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正确约定保证期间和依法延长保证责任
在保证关系中,保证期间是保证人向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的基础,如何正确约定保证期间对版债权人和保证人都非常重权要。本文拟结合相关法规就如何约定和计算保证期间及依法延长保证责任谈以下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保证期间 根据《担保法》第二十五条和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保证期间是指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从被担保的主债权人的角度讲,保证期间是指主债权人向债务人或保证人主张权利的时间段,在这段时间内主债权人未向债务人或保证人主张权利,保证人将免除保证责任。保证期间由保证人和主债权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合同中没有约定保证期间,或者约定不明的,则根据有关规定依法确定保证期间。 二、依法确定的保证期间 1、根据《担保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六条规定,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三十二条规定,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② 保证合同的期限法律如何规定
第二十五条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内届满之日起六容个月。
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
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第二十七条
保证人依照本法第十四条规定就连续发生的债权作保证,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人可以随时书面通知债权人终止保证合同,但保证人对于通知到债权人前所发生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
另:如约定的时间不明确,如约定为“直至债务人还清之日”视为未约定
③ 保证期间可以约定最长多少年呀
法律对最长担保时效并没有作规定,只是规定了没有约定保证期间时保证期间的处理,一般担保时效最长可以是主债务履行期满届满。
保证期根据保证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一般保证未约定保证责任的,自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6个月,如果保证期间约定为:保证责任至主债务本息结清时至,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此时是两年。
保证期间原则上由保证合同的当事人自由约定。从合同关系自身来讲,合同及其法律所保护的是当事人之间的信赖与期待,实现意思自治的理念,这同样适用于保证合同。《担保法》第15条:保证期间的约定作为保证合同的一个基本条款,当合同没有确定或确定不明确时,按合同漏洞的补充原则由法律加以补正。
(3)保证期限如何约定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对签订的最高额担保合同实行台账管理,将担保人、担保期限、担保金额等内容予以详细登记,确认贷款合同的法律有效性及程序合法性,避免在最高限额下出现细节瑕疵危害保证法律效力。
2、在具体操作中,对每笔适用该最高额保证下的借款业务进行记录,防止超额、超担保期限的借款业务发生。
3、发放最高额保证合同下的贷款金额不要过于分散,借款到期日要确定在最高额保证合同到期日附近,多考虑采取一笔发放、分期收回的方式,避免与最高额保证合同到期日相差过远的情况发生。
④ 什么是保证期间如何约定保证期间
�0�2�0�2�0�2�0�2�0�2�0�2�0�2�0�2保证期间是指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起止时间。保证人在规定的期间内承担保证责任,过了该期间,保证人就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当事人约定保证期间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保证期间应当从债务清偿期届满时起算,不宜将保证期限订得早于或等于债务履行期;第二,不宜将保证期间规定得无限期的延长。
⑤ 保证期间如何规定
保证期间规定方法:
1.保证期间为保证责任的存续期间,性质上属于除斥期间,即不发生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保证期间事关债权人与保证人之间的债权债务能否行使或履行。如果债权人没有在保证期间主张权利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主张权利”的方式在一般保证中表现为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在连带责任保证中表现为向保证人要求承担保证责任。
2.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保证期间。如果没有约定的,在连带责任保证的情况下,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一般保证场合,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6个月。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2年。
3.在保证期间中,如果债权人主张权利的,则保证责任确定,从保证责任确定的时刻起,开始起算保证的诉讼时效。保证责任的诉讼时效,由于担保法没有规定,因此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仍应为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