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关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很很很很急]
目 录
第Ⅰ部分 用语和范围
第Ⅱ部分 领海和毗连区
第Ⅲ部分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
第Ⅳ部分 群岛国
第Ⅴ部分 专属经济区
第Ⅵ部分 大陆架
第Ⅶ部分 公海
第Ⅷ部分 岛屿制度
第Ⅸ部分 闭海或半闭海
第Ⅹ部分 内陆国出入海洋的权利和过境自由
第Ⅺ部分 “区域”
第Ⅻ部分 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
第XⅢ部分 海洋科学研究
第XIV部分 海洋技术的发展和转让
第XV部分 争端的解决
第XVI部分 一般规定
第XVII部分 最后条款
附件Ⅰ 高度回游鱼类(略)
附件Ⅱ 大陆架界限委员会
附件Ⅲ 探矿、勘探和开发的基本条件
附件Ⅳ 企业部章程
附件Ⅴ 调解
附件Ⅵ 国际海洋法法庭规约
附件Ⅶ 仲裁
附件Ⅷ 特别仲裁
附件Ⅸ 国际组织的参加
❷ 国际上如何确定岛屿主权归属
岛屿归属原则是最早发现、最早经营、最早管辖。
❸ 海洋法公约中关于毗邻区的规定
1958年日内瓦领海和毗连区公约
(签订日期1958年4月29日生效日期1965年9月10日)
简介
本公约于1958年2月24日至4月27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次联合国海洋会议上通过,1965年9月10日生效。参加本公约的国家共有四十多个。
本公约各缔约国,
兹协议如下:
第Ⅰ部分领海
第Ⅰ节总则
第1条
1.国家主权扩展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其海岸的一带海域,称为领海。
2.此项主权根据本公约的各项规则和国际法的其他规则行使。
第2条沿海国的主权扩展于领海的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
第Ⅱ节领海界限
第3条除本公约另有规定外,测算领海宽度的正常基线是沿海国官方承认的大比例尺海图所标明的沿岸低潮线。
第4条
1.在海岸线极为曲折的地方,或者如果紧接海岸有一系列岛屿,则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的划定可采用连接各适当点的直线基线法。
2.此种基线的划定不应在任何明显的程度上偏离海岸的一般方向,而且基线内的海域必须充分接近陆地领土,使其受内水制度的支配。
3.除非在低潮高地上筑有永久高于海平面的灯塔或类似设施,直线基线的划定不应以低潮高地为起讫点。
4.在依据本条第1款可以采用直线基线法之处确定特定基线时,对于有关地区所特有的、并经长期惯例清楚地证明为真实而重要的经济利益,可予以考虑。
5.一国不得采用直线基线法而致使另一国领海同公海隔断。
6.沿海国必须在海图上明确地标出直线基线,并将该海图适当予以公布。
第5条
1.领海基线向陆一侧的水域构成国家内水的一部分。
2.如果根据第4条确定直线基线的效果使原来被认为是领海或公海的一部分的水域被包围成为内水,则在此种水域内应存在本公约第14条至第23条所规定的无害通过权。
第6条领海的外部界限是一条其每一点同基线上最近点的距离等于领海宽度的线。....
❹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了哪些内容
一个国家在行使其领海主要时,要受到习惯国际法规则的限制,即外国船舶享有无公害通过一国领海的自由。《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所有国家,不论为沿海国或内陆国,其船舶均享有无害通过领海的权利。”这就是所谓的“无害通过权”。外国船舶在一个国家领海享有“无害通过权”,必须达到以下条件:(1)通过领海必须是无害的,即不损害沿岸国的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也不违反国际法规则。(2)在通过一国领海时,应当遵守沿岸国的有关法令。(3)除了意外情况,通过领海必须是继续不停地迅速航行,中途不能随意停下来。需要注意的是,无害通过权一般只适用于商船,军舰的海上航行活动是否享有这项权利,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分歧。
❺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小岛屿所属国拥有的资源管辖权限是方圆多少海里
12海里的领海权属于岛屿主权国家,如果不到12海里的话按中间线划分,谢谢。
❻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否具有溯及力
自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对中国就南海争端提起《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简称《公约》)下的强制仲裁程序后,仲裁法庭在6月25日正式完成组建,并于8月27日发布了第一号程序令,确定了书面程序的初始时间表和适用仲裁的程序规则,确定2014年3月30日为菲律宾提交书面陈述的日期。仲裁庭将在征求当事双方意见后,适时决定后续仲裁程序,包括其他书面陈述和开庭审理的必要性以及时间表。{1}在程序规则和时间表通过之前,中国于2013年8月1日向常设仲裁法院递交照会重申“不接受菲律宾提起的仲裁”的立场,同时也阐明中国未参与仲裁程序。
虽然中国已经明确表明了不接受仲裁的立场,但却从未声明将放弃行使国际法赋予的相关权利,中国可通过其他合法的途径不断发表并论证仲裁庭不具有管辖权的主张。目前,国内有许多研究已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这一主张,例如从南海断续线的性质、岛礁主权的归属、强制程序的保留以及提起此程序的前置条件等方面展开。但这些论证大多是针对菲律宾诉求的实质内容进行的,较缺乏对菲律宾《关于西菲律宾海的通知和主张声明》(简称《声明》)中13条诉求的逐一剖析,忽略了对其中部分诉求的分析以及说明菲律宾真实诉求与书面诉求的关联,如此不免让人忧虑:仲裁庭是否会产生错觉,认为中国既然对菲律宾的部分诉求强烈表示反对,那么对未反对的部分是否在表示默认;或单从表面认为中国拒绝仲裁的理由与菲律宾在《声明》中所提的诉求缺乏关联,因而判定其对本案部分或全部具有管辖权。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逐一研究这13项诉求,并揭示其实质内容,以便作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
一、菲律宾针对中国南海传统断续线的诉求
菲律宾在《声明》中的第1项至第3项要求如下:(1)宣告中国应如菲律宾一样,在南海依据《公约》进行权利主张,由《公约》第二部分的领海与毗连区、第五部分的专属经济区和第六部分的大陆架组成;(2)宣布中国依据所谓“九段线”的海洋主张与《公约》相矛盾因而无效;(3)要求中国修改国内立法使之与《公约》保持一致。{2}
第1项诉求的陈述,实际上是在为其第2项、第3项诉求作铺垫,但菲律宾却故意将它们拆分开,请求仲裁庭同时作出三个裁决。但仲裁庭不可能割裂第1项与第2项、第3项的联系而单独裁决:若将第1项诉求看作完全独立,那么其将丧失存在意义。根据《公约》第288条第1款的规定,仲裁庭进行管辖的一个重要前提即是向其提出的必须是“有关本公约的解释或适用的任何争端”,一方面需要与“本公约的解释或适用有关”,另一方面需要是“争端”。按照国际法院的观点,“争端”是两个国家之间“有关法律或事实点的争执,法律观点或利益的冲突”,“它必须显示出一方断然地反对另一方的主张”。{3}若独立观察第1项诉求,菲律宾所批驳的并非是中国的实际主张,其并非是一个“争端”,从根本上不满足法庭的受理条件。同时,第2项诉求主张南海传统断续线无效将否定中国在南海划界和岛礁主权的主张。而第3项诉求要求中国修改国内立法,这项诉求在本质上仍是反对中国在南海海域的岛礁主权与海域划界主张的法律化,因为根据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简称《领海及毗连区法》)第2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陆地领土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一切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岛屿。
因此,上述三项诉求在实质上可合并为“要求法庭宣布中国基于‘九段线’在南海提出的诉求是与《公约》相矛盾并无效”一项诉求。中国划定南海传统断续线的时间远比《公约》的制定时间要早,国民政府1947年出版的《南海诸岛位置图》,从北到南标注了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并从北部湾中越陆地边界向海至台湾省东部,标绘了一组共计11条断续的线段。1948年2月,商务印书馆公开印行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中亦绘有这组线段。{4}因此,仲裁庭对此诉求不具有管辖权,理由如下。
第一,中国南海传统断续线的性质不仅涉及复杂的海域划界问题,而且涉及岛礁等领土主权问题。2006年8月25日,中国发表声明,对于《公约》第298条第1款(a)、(b)、(c)项所述的任何争端,不接受《公约》第十五部分第二节的任何争端解决程序。其中(a)项主要涉及的是海洋划界争端,并根据(a)项第(1)目的规定,“任何争端如果必然涉及同时审议与大陆或岛屿陆地领土的主权或其他权利有关的任何尚未解决的争端,则不应提交这一程序”,此处“这一程序”指的是强制调解程序,但由此可推论,若这类争端不是可以强制调解的事项,则当然更不可能是强制仲裁的事项,与陆地领土归属有关的争端同样属于第298条可声明保留的范围之内(若以下再次出现有关海洋划界争端或陆地领土归属争端的事项,则均因为属于此处中国已作出声明保留的范围之内而不适用《公约》的强制程序,下文不再重述)。
第二,根据对中国划定南海传统断续线历史的追溯,《公约》在国际法上对其不具有溯及力。
第三,《公约》中不存在任何认定岛礁等领土归属的规定,并且现代海洋法分割海域的基本原则是“以陆定海”,海洋管辖权是以领土主权为基础并从其中派生出来的,{5}不能通过《公约》解决领土争端。中国南海传统断续线法律地位的争端不属于有关《公约》解释或适用的争端,仲裁庭从根本上对此诉求没有管辖权。
二、菲律宾针对南海中中国部分岛礁的诉求
菲律宾在《声明》中的第4项至第9项诉求如下:(4)宣告美济礁、西门礁为水下地物,构成菲律宾大陆架的一部分,中国占领它们并在其上建造工程的行为侵犯了菲律宾的主权权利;(5)要求中国结束对美济礁和西门礁的占领;(6)宣布南熏礁与渚碧礁为在高潮时不露出水面的水下地物,不构成《公约》中的岛屿,也不位于中国大陆架上,中国对其占领和建设行为非法;(7)要求中国结束对南熏礁与渚碧礁的占领;(8)宣告黄岩岛、赤瓜礁、华阳礁和永曙礁是高潮时在水面下,只有极小突出部分在水面上的水下地物,它们是《公约》第121条第3款项下的岩礁,因此只能拥有不超过12海里的领海,而中国非法主张了超过12海里的海洋区域;(9)要求中国停止阻止菲律宾船只以可持续方式在黄岩岛和赤瓜礁附近水域捕获生物资源的行为,并停止在黄岩岛、赤瓜礁及其附近水域行使其他不符合《公约》的行为。
非常明确,这六项诉求中的第4项和第5项是完整的一项诉求,第6项和第7项是完整的一项诉求,第8项和第9项是完整的一项诉求,而第4项、第5项、第6项、第7项实际上又可进行合并。暂且不论这几个诉求是否属于“有关本公约的解释或适用的争端”尚存在疑问,仅根据《公约》第298条,仲裁庭对这些诉求均不具有管辖权。
第一,关于第4项至第7项诉求,首先,单从表面上看,菲律宾在其中是请求法庭裁定美济礁等岛礁的法律地位,这似乎与海洋划界争端无关,但实际上其是在利用偷换概念的手法以掩饰争端的真实性质。虽然根据《公约》第121条第2款、第3款,“岛屿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应按照本公约适用于其他陆地领土的规定加以确定;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公约》仅赋予了岛屿和岩礁以独立的法律地位,但不能忽视其他礁石在海洋划界时所起到的作用。《公约》第6条规定:“在位于环礁上的岛屿或有岸礁环列的岛屿的情形下,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是沿海国官方承认的海图上以适当标记显示的礁石的向海低潮线”;第47条第1款和第7款规定:“群岛国可划定连接群岛最外缘各岛和各干礁的最外缘各点的直线群岛基线……水域面积和包括环礁在内的陆地面积的比例应在一比一至九比一之间;为计算第1款规定的水域与陆地的比例的目的,陆地面积可包括位于岛屿和环礁的岸礁以内的水域,其中包括位于陡侧海台周围的一系列灰岩岛和干礁所包围或几乎包围的海台的那一部分。”由此非常明确,当“环礁、岸礁、礁石、干礁”等与岛屿密切结合时,在海域划界上将发挥重要作用。而根据《领海及毗连区法》第2条等规定可知,中国的法律立场是南海四群岛属于中国,而不是此处诉求中单纯的“低潮低地”和“低潮高地”的归属问题。因此,菲律宾此处诉求是故意在利用表述上的技巧割裂完整的事实,不仅在事实上缺乏根据,而且在实质上是关于南海四群岛中具有不同法律地位的岛礁在海域划界中的作用问题,属于海洋划界争端。
其次,菲律宾在第4项至第7项诉求中认为中国在相关礁石上的占据和建筑行为是非法的,并要求结束这些活动。但根据中国在南海的主张,即包括南沙群岛中所有岛礁,在这其中有许多岛屿完全符合《公约》第121条第1项的规定,即可以享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例如太平岛,而上述四个岛礁距离其均不足200海里。根据《公约》第56条第1款(b)项、第60条第1款和第80条的规定,一国有权在其专属经济区内或大陆架上建造和使用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这是《公约》赋予中国的专属权利,中国在四个岛礁上的占据和建筑行为完全合法。菲律宾若要质疑中国这项权利的合法性,那么在实质上相当于质疑中国享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的界限,或是对能够享有相关海域的岛礁的主权归属进行质疑,这些仍然是领土主权争端和海洋划界争端,仲裁庭不具有管辖权。
第二,关于第8项和第9项诉求,首先,第8项诉求不仅正如上述第1点理由所分析的那样,因为涉及到海洋划界问题而应被排除强制管辖,即使在海洋划界的司法案例中,一个海上地形特征是岛屿还是岩礁的问题都是被当作对海洋划界的影响来对待的。{6}同时,这项诉求在事实上也缺乏根据,和第1项诉求一样,不构成“争端”。{7}关于第9项诉求,假设中国真的作出过“禁止”行为,是否就必然能够证明中国对黄岩岛和赤瓜礁主张了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事实并非如此,例如,中国对南海中所有岛礁享有主权,即使对赤瓜礁仅主张了领海,但其领海之外的海域也并非定然是公海,可能是另一个中国岛礁的领海或专属经济区,比如太平岛。根据《公约》第56条第1款的规定,沿海国对其专属经济区中的生物资源享有主权权利,禁止他国在其中进行开发是一种行使管辖权的具体表现。若对这种权力进行质疑,那么实质上是在反对中国对这些岛礁享有的主权或海洋划界,这也是中国和菲律宾产生争端的真正原因。其次,根据《公约》第297条第3款(a)项的规定:“……沿海国并无义务同意将任何有关其对专属经济区内生物资源的主权权利或此项权利的行使的争端,包括关于其对决定可捕量、其捕捞能力、分配剩余量给其他国家、其关于养护和管理这种资源的法律和规章中所制订的条款和条件的斟酌决定权的争端,提交这种解决程序”。鉴于该款中包含“任何”这一短语,第297条第3款中所列的并非是完全列举。{8}而第9项诉求是关于中国对本国专属经济区内生物资源行使主权权利的争端,这种争端不仅在《公约》第297条第3款中属于强制程序的限制性规定,即若非在沿海国同意的情况下,任何国家无权单方将其提交《公约》强制程序。同时,此争端亦属于第298条第1款(b)项中“根据第297条第2款和第3款不属法院或法庭管辖的关于行使主权权利或管辖权的法律执行活动的争端”,中国对此已作出保留。
❼ 《海洋法公约》关于毗邻的规定,是指从领海基线算起不超过多少海里
24海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毗连区的外部界限为一条其每一点与领海基线的最近点距离等于二十四海里的线.
领海基线
量算领海的宽度要有一条起点线.这条起点线在海洋法中被称为“领海基线”.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一般有3种确定沿海国领海基线的方法:一种是正常基线法,一种是直线基线法,还有一种是混合基线法.正常基线是指沿海国官方承认的大比例尺海图所标明的沿岸低潮线.直线基线是指在海岸线极为曲折,或者近岸海域中有一系列岛屿情况下,可在海岸或近岸岛屿上选择一些适当点,采用连接各适当点的办法,形成直线基线.混合基线则是交替采用正常基线和直线基线来确定本国的领海基线.
我国漫长的海岸线曲折复杂,近岸又有一系列岛屿.这种自然地理条件适于采用直线基线法.这在我国1958年的领海声明中和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都有明确表述,即:“中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的领海以连接大陆岸上和沿海岸外缘岛屿上各基点之间的各直线为基线.”从这条基线垂直向海外延伸12海里,这一段海域就是我国的领海.中国的领海面积约为37万平方公里.
领海是沿海国家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陆和内水以外的一定宽度的带状水域.我国的领海宽度是12海里(1海里=1.852公里).这早在1958年我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中,就有明确的规定.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又一次明确了我国的领海宽度是12海里.
毗连区,顾名思义是连接领海的一部分海域.它的出现可追溯到200多年之前,但作为一项公认的国际法制度载入国际公约只是近几十年的事.1958年的《联合国领海及毗连区公约》中规定:“沿海国的毗连区不得延伸到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起12海里以外.”在1982年产生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关于毗连区的范围有所扩大,即“毗连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4海里”.我国在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才真正建立起我国的毗连区制度,规定了我国的毗连区是在领海之外、邻接领海宽度为12海里的一带海域.在该海域内,为防止和惩处在我国陆地领土、内水或者领海内违反有关安全、海关、财政、卫生或者入出境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我国有权行使管制权.
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把专属经济区作为一项海洋法律制度正式确定下来,规定沿海国家可以建立宽度不超过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在专属经济区内,沿海国家享有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和海床及底土的自然资源(包括生物或非生物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以及关于在该区域内从事经济性开发和勘探,如利用海水、海流和风力
❽ 国际海洋法公约下太平岛是岛屿还是岩礁
太平岛是岛屿。位于南海南沙群岛北部中央郑和群礁西北角的一个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居南海西侧航道的东边,面积0.43平方公里,目前由中国台湾当局实际控制,由高雄市代为管辖,与东北部的高雄港相距约1600公里。
❾ 《国际海洋法公约》内容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通过。1982年12月10日订于牙买加蒙特哥湾。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从1973~1982年共举行11次会议。
《公约》于1994年11月16日生效。签署《公约》的国家和地区有158个,到1993年12月31日止,已有60个国家批准或加入《公约》。中国于1982年12月10日签署了《公约》,但尚未批准《公约》。
《公约》共分为17个部分,计320条,9个附件。第一部分是《公约》的用语和范围,第二部分是领海和毗连区,第三部分是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第四部分是群岛国,第五部分是专属经济区,第六部分是大陆架,第七部分是公海,第八部分是岛屿制度,第九部分是闭海或半闭海,第十部分是内陆国出入海洋的权利和过境自由,第十一部分是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海底及其底土区域,第十二部分是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第十三部分是海洋科学研究,第十四部分是海洋技术的发展和转让,第十五部分是争端的解决,第十六部分是一般规定,第十七部分是最后条款。附件一是高度洄游鱼类,附件二是大陆架界限委员会,附件三是探矿、勘探和开发的基本原则,附件四是企业部章程,附件五是调解,附件六是国际海洋法法庭规约,附件七是仲裁,附件八是特别仲裁,附件九是国际组织的参加。
《公约》编纂国际海洋法的习惯规则,规定了12海里领海宽度,肯定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确定了沿海国对大陆架的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公约》明确宣布,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区域及其底土以及该区域的资源为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其勘探和开发应为全人类的利益而进行。
❿ 国家不能将公海据为己有,那么有人在公海发现新岛屿,岛屿归属权是怎么确定的
有人在公海发现新岛屿,岛屿归属权是由国际方面进行处理。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八十九条对公海主权主张的无效:“任何国家不得有效地声称将公海的任何部分置于其主权之下。”
任何国家不得将公海的任何部分据为己有,不得对公海本身行使管辖权。所以一旦海床发生变化,产生新岛屿,由国际方面进行处理,任何一国不得随意占有。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公海是“不包括在各主权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内的全部海域”。公海供所有国家平等地共同使用。它不是任何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因而不处于任何国家的主权之下。
(10)海洋法公约岛屿归属期限50年扩展阅读:
各国均享有在公海进行科学研究的自由。研究活动应遵守《海洋法公约》或其他国际法的规则,顾及其他国家的利益。
这些自由应由所有国家行使,但须适当顾及其他国家行使公海自由的利益,并适当顾及本公约所规定的同“区域”内活动有关的权利。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一)公海应只用于和平目的
(二)一国行使公海自由不得侵害别国的权利和利益
(三)公海自由的行使不得违反海洋法公约和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及有关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