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养老保险与工龄计算关系
一、养老保险与工龄计算关系:缴纳的时间越长,缴纳的年限越长,到时候领取的养老金就越多,缴纳的越少,领取的就越少。
二、尽管累计缴费年限在10年或15年以上,并且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就能够享受养老金待遇,但是缴费年限越长,缴费金额越多,今后的养老金也就越多,反之则少。
三、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一般来说养老保险:单位20%,个人8%。
拓展资料:
一、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二、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已办理退休手续;
三、所在单位和个人依法参加养老保险并履行了养老保险缴费义务;
四、个人缴费至少满15年(过渡期内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如今,中国的企业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为:男职工60岁;从事管理和科研工作的女职工55岁;从事生产和工勤辅助工作的女职工50岁,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女年满55周岁;
五、基础养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六、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
② 紧急求助 关于养老保险的视同缴费年限和档案!!
能找回来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视同工龄认定的时候就看个人档案的。
不过你可以试试找原先的招工表看看,进到公司就算是临时工也应该有这个,然后再拿着工资条,最好是84年到99年每年年初年末的工资条,到劳动局审档的地方咨询下,看看这些能证明工龄的东西可不可以算视同工龄。
③ 养老保险根据档案里的记录来确认工龄年限对吗
1、现在的工龄计算不象过去那样、按你工作的时间,现在的工龄计算就是你的缴费年限,通俗一点就是你缴纳了社保没有工作但是一样有工龄,交了多少年就有多少年的工龄。但是你如果工作没有缴费一样没有工龄。你的保险按你缴费的年限来计算。
2、你保险中断当然会影响你今后的退休金。
3、社会保险是可以累计的,是缴纳了15年到你法定的退休年龄就可以领取退休金,但是会很少的。现在的退休金的计算直接和你缴费的年限、和缴费的多少挂钩。
所以你的缴费记录跟你的档案工龄无关,因为你不牵扯到视同缴费。
④ 养老保险 工龄 档案
这三者之间有关系的。档案:每个人都会建立档案,有学生档案和工作档案组成。档案很重要,相当于你一生的履历,而且你办理退休的时候是要审核档案里面的工龄,很多地方没有档案是办不了退休的。
工龄:工作年龄的意思,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军龄也视同工龄。(这也是需要审档案的原因之一)实施养老保险之前的工作年限都是要带着档案去认定工龄的。
保险:职工养老、医疗等的保障。养老缴费满15年就可以办理退休了。这里面的15年是包括上面档案审核出来的视同工龄的。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⑤ 养老保险 和 工龄
1,养老保险是属地管理制
2,保险缴纳年限和工龄是两个概念,工龄是以单位的工作档案记录为准,缴纳年限是以你保险实际缴纳月数累计
3,如果这单位是属于自收自支性质的,你可以要求以前的单位为你补缴养老保险。如果是国家拨款性质的是按公务员进行管理,不缴纳养老保险的
4,只要你档案中包含之前这家单位的工作档案,就不影响你工龄的计算,而且如果是拨款性质的事业单位,也不影响你养老保险年限的计算
⑥ 社保、档案和工龄关系
不是公务员就不存在工龄
退休养老金由社保局按你缴费年限计算,跟工龄没关系
档案功能正在弱化,建议留着,可以放人才中心或者人才市场
考公务员,自己好好琢磨干部身份保留、工龄追加等问题,工龄有用
⑦ 档案工龄与社保的关系是什么
工龄是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那一天算起的。在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之前,工龄是从劳动者去用人单位报到,正式上班的那一天算起的。
所以在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之前,工龄以档案工龄为准;在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之后,工龄从员工的社会保险档案建档的那一天算起。
工龄、档案、社保三者的关系:
工龄:
1、与全额拨款的机关事业单位有关,因为全额拨款机关事业单位不交养老保险,工龄视同缴费年限。
2、与建立社会保险之前参加工作的人员有关,因为在没有建立社保之前参加工作的工龄视同缴费年限;
3、如果是建立社会保险之后参加工作的就没有工龄之说,这就是说:当你达到法定退休年限时,社会保险部门是根据你的缴费年限、缴费额计算退休金的;假设你工作一辈子,但从来没有交过保险,尽管工龄很长,那么也没有退休金。
所以,“工龄”其实质是参保年限与视同缴费年限的计算,人们习惯于把它称谓工龄。
另外只要参保就有档案,档案除了记载你的工作经历、参保年限之外,更重要的是退休时的审批必须用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