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么评价“9年‘限塑令’名存实亡,反大超市赚得钵满盆满”
国家在很久之前就发布了限塑令,当时我也是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很震惊,虽然知道是为了保护环境,但是我也不想以后都不能使用塑料袋啊,因为这个其实是很方便的,当时我记得这个所谓的限塑令其实就是大概一个月作用的时间,真正的比较的有效果实行了一下,在之后呢,塑料袋还是在每个超市里面出现,但是呢,不一样的是,我们以前买东西是可以免费要求要一个塑料袋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小袋子二毛,大袋子三毛,这样需要收费才能使用的,这个几乎就是现在所有超市的一个特点了,那么这背后又有怎么样的一个隐情呢?
我自己家就是开超市的,这个袋子的成本其实大概是二分钱,卖出去的话,2毛到三毛,虽然价格不高,但是直接的翻了十倍啊,这样的收益其实是很赚的,因为一个超市每天都是要卖出去很多的袋子的,这2毛钱不算什么,但是其中十几倍的利润就是现在的超市都喜欢搞一些的收费的袋子的,当然了,这些应该都是一些大超市里面的,因为我在很多的小超市里面购买东西的时候,仍然就是不要钱,免费拿。
按道理国家出行这样的限塑令大家应该响应才是,为什么依旧是这么多的超市使用塑料袋呢?其实不然,至少很多的老头老太太外出买菜的时候都是自己带着小车或者布袋去买的,这个在北京这边很常见的,并没有名存实亡,塑料袋,对大家来说很方便,限塑的话,应该就是一种收费的制度就好了,真正取消掉对人们的生活其实带来很大的麻烦,与其说不服从限塑令,不如说还是为了服务百姓。
❷ “限塑令”已名存实亡了吗
近期,国家发改委向社会征集塑料垃圾污染防治的建议,“限塑令”发布十年后,中国治理“白色污染”的成效再度引发舆论热议。
一方面是社会对“限塑令”效果的质疑,一方面是快递、外卖等新业态对塑料包装的刚需,中国与“白色污染”的拉锯战前路如何?
王洪涛称,现如今,随着快递、外卖等新业态的发展,“限塑令”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已与十年前大不相同。民众更加重视环保,社会对白色垃圾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❸ “限塑令”到底好不好
建议让商家提供环保纸袋.才是解决之道.
分析:
买东西,一定要袋子装,而采取购袋方式.只是把袋子的费用转到消费者,消费者还是要买袋子.解决环保问题不成立
买东西,商家提供环保纸袋,对商家成本提高少许,解决环保问题成立.
❹ 塑料袋为何屡禁不止
9年前的“六一”不仅是儿童节,更是“限塑令”实施的日子。这份“限塑令”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往昔那些布袋子、菜篮子,实际并没过时,依然能用并且好用,只是大家的观念被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裹挟着向前冲,认为限塑“很麻烦”“没必要”。然而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算算眼前的生活账,塑料袋为舒适便利加分;如果算笔长远的环保账,滥用塑料袋则为健康家园减分。与其等到不得不付出惨重代价,不如现在就脚踏实地出硬招,减用、限用塑料袋。
❺ 为何说限塑令应延长监管链条
据报道,2017年是“限塑令”正式施行的第九年,然而调查显示,小商铺直接提供免费塑料袋,大商店卖塑料袋,已是司空见惯之事。在一些地方,限塑令可说名存实亡,已几乎沦为“卖塑令”。
专家表示限塑令的窘境既有监管层面的问题,也有利益关系的掣肘,再加上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限塑令执行中的困境,如同今天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对政府部门而言,加强监管力量、创新监管方式,是加强源头治理的题中之义。限塑令也应该延长监管链条,不仅要限用,也要限售、限产,在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同时发力
❻ 怎么评价“9年‘限塑令’名存实亡,反大超市赚得钵满盆满”
国家在很久之前就发布了限塑令,当时我也是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很震惊,虽然知道是为了保护环境,但是我也不想以后都不能使用塑料袋啊,因为这个其实是很方便的,当时我记得这个所谓的限塑令其实就是大概一个月作用的时间,真正的比较的有效果实行了一下,在之后呢,塑料袋还是在每个超市里面出现,但是呢,不一样的是,我们以前买东西是可以免费要求要一个塑料袋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小袋子二毛,大袋子三毛,这样需要收费才能使用的,这个几乎就是现在所有超市的一个特点了,那么这背后又有怎么样的一个隐情呢?
我自己家就是开超市的,这个袋子的成本其实大概是二分钱,卖出去的话,2毛到三毛,虽然价格不高,但是直接的翻了十倍啊,这样的收益其实是很赚的,因为一个超市每天都是要卖出去很多的袋子的,这2毛钱不算什么,但是其中十几倍的利润就是现在的超市都喜欢搞一些的收费的袋子的,当然了,这些应该都是一些大超市里面的,因为我在很多的小超市里面购买东西的时候,仍然就是不要钱,免费拿。
按道理国家出行这样的限塑令大家应该响应才是,为什么依旧是这么多的超市使用塑料袋呢?其实不然,至少很多的老头老太太外出买菜的时候都是自己带着小车或者布袋去买的,这个在北京这边很常见的,并没有名存实亡,塑料袋,对大家来说很方便,限塑的话,应该就是一种收费的制度就好了,真正取消掉对人们的生活其实带来很大的麻烦,与其说不服从限塑令,不如说还是为了服务百姓。
❼ 限塑令因其可塑性而造成了执行的困难
据报道,2008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实施,但是目前9年过去了,“限塑令”虽有一定成效,但多数人已渐渐忘记,甚至很多人感觉塑料袋的用量比以前更大了:小商铺随便给,大超市也不少用。
除此之外监管也存在可塑性,不管是生产前端还是消费终端,监管的力量和巨大的市场相比,就是每天24小时盯着也不会有明显的作用,专家表示如果想要彻底实现限塑令就需要考虑从制度上给予刚性加持,减少“限塑令”的可塑性。
❽ 限塑令效果怎样呢
“限塑令”效果遭疑 治理白色污染前路将如何
近期,国家发改委向社会征集塑料垃圾污染防治的建议,“限塑令”发布十年后,中国治理“白色污染”的成效再度引发舆论热议。
一方面是社会对“限塑令”效果的质疑,一方面是快递、外卖等新业态对塑料包装的刚需,中国与“白色污染”的拉锯战前路如何?
对于“限塑令”的落地难,诸如政策效能不足,处罚威慑低,监管不力等等,都是社会讨论的焦点,“限塑令”十年来效果到底如何?
王洪涛认为,“名存实亡”的说法的确有些夸张。“限塑令”已施行十年,对白色垃圾的治理,民众环保意识的提升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限塑令”施行效果不能满足人们的预期,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王洪涛称,现如今,随着快递、外卖等新业态的发展,“限塑令”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已与十年前大不相同。民众更加重视环保,社会对白色垃圾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业态加剧白色垃圾增长
国家发改委提到,近年来随着电商、快递、外卖等新业态的发展,塑料餐盒、塑料包装等的消耗量快速上升,造成新的资源环境压力。
那么,电商、快递、外卖等新业态的发展到底给资源环境带来了多大的压力?
记者走访了北京的一家餐厅,该餐厅在某外卖平台上有4000多的月销量,记者在20分钟的用餐时间内,看到了5名外卖员取走了16份外卖,每一份外卖都用了至少一个塑料袋进行包装,每个塑料袋里装着2到3个塑料餐盒。
记者随后联系到了该餐厅的负责人,该负责人告诉中新网记者,因为餐厅主营快餐,打包的需求量并不大,外卖火起来之前,餐厅对塑料袋的需求量并不大。不过,随着外卖平台的发展,该店对塑料袋的需求也水涨船高,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就要用上近万个。
该负责人还说,因为餐厅主营汤面,为了防止汤汁洒出而带来的差评,餐厅都会尽可能包装的更加严实。塑料餐盒在盖上盖子前还要再铺一层保鲜膜,盖上盖子后再用塑料袋打包好。“纸盒纸袋实在不适合,可降解材料的成本又太高,我们现在也只能这么做。”该负责人称。
此前就有媒体报道,根据公开数据保守估算,饿了么、美团外卖、网络外卖三大外卖平台日订单量总和在2000万单左右。以每单外卖用1个塑料袋、每个塑料袋0.06平方米计算,每天所用的塑料袋能覆盖120万平方米的面积,铺满168个足球场。
此外,还有环保组织调研发现,每单外卖平均会消耗3.27个一次性塑料餐盒/杯,这意味着外卖每天消耗的餐盒超过6000万个。以每个餐盒5厘米高计算,摞起来高度相当于339座珠穆朗玛峰。
“白色污染”该如何防治?
在电商、快递、外卖等新业态的持续发展下,塑料垃圾污染的严重性可谓触目惊心。那么,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有效防治这些白色垃圾?
对于白色垃圾的控制,王洪涛也给出了三点建议,其一是加强执法力度。王洪涛认为,“限塑令”的政策本身很好,但欠缺了相应的执法支持。“现在施行的‘限塑令’并没有严格执法,对一些违规使用超薄塑料袋的商家缺乏有效的处理措施,只是给商家增加了收入。”王洪涛说。
此外专家表示应适度提升有偿塑料袋的价格,“一个塑料袋两毛钱的限塑措施,对于现在的人均收入来讲还是比较低的。无法从经济上对塑料袋的使用进行有效调节。”王洪涛称。
王洪涛认为,中国可以参照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对有偿使用的塑料袋进行征税。“这份收入不应该给超市,而该由超市代收,并最终上交给国家,用于白色垃圾的处理工作。”王洪涛说。
此外,王洪涛称,中国还一直在寻求更好的白色垃圾处理方法。不过,说到底还是要倡导“绿色生活”,大家外出购物尽量自带环保购物袋,减少不必要的塑料消费,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助力环保。
❾ 国家的08年的限塑令,现在都没有当回事了。。。除了大润发超市。。和限塑令类似的还有什么政策
多了!
比如公共场所禁烟,好多地方人大都通过地方立法成了法规,照样在抽。
再如苏州市地方立法的养狗条例,满大街的大狗,一纸空文。
那可都是法律法规!
政策么,本来就是只有发布没有废止的,可以说大部分没有废止的政策都不再执行了。
❿ "限塑令"颁布10年情况怎样
临近午后,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上一家超市的收银处,顾客不是很多。购物篮里装着5根茭白、两捆香菜、两包馒头,今年62岁的王阿姨并未像其他顾客一样购买超市提供的塑料购物袋,而是从兜里拿出一个布袋子。她说,布袋比塑料袋结实、提起来不勒手,已经用了几年了。
当然,无论是堵还是疏,最关键的坎是公众环保意识的转变。以全球“限塑”最为成功的爱尔兰为例,除了通过收税提高塑料袋价格,爱尔兰还将“限塑”重心放在了公民意识培养上。政府长期在学校、社区等开展宣传教育,给消费者分发环保宣传手册、环保购物袋等,如今爱尔兰全社会已经形成不接受、不欢迎塑料袋的氛围。
“ 限塑令 的核心价值在于向整个社会传递这样一个信息——资源有价,使用资源需要付出成本。”专家表示,只有引导大多数消费者形成资源有价意识,让消费者从思想上“限塑”,才能促进人们主动参与“限塑”,最终达到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