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简述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
一开始我对这两个概念也是云里雾里的,但是因为法考经常会碰到这两个概念,每次碰到都会感觉很难受,所以下狠心研究了一下,成果如下:
1.首先二者的目的要都是保护已经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法律关系,就是不让想要改变这些法律关系的人得逞。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A欠B100万,B几十年都没提这事儿,A便以为B不要了,就把这100万花掉了。那么以这100万为基础会产生许多法律关系,有可能借给别人一些,有可能自己买房子花掉了一些,有可能赠予给别人一些,这些法律关系经过了长久的时间,已经非常稳定了。如果50年后,B忽然又要A偿还这100万,这样就会影响到已经稳定了的很多法律关系,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综上原因,就要对B进行限制,不让他要回这100万。所以这两个制度存在的原因就是去保护已经稳定了的法律关系。
2.二者的不同点在于:除斥期间限制的权利,是根据单方意思表示就能完成的权利,即形成权;而诉讼时效限制的权利,是需要进行请求才可能完成的权利,即请求权。
这句话的意思是:形成权过于霸道,只要一个人进行单方意思表示就能够完成,因此要用除斥期间来限制它。而请求权则柔和一点,是要请求他人为某种行为,所以用诉讼时效来限制他就行了。
❷ 追诉时效
追诉时效,是指按照刑法的规定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已经超过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如果已经被追究了刑事责任,该案件应当予以撤销。我国刑法规定:
【追诉时效期限】:第八十七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第八十八条【追诉期限的延长】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第八十九条【追诉期限的计算与中断】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❸ 追诉时效的具体时间规定
根据《刑法》第87条的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根据上述规定,追诉时效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止之日起计算。
另外,根据《刑法》88条的规定有两种情形属于追诉时效的延长:一是“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不论经过多少时间,任何时候都可以追诉;二是“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因此,追诉时效是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的,也即犯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被立案或控告的,从犯罪之日起总共五年,就过了诉讼时效。国家机关不再行追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