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佛手的形态习性是什么样的
佛手原产我国以及地中海沿岸及印度。喜阳光和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寒,宜疏松肥沃而又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在碱性土壤中则生长不良。
佛手为常绿小乔木,株高30~150厘米,枝叶呈灰绿色,幼枝为绿色带刺。单叶互生,短叶片呈椭圆形或倒卵状矩圆形,边缘有波状锯齿,叶表面呈深黄绿色,背面呈浅绿色。花有白、红、紫3种颜色。1年开花结果多次。果实成熟期在11~12月份,鲜黄有光泽,果形奇特,似手,凡握指合拳的为“拳佛手”,而伸指开展的为“开佛手”。没有果肉和种子。目前常见的有白花和紫花佛手两种。
② 佛手有哪些特征
(陈登)
佛手〔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Noot.)Swingle〕别名佛手柑、手柑。为云香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主产浙江、广东、广西、福建、四川等地。
浙江以北地区多为盆栽,冬季入暖房。佛手以果入药。含有挥发油、佛手内酯、柠檬内酯、花椒内酯、地奥明、橙皮甙等成分。味辛、苦、性温。有理气止枢和胃健脾、消食化痰的功效。可治胃气痛、呕吐痰水、胸中滞气胀满、积食等。除药用外,还可提取高级香料,制作蜜饯、酿造有独特果味的佛手酒等。
佛手也是有名的观赏植物,专门培育的单果重可达2kg;一盆佛手挂果可达70余个。佛手在经济上颇有价值。
一、形态特征
植株高3—5m,树冠比较开展,枝具刺。单叶互生,革质;叶片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8—16cm,宽3—7cm;先端钝或凹;背下面叶脉凸出,具透明油点;边缘有波状锯齿。花单生、簇生或成总状花序;花瓣5,内面白色,外面紫色;花萼杯状4—5浅裂,裂片绿色带有紫晕;雄蕊多数;子房椭圆形。柑果长椭圆形或卵形,长约7—15cm,先端分裂如掌状,或开张如指,长短不一,故称佛手;果皮厚,幼时青色,成熟时橙黄色。果内有种子7—8枚,卵圆形,先端尖,子叶白色,单胚(图15—35)。
图15—36 驱虫斑鸠菊形态图
1.花枝 2.管状花
二、生物学特性
该植物喜温暖和阳光充足,忌潮湿阴冷的环境,生长季节5—10月,空气相对湿度40—50%。当平均气温达15℃时可以播种,播后10—14天出苗。在室内测定种子发芽力,当室温20—25℃时,第三天开始萌发。新收获的种子休眠,需贮存一年以上才能发芽,发芽率80—90%,三年后发芽率降至20%。对土壤要求不严,微碱性土为宜,土壤不能过于粘重,否则播后浇水易板结,对出苗不利。种子千粒重4.7—5g。花期7—9月,果期8—10月。
三、栽培技术
(一)繁殖
用种子繁殖,在乌鲁木齐的播种适斯是4月中、下旬,在南疆各地播种期可提早。采用条播法,将土地整平后开浅沟,行距40—45cm,深3—4cm,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然后覆土并稍压实。每亩播种量2—3kg。
(二)田间管理
苗期生长较慢,待苗出齐后间去过密苗,当苗高5—7cm时,按株距15—2Gcm定苗。
及时除草、松土。浇水次数根据各地气候条件而定,一般春季干旱少雨时,每半月浇水一次。秋季种子成熟时不喜太湿。
为提高种子的产量和促进籽粒饱满,要注意增施磷肥,每亩用过磷酸钙30kg,于7月份开花时施入。亦可掺在厩肥或堆肥中在整地时翻入。
四、采收与加工
从8月初开始种子陆续成熟,种子(瘦果)具冠毛,成熟后花序松散种子随风飘扬,故需分次随熟随采,一直可以收到10月初,最后连秆割下。
收后晒干,簸去冠毛等杂质,麻袋包装存于干燥冷凉处。每亩可收种子100kg。种子生用。
③ 佛手的外形有哪些特征
佛手又名佛手橘、佛手香橼,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叶互生,椭圆形。花簇生于叶腋间,花瓣白色,边缘有紫色晕,具芳香。果实淡黄至黄褐色,老熟后呈古铜色,有浓郁的清香味,可长期摆放而香味不减。佛手有拳佛手与开佛手之分,拳佛手果实先端的裂开部分不伸展,形似握拳;开佛手果实先端分开并略伸展,形似伸开的手指。原产中国及印度等地。
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寒,宜疏松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壤土。
④ 佛手的形态有哪些特征
佛手的形态特征:佛手是拘椽的一个变种,为常绿小乔木,有时长成灌木状,株高可达2米,老干灰褐色,幼枝绿色带刺,叶互生,椭圆形,呈薄革质,先端钝圆,边缘有波纹状锯齿,花单生或簇生于叶腋,花瓣5枚、质厚、白色、红色和紫色,具芳香。果实卵状或长圆形,果顶开裂呈瓣状,果皮发皱,上有较大的油胞突出,外形不整齐,淡黄至黄褐色,有浓郁的香味,老熟后呈古铜色,果肉坚硬而木质化。果熟10~11月份。
⑤ 佛手瓜什么时候开花结果
手瓜的开花结果期是从植物开花开始到第一次霜冻后植物死亡。初花期是从八月下旬至九月中旬,至十月中下旬后拉秧。此期限通常约为90天。
由于佛手瓜的结果期相对耐低温,因此可以在冬季温暖的时候进行栽培,幼苗可以推迟到12月拉秧,因此开花和结实期可以持续100天以上。佛手瓜果实生长非常快,开花后15-20天可以收获嫩瓜,成熟瓜可以在30-40天里生长。在开阔地栽培的情况下,佛手瓜的产量在初花期较早而初霜较晚的地区较高。
相关说明
佛手瓜很容易受冻害,因此务必选择在霜冻期后播种。各个地区可以根据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播种期。移植后喷洒新的高脂薄膜,以防止病原体感染,提高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并保护植苗的生长。
佛手瓜的早期,应及时擦去过多的芽苗,每株植物保留3-5个强壮的枝条。及时耕种土壤以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夏季要注意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秋天必须适时施肥和浇水,并在适当的时候喷洒壮瓜菌素,以增加瓜蒂的厚度并加强营养素的定向输送。促进瓜子身体的快速发展,瓜子外形美观,多汁,美味;生长周期不落花,不落,不裂瓜,不使瓜变形。同时要注意防治病虫害,确保丰收。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佛手瓜
⑥ 佛手一年开几次花,应该让他的第几次花结果
佛手有四季开花的习性,应该让它的“伏果”结果,即6~8月结果最好。
佛手总状花序有花达12朵,有时兼有腋生单花;花两性,有单性花趋向,则雌蕊退化;花瓣5片,长1.5-2厘米;雄蕊30-50枚;花柱粗长,柱头头状。子房在花住脱落后即行分裂,在果的发育过程中成为手指状肉条。
果实手指状肉条形,重可达2000克,果皮淡黄色,粗糙,果皮甚厚,难剥离,内皮白色或略淡黄色,棉质,松软,瓢囊10-15瓣,种子小,平滑,子叶乳白色,多或单胚。通常无种子。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品种分类
产浙江的称兰佛手(主产地在兰溪县),产福建的称闽佛手,产广东和广西的称广佛手,产四川和云南的,分别称川佛手与云佛手或统称川佛手。
云南还有一些栽培品种,它的果肉有酸的也有甜的,果皮近于平滑至甚粗糙,果萼薄或增厚呈肉质,种子平滑或略具钝棱。
手指肉条挺直或斜展的称开佛手,闭合如拳的称闭佛手,或称合拳(广东新语),或拳佛手或假佛手。也有在同一个果上其外轮肉条为扩展性,内轮肉条为拳卷状的。
⑦ 新选出的几个佛手型品种有什么特点
“多珠佛手”、“宽基佛手”是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的科技人员为主在1986年左右选出的一批优树。“七星佛手”等是由江苏农学院协同地方技术人员选出的一批优树。近十年来,这些优树相当一部分已经大批量繁殖,形成了数以十万株计的新的生产群体。
1.“多珠佛手”原树长在浙江省长兴县新山乡,是由嫁接保存下来的一株良种银杏。原树的情况不详。该嫁接植株树龄约150年生。树高13米,干高3米,胸围210厘米。50年前,由于有人放火烧树,使其只剩下半边树干,目前已基本长合。现在该树树势开张,树冠幅10—12米。叶片大,叶基从楔形至肾形。生长结实都很正常,平均年产白果50千克,最高年产125千克。
多珠佛手不仅产量高,产量的年变幅也小。1993年株产白果70多千克,仍有大量花芽形成,1994年仍产白果70千克以上。
从多珠佛手上采穗,嫁接后,苗木长势较旺盛。头年秋季在当年播种的实生苗上芽接,第二年年平均苗高可达50厘米以上,最高超过80厘米。嫁接苗栽后五年就见开花结果。
多珠佛手的种实大,全籽呈卵圆形,先端平或微凹,珠托微偏,少披白粉。纵径3.50—3.70厘米,横径2.50—2.75厘米,平均重14.3克。种柄长2.9—3.6厘米,选种时见较大比例的多胚珠现象。1994年采花芽枝嫁接,统计的45个珠柄上,有13个珠柄的胚珠数大于2个,占28.9%。最多的一根珠柄上有6个胚珠。采收时一根种柄着生2粒以上种子的比例超过10.0%。
该嫁接植株与现有的大佛手品种相比,区别明显。特别是其种核厚实,有较大比例的双生种实存在,以及有相当数量的多胚珠现象,都是难于在现有的大佛手品种中见到的。
长兴多珠佛手在当地一般于9月中旬成熟,种实品质优良,只是其外种皮偏厚,出核率较低。
2.“宽基佛手”原树长在浙江富阳石羊村。核型佛手型。出核率高,平均达到25.0%。种核的最宽部位接近于长线的中点。中种皮上可见少许孔点。维管束迹开阔,特别是外种皮较薄,这一点明显不同于大佛手。
宽基佛手,目前嫁接繁殖和已经结实的植株还不很多,对其丰产性能及其适应性等尚需作进一步考查。但因其经济性状优良,出核率高,至少可以在就近大力推广。
3.“七星佛手”原树长在泰兴县刁铺镇井丰村。这是一株由嫁接保存下来的良种银杏。原树的情况不详。该嫁接植株树高10米,干高2米,胸径约40厘米。由于长在竹林内,该树树势不旺,结实数量也不多。
种实大,种核佛手型。骨质中种皮薄并具多个小孔,是其主要特征。出仁率高于一般大佛手,为83.1%。
七星佛手在产地一般于10月上旬成熟,它的胚组织发育较迟。
4.“青皮佛手”原树长在江苏省吴县东山星光三队。高7米,主干高1.0米,胸径约30.0厘米,冠幅9.5米。平均年产白果30.0千克左右。核型指数1.63,出核率21.0%,出仁率75.8%,每千克种核数300个。由于果型大,单核重大于3.3克,一直受到选种单位的重视,还对它的胚乳作了有机养分测定。测定结果是:粗蛋白含量5.51%,淀粉含量48.81%(其中支链淀粉43.87%),可溶性醣含量8.78%。养分分析的结果显示品质属中等偏优。由于成熟时多数外种皮长期保持青色,故名青皮佛手。
该品种的主要不足是外种皮偏厚,出核率太低。
⑧ 佛手的形态特征是什么
佛手为多年生常绿灌木,株高2~4米。嫩枝微紫红色,老枝条灰绿色,树冠比较开展,枝具刺。单叶互生,叶柄短,长约5毫米,无叶翼,叶柄与叶片间无隔痕;叶片矩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9~15厘米,宽3~6厘米或稍大;叶革质,有腺点,具芳香气味;叶先端钝圆,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具波状钝锯齿;叶表面深黄绿色,侧脉凹陷,叶背黄绿色,侧脉突出。花单生、丛生或数朵构成总状花序,腋生于枝梢上部;花萼绿色,杯状,顶端4~5浅裂;花冠4~5片,内白外紫。雄蕊多数,着生于花盘周围;雌蕊1枚,花柱粗短,子房短筒形。果实大,卵形、矩圆形、长圆形或拳形,有棱,表面粗糙,顶端开裂似拳或张开如指,裂数和长短不一,橙黄色,果瓤完全退化,胚珠多不发育。花期4~12月,果实分期成熟,尤以4月份开花最盛,结果较多。佛手果实较大,单果重可达2千克,单株佛手挂果可达70余个。
佛手
⑨ 佛手有什么特征
佛手是芸香科柑橘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学名Citrus.medica.var.sarcodactylis,别名金佛手、佛手柑、五指柑等,是香橼的变种。果形奇特美观,或握或伸,色泽金黄,香气馥郁,历来就有“果中仙品,世间奇卉”之美誉。被融入民俗文化之中,作为吉祥之物加以描绘。
具单性花和两性花。单性花细、长、小,不结实;两性花粗、短,壮,结实。花色白、红、紫,花萼杯状。一年可开花3~4次,夏季最旺,果熟期11~12月。果实顶端分裂,如拳或张开如指,裂纹如拳的称“佛拳”或“闭佛手”,张开如指的称“开佛手”或“佛手”。佛手的果皮厚,果肉几乎完全退化,果实老熟后橙黄色,具芳香。种子卵圆形。树高可达3~4米,盆栽一般低于1米,枝梢有棱角,具粗壮的短棘刺。单叶,互生,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圆钝或有凹缺,基部楔形或圆钝,叶缘有微齿。喜光,不耐阴,但幼苗怕强光。喜温暖,怕冻,叶片和新梢在较长时间0℃的环境下就会被冻坏,植株在-5℃时会受冻。发新枝需气温在20℃以上,植株生长最适温度20~35℃,长时间的高温高湿会引起落叶。
喜潮湿、怕干旱、怕积水。适宜在中性和微酸性土壤中生长.最适宜pH5.5~6.5。露地栽培喜土层深厚、雨量充足、排灌方便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