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专利知识 > 论述起诉期限

论述起诉期限

发布时间:2021-09-11 13:11:35

1. 审查起诉期限

审查起诉期限: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九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侦查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1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案件,改变管辖的,从改变后的人民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查起诉期限。该条对审查起诉的期限以及改变管辖后审查起诉期限的计算,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一规定是长期审查起诉经验的总结,是符合准确、及时办案要求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一条第3款的规定:对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检察院后,人民检察院也要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以上规定的审查起诉的期限是针对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案件来说的,实践中对犯罪嫌疑人未被羁押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不受1个月至1个半月期限的限制,既可以在1个月至1个半月内完成,也可以超过这个期限,但是,必须贯彻迅速、及时原则,不得中断对案件的审查。此外,如果在审查起诉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在逃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中止审查,并按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作出通缉的决定并通知侦查机关执行。共同犯罪中的部分犯罪嫌疑人在逃的,对在逃犯罪嫌疑人应当中止审查,对其他犯罪嫌疑人的审查起诉应当照常进行。中止审查应当由审查起诉部门负责人提出意见报请检察长决定。中止审查的时间不计入审查起诉的期限。
人民检察院经过审查,应当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依法作出提起公诉或不起诉的决定。

2. 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有效时间是多长

合同纠纷、民事诉讼法的诉讼时效为二年。

经济纠纷一般是按照民事法律的原则来处理的,通常情况下,经济纠纷的诉讼时效也是2年,一种比较特殊情况是关于涉外经济技术合同引起的纠纷诉讼时效是4年;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九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申请人不服得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论述起诉期限扩展阅读:

民事诉讼起诉有效时间

《民法通则》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民法通则》136条规定:“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l)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失的。”

《民法通则》137条规定:“诉讼时效的起算是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计算。但是,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民法通则》147条规定:“不服地方法院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

《民事诉讼法》135条规定:“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法院在立案之日起的6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延长6个月;还需延长的,经上级法院批准。”

《民事诉讼法》146条规定:“简易程序审结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

《民事诉讼法》159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民事诉讼法》147条规定:“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

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应当在五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

3. 起诉期限的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1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第4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
这两条是关于行政诉讼的原告应当在什么期限内起诉的规定。行政诉讼的原告既有可能是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相对人,也有可能是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非行政相对人。有的人认为不管是行政相对人还是非行政相对人,只要作为行政诉讼的原告,都应该适用41条和42条的规定。笔者认为不然。41条和42条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应当适用的对象,但从两条规定的内容来看,笔者认为41条只适用于行政相对人,而42条只适用于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非行政相对人。因为:
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之时有义务告知行政相对人行政行为的内容及相对人享有的诉权和起诉期限,而对于非行政相对人行政机关则没有这样的义务。41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诉权和起诉期限的,……”。这一条是关于行政机关未告知相关权利就如何如何的规定,显然是针对行政相对人的规定。如果将这一条适用于有利害关系的其他主体,我们将无法解释下面这个问题:行政机关没有义务告知除行政相对人外的任何人行政行为的内容,更没有义务告知所谓的诉权和起诉期限,没有义务就没有责任,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告诉也不承担任何责任。但适用了41条后,行政机关就要承担41条所规定的两年的不利后果,这显然与无义务就无责任的原则是相矛盾的。
对于非行政相对人提起诉讼时的诉讼期限的计算应当以《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2条的规定为依据。对于非行政相对人行政机关没有告知其行政行为内容的义务更没有告知其诉权和诉讼期限的义务,因此非行政相对人不存在一个知道诉权和起诉期限的问题。但如果非行政相对人知道了行政行为的内容且认为行政行为与其有法律上利害关系就可以在一定期限内提起诉讼。42条专门对此作了规定,即非行政相对人起诉期限的起算点从非行政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行政行为内容时开始计算(不管其是否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而起诉期限应当遵循《行政诉讼法》第39条的规定即“应当在知道做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起诉讼。
具体行政行为是由行政机关做出的对行政相对人实施管理的行为,依据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必须采取措施让相对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然后才能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影响,行政机关所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才是一个受法律认可的法律行为。如果行政机关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让相对人知道其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那么行政机关所作的行为就不是一个受到法律认可的法律行为,这一行为也不能对他人的权利义务造成任何影响,所谓的行政相对人也就不再是这一行为的相对人。也就是说这时的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根本就没有成立,也不能对他人产生任何受法律认可的影响。因此,对于行政相对人来说不存在一个不知道行政行为内容的问题。
但42条是对不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情况应当如何起诉作了规定,因此这一条是不适用予行政相对人的。如果行政机关作出了一定的行为,且没有将其行为内容告知任何人,但一些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益受到了行政机关所谓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实际损害又当如何呢?笔者认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应当提起的是民事上的侵权诉讼,而不应该是行政诉讼。因为对于权益受损害者来说,这时行政机关的行为不是一个行使管理权限的法律行为,而是一个不应当产生任何法律后果的事实行为。所产生的损害后果不是依法律而产生的,所以应当予以弥补恢复原状。
起诉期满,已成为自然债,法律不再保护。

4. 民事诉讼有效期是多久

《民法总则》第一来百八十八条源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第一百八十九条规定,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第一百九十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5. 起诉期限和诉讼时效的区别

您好
诉讼时效的概念:
是指权利人通过诉讼程序,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权利的有效时间。《产品质量法》规定,受害人必须在其知道权利受到损害、或能够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2年内向法院起诉。超过时效起诉的,法院将不保护受害人的权利。诉讼时效是《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人民法院强制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定时间范围。在法定规定范围内,行使其权利,可以受到保护,法定期满后,权利人未行使权利,就不受到法院保护。
二者的区别:
虽然都规定了一个期限,但两者各自的含义是不同的。表现在:
第一,产品质量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解决的是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多长时间以内,有权对可能发生的产品责任损害请求生产者、销售者赔偿,或者说是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在将产品投入流通后的多长时间内,对缺陷产品负有严格责任义务的问题;而产品责任的诉讼时效,解决的是在发生了产品责任损害以后,受害的消费者应在多长时间内起诉的问题。
第二,诉讼时效期间满后,并不意味着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的解除,消费者请求损害的实体权利还是存在,如果生产者、销售者自愿履行债务的,就不能以不知“时效已过”为由再追回已赔偿给消费者的财物。但是,请求权的10年期限满后,法律就免除了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即使因产品存在缺陷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生产者、销售者也不承担产品质量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但是,如果生产者、销售者在卖出产品时对消费者明示的产品安全使用期超过10年的,则不以10年期限为限,而应当以生产者、销售者明示的安全使用期为期限。
如某消费者在1998年购买一台超清晰彩电,生产商在说明书中注明,该机质量稳定,技术先进,产品可安全使用15年。在2002年12月,该机发生爆炸,造成消费者地财物损失。由于该机造成的损害发生在生产者明示的彩电安全使用期内,所以该彩电的消费者可依据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请求生产者赔偿他的财产损失。又因为产品责任的诉讼时效为2年,因此该受到损害的消费者最迟在2004年12月以前提起产品质量侵权损害赔偿。

6. 起诉期限到底有多长

针对派出所的具体行政行为,你既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内至于你说的行政容诉讼起诉时效三个月是指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你现在就可以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不必等到派出所给你答复。行政诉讼最好委托专业的律师来处理,这样能最大限度地维护你的合法权益。
如有需要可以与我助理联系13661982247,预约时间来事务所面谈。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7. 起诉有期限吗

起诉有时复间限制。

通常,公民、法人制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

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最长不得超过20年。

(7)论述起诉期限扩展阅读: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8. 《行政诉讼法》对起诉期限如何规定

第四十来一条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源条件: (一)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四十二条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经审查,应当在七日内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9. 起诉期限~~~

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机关作出专的具体行政行为,而向人民属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其起诉可由人民法院立案受理的法定期限。行政诉讼起诉期限是法律设定的起诉条件之一,解决的是行政起诉能否进入司法实体审查的问题。
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由法律规定。行政诉讼法第39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行政诉讼只有起诉期限的耽误,没有起诉期限的中断。只有在起诉期限内提起诉讼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才有权对其进行司法审查。超过起诉期限起诉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只能裁定不予受理。如果在立案受理时没有查明,但在审理过程中查明已超过起诉期限的,人民法院应该裁定驳回起诉。

10. 问:请简述行政诉讼中特殊情况下起诉期限的计算

1、你朋友不仅可以行政诉讼,还可以行政复议,不过必须在60日内;
2.三个月内行政诉讼,按照《民事诉讼法》关于期限的规定,期限以时、日、月计算,但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内,那朋友最后的提起诉讼的时间应在3月22日。
3,最好提前几天,省的在这个简单的问题上有分歧,影响自己的诉权;
4.建议先行政复议,行政复议不收费,节约成本。

阅读全文

与论述起诉期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