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借调多长时间可以转正,事业单位人员,调到行政单位。
机关事业单位确需借调工作人员,须经借出单位、借入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借出单位组织(干部)、人事部门备案,借调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借调期满后若需继续借用,须重新履行审批手续,并经借出单位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同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借调人员不得在借入单位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等待遇。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挂职锻炼按照《关于干部挂职锻炼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组通字〔1994〕26号)和《关于印发〈干部挂职工作的若干规定〉的通知》(黑组通字〔2004〕37号)规定,应由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挂职单位和派出单位共同抓好其工作安排和日常管理。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岗学习、培训、考察,须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组织(干部)、人事部门审核,报主管部门审批,并在规定时限内返岗;因特殊情况未能按时返岗,须经单位同意并履行请销假手续。
(1)人事借用没有明确期限扩展阅读
方法步骤:
1、用人单位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向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申报用人计划。计划内容包括:本单位编制、职位空缺情况、拟选调人员资格条件等。同时抄报市编办。
2、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与用人单位联合发布公告。
3、用人单位按照公告要求,配合组织人事部门组织报名并进行资格审查。
4、选调公务员或参照管理单位工作人员的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统一组织报考人员进行笔试、面试,如职位需要可进行计算机技能测试;选调技术工人的原则上不进行笔试。
5、根据考试最终成绩由高到低,一般按照多于应选人数的比例确定考察对象,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与用人单位联合对拟选调初步人选进行考察。选调工人的,一般情况下直接进行考察。
6、在组织人事部门指导下,由用人单位依照国家统一规定的项目和标准组织对拟选调人选进行体检。
7、根据考察和体检结果,用人单位党组(党委)研究确定拟选调人员后,按照管理权限,报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研究决定。报告内容包括:本单位现有编制、职位空缺情况、考试考察结果、党组(党委)会议纪要。同时,附拟选调人员考察材料和《调动审批表》。
8、经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研究决定后,按规定的程序办理调动手续。
9、特殊职位科级以下工作人员的选调,先由用人单位向组织人事部门上报用人计划及特殊需求,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同意后,再确定拟选调初步人选,经用人单位与组织人事部门共同考察后按规定的程序办理调动手续。
② 抽调和借调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抽调和借调的本质区别:
(1)二者调走时间不同:抽调时间是不固定的,一般没有时间限定。借调一般说来,都要有
个时间期限。
(2)二者单位不同:抽调通常是在一个单位、一个系统内,一个部门内进行人事调动。借调
一般是不同单位,不同系统之间的借用。
(3)二者上下级关系不同:抽调是自己单位的上级或合作单位,因某种工作的临时需要向自
己所在单位临时抽用的。而借调一般是上级向下级单位借调。
二者的共同点:抽调、借调都是临时工作需要不转劳动关系劳动关系仍在自己的原单位。
(2)人事借用没有明确期限扩展阅读:
借调作为一种特殊的机关工作人员流动方式,存在一定合理性。但是,借调太过随意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则背离了行政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方向。
借调乱象的危害:
助长了让下级机关分摊人力成本的不正之风。借调单位不用给被借调人员发工资和福利,或者只承担与正式员工相比较非常少的工资和福利,而且无须或只需较少承担培养责任,相当于近乎无偿占用了被借调单位的人力资源,导致实际中的行政成本不是降低了而是增加了。
③ 人事借调超过二年怎么办
人事借调超过二年,劳动者可以和原用人单位沟通,要求返回用人单位,如果借调的相关事务尚未处理完成,劳动者可以和借调单位协商延长借调时间,如果借调期满,借调单位未作借调延期的,借调人员应当依法交接工作,借调到期后即可返回用人单位。
人员借调一般是由于技术攻关、引进专案、确保重点建设或扩大事业范围等原因,急需某类专用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在调用有困难的情况下所采取取的临时或短期借用的办法。
假如有甲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乙用人单位由于工作需要,与甲单位协商后,请该劳动者到乙单位为乙用人单位工作的情形。
借调人员,甲、乙两个用人单位需要认真协商,并签订借调人员协议。该协议应将借调时间、期限,双方的权利、义务,特别是涉及被借调人员的劳动权利、义务约定详细、明确。
例如被借调人员的工资是多少,由谁承担,由谁支付,社会保险费用由谁承担等。顺便讲明,被借调人员的社会保险费用无论由甲单位还是乙单位承担,负责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的单位必须是甲用人单位,因为被借调人员是与甲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如果被借调人员因劳动权利义务与乙单位发生纠纷,甲单位有责任与乙方协商解决纠纷。如果该纠纷得不到解决,被借调人员欲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可以将甲单位作为被诉人,将乙单位作为第三人,要求其参加仲裁活动。
人事借调较为正式,而人事借用就是临时帮忙性质。
人事借调是一种人事安排,常见于政府及公营机构。被借调的人员会由原任机构或单位(原任单位)暂时"借"到其他机构或单位(借调单位)任职,以执行指定的工作。
④ 公务员借用跟借调有什么区别
公务员工作中的借用跟借调的区别如下:
1、性质不同
公务员借调比借用正式一些。
借用,是指特殊情况下,被借到别的单位临时工作一段时期。
借调,是指用人单位之间因工作需要而采取借调工作人员的形式。借调通常由借调单位和被借调单位之间签订借调合同。合同中一般应明确规定被借调者的人数,借调事由,借调期限,借调期间的工资待遇、劳动保险和生活福利待遇。
2、程序不同
借用一般是不走人事程序,并且不会在档案中保存记录。而借调是要走人事手续,在借调人员的档案中是有所体现。
3、时间长度不同
借用一般是临时情况,一般是短期的,借调是长期的。
(4)人事借用没有明确期限扩展阅读
借调的目的:
通常有以下三种:
1、借调单位欠缺具有某种才能的人员,而恰巧被借调人员却拥有相关才能,经上级机构安排后,借调人员暂时离开原任单任,并到借调单位任职。在这种情况下借调的人员通常都是专业的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
2、借调单位属临时性质,在完成某事工后即行解散。为免整个计划皆交由临时员工进行,部份人员会由不同部“借”到借调单位工作,直至事工完成,各借调员工会返回原单位工作。
3、借调属员工才能发展计划的一部份,让员工接触不同单位的工作,增广见闻。员工会在指定时间派驻往借调单位,并在借调期后返回原任单位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借调
⑤ 人事档案能借出多久
借用档案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天。如超过借用期限仍未使用完毕时,借用单位应及时向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说明需延期使用的理由,经同意后方可续借,续期一般不超过7天。
⑥ 人事部关于借调人员工资福利待遇问题的法律依据。
一般情况下是按照你原有的工资计算,该给补贴的给补贴,该计加班费的计加班费。如果被借往特殊岗们,从情理上来讲,需要支付给你该岗位的补贴(诸如高温补贴、夜间津贴等),但无法律文件支持。
通常情况下,在借调期间,被借调员工通薪资福利仍属原任机构体制内的人员,并享有原任单位提供的员工应享有待遇;但在个别情况下,其薪津与福利亦有可能依借调单位体制有所调整,或由借调单位将薪酬反馈给原单位进行发放,由借调单位与被借调单位协商解决。
(6)人事借用没有明确期限扩展阅读:
借调,是指用人单位之间因工作需要而采取借调工作人员的形式。通常由借调单位和被借调单位之间签订借调合同。合同中一般应明确规定被借调者的人数,借调事由,借调期限,借调期间的工资待遇、劳动保险和生活福利待遇。借调合同期满,被借调者仍回原单位工作。借调期间工龄连续计算。
借调的目的通常有以下三种:
1. 借调单位欠缺具有某种才能的人员,而恰巧被借调人员却拥有相关才能,经上级机构安排后,借调人员暂时离开原任单任,并到借调单位任职。在这种情况下借调的人员通常都是专业的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
2. 借调单位属临时性质,在完成某事工后即行解散。为免整个计划皆交由临时员工进行,部份人员会由不同部“借”到借调单位工作,直至事工完成,各借调员工会返回原单位工作。
3. 借调属员工才能发展计划的一部份,让员工接触不同单位的工作,增广见闻。员工会在指定时间派驻往借调单位,并在借调期后返回原任单位工作。
⑦ 人事档案的借阅期限是怎么规定的
人事(管理)档案的借阅期限,一般为十五天,特殊情况可延长至一个月。借阅人必须保证人事资料的安全、完整,不准私自复印或转借他人。
⑧ 员工和公司签的人事调动没有说明时间期限有法律效应吗
你们人力资源或者是人事科也太粗心大意了吧?既然是签的调令,为什么没有日期呢?没有日期,岂不是可以随便填当然没有法律效力的可以重新开这张作废了。
⑨ 人事的借调与借用有什么区别
借用和借调的区别在于:程序不同、性质不同、时间长度不。且借用和借调的人员工资均由原单位承担。
一、程序不同
1、借用一般是不走人事程序,并且不会在档案中保存记录。
2、借调是要走人事手续,在借调人员的档案中是有所体现。
二、性质不同
1、借用,是指特殊情况下,被借到别的单位临时工作一段时期。
2、借调比借用正式一些。
三、时间长度不同
1、借用一般是临时情况,一般是短期的。
2、借调是长期的。
(9)人事借用没有明确期限扩展阅读:
借调的目的通常有以下三种:
1、借调单位欠缺具有某种才能的人员,而恰巧被借调人员却拥有相关才能,经上级机构安排后,借调人员暂时离开原任单任,并到借调单位任职。在这种情况下借调的人员通常都是专业的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
2、借调单位属临时性质,在完成某事工后即行解散。为免整个计划皆交由临时员工进行,部份人员会由不同部“借”到借调单位工作,直至事工完成,各借调员工会返回原单位工作。比如:
(1)香港政府在兴建新机场时成立了“新机场工程统筹处 (NAPCO)”。
(2)北京奥运会组委会2001年成立时从各单位借调了部分人员,2009年8月22日奥组委宣布解散后各自返回原单位。
3、借调属员工才能发展计划的一部份,让员工接触不同单位的工作,增广见闻。员工会在指定时间派驻往借调单位,并在借调期后返回原任单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