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企业因经营期限到期准备进行解散清算(不是破产),以清算组名义到银行开设清算账户,需要哪些手续
1、企业因经营期限到期准备进行解散清算(不是破产),以清算组名义到银行开设清算账户,专需要哪些手续?属
具体手续需要联系开户银行确定。一般需要股东会决议(含清算组成员)、清算组组长证明、授权委托书、经办人身份证及银行需要的其他资料等。
2、开设那类型的账户?
该账户属于临时账户,有效期一般不超过两年。现在银行一般不办理开设清算组临时账户的业务(破产清算的除外)。
Ⅱ 公司经营期限届满的后果
公司法第复181-189条主要就是制讲公司营业届满解散的处理程序。简言之:15日内由股东成立清算组,成立清算组后10内通知债权人,60日内登报公告公司解散,然后清偿工资、保险、补税、债务,剩余资产按股东出资比例分配。公司清算结束后向工商部门提交股东大会解散决议,股东大会通过的清算报告,公告公司终止。
具体的表格和程序按当地工商部门的要求为准。
如果不办理,工商肯定会吊销,到时解散就会有麻烦,主要是罚款,如果有税务问题更恼火,还是好散吧。不要给自己添麻烦。
Ⅲ 营业执照到期后可自行解散吗
营业执照到期了如果想经营最好做个营业执照期限变更 个体的可以换照~
公司的可以变更经营期限~
如果不想经营请注销营业执照或者转让给他人,以免年检不过法人上黑名单3年不能注册公司
Ⅳ 公司经营期限届满后解散公司,那么公司应当办理哪些法
第一百八十条公司因下列原因解散: (一)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版章程规定的权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第一百八十三条公司因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第(五)项规定而解散的,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 组,开始清算。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 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该申请,并及时组织清算组进行清算。 第一百八十八条公司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当制作清算报告,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并报送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公司登记,公告公司终止
Ⅳ 一个公司经营期限届满后解散公司,那么公司行当办理哪些法律手续
第一百八十条公司因下列原因解散:
(一)公司章程规定版的营业期限届满权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第一百八十三条公司因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第(五)项规定而解散的,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 组,开始清算。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 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该申请,并及时组织清算组进行清算。
第一百八十八条公司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当制作清算报告,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并报送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公司登记,公告公司终止。
Ⅵ 用人单位经营期满解散是否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4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一)劳动合同期满的;(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对第四、第五项情形,该法第46条规定应予以经济补偿。但对于因用人单位经营期限届满不再经营是否应支付经济补偿金,现实中观点不一。 有一种观点认为,虽然《劳动合同法》把用人单位提前解散作为法定终止事由,却没有考虑到用人单位经营期限届满解散的情形。《公司法》第181条规定:“公司因下列原因解散:1.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用人单位经营期满不再经营,即主体灭失,与劳动者死亡而主体消失相类似,应当视为劳动合同自然终止,该种情形符合《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本意,对照第44条的规定,是不属于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的。也有一种观点推理说,既然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或者过失性消灭,如被吊销、责令关闭等,都不属于第44条列举的终止情形,需要承担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那么,经营期限届满而解散就更属于终止情形,更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根据《公司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公司章程规定的经济期限届满,除非股东通过依法修改公司章程而存续外,公司应当依法予以解散。而经营期限是指经登记机关核准,允许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时限。经营期限到期,应办理注销登记,如继续经营,还应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因此,笔者认为,经营期限届满不再经营是否应支付经济补偿金与劳动合同期限存在内在的联系。其一,如用人单位预先使劳动合同期限与经营期限相一致,即经营期满,劳动合同也期满,那么劳动合同即行终止。此种终止情形显然属于用人单位自身原因而致使无法继续与劳动者续订劳动合同,故参照《劳动合同法》第44条第5项的规定,用人单位应按工作年限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其二,如用人单位经营期满,但劳动合同期限未满,用人单位基于各种原因不再继续经营,应当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即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由用人单位预告解除劳动合同,也应由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最高人民法院今年出台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对此争议有了结论性规定:“《劳动合同法》施行后,因用人单位经营期限届满不再继续经营导致劳动合同不能继续履行,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弥补了《劳动合同法》第44条的不足和缺漏。(老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