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专利知识 > 规定期限内的权利是什么词语

规定期限内的权利是什么词语

发布时间:2021-09-09 06:19:07

㈠ 哪些权利期间有除斥期间

除斥期间仅适用于形成权。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或当事人依法确定的对于某种权利所预定的存续期间,又称预定期间。

形成权概念的建立,是法学上的一项重大发现,它由德国学者赛克尔(Secke·D于1903年正式指出。所谓形成权,是指权利人依自己单方面的意思表示,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权利,如追认权、解除权、撤销权、抵销权等。各国民法对许多形成权均设有预定期间的限制,一经届满,这些形成权即告消灭。但并非所有形成

权都设有除斥期间限制,法律对形成权是否设定除斥期间以及期间的长短,通常以立法上的利益衡量而定。

(1)规定期限内的权利是什么词语扩展阅读:

1、除斥期间一般是不变期间。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止、中断或者延长。

2、除斥期间消灭的是权利人享有的实体民事权利本身,如追认权、撤销权、解除权等这些形成权(有学者认为,除斥期间也适用于支配权和请求权,如建设用地使用权70年的期间就是除斥期间)。

3、除斥期间规定的是权利人行使某项权利的期限,以权利人不行使该实体民事权利作为适用依据。

4、除斥期间是自相应的实体权利成立之时起算。

所谓除斥期间,是指法定的权利固定存续期间,权利人在该期间不行使权利,该期间经过后即发生权利消灭的法律效果。除斥期间为固定的不变期间,不存在中止、中断和延长的问题。因而,权利人如欲保全自己的权利,就必须在除斥期间内行使权利,否则,该期间经过后,权利人的实体权利本身便发生消灭。

㈡ 权利是指什么

权利一般是指 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与义务相对应,法学的基本范畴之一,人权概念的核心词,法律规范的关键词。在 家庭、社会、国家、国际关系中隐含或明示的最广泛,最实际的一个内容。从通常的角度看,权利是法律赋予权利主体作为或不作为的许可、认定及保障。

权利,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与义务相对应,法学的基本范畴之一,人权概念的核心词,法律规范的关键词。在家庭、社会、国家、国际关系中隐含或明示的最广泛、最实际的一个内容。从通常的角度看,权利是法律赋予权利主体作为或不作为的许可、认定及保障。

权利通常包含权能和利益的两个方面。权能是指权利能够得以实现的可能性,它并不要求权利的绝对实现,只是表明权利具有实现的现实可能;利益则是权利的另一主要表现形式,是权能现实化的结果。权能具有可能性,利益具有现实性。也可以说权能是可以实现但未实现的利益;利益是被实现了的权能。因此,权利有着应然权利和实然权利之分。

词源
“权利”一词在古代汉语里很早就有了,但大体上是消极的或贬义的,如,所谓“接之于声色、权利、愤怒、患险而观其能无离守也”;“或尚仁义,或务权利”。这种语义上的权利不是一个可以用来构造法律关系的法学概念。 中国古代法律语言里也没有像英文“权利”、“义务”那样的词汇。19世纪中期,当美国学者丁韪良先生(W.A.P.Martin)和他的中国助手们把维顿(Wheaton)的《万国律例》(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翻译成中文时,他们选择了“权利”这个古词来对译英文“rights”,并说服朝廷接受它。从此以后,“权利”在中国逐渐成了一个褒义的、至少是中性的词,并且被广泛使用。我们在此要考察的,就是后来的、或所谓现代意义上的“权利”一词的涵义。

权利一词难以界定在某种程度上与权利一词的过度使用有关。权利语言虽然源于西方,但权利文化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全球现象。作为用来诉求和表达正义的方便而精巧的工具,权利语言提供了一种表述 实践理性要求的途径。换言之,只要自己认为是合理、正当的需求,就可以称之为“权利”。作为其负面的结果,权利语言经常被滥用,关于权利及其涵义的讨论也时常发生一些误解。也许因此,《牛津法律便览》的“权利”词条直截了当地把权利说成“一个严重地使用不当和使用过度的词汇。”不过,另一方面,如何界定和解释“权利”一词,又是法理学上的一个很有意义的题目。因为权利是现代政治法律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无论什么样的学派或学者都不可能绕过权利问题,相反,不同的学派或学者都可以通过界定和解释“权利”一词来阐发自己的主张,甚至确定其理论体系的原点。正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思想史上,对于究竟什么是权利,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大致说来,对权利的界定有伦理的和实证的分别。

一类是从伦理的角度来界定权利。一般说来,格劳秀斯和19世纪的 形而上学法学家们强调的是伦理因素,如,格劳秀斯把权利看作“道德资格”;霍布斯、斯宾诺莎等人将自由看作权利的本质,或者认为权利就是自由;康德、 黑格尔也用“自由”来解说权利,但偏重于“ 意志”,而且,他们的自由概念与霍布斯的也很不相同。严格说来,康德的权利定义是不限于意志自由的,他很重视人与人的协调共存。黑格尔指出:

“一般说,权利的基础是精神,它们的确定地位和出发点是意志。意志是自由的,所以意志既是权利的实质又是权利的目标,而权利体系则是已成现实的 自由王国。”

这些解释都是将权利看作人基于道德上的理由或超验根据所应该享有之物,虽然也涉及利益,如拥有某物或做某事,但并不以利益本身为基点。

另一类是从实证角度来界定权利。如,实证主义把权利置于现实的利益关系来理解,并侧重于从实在法的角度来解释权利。德国法学家耶林使人们注意到权利背后的利益。他说,权利就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利益。同时,不是所有的利益都是权利,只有为法律承认和保障的利益才是权利。功利主义者认为由社会功利规定全部的权利和义务并派生出所有的 道德标准。权利的实质是普遍的功利。

这两类界定只是笼统言之。其实,这两类分别里又包含诸多小的分别,同时,这两类之间也有些交叉。所以,一些教科书对关于权利的界定作了许多的分类,主要有“自由说”、“意思说”、“利益说”、“法律上之力说”。

从以上可见,仅仅从某个特定的角度给权利下一个定义并不难,但这样做容易导致权利问题的简单化、庸俗化。为了全面、正确的理解权利概念,较为关键的是把握权利的要素,而不是权利的定义。

㈢ 规定日期不得超过写出对应的词语是什么

时限——完成某事所限定的时间。
时效—— 1.指在一定时间内能起的作用。 2.法律所规定的有关刑事责任和民事诉讼权利的有效期限。

㈣ 什么是法律规定的期间

法律规定的期间即在法律中规定好的期间,说的有点废话,不过就是这个意思
而除斥期间
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民事实体权利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内不行使相应的民事权利,则在该法定期间届满时导致该民事权利的消灭。例如《继承法》规定,受遗赠人在知道受遗赠的二个月内不作出接受遗赠的意思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这里的二个月就是除斥期间。
除斥期间的特点
1、除斥期间则一般是不变期间。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止、中断或者延长。
2、除斥期间则消灭的是权利人享有的实体民事权利本身,如追认权、撤销权、解除权等这些形成权(有学者认为,除斥期间也适用于支配权和请求权,如建设用地使用权70年的期间就是除斥期间)
3、除斥期间规定的是权利人行使某项权利的期限,以权利人不行使该实体民事权利作为适用依据
4、除斥期间是自相应的实体权利成立之时起算。
所谓除斥期间,是指法定的权利固定存续期间,权利人在该期间不行使权利,该期间经过后即发生权利消灭的法律效果。除斥期间为固定的不变期间,不存在中止、中断和延长的问题。因而,权利人如欲保全自己的权利,就必须在除斥期间内行使权利,否则,该期间经过后,权利人的实体权利本身便发生消灭。

㈤ 美式期权是指在规定的有效期限内的任何时候可以行使权利,这句话对吗

美式期权是指在规定的有效期限内的任何时候可以行使权利,这句话是对的。为什么呢?
因为期权履约方式包括欧式、美式两种。欧式期权的买方在到期日前不可行使权利,只能在到期日行权。美式期权的买方可以在到期日或之前任一交易日提出执行。

我国目前是欧式期权。

㈥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其中的“知道或应该知道”法律上有什么具体解释

“诉讼时效期间”才能进行诉讼是为了督促当事人及时的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也是为了防止时间太久造成双方举证困难,诉讼时效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的3年诉讼时效,一种是20年的长期的诉讼时效。

一、普通诉讼时效与长期诉讼时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

第一百九十二条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例如:甲要求乙还钱,乙说现在过了诉讼时效,这钱我不还了,乙的做法在法律上是成立的,法官是会支持乙的主张,这就是上述条款中的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又例如:甲要求乙还钱,实际上过了诉讼时效,但乙仍然同意履行义务,也就是答应还钱,然后乙就不能再以已过了诉讼时效为由反悔这个承诺;或者甲没要求乙还钱,但乙主动把钱还了,此时乙就不能以自己还钱时超过诉讼时效为由要求甲再把这笔钱还回来。

㈦ 除斥期间是什么意思除斥期间是可以行使权利还是不可以

除斥期间即权力可以行使的期间,一般是法定的权利,如撤销权。这个权利是主动权利,你超过期间不行使的权利就会丧失。合同存续期间内相关权利规定在合同上,是约定的权利,如收款的权利。你一般不必主动行使,而是发生纠纷的时候你可以对对方主张。前面两种不同期间内的权利你皆可行使,不必钻牛角尖。

㈧ 权利是什么意思,权力是什么意思

①能支配或指挥别人的力量:权力;权限;权威;军权;大权在握。
②应当享受的利益:权利;权益;弃权;人权。
③应变;暂时变通:权谋;权宜之计。
④暂且;姑且:权且。
⑤衡量;考虑:权衡;权其利弊。
⑥姓。参“权姓”
⑦数学用语。
⑧权在计算机语言中的定义,指每位所具有的值
⑨〈古〉又同‘颧’。
简体字的‘’权‘’是从木从又。这里的‘’木‘’指扎实的基础。‘’又‘’是一个象形字,像人的手。因此‘’木‘’与‘’又‘’联合起来的意思是:在扎实的基础上用手指挥别人,即为权。
本义:黄花木同本义 权,黄华木也。从木,雚声。――东汉·许慎《说文》
权,黄英。――《尔雅·释木》。
又如:权舆(草木萌发的状态)
于嗟乎,不承权舆。――《诗·秦风·权舆》
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大戴礼记·诰志》
秤。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权,称也――《论语·尧曰》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智必知权——柳宗元《断刑论》
集解锤,谓之权。――《广雅·释器》
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汉书·律历志》谨权量,审法度。――《论语·尧曰》
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庄子·胠箧》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

㈨ 权利是什么意思

权利指权势和货财。

详细解释:

(1)权势和货财。

(2)法律用语。

指公民依法应享有的权力和利益,或者法律关系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为满足其特定的利益而自主享有的权能和利益。

权利是一个法律概念,一般指了赋予人们的权力和利益,即自身拥有的维护利益之权。它表现为享有权利的公民有权作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人作出相应的行为。

权利: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与义务相对应,法学的基本范畴之一,人权概念的核心词,法律规范的关键词。

在家庭、社会、国家、国际关系中隐含或明示的最广泛、最实际的一个内容。从通常的角度看,权利是法律赋予权利主体作为或不作为的许可、认定及保障。

权利通常包含权能和利益的两个方面。权能是指权利能够得以实现的可能性,它并不要求权利的绝对实现,只是表明权利具有实现的现实可能;利益则是权利的另一主要表现形式。

是权能现实化的结果。权能具有可能性,利益具有现实性。也可以说权能是可以实现但未实现的利益;利益是被实现了的权能。因此,权利有着应然权利和实然权利之分。

出自:老舍《四世同堂》十四:“他觉得他既没有辜负过任何人,他就应当享有这点平安与快乐的权利。”

示例:胡适《国语文法概论》:“二十年来,教育变成了人人的权利,变成了人人的义务。”

(9)规定期限内的权利是什么词语扩展阅读:

权利的近义词:

1、势力

势力,指威势,权势,实力;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力量。

出自:老舍《茶馆》第二幕:“一改民国呀,他还有钱,可没了势力,所以侄子们敢欺负他。”

示例:柳青《铜墙铁壁》第九章:“要不是三十六师留在上头保榆林,就是看见野战军的势力大,缩回去了。”

2、职权

指职务范围以内的权力。

出自:老舍《四世同堂》二五:“他的热心绝不会使他侵犯了校长或任何教员职员的职权,或分外多管些闲事。”

示例:有的干部利用职权侵占国家或集体的财产,必须予以严惩。

㈩ 法律上有个词叫"除斥期间",它什么意思谁知道

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民事实体权利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内不行使相应的民事权利,则在该法定期间届满时导致该民事权利的消灭。
特点:1除斥期间则一般是不变期间。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止、中断或者延长。
2除斥期间则消灭的是权利人享有的实体民事权利本身,如追认权、撤销权、解除权等。
3除斥期间规定的是权利人行使某项权利的期限,以权利人不行使该实体民事权利作为适用依据
4除斥期间是自相应的实体权利成立之时起算。

阅读全文

与规定期限内的权利是什么词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