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期间和期限是同一个概念吗
期限,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一定时间。期限由事实构成,并以将来确定要发回生的事实为内答容。构成期限的事实,亦称为期限。
依《民法通则》规定的精神,期限分为法定、指定和约定三种。比如,合同约定借款于1988年10月30日返还,则债权人的请求权在该年的10月30日以前不发生效力,而到了10月30日,债权人的请求权和债务人的还款义务均于此确定之日同时发生效力。期限通常可以附加于法律行为,称为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附期限合同的期限,指当事人约定的作为合同生效或终止的条件的时间。
附期限合同期限的特征:
①是将来肯定发生的事实;
②是“能”的期限,而不是不能的期限。
③是约定期限,而不是法定期限、指定期限。
期限的种类:
①生效期限:指合同的效力自期限到来时才发生
②终止期限:指合同的效力自期限到来时消灭
期间,指某个时期里面。在我国法律上,期间分为法定期间和指定期间。刑诉法上的期间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活动完成某些诉讼行为必须遵守的法定期限。
Ⅱ 最新规定,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是多长
申请强制执行的时效是俩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的规定,申请人在提出强制执行申请六个月内法院应当采取强制执行,否则申请人可以向上级法院申请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二十六条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第二百三十九条 对申请执行的期限作了一般性的规定,即“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拓展资料:
申请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必须遵守法定的期限,方为有效,如果超过期限,就丧失了申请执行的权利。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根据《民事诉讼法(试行)》的规定,双方或者一方当事人是个人的为1年;双方是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为6个月。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限的最后1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每次履行期限的最后1日起计算(第169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三条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1.法院执行立案后,法院应在6个月内采取执行措施。
2.如果法院在6个月内不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你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请提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强制执行的规定 根据中国《民事诉讼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设执行组织,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执行本法院对第一审民事案件所作的判决和裁定。第二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原则上也由原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负责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有管 辖权的人民法院执行。
Ⅲ 求一句日语公文的翻译
公文最基本的抬头和机尾的问候语必不可少。
其实中文和日语在表达方式上有很大区别,如果楼主想尽量按照中文原意表达的话,我可以尽量接近原文来翻译。
いつもお世话様になっております。
2011年5月23日にてお送りさせていただいた通知书によりますと、补正通知书の回答期限は2011年6月12日とのことをお知らせいたします。こちらを最终缔切日を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期限までに委托书をご送付いただけるようにお愿い申し上げます。
期限の厳守をお愿い申し上げます。
よろしくお愿い致します。
你说的信函,我不知道是电子邮件还是指书信,总之内容应该是通知吧,所以给你翻成了通知书。
第一句里有させていただいた,就不用刻意说我方。按日语习惯,一看就知道说的是我方。
最后给加了句,请务必遵守期限。
楼下说的【こと】,是一种上对下的命令口气,还没有人会失礼到用在公文上。
另外,楼下这位朋友翻的【ご注意させていただくこと】,请好好温习一下,3或者4级内容。
究竟是希望谁注意。
希望能帮到楼主。
Ⅳ 责令限期改正的期限一般是多长时间依据是什么
明确规定
《中华复人民制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七十三条“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的,纳税担保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发出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责令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15日。
未明确规定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规则>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78号)第十二条“税务机关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的,除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外,责令限期改正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十日。
拓展资料
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责令违法行为人停止和纠正违法行为,以恢复原状,维持法定的秩序或者状态,具有事后救济性。
处罚,只是保证法律实施的一种手段,不是目的。对违法行为给予处罚,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秩序。因此,在对违法行为人给予行政处罚的时候,要同时责令行为人改正违法行为,不能以罚了事,让违法行为继续下去。否则就使行政处罚成了违法行为的“通行证”,这是要绝对禁止的。
参考资料网络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
Ⅳ 办案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几个月
不得超过两个月
Ⅵ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举个例子。比如申请期限是从2019.1.1起计算的30天,到1.15的时候你遇到了地震(不可抗力)导致你没法申请(耽误),这时候停止计算 。2.10的时候灾情已经缓解,你可以继续申请(障碍消除之日),那么从这天开始继续计算剩下的期限,也就是你还剩15天(总共30天,减去1.1.-1.15已经过去的15天)可以申请。
之所以有“继续计算”,是因为前面曾经停止计算了。
Ⅶ 问277:消防监督检查必须要严格遵守法定时限都是多长时间
(1)举报投诉消防安全检查的法定时限。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接到举报投诉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应当及时受理、登记。属于本单位管辖范围内的事项,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但不属于本单位管辖的,应当在受理后的24小时内移送有管辖权的单位处理,并告知举报投诉人;对不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当告知当事人向其他有关主管机关举报投诉。
①对举报投诉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的,应当在接到举报投诉后24小时内进行核查;
②对举报投诉其他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的,应当在接到举报投诉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进行核查。
核查后,对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应当依法处理。处理情况应当及时告知举报投诉人,无法告知的,应当在受理登记中注明。
(2)消防安全检查责令改正的法定时限
①在消防监督检查中,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发现的依法应当责令限期改正或者责令改正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应当当场制发责令改正通知书,并依法予以处罚。
②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当场改正,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可以口头责令改正,并在检查记录上注明。
③对于依法需要责令限期改正的,应当根据消防安全违法行为改正难易程度合理确定改正的期限。
④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在改正期限届满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进行复查。对逾期不改正的,依法予以处罚。
(3)恢复施工、使用、生产、营业检查的法定时限
①对于被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产停业处罚的当事人申请恢复施工、使用、生产、经营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自收到书面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进行检查,自检查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意见,并送达当事人。
②对当事人已改正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同意恢复施工、使用、生产、营业;对违法行为尚未改正、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不同意恢复施工、使用、生产、经营,并说明理由。
(3)报告政府的情形、程序和时限。在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城乡消防安全布局、公共消防设施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或者发现本地区存在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人应当组织集体研究。自检查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提出处理意见,由公安机关书面报告本级人民政府解决。对本地区存在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的,还应当在确定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存在隐患的单位进行整改。
Ⅷ 人民法院民事诉讼审理期限多长
一审二审审限期不同。
1、一审审限 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3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6个月内审结。
审结期限,是从立案的次日起至裁判宣告、调解书送达之日止的期间,但公告期间、鉴定期间、审理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以及处理人民法院之间的管辖争议期间不应计算在内。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49条的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民事诉讼法》第161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
2、二审审限一般3个月
人民法院审理二审民事案件一律适用普通程序,针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审限为3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针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审限为30天,不能延长。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案件的审限依据适用的程序确定,按照一审程序再审的适用一审普通程序的审限,按照二审程序再审的适用二审程序的审限。
(8)请遵守期限扩展阅读:
第一百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
(一)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
(二)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
(四)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Ⅸ 法院强制执行期限
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是六个月。法院强制执行是法院根据法律裁判结果对被告人采取的强制行为。这是一种特殊的强制措施,由人民法院执行人员按照法律文书的规定,强制被申请执行人完成指定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