利有哪些
非正常申请的专利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走绿色通道,这种专利是能够为国家创造巨大价值的。另一种是违规操作的,属于违法行为,第三批非正常申请的专利有很多,设计科技,管理,电子,汽车等各个行业。
⑨ 如果专利被专利局认定为非正常专利申请,理由是抄袭, 针对已经申请的专利要求补交减免的费用。不交会如何
对于非正常专利申请,基本不可能被授予专利权。
因此,对于这种专利申请,建议不再继续缴费,专利局缴费有一定期限,过期则视为申请人自动撤回该专利申请。
⑩ 外观专利会被列入非正常吗
会被列入非正常
比如:同一单位或者个人提交多件利用计算机技术随机生成产品形状、图案或色彩的专利申请。
实际例子:某企业集中提交了395件外观设计申请,包括座垫套、环保袋、手机袋、扇子等平面产品,其中图案部分绝大多数明显为圆点,方形等简单几何形状通过变换色彩随机生成的,属于没有形成明显可辨识的花纹的设计。
这个案例说明专利申请必须要符合专利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