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工龄补偿金有年限吗
《劳动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② 补偿金有年限吗
一般人认为, 企业 在与劳动者方解除劳动合同时,根据《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该根据其工作期限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以上一年度平均工资为基数,为满一年补偿一个月,但最长不超过十二个月。实际上,这种观点存在误区,需要进行具体分析。
实际上,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有:
第二十四条 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用人单位依据本条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录用人员的,应当优先录用被裁减的人员。
同时,根据劳动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依据本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结合《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相关规定:
第五条 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
第七条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
第八条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第九条 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的,用人单位按被裁减人员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可见,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合同的情况下及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企业支付的经济补偿金最长不能超过12个月,但像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及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的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的期限就不受12个月的限制,所以,一提到支付经济补偿金就认为有最高不超过12个月限制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没有完整的理解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③ 急!!!经济补偿金的年限
同志。。。。 我查了一下 很失望哎` 好象每种人的经济补偿金年限都不同的
支付标准: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和本单位上年月平均工资1个月的标准计算。每满1 年支付本人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如果劳动者解除合同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高于本 单位上年月平均工资的,按本人月平均工资计算。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 ...
④ 年限赔偿金怎么算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每工作一年,用人单位应当补偿劳动者一个月的工资。
这个工资是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为准。
如果工作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半年的,按半个月的工资计算。
⑤ 计算经济补偿金时对工作年限有何新规定
法律依据就是<<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七条,你公司按08年前后两部分计算是正确内的,这样对劳动者有容利.比连续计算多出0.5-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公司应付经济补偿金如下:
1.08年前部分每工作满一年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不足一年部份按一年计算,这里说的月工资按解除劳动关系前12个月劳动者的平均工资为基数.
2.08年后部分每工作满一年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不足6个月部份支付半个月,超过6个月不足一年部份按一年计算,这里说的月工资按解除劳动关系前12个月劳动者的平均工资为基数;若平均工资高于当地社平工资3倍,只以社平工资3倍为基数.
3.如果没有提前一个月通知,单位需支付一个月工资的代通知金.这里说的月工资按解除劳动关系前1个月劳动者的工资总额.
4.如果违法解除合同,1,2项双倍计算.
⑥ 经济补偿金的最高年限是多少年
2008年1月1日新《劳动合同法》事实以后,只针对高收入人群存在经济补偿最高年限的限制,不属于高收入人群的,经济补偿不受最高年限的限制,即工龄多长,就按多少年支付经济补偿。
⑦ 经济补偿金年限如何计算
以辞职信上或其它书面证据上表明的辞职理由为准,理由不同,经济补偿金年限计算不同: 一、以“未依法缴纳社保”为由辞职。从08年后直算。且仅仅社保缴费基数有误时,不支持经济补偿金(按北京劳动争议仲裁委内部文件); 二、以“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违法,且损害劳动者权益”为由辞职的。从08年后起算; 三、以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合同无效理由辞职的。从08年后起算; 四、以“拖欠工资”或“拖欠加班工资”为由提出辞职的。从08年前起算。 五、以未按照劳动合同提供劳动条件辞职的,从08年前起算; 六、以用人单位有暴力威胁、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强迫劳动为由辞职的,从08年前起算。 即前三种理由只从08年后起算,后三种理由从08年前起算。法律依据是什么呢?08年后当然是《劳动合同法》,08年前则是2001年的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也就是说,上述“四、五、六”的情况下,08年前与08年后的法律均支持经济补偿金,而上述“一、二、三”的情况下,只有《劳动合同法》支持经济补偿金,因而只能从08年后起算。 注意:一般认为,司法解释不同于法律,是对原来立法的解释,所以其效力可追溯到司法解释颁布之前。也就是说,上述“四、五、六”三种情形下,可以要求经济补偿金计算至2001年前。 另外,如果劳动者在辞职信中未写明上述理由,那么即使用人单位确实存在上述违法情形,一般劳动争议仲裁委也不会支持经济补偿金。但在拖欠工资、强迫劳动等恶劣情形下,法院有可能支持。 法条链接: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迫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并可支付赔偿金: (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二)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三)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四)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五)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⑧ 劳动法规定最长补偿年限
1、最长补偿年限不超过十二年,是指其本人工资高于当地平均工资3倍,经济补偿金按当地平均工资3倍支付的人员, 而本人工资低于当地平均工资3倍的人员不受此限制,仍按其本人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支付,工作几年支付几个月工资。
2、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了用人单位解除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需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具体标准。其中的工作年限是指劳动者到本单位的工作年限,不是最后签订劳动合同的年限。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8)年限补偿金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八条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第四十九条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三)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