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特保,特殊保障措施,特别保障措施是同一个意思吗急·
特殊保障措施=特别保障措施=special safeguard measure
就是英文翻译过来的,你用哪个都行
特殊保障/特别保障简称特保
一般保障措施具有非歧视性,特保措施针对中国,包括:《农产品协议》中的特保措施和《纺织品与服装协议》中的过渡性保障措施以及《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第241-241段下的保障措施和《入世议定书》第16条,即“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措施机制”或“特保条款”。
网络上也是网友写的,建议参考书或相关文献。
2. 什么是特保条款
特保条款是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签订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纺织品特殊限制措施)》,即242条款,主要适于纺织品和服务产品贸易。
根据242条款的规定,如一个世贸组织成员认为《纺织品与服装协定》所涵盖的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产品自《世贸组织协定》生效之日起,由于市场扰乱、威胁阻碍这些产品贸易的有序发展,则该成员可请求与中国进行磋商,以期减轻或避免此市场扰乱。
磋商将在收到磋商请求后30天内进行。双方将在收到这种请求后90天内,尽一切努力就双方满意的解决办法达成协议,除非双方同意延长该期限。如在90天磋商期内未能达成双方满意的解决办法,则磋商将继续进行。提出磋商请求的成员可对磋商涉及的一个或多个类别的纺织品或纺织制成品实行限制。
3. 特保是干什么的``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特保就是一公司,比如公司在江西南昌,和德兴诚管队签用人合同,身着特保衣服。属诚管队人员
4. 请教什么是特保条款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签订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纺织品特殊限制措施)》,即242条款,主要适于纺织品和服务产品贸易。
根据242条款的规定,如一个世贸组织成员认为《纺织品与服装协定》所涵盖的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产品自《世贸组织协定》生效之日起,由于市场扰乱、威胁阻碍这些产品贸易的有序发展,则该成员可请求与中国进行磋商,以期减轻或避免此市场扰乱。
磋商将在收到磋商请求后30天内进行。双方将在收到这种请求后90天内,尽一切努力就双方满意的解决办法达成协议,除非双方同意延长该期限。如在90天磋商期内未能达成双方满意的解决办法,则磋商将继续进行。提出磋商请求的成员可对磋商涉及的一个或多个类别的纺织品或纺织制成品实行限制。
中国入世时签订的议定书有3个条款,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条款、第16条的特保条款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纺织品特殊限制措施)》。242条款截止日期为2008年12月31日。
参考资料:http://www.cnga.org.cn/gongpin/View.asp?NewsID=8577
http://cache..com/c?word=%CA%B2%C3%B4%3B%CA%C7%3B%CC%D8%3B%B1%A3%3B%CC%F5%BF%EE&url=http%3A//lhgang%2Eblogchina%2Ecom/2926463%2Ehtml&b=43&a=19&user=
5. 中国加入WTO时 最后无法谈妥的五项要求是什么 最后我们放弃了要求了的两项又是什么
1986年中国复关谈判伊始,“特保”条款就是中美谈判的一个核心问题。当时,美国向中国提出的要价主要包括5项内容:
●外贸制度统一性。即GATT条款及有关贸易管理的法律、规章、决定和裁决、中国政府的贸易政策等应毫无例外地在中国整个关税领土统一实施。
●贸易政策透明度。要求中国按照GATT 1994第10条的要求保持其法律、法规制定及实施的透明度。
●取消非关税措施。要求中国加入后不得对进口实行限制性许可证要求、进口禁令或其它数量限制。
●价格改革。要求中国取消双重价格和国家定价。
●“特保”条款。在中国出口产品对其他国家生产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生产者构成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损害威胁时,双方应磋商寻求解决办法;如磋商无果,则应提交全体缔约方寻求解决建议;如缔约方全体建议未能导致问题解决,则进口方有权对中国相关产品采取预防或补救行动。
经过反复谈判和研究以及专家的论证,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迫使美国等在中国复关后立即放弃特保条款是不现实的。为此,国务院决定:如果接受“特保”条款不可避免,那么必须是一种对等权利,并对“特保”措施的使用尽可能规定明确的限制条件。在此基础上确定的谈判原则是:以接受过渡性“特保”作为筹码,力争换取中方要求的基本条件,并对“特保”适用规定较明确的限制条件,要体现过渡性和对等性。当时,中方要求的限制条件有:
●双向性,即中国也有权对其他缔约方使用“特保”条款;
●适用标准,即应适用GATT保障措施中的“严重损害”标准,而不是美国要求的“实质性损害”标准;
●过渡性,即该条款应在一定期限后终止;
●补偿性,即中国有权对其他缔约方实施的“特保”措施要求补偿或进行报复;
●事先磋商及通报,即在使用“特保”措施前应进行双边磋商,并应向GATT通报,以加强多边监督。
6. 影响一国贸易利益的因素有哪些
我国对外贸易在市场多元化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从经济地理的角度看,我国对外贸易仍然是以发达国家为主的结构。其中对欧盟的贸易已经升至第一位。另外,我国对东南亚、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贸易都有较快增长。我国外贸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和争议。 其一,我国外贸目前主要还是数量型增长。例如出口加工贸易现已占我国出口总额的50%,占比较高,但附加价值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所占比重低。因此,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现在已经在向这个方向努力了,而且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不够,还要继续努力。 其二,从世界范围看,现在正处于国际贸易磨擦的高发期,这对我国外贸发展有负面影响。这种贸易磨擦有几个特点:一是展于世界贸易中的自然磨擦,而且我国涉及到此类磨擦的货物所占比例较大。这种自然磨擦在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日本、八十年代的韩国这类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的国家,也都发生过。二是贸易保护主义引起的磨擦。贸易保护主义树起了各种新型壁垒,包括环境型壁垒和技术型壁垒。例如欧盟就存在环境壁垒,其制订的技术标准要求很高,包括涉及环保的汽车废气排放标准。这种壁垒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一面。例如日本对进口大米制订了100多种检测标准,实际上让发展中国家达到这种标准不太现实。我国制订的产品标准与西方国家有较大差距,而且西方国家制订和调高标准又相当快,这是今后若干年都将面临的问题。三是外贸规则中一些对我不利的条款引起磨擦。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总体看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很多。但同时我们接受了一些对我方不利的条款。现在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而我们作出的承诺比一般发展中国家要多一些,因此,发达国家就要利用一些条款。例如外资零售业进入,以及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等等。四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后,对我方仍有一些制约和限制。例如有关特殊保障条款,还有12年的有效期。在此期间,只要国际贸易中的一方以为你的产品扰乱了他的国内市场、侵犯了他的市场利益,就可以单方面提出制裁。纺织品出口就是一个实例,现在取消配额了,但还有一个特保条款,对我方出口形成限制。 现在外贸发展中争论较多的问题是: 一是关于外贸依存度的争论。 有一种看法认为,我国外贸依存度已经较高,占GDP比重已达60%-70%,如果世界经济出现波动甚至发生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较大,所以要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外向型经济之路不应再走,要转为内需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 我对上述观点不太同意,理由有三条:一是我国实际外贸依存度并没有这么高。计算外贸依存度实际应当单算出口,那么我国出口占GDP的比重是30%强。当然,比美国的10%、日本的12%、巴西的10%要高。但是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外商主导的加工贸易数量很大,占了50%的比重,这实际是不出国的劳务出口,扣除这一块,我国实际出口额占比没有那么大。二是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加工贸易,主要是受三个条件的约束:1、资源约束。主要指能源、铁矿砂、木材等资源、以及高新技术能力的约束。2、市场约束。我们的外部市场是逐步扩大的,这是市场发展的规律。3、劳动力约束。我国劳动力数量很大,单靠国内难以彻底解决就业问题,因此,部分要靠发展世界范围的贸易来解决,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因此,发展加工贸易的重大意义,在于通过对外贸易实现资源转换,在约束条件存在的前提下实现我国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等目标。三是从国家经济安全角度看,我们参与国际经济分工越广泛,越深入,实际反而更安全。当然,一些重要资源产品,对国内市场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政策结论:还是要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对外贸易。发展外贸有风险问题,但无安全问题。因此国家还是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发展外贸。不仅出口,进口也一样。 二是关于引进外资的争论。 我国吸收外资形势很好,2004年超过了600亿美元。1、现在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外商汇出利润越来越大,不好控制,而且影响汇率稳定,因此有风险。2、随着外商投资增加,跨国公司垄断了国内市场。3、对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造成了不平等竞争,对国内企业发展不利。4、外方掌握技术和销售渠道,利润大部分被外商获取。这种观点的结论是:限制外商投资,取消外商优惠政策。 我认为上述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 首先,我们增加了税收。现在外商投资企业税收增长最快,超过其他经济类型10个百分点以上。当然外企也有偷税、漏税等问题,但这个问题国内企业同样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要靠制度和管理加以解决。 其次,关于柯达公司的垄断问题,化妆品和洗涤液也有类似现象。但总体分析,大部分企业不是独家垄断,例如我国汽车工业近年发展很快,为老百姓提高生活水平带来了好处。汽车工业的发展是若干家跨国公司在国内投资、生产、竞争,并不是垄断。 其三,外企超国民待遇问题。现在我国所得税税率,特区15%、开发区24%、国内一般企业33%。这种现象长远看应当取消,但近期则不宜取消。因为从世界范围看,在吸引外资方面竞争激烈。即使美国这样的国家,他的一些州也有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在当前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如果没有优惠政策,外商可能不会投资。有一种观点认为外商掌握技术和销售渠道,实际控制了整个企业。但是随着外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有将研发中心转移至中国的趋势,这样技术溢出效应是相当明显的。我们可以利用技术溢出效应,发展高新技术产品。现在国际上新技术发展很快,靠你自己研究出来,恐怕已过期了。 结论:我认为不能人为限制外商投资。当然对高污染一类的项目要限制。吸收外资不仅在资金方面有益处,同时提高了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促使我国的市场经济逐步发育成熟。因此,对外商投资应持鼓励态度,要有一些优惠政策。 我国外贸面临的任务:实现由外贸大国向外贸强国的转变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我国对外贸易今后面临哪些任务? 李雨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由外贸大国向外贸强国转变。贸易强国有几个标准: 第一,贸易强国首先是经济强国。这是基本前提。 第二,在国际经济贸易分工中处于相对较高的地位。从理论上讲,有一个“微笑曲线”。这条曲线类似于字母“U”,但更平缓一些,像张嘴微笑时的下嘴唇,所以有此称谓。“微笑曲线”有两个高端,一端是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另一端是营销渠道。这条曲线最低点在中间,产品的加工、制造处于这一位置。现在我国经济状态基本上处于这条曲线的底端,即在经济与外贸格局中主要是加工制造。而占领两个高端,则是经济和外贸强国的标志。 第三,在制订世界贸易规则中,要有较多的发言权。 第四,产品的附加价值要高。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三国的出口虽然以农牧产品为主,但由于技术含量高,其附加价值也相应较高。
参考资料: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OP-c/794388.htm
7. 中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贸易中所遭受的贸易壁垒的情况
摘要:近年来我国纺织品对美出口之路可谓是艰难坎坷,而要想扭转纺织品出口的被动局面,必须改变以往以量取胜的理念,提高产品质量和自主品牌价值,改革现有的产业结构和营销体系,提高我国出口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贸易摩擦;保护贸易政策;综合竞争力
一、美国为什么对我国出口纺织品频频发难
(一)导致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国外因素
第一,美国借对中国纺织品的制裁缓解贸易逆差及失业压力。长期以来对华贸易的巨额逆差使得美国国内许多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颇为不满,他们声称中美贸易中的巨大逆差有损美国利益因而应对我国输美产品予以设限。而我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又以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产品为主,因此当美国以缩小贸易逆差为理由而采取保护性贸易政策时,作为我国出口重头的纺织品自然是首当其冲了。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后,我国对美纺织品出口额剧增。美国却认为是低价进口纺织品大量涌入美国市场造成了美国国内产业工人的失业,尽管事实证明美国国内失业率与贸易逆差之间并无直接联系,但美国政府则声称鉴于“公平”起见,须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纺织品采取以抵制政策,因而作为美国纺织品的主要进口国,我国的进口纺织品成了美国国内失业问题的“替罪羊”。
第二,美国对WTO体系下的特保条款和非市场经济条款肆意滥用。根据中国加入WTO时在《中国加入WTO议定书》和《中国加入WTO工作报告书》中做出的承诺,如果世贸组织成员在确定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由于市场扰乱、威胁和阻碍这些产品的有序发展的话,在与中国磋商未果的前提下则可对中国的出口纺织品进行限制,而由于相关文件中对于“市场扰乱”及“威胁、阻碍相关产品的有序发展”的标准没有做出明确规定,美国则擅自将此标准当作“自由裁量权”而加以滥用,对我国的进口纺织品肆意制裁。
在对于反倾销和反补贴的确定上,按照WTO的非市场经济条款规定,对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出口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的界定价格要低于市场经济国家,这也意味着从2008年特保条款到期到2016年我国“非市场经济国家”有效期结束的八年间,反倾销与反补将成为美国限制我国纺织品进口的主要措施。
(二)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中暴露的我国出口纺织业的弊端
第一,出口纺织品同质化严重,单位创汇额低。我国出口纺织品多年以来主要有中低档产品构成,因此在国际市场上难免要走低价竞争的道路,从而给了进口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以可乘之机。产品范围的狭窄、营销路径单一使得我国纺织品出口一旦遭遇制裁往往涉案金额巨大,损失惨重。
另外,与我国其他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一样,我国的出口纺织品也有技术附加值与品牌价值低的通病,大多数出口纺织品都是国外品牌的贴牌、定牌生产,只能赚取不到10%的加工费,而自主出口产品质量差,档次低,虽然出口量大,但价值低廉,创汇少。
第二,我国的所谓“非市场经济地位”是导致我国出口纺织品在美国频频遭遇特保调查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的“非市场经济条款”已成为进口方对我国纺织品予以制裁的有力把柄,因而我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确立将对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的解决乃至化解与其他进口国的贸易摩擦都意义重大,这也是我国政府外交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
第三,出口纺织品行业协会调控能力欠缺。在对美国出口中频频遭与特保与反倾销调查中,我国纺织品行业协会责无旁贷。纺织品出口量增长失控,出口价格失调,在贸易风险之前缺乏相关的预警信息等等,这些都或多或少的反映了我国纺织行业协会职能上的不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行业协会相比,我国的行业协会起步较晚,机制也欠完善。最典型的就是我国行业协会的双重管理体制即所谓“半官半民”性,使其社会职能不明确,而且我国缺乏与行业协会职权相应的法律法规,这些都导致了我国纺织行业协会的活动范围受限,执行力度欠缺,从而无法实现对出口纺织企业有效的宏观协调作用。二、我国纺织品出口如何面对新一轮的挑战
第一,从根本上改变增长方式,从量的优势转向以质取胜。要想让我国出口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真正站稳脚跟的关键在于“质”而非量,即提高出口纺织品质量与品牌价值,提高高档产品在出口纺织品中的比例,从而增加单位出口品的出口利润,让种种保护贸易政策无从下手。针对当前我国出口纺织品中贴牌生产比例大,且国内品牌价值低、数量少的现状,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应当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行业结构进行根本上的结构调整,从生产和定价两方面着手对行业结构进行整治。在出口纺织品的生产方面执行统一严格的质量标准,尤其在安全与卫生标准方面向西方主流标准看齐,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在定价方面,必须理顺当前低价竞争的价格体制,通过引入相关的最低工资制度、劳保制度、税收制度等将出口产品价格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在纺织行业内形成定价策略高度统一的“卡特尔”,对个别企业在贸易中追求短期利益的“个人行为”坚决予以杜绝,这样才能够保证在长期中所有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要使我国出口纺织品在海外市场能够稳据一席之地,品牌战略是我国纺织行业的必经之路,我国应通过技术与资金支持在纺织企业中扶持起一批自主名牌企业,通过过硬的质量和高端定价以及一系列完善的营销网络在进口国确立起巩固的市场地位,扭转国际市场上中国纺织品以往粗制廉价的形象。
第二,做好应对反倾销与反补贴的准备。但随着2008年特保条款得到期,反倾销将成为许多进口国尤其是美国制约我国纺织品进口的利器,并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逐渐被认可,针对我出口纺织品的反补贴调查也很可能会有增多的趋势。面对可能到来的纺织品反倾销浪潮,除了要对出口纺织行业中的价格体系进行整改以外,纺织企业的产权制度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理顺,根据欧美的反倾销法,对于倾销的界定取决于一国政府在资源分配和定价中所起作用程度。产权不明晰是当前我国众多国有企业的通病,因而许多大型国有纺织企业须加快股份制改革的步伐,在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前提下,有效地从机制上切断产权上的政企关联,为反倾销的应对打好基础。而与反倾销相比,我国纺织企业对反补贴似乎更为陌生,在应对反补贴方面的人才相当匮乏,相关立法也欠完善,因而当务之急是在纺织行业内大力普及WTO框架下关于补贴与反补贴的法律法规,并尽快在国内培养起一批我们自己的反补贴应诉人才,尽快熟悉与适应国际反补贴应诉规则,为反倾销应诉做好充分准备。
第三,从单一的出口贸易向全球化经营转变。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贸易体系中区域贸易协定的比例急剧增长,据统计,2005年在自由贸易协定之下的优惠贸易已占到总贸易的一半以上,与此同时,跨区域的双边贸易协定也有所增加,这些都对纺织品贸易有着深刻的影响。区域贸易的一体化对我国这样在纺织品贸易领域具有全球化竞争优势的国家是不利的,区域贸易组织的内部贸易对我国纺织品在这些地区的出口会产生巨大的贸易转移作用,因而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中,应当以合作贸易形式取代单一的出口贸易,通过海外生产及加工贸易的方式绕开区域贸易壁垒,从而利用其内部贸易的优惠安排增大在这些地区的贸易额。
三、结语
伴随着中国纺织品出口走过了一段布满荆棘的道路后,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仅仅依靠低廉的价格和大量的销售额已经很难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了,纺织品贸易竞争的关键所在已经不在于谁掌握有低成本的劳动力,而在于生产中的专有技术、高质量高品位的产品、完善的营销网络和良好的信誉、服务等等。另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贸易集团化的浪潮下,仅仅靠一国国内的生产和出口来占据海外市场的难度越来越大了,要想最大限度的避开贸易壁垒、降低成本赚取利润,就得本着“大市场”的理念在广泛地参与各个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合作,而这些都是新时期国际贸易中综合竞争力的体现。中美纺织贸易争端暴露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的软肋,也让我们意识到要想成为在国际纺织品市场上稳若磐石的贸易强国,提高出口纺织业的综合竞争力是必经之路,也是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林娟.品牌之路——中国服装业后配额时代的必然选择[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02).
[2]胡元礼,董岳.由欧美设限看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发展[J].商业经济,2007,(07).
[3]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谭劲松.中国纺织经济[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5]丁珏.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业比较优势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6,(16).
[6]Davied Palmeter A Commen tary onthe WTO Anti Dumping Code[A]Journal of World Trade,30(4),43-71,1996.
8. 242“特保”条款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签订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纺织品特殊限制措施)》,即242条款,主要适于纺织品和服务产品贸易。
根据242条款的规定,如一个世贸组织成员认为《纺织品与服装协定》所涵盖的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产品自《世贸组织协定》生效之日起,由于市场扰乱、威胁阻碍这些产品贸易的有序发展,则该成员可请求与中国进行磋商,以期减轻或避免此市场扰乱。
磋商将在收到磋商请求后30天内进行。双方将在收到这种请求后90天内,尽一切努力就双方满意的解决办法达成协议,除非双方同意延长该期限。如在90天磋商期内未能达成双方满意的解决办法,则磋商将继续进行。提出磋商请求的成员可对磋商涉及的一个或多个类别的纺织品或纺织制成品实行限制。
中国入世时签订的议定书有3个条款,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条款、第16条的特保条款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纺织品特殊限制措施)》。242条款截止日期为2008年12月31日。
9. 高分提问:分析纺织品特保条款与一般保障条款有何不同
不是周静还是谁
10. 特保的反倾销
许多西方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特点,作为攻击他国出口商品的“数量激增”手段。其中,最具威胁力的是专门针对中国指制定的“特保条款”。如2005年6月23日,巴西政府将对原产于中国的产品采取特别保障措施,从而暂时保护巴西国内工业,这两部法令一部针对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实施配额和附加税,另一部针对中国的其他特定产品。另外,近年来欧盟、美国等我国主要的出口国还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即当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实施技术贸易壁垒和反倾销措施时,就会转求助于特保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