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专利知识 > 古籍年限

古籍年限

发布时间:2021-10-21 23:00:53

Ⅰ 中国古代文学史起止划分时间

搜到的,贴给你
先秦文学
上古歌谣与神话

一、《尚书·尧典》、《吕氏春秋》、《毛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古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发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而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二、《弹歌》、伊耆氏《蜡辞》和《周易·贲辞》六四爻辞: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周易·贲辞》:贲如,蟠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三、神话的性质
神话就是关于神的故事。基本特征有:
是想像的、幻想的。
是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是被神化了的现实生活。
反映了初民解释自然、社会,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只能产生于远古时代。

四、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神话产生比传说早。
神话是传说的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神话有明显的非理性色彩,而传说含有人间的行为准则。

五、神话的劳动起源说与宗教起源说:
不论神话如何神异,总是表现着劳动生活,或者与劳动生活有关。
原始宗教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当初民从崇拜变成企图解释和支配自然力时,神话就产生了。

六、我国神话的基本特点:
围绕人的生存这一主题。
人物充满激昂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以及英雄气概。
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像力丰富。
集体创作。

七、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提示了方向:
人的生存这一主题成为后世文学的主流。
情感、形象、想像力方面的特征影响着后世文学发展。
神话故事成为后世文学发展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收录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另有笙诗6篇,有目无辞,不在305之列。
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采诗说出自汉代,见于《汉书》。
献诗说出自先秦,见于《国语》。
删诗说出自汉代,见于《史记》,不可信。

三、《诗经》的分类,系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
风:地方音乐。
雅:京畿附近的音乐。
颂: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四、《诗经》在先秦的作用。
祭祀、宴享时奏唱。
作为外交辞令。
教育。
五、《诗经》的流传:
秦火之后被毁,但因为是乐歌,在学者的记诵之中得以保全。
汉代有四家:鲁、齐、韩、毛。
毛苌晚出,且是古文经,未得立。东汉开,由于郑玄作注而大昌,其他三家亡,毛诗独传。
六、社会政治诗。
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如相鼠、伐檀、君子于役等。
官员表达不满的诗,如北山(对劳逸不均的愤懑)、正月(六月降雪、忧虑百姓、担心国运,说明了政治昏暗)等。
抒发生活郁闷和人生忧伤的诗,园有桃(不被理解的苦恼)、黍离(叹西周沦亡)等。
称颂统治者的诗,如甘棠(对召公的怀念)。
七、情爱诗。
有大胆直爽和温文典雅两种风格。
《将仲子》等诗说明:爱情同礼教、社会舆论之间的矛盾。
《氓》、《谷风》等诗说明:当时的婚姻制度男女不平等。
八、史诗及其他。
五篇史诗依次序是:
《生民》:周始祖后稷出生、种植五谷等。
《公刘》:远祖公刘率族人迁居,开荒定居。
《绵》:周文王的祖父公亶父率族人迁居、兴国。
《皇矣》:太王迁居、王季传位、文王伐密伐崇。
《大明》:王季生文王、文王生武王、武王灭商。
史诗的特点:不叙述全部历史,而是有选择的描绘具体事件。写心理感受、欢快的场面。
农事诗。
《七月》内容梗概:全诗八章,按月歌唱,写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止的劳作。
《芣苢》艺术特点:词语简练浅白、反复吟唱、情韵悠长。
九、《诗经》的文学成就
抒情与写实的统一,基于:
情感真实。
表达感情坦率。
叙事饱含感情。
形式与语言方面的特点:
重章复沓。
四言为主,参差变化。
节奏鲜明,音韵天成,灵活多变。
语言方面有:词汇丰富,多记山川草木之名。联绵词和叠字。
十、赋、比、兴。
朱熹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彼物比此物。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李仲蒙:
赋:叙物以言情,情尽物。
比:索物以托情,情附物。
兴:触物以起情,物动情。

先秦散文
春秋时期诸子散文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
经济原因:铁器、初税亩等革新。农业发达带动工商业发达。
政治原因:周室衰微,诸侯并起,豪强兼并。
文化原因:贵族的垄断打破,文化下移。
因此:
一些读书人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思想,游说君主或聚徒讲学。百家争鸣促成了诸子散文的繁荣。
另一些读书人撰作史著,希望为统治者提供政治借鉴,造成了历史散文的繁荣。
二、《尚书》是第一部历史散文集。今文尚书为伏生所传,后来亡佚;古文尚书于出孔壁。《逸周书》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是伪书。《春秋》为鲁国编年史。
三、《左传》
一般认为作者是左丘明,但尚存争议。
《左传》的文学特色。
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
人物形象生动,有立体感。
场面描写生动,细节传神。
善于描写外交辞令,富理文美。
四、《国语》
国别史。相传作者为左丘明,但不可信。文学成就不如左传。
五、《战国策》
作者不可考。为刘向编定。
文学特色:
铺张辩丽、夸饰恣肆。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摹绘人物,形貌毕肖。
善用寓言。
六、诸子散文的发展趋向:
由简而繁,由疏而密,理性和逻辑性不断加强。
七、《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雄辩。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
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
善于抓住典型事例、多用比喻、寓言等。
八、《庄子》
1、《庄子·寓言》自道其书“寓言十九,重言十七”,重言就是借重他人之言,但《庄子》中这类他人之言,大多是虚构的。庄子所谓寓言,与今义异,大抵是指有情节、有比喻寄托、言此意彼的故事。即使从今天的意思而论,有学者作过统计,《庄子》全书共有寓言181则,平均数百字中即有一则寓言。因此就形成了一个显著的特征:把思想融入到寓言故事里。闻一多说“读《庄子》,本分不出哪里是思想的美,哪里是文学的美”。这些都说明《庄子》寓言的特色即是《庄子》的特色。
2、《庄子》寓言的特色:
想像奇幻谲诡。
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
细腻逼真的描写。
谐趣与机刺横生。
九、《荀子》和《韩非子》
1、《荀子》的特点: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
2、《韩非子》
风格:犀利、冷峻、透彻、严密。
寓言:通俗浅白,故事加说理。
屈原和楚辞
楚辞的产生。
1、“楚辞”这一名称,从西汉时出现。刘向校理古籍,编屈宋等人作品,命名为《楚辞》。
2、辞与赋的区别:
从体式上说,楚辞用兮字。句式长短不齐。
赋很少用虚字,句式整齐。
从性质上说,楚辞是主观的。抒情意味。
赋是客观的。缺乏抒情。
楚辞的产生。
与楚声、楚歌的直接联系。
与楚国民间“巫歌”的关系密切。
描写楚地风物,使用楚方言。
北方文化的影响。
纵横家铺叙华辞的风气。
要之,楚辞的产生,既源于楚国固有的文化传统,也接受北方文化的影响。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
楚辞的文体特点。
楚辞有两种体式。一种类似于《诗经》而有所改造。四言,少用虚字。如《天问》、《橘颂》。这不是典型体式。
另一种则是“骚体”。骚体的特点:
诗风铺排夸饰,想象丰富。
篇幅极大增长,句式长短不拘。
多用方言、虚字(兮、些)。
二、《离骚》的主题。
1、“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2、九死不悔的品格和疾恶如仇的精神。
三、《离骚》的艺术特点。
激情和想象。
主人公形象。峻美纯洁、独立不屈。
比兴手法的拓展。使之具有象征意义。
结构语言方面:篇章宏大,句式自由,散韵相间,主客问答,语言丰富。
四、《九歌》与《九章》及《天问》《招魂》
1、《九歌》是祭祀曲,多涉神鬼事。
《九章》非一时一地所作。
2、《九歌》把神灵人格化,多写神灵相思、人鬼空恋,形成凄清幽渺、清新奇异的风格。
3、《九章》直抒胸臆、平实朴素。
4、《天问》提出170多个问题,保存了很多远古神话,有较大史料价值。
5、《招魂》的特点:
结构精密。
长于铺排。
五、宋玉等。
1、“九辩”即“九遍”,是乐曲名。
2、《九辩》是宋玉自悲生平之作。
3、《九辩》与《离骚》之比较。

Ⅱ 正式历史典籍中时间是如何记录的

正式历史典籍中时间是古人从各个地方考察得来的,有时会借鉴前人的古籍来校对时间准确性,这样可以做到记录时间的准确性

Ⅲ 哪里有中国历代古籍按时间分类的目录详细一点的。

据我所知,这种目录还没有编出来。因为古籍目录太多了。
但可以把最早的几本古籍目录按时间排出来,比如《七略》、《艺文志》等

Ⅳ 古籍按成书时间排列

你的意思是按照古书籍编写成的时间排列?
有些古书籍没有具体年份
可以按照朝代排序

Ⅳ 这些古书到有多少年了,值得收藏吗

类似的民国医药书籍旧货市场很多,书是真的,但存世量多,都属于老残破,没有什么价值。

Ⅵ 古代是怎么算年份的拜托各位大神

中国古代的纪年是挺麻烦的,主要原因元年老是经常变换,新帝王即位后都要改元,如汉高祖刘邦12年病逝后,他的儿子汉孝惠帝刘盈即位,那么次年就为汉惠帝元年。因此要算自己活了多少岁,先要算自己经历了几个皇帝,这几个皇帝各在位多少年,这样一加就可以算出自己的年龄。 这样还算简单的。有的帝王只在位几个月,有时候新帝王还没来得及改元就死了。比如周朝时,周哀王去疾即位才三个月就被弟弟周思王叔给杀掉;周思王叔在位仅五个月,他们的小弟弟周考王嵬杀掉了他而自立。这年虽然经历了三个王,但是纪年仍然是他们老爸周定王的周定王28年。 有时候新帝王即位时间很短,才几天就死了,但是后任的帝王为了表示对他的尊重或孝顺,会把他即位的那年定为他的元年,如明朝的明光宗朱常洛终于熬到了当皇帝,但是在位仅一个月就死了,没有等到第二年正式改元。于是他的儿子明熹宗朱由校就把爷爷明神宗朱翊钧的万历48年改为他的泰昌元年。其实明光宗泰昌元年与明神宗万历48年是同一年,这点在计算时间上要注意。 还有一年内多次改元的,如汉献帝建安24年,二月曹操病死,儿子曹丕即魏王位,出任汉丞相,于是改建安24年为延康元年。到了十一月,曹丕逼汉献帝禅位于他,改国号为魏,于是又把这年改为他的魏黄初元年。于是这一年有三个年号。要命的是,并是所有地区都用这个年号,比如刘备控制的地区根本就不承认为魏,也不用曹丕给汉献帝改的延康年号,仍然把这年称为建安24年,而且他那边还有建安25年,当刘备称帝后,把建安25年改为章武元年。 还有自汉武帝以来开始使用年号。直到元朝,帝王的年号经常变换,几乎只要碰到自己高兴的事或认为祥瑞的事以及重大纪念日什么的,都要改元。武则天的年号更换好象是最频繁的。这些都给计算时间制造了很多麻烦。好在自明朝开始,绝大多数皇帝只用一个年号,终其之世不在改元。使用两个年号的皇帝不多,只有明英宗(他两次即位)、清太宗(他改国号)、清穆宗(曾用祺祥,但没过几个月被废止了,改为同治)。 清朝灭亡后,我国采用公历纪年的同时也采用民国纪年,到了1949年以后完全采用公历纪年。计算时间对我们来说很困难,但是对当时的人来说并不算什么难事。我见过以前曾经当过私塾先生的,只见他们屈屈手指就轻易的算出年份。而且他们对公历与我国传统纪年的换算也是了然于胸(仅限于民国纪年与公历的换算)。

Ⅶ 关于中国古代时间的问题

1、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2、二十四时辰制。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3、十时辰制。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即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4、五时辰制。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5、百刻制。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6、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Ⅷ 中国古代到底什么时候开始有年、岁、载的概念

《尔雅》说:“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目前最早的甲骨文一般是从盘庚迁都之后的,一直到文丁时代,卜辞和青铜器中一般只会提到月和日,年份一般是没有的。到了帝乙、帝辛父子时代,卜辞中开始出现“唯王某祀”的纪年,这与《尔雅》的记载很吻合。一般认为是商代末期由于祖先要花一年的时间祭祀一轮,是为周祭,所以用“祀”表示一年,因此“祀”的内涵是祭祀。

周代承袭了商代的纪年习惯,早期也用“唯王某祀”,但后来逐渐改用“唯王某年”表示,除了少数喜欢附庸文雅的贵族还用“祀”字外,大多数人都不用了。“年”字本意是粟的成熟,大概西周早期的粟一年一熟,可见“年”的内涵是农时。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Ⅸ 请一位高手帮我列出中国古代先秦时期典籍的目录吧!最好是按时间顺序排列

《战国策》
《潜夫论》
《九章算术》
《周礼》
《周髀算经》
《竹书纪年》
《楚辞》
《庄子》
《春秋》及其三传
《春秋繁露》
《中论》
《尔雅》
《法言》
《风俗通义》
《汉纪》
《韩非子》
《韩诗外传》
《汉书》
《鹖冠子》
《孝经》
《新序》
《新论》
《新书》
《新语》
《荀子》
《淮南子》
《黄帝内经》
《易经》
《逸周书》
《仪礼》
《管子》
《公孙龙子》
《孔子家语》
《国语》
《老子》
《礼记》
《列子》
《论衡》
《论语》
《吕氏春秋》
《孟子》
《墨子》
《穆天子传》
《白虎通》
《山海经》
《商君书》
《尚书》
《申鉴》
《申子》
《慎子》
《史记》
《诗经》
《释名》
《说文解字》
《说苑》
《孙子兵法》
《大戴礼记》
《太玄经》
《独断》
《东观汉纪》
《吴越春秋》
《盐铁论》
《晏子春秋》
《越绝书》
附录一 篇目索引
附录二 主要西文杂志译名表
附录三 外国人名译名表
附录四 西文文献篇目索引
译者后记

Ⅹ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划分时间

先秦文学
上古歌谣与神话

一、《尚书·尧典》、《吕氏春秋》、《毛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古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发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而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二、《弹歌》、伊耆氏《蜡辞》和《周易·贲辞》六四爻辞: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周易·贲辞》:贲如,蟠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三、神话的性质
神话就是关于神的故事。基本特征有:
是想像的、幻想的。
是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是被神化了的现实生活。
反映了初民解释自然、社会,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只能产生于远古时代。

四、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神话产生比传说早。
神话是传说的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神话有明显的非理性色彩,而传说含有人间的行为准则。

五、神话的劳动起源说与宗教起源说:
不论神话如何神异,总是表现着劳动生活,或者与劳动生活有关。
原始宗教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当初民从崇拜变成企图解释和支配自然力时,神话就产生了。

六、我国神话的基本特点:
围绕人的生存这一主题。
人物充满激昂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以及英雄气概。
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像力丰富。
集体创作。

七、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提示了方向:
人的生存这一主题成为后世文学的主流。
情感、形象、想像力方面的特征影响着后世文学发展。
神话故事成为后世文学发展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收录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另有笙诗6篇,有目无辞,不在305之列。
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采诗说出自汉代,见于《汉书》。
献诗说出自先秦,见于《国语》。
删诗说出自汉代,见于《史记》,不可信。

三、《诗经》的分类,系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
风:地方音乐。
雅:京畿附近的音乐。
颂: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四、《诗经》在先秦的作用。
祭祀、宴享时奏唱。
作为外交辞令。
教育。
五、《诗经》的流传:
秦火之后被毁,但因为是乐歌,在学者的记诵之中得以保全。
汉代有四家:鲁、齐、韩、毛。
毛苌晚出,且是古文经,未得立。东汉开,由于郑玄作注而大昌,其他三家亡,毛诗独传。
六、社会政治诗。
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如相鼠、伐檀、君子于役等。
官员表达不满的诗,如北山(对劳逸不均的愤懑)、正月(六月降雪、忧虑百姓、担心国运,说明了政治昏暗)等。
抒发生活郁闷和人生忧伤的诗,园有桃(不被理解的苦恼)、黍离(叹西周沦亡)等。
称颂统治者的诗,如甘棠(对召公的怀念)。
七、情爱诗。
有大胆直爽和温文典雅两种风格。
《将仲子》等诗说明:爱情同礼教、社会舆论之间的矛盾。
《氓》、《谷风》等诗说明:当时的婚姻制度男女不平等。
八、史诗及其他。
五篇史诗依次序是:
《生民》:周始祖后稷出生、种植五谷等。
《公刘》:远祖公刘率族人迁居,开荒定居。
《绵》:周文王的祖父公亶父率族人迁居、兴国。
《皇矣》:太王迁居、王季传位、文王伐密伐崇。
《大明》:王季生文王、文王生武王、武王灭商。
史诗的特点:不叙述全部历史,而是有选择的描绘具体事件。写心理感受、欢快的场面。
农事诗。
《七月》内容梗概:全诗八章,按月歌唱,写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止的劳作。
《芣苢》艺术特点:词语简练浅白、反复吟唱、情韵悠长。
九、《诗经》的文学成就
抒情与写实的统一,基于:
情感真实。
表达感情坦率。
叙事饱含感情。
形式与语言方面的特点:
重章复沓。
四言为主,参差变化。
节奏鲜明,音韵天成,灵活多变。
语言方面有:词汇丰富,多记山川草木之名。联绵词和叠字。
十、赋、比、兴。
朱熹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彼物比此物。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李仲蒙:
赋:叙物以言情,情尽物。
比:索物以托情,情附物。
兴:触物以起情,物动情。

先秦散文
春秋时期诸子散文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
经济原因:铁器、初税亩等革新。农业发达带动工商业发达。
政治原因:周室衰微,诸侯并起,豪强兼并。
文化原因:贵族的垄断打破,文化下移。
因此:
一些读书人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思想,游说君主或聚徒讲学。百家争鸣促成了诸子散文的繁荣。
另一些读书人撰作史著,希望为统治者提供政治借鉴,造成了历史散文的繁荣。
二、《尚书》是第一部历史散文集。今文尚书为伏生所传,后来亡佚;古文尚书于出孔壁。《逸周书》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是伪书。《春秋》为鲁国编年史。
三、《左传》
一般认为作者是左丘明,但尚存争议。
《左传》的文学特色。
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
人物形象生动,有立体感。
场面描写生动,细节传神。
善于描写外交辞令,富理文美。
四、《国语》
国别史。相传作者为左丘明,但不可信。文学成就不如左传。
五、《战国策》
作者不可考。为刘向编定。
文学特色:
铺张辩丽、夸饰恣肆。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摹绘人物,形貌毕肖。
善用寓言。
六、诸子散文的发展趋向:
由简而繁,由疏而密,理性和逻辑性不断加强。
七、《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雄辩。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
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
善于抓住典型事例、多用比喻、寓言等。
八、《庄子》
1、《庄子·寓言》自道其书“寓言十九,重言十七”,重言就是借重他人之言,但《庄子》中这类他人之言,大多是虚构的。庄子所谓寓言,与今义异,大抵是指有情节、有比喻寄托、言此意彼的故事。即使从今天的意思而论,有学者作过统计,《庄子》全书共有寓言181则,平均数百字中即有一则寓言。因此就形成了一个显著的特征:把思想融入到寓言故事里。闻一多说“读《庄子》,本分不出哪里是思想的美,哪里是文学的美”。这些都说明《庄子》寓言的特色即是《庄子》的特色。
2、《庄子》寓言的特色:
想像奇幻谲诡。
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
细腻逼真的描写。
谐趣与机刺横生。
九、《荀子》和《韩非子》
1、《荀子》的特点: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
2、《韩非子》
风格:犀利、冷峻、透彻、严密。
寓言:通俗浅白,故事加说理。
屈原和楚辞
楚辞的产生。
1、“楚辞”这一名称,从西汉时出现。刘向校理古籍,编屈宋等人作品,命名为《楚辞》。
2、辞与赋的区别:
从体式上说,楚辞用兮字。句式长短不齐。
赋很少用虚字,句式整齐。
从性质上说,楚辞是主观的。抒情意味。
赋是客观的。缺乏抒情。
楚辞的产生。
与楚声、楚歌的直接联系。
与楚国民间“巫歌”的关系密切。
描写楚地风物,使用楚方言。
北方文化的影响。
纵横家铺叙华辞的风气。
要之,楚辞的产生,既源于楚国固有的文化传统,也接受北方文化的影响。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
楚辞的文体特点。
楚辞有两种体式。一种类似于《诗经》而有所改造。四言,少用虚字。如《天问》、《橘颂》。这不是典型体式。
另一种则是“骚体”。骚体的特点:
诗风铺排夸饰,想象丰富。
篇幅极大增长,句式长短不拘。
多用方言、虚字(兮、些)。
二、《离骚》的主题。
1、“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2、九死不悔的品格和疾恶如仇的精神。
三、《离骚》的艺术特点。
激情和想象。
主人公形象。峻美纯洁、独立不屈。
比兴手法的拓展。使之具有象征意义。
结构语言方面:篇章宏大,句式自由,散韵相间,主客问答,语言丰富。
四、《九歌》与《九章》及《天问》《招魂》
1、《九歌》是祭祀曲,多涉神鬼事。
《九章》非一时一地所作。
2、《九歌》把神灵人格化,多写神灵相思、人鬼空恋,形成凄清幽渺、清新奇异的风格。
3、《九章》直抒胸臆、平实朴素。
4、《天问》提出170多个问题,保存了很多远古神话,有较大史料价值。
5、《招魂》的特点:
结构精密。
长于铺排。
五、宋玉等。
1、“九辩”即“九遍”,是乐曲名。
2、《九辩》是宋玉自悲生平之作。
3、《九辩》与《离骚》之比较。

阅读全文

与古籍年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