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石墨矿有开采前景吗
石墨是一种战略资源,素有“黑金子”的美称,其所特有的金属和非金属双重工艺技术特性决定了石墨产品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现已广泛应用于冶金、电子、化工、机械、体育器材、医疗器械、能源、航空航天、核工业和军事等领域,是我国继稀土之外的又一优势矿产。
我国石墨矿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75%,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2%,均位列世界首位。不过,当前我国石墨产业也面临和稀土一样的命运——由于行业门槛低而导致的资源开采过度,产业低端化、深加工技术滞后、少数公司垄断控制、缺乏统一规划和监管等诸多问题,正严重影响着石墨资源保护和产业升级。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石墨及碳素制品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黑龙江鸡西柳毛、山东南墅石墨矿就开始了石墨的生产加工。当时选矿工艺流程简单,工人劳动条件差,生产率极低,年产量仅有几千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石墨及碳素制品行业产量快速上升,2011年石墨及碳素制品产量达2556.17万吨,2004-2011年,石墨及碳素制品产量年复合增长率达22.12%。
虽然近几年我国石墨企业生产效率有了大幅度提高,生产总量不断扩大,但由此应带来的收益却被行业内部无度、无序的竞争给消耗掉了,并没有给石墨行业带来什么利润。相反,由于总量过大,低档次的产品供过于求,企业各自为政,竞相降价,有的甚至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倾销,致使石墨行业生产经营秩序混乱,整体效益连年下滑。
与此同时,我国石墨技术明显滞后。在内蒙古、山东、黑龙江、湖北、湖南等石墨盛产地,石墨产业基本上仍停留在采选工艺生产初级原料阶段,虽然是石墨生产大国,但我国在氟化石墨、浸硅石墨、核石墨、超纯鳞片石墨和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等一些高技术含量的高端石墨产品领域,却需从缺乏石墨的发达国家进口。
据海关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天然石墨出口日本价格仅每吨326美元,而我国要从日本以每吨超过1.1万美元的价格进口高端石墨,期间差价达到30余倍。
此外,石墨的无序开采,则是行业的另一隐患。 由于效益不佳,所以整个石墨行业在资源开采上普遍存在着剥离欠帐,采富弃贫、采浅弃深等现象,导致许多矿山已难以进一步进行深层开采了,矿产资源浪费极其巨大。
不仅如此,许多企业排放"三废"也都不符合国家环保要求,有的石墨选矿厂连尾矿坝都没有,含有大量油剂和大量悬浊物以及泥沙的尾矿随意地排进了河流,甚至流向了耕地,企业所创造出那些微薄的价值根本无以弥补其对环境所造成损害。
前瞻产业研究院石墨行业研究员欧阳凌高认为,随着准入制度的实施,上述现状有望得到改善。准入制可以有效杜绝滥采乱挖、保护石墨资源,同时,相关标准可有效地将储量技术落后的企业淘汰出局,有助于调整产品结构,延长石墨产业链,实现产业的整体升级,使石墨行业脱离与稀土相似的命运。
B. 石墨使用年限
碳,石墨是世界上最稳定得物质之一,所以不存在什么保质期。当这个产品做成工件来使用得话,主要看损耗来定使用年限。具体可以咨询。。
C. 常见金属元素开采年限
计算的结果非常惊人,从2000年算起,最常用矿物资源的大致情况如下:
20年以内“静态指标”耗竭的矿种,有14类:铂族金属(0年,因我国没有独立的铂族金属矿,该资源完全依赖进口);金矿,(岩金7年,但砂金可采35年);锑矿(8年);饰面石材(8年);萤石矿(9年);铬铁矿(14年);原油(15年);铅矿(16年);锰矿(16年,这是按国外数据,我国数据为79年);银矿(17年,若不考虑“伴生矿”,那么静态指标为12年);滑石(18年,为年开采390万吨;若174万吨年产,则为42年);锌矿(19年);石墨(19年);锡矿(20年)。
20-50年间“静态指标”耗竭的矿种,有8类:硼矿(21年);石膏矿(21年,这是按照国际上的数据,按国内数据为224年);铜矿(29年);镍矿(30年);重晶石(35年);天然气(40年);水泥石灰岩(46年)钼矿(48年)。
50-100年间“静态指标”耗竭的矿种,有10类:钨矿(51年);高岭土(53年);玻璃硅质原料(57年);锶矿(66年);硫矿(67年);金刚石(67年,这其实没有意义,中国金刚石在世界上微不足道);钛铁砂(70年);铁矿(81年);钴矿(84年);石棉(93年)。
100-200年间“静态指标”耗竭的矿种,有4类:硅灰石(127年);铝土矿(141年);菱镁矿(148年);煤(200年)。
200-300年间“静态指标”耗竭的矿种,有3类:磷矿(216年);膨润土(243年);硅藻土(295年)。
300年以上“静态指标”耗竭的矿种,有5类:耐火粘土(321年);钾盐(345年);稀土矿(380年);芒硝(2205年);钠盐矿(3749年)。
可以看出,今天,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多种矿物资源的耗竭,已经只有数十年和百余年光景,而不是遥不可及的数百年乃至千年之远。目前的常用矿物,只有2种的使用年限超过了“千秋”,还没有一种能够达到“万代”。为了改革以来的20几年“经济高速发展”,中华民族已经丧失了千秋万代。
在“地球村”的时代,中国或许还可以获得世界其他地方的矿产资源?
但在我看来,这仍然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梦幻。世界的矿物资源情况,也绝不可乐。就世界范围的矿藏的“静态指标”情况,我的计算如下:
50年内将开采殆尽的矿种有:金刚石(6年);铅(10年);银(16年);金(18年);石膏(21年);锌(22年);石墨(22年);锑(24年);硫(24年);铜(26年);重晶石(26年);硼(38年);石油(40年);钼(42年);锡(44年);镍(46年)。50-100年间将开采殆尽的矿种有:天然气(64年);钨(64年);磷(79年);钛(95年);锰(97年)。100-200年间将开采殆尽的矿种有:铀(110年);石棉(126年);铁(150年)钴(166年);铝(192年)。200-300年间将开采殆尽的矿种有:铂族金属(206年);滑石(208年,在中国还可开采19年);膨润土(216年);煤炭(226年);钒(233年);锂(242年);铬(257年)。还可以开采300年以上有:钾盐(316年);硅藻土(396年);硅灰石(495年);高岭土(519年);稀土金属(1265年);天然碱(2189年)。
这样一来,我们便真的可以“大吃一惊”了。从20世纪末算起,上述全球39种重要的矿产资源静态储量的耗竭,竟也是这样“近在眼前”!从上面可以看出:
50年内走向耗竭的就有16种。
100年内走向耗竭的有16+5=21种。
200年内走向耗竭的有21+5=26种。
D. 大约多少世纪陆地上的资源会被开采光
镍: 46年。 (以上为50年之内) 天然气: 64年。 钨: 64年。 磷: 79年。 钛: 95年。 锰: 97年。 (以上为100年之内) 铀: 110年。 石棉: 126年。 铁: 150年。 钴: 166年。 铝: 192年。 (以上为200年之内) 铂族金属:206年。 滑石: 208年。 (中国还可开采19年) 膨润土: 216年。 煤炭: 226年。 钒: 233年。 锂: 242年。 铬: 257年。 (以下为300年以上) 钾盐: 316年。 地球上的资源要到什么时候才开采完?
[ 标签:地球,资源 开采,资源 ]
回答:1 人气:1 解决时间:2008-09-21 06:46
满意答案
好评率:100%
对全世界矿物资源的开采年限的“静态指标”计算如下: 金刚石: 6年。 铅: 10年。 银: 16年。 金: 18年。 (以上为20年之内) 石膏: 21年。 锌: 22年。 石墨: 22年。 锑: 24年。 硫: 24年。 铜: 26年。 重晶石: 26年。 (以上为30年之内) 硼: 38年。 石油: 40年。 钼: 42年。 锡: 44年。 硅藻土: 396年。 硅灰石: 495年。 高岭土: 519年。 稀土金属:1265年。 天然碱: 2189年。 这样一算,我们便真的可以“大吃一惊”了。从20世纪末算起,世界上39种重要的矿产资源静态储量的耗竭,竟是这样“近在眼前”!从上表可以看出: 50年内走向耗竭的就有16种。 100年内走向耗竭的有16+5=21种。 200年内走向耗竭的有21+5=26种。 300年内走向耗竭的有26+7=33种。 这也就是说,人类最常使用的矿种,一多半将在当代中国宣传家和经济学家充满憧憬的21世纪之内,走向消逝。而且,其中只有一两种能够达到“千秋”,没有一种能够达到“万代”。 至于中国的情况呢?总体上讲,还要更严重些。因为我国人口多,人均占有矿物资源的量比世界人均水平要低很多。我也大致作了计算,情况如下: 铂族金属:我国没有独立的铂族金属矿,该资源依赖进口。 金矿: 岩金7年、砂金35年。 锑矿: 8年。 饰面石材:8年。 萤石矿: 9年。 铬铁矿: 14年。 原油: 15年。 铅矿: 16年。 锰矿: 79年(按国外数据,我国只能再开采16年)。 银矿: 17年。(若不考虑“伴生矿”,那么静态指标为12年)。 滑石: 42年(假设年开采174万吨,若390万吨年产,为18年)。 锌矿: 19年。 石墨: 19年。 锡矿: 20年。 (以上为20年以内“静态指标”耗竭的矿种,共有14类) 硼矿: 21年。 石膏矿: 224年。(但若按照国际上的数据,还可以开采21年)。 铜矿: 29年。 镍矿: 30年。 重晶石: 35年。 天然气: 40年。 水泥石灰岩:46年。 钼矿: 48年。 (以上为50年以内“静态指标”耗竭的矿种,共有22类) 钨矿: 51年。 高岭土: 53年。 玻璃硅质原料:57年。 锶矿: 66年。 硫矿: 67年。 金刚石: 67年。(这其实没有意义,中国金刚石在世界上微不足道。) 钛铁砂: 70年以上。 铁矿: 81年。 钴矿: 84年。 石棉: 93年。 (以上为100年以内“静态指标”耗竭的矿种,共有32类) 硅灰石: 127年。 铝土矿: 141年。 菱镁矿: 148年。 煤: 200年 (以上为200年以内“静态指标”耗竭的矿种,共有36类) 磷矿: 216年。 膨润土: 243年。 硅藻土: 295年。 (以上为300年以内“静态指标”耗竭的矿种,共有39类) 耐火粘土:321年。 钾盐: 345年。 稀土矿: 380年。 芒硝: 2205年。 钠盐矿: 3749年。 从这里可以清楚看出,在我们中国:44种最重要的矿物资源中,20年以内耗竭的有14种;21-50年耗竭的有8种;51-100年耗竭的有10种;101-200年耗竭的有4种;201-300年耗竭的有3种;300年以上的有5种。老天爷!这也就是说,50年之内消失的就有22种,占了50%。而本世纪之内消失的竟有32种,占了73%。
——资料来自网络文库
E. 地球上的资源还够人类用多久
你好,从1990年开始,世界能源就出现了危机的迹象。在此之前,人类都是一味开采已经发现的能源,包括石油、煤、天然气,而没有关注能源的未来。目前所谓的能源危机,只能说是化石能源存在危机。化石能源是指石油、天然气和煤。地球花了46亿年时间为我们积累的煤,石油和天然气,我们只用了几百年,就差不多开采殆尽。
据估计,世界化石能源可维持的年数是:石油46年,天然气65年,煤169年。
2050年,全球淡水消耗突破底线
地球上除了空气。没有哪一种物质比水对人类更重要了。国际科研小组发布了一份报告,称人类每年对淡水消耗的底线是4000立方千米,当前每年消耗2600立方千米,预计本世纪中叶将接近底线。
目前,中国是世界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13个国家之一。
据有关资料表明,地球上已经探明的有色金属储量如果按现在的开采速度计算,可供开采的年限分别为:铜22年、铝164年、镍77年、锡28年。原生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正在趋于枯竭。
被用作制造阻火材料的锑金属15年就将被用光,银在110年内就会被耗尽,锌可能在2037年被用光,而铟和铪这两种重要的计算机芯片原料金属在2017年就可能被用完,用来制造荧光灯的绿色磷光体的金属铽在2012年前就会被用光…
采纳哦。。、、、
F. 石墨矿的发展
中国发现和利用石墨的历史悠久。古籍中曾有不少关于石墨的记载。如《水经注》载“洛水侧有石墨山。山石尽黑,可以书疏,故以石墨名山矣。”从考古挖掘出来的甲骨、玉片、陶片发现,早在3000多年前商代就有用石墨书写的文字,一直延续至东汉末年(公元220年),石墨作为书墨才被松烟制墨所取代。清朝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湖南郴州农民开采石墨做燃料,称之为“油碳”。
20世纪初期,用石墨制造电池和铅笔的技术传入中国,当时称为“电煤”和“笔铅”的石墨,开始用于近代工业,推动了中国石墨采掘业的发展。兴和、南江、磐石石墨矿于1916~1928年相继开采,1929年湖南耒阳、郴州、宜章等地办起7个石墨矿山,1932年湖南桂阳发现优质石墨,十余家笔铅公司参与开采或收购矿砂。陕西眉县1936年成立笔铅矿业公司,年产石墨矿砂约3000t。
1931年9月后磐石、柳毛、兴和矿和1937年7月后南墅、定安等矿,曾遭受日本侵略者掠夺开采,估计掠走石墨5万t以上。当时抗战后方四川南江坪河地区有9家矿山和2家公司采掘石墨和碾粉,年产量200t,1947年停产。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区人民政府于1948年接管柳毛、磐石、南墅矿并恢复生产;国民党统治区曾有20余家笔铅公司,至1949年只剩郴州、眉县两家,共计年产石墨5915t。
随着石墨矿山的开发,中国石墨矿床地质工作自本世纪20年代起,一些学者就曾进行过石墨矿地质调查,如梁津对福建南屏笔铅矿的调查,侯德封、曾世录、南延宗、廖友仁、卢衍豪、高俊西、李均衡、王曰伦等人对四川、河南、福建、陕西、甘肃等地的一些矿点的调查。但是,1949年以前开采矿山都未做过正规的地质勘查工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对石墨矿投入了大量地质勘查工作。早在50年代初,华东工业部就派地质队开始勘查南墅石墨资源。其后,建材和地矿等系统的地质队,在60年代勘探南墅、兴和、鲁塘、磐石等矿,70年代勘探南江、北墅、什报气、三岔垭等矿,80年代勘探柳毛、金溪等矿,90年代勘探穆棱、赤城等矿。40多年来,不仅查明扩大老矿山储量,而且还新发现大批矿产地,探明了大量可供工业利用的储量和丰富的后备资源,全面掌握了中国石墨矿产资源特征和分布规律,丰硕的地质成果为中国石墨矿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冶金、机械、电气等工业发展的需要,石墨生产得到蓬勃发展。1950~1952年国家投资建设南墅、柳毛、兴和、鲁塘、南江等矿,1952年生产石墨1.22万t。1953~1957年经过技术改造和工艺设备填平补齐,初步改变石墨矿山落后的面貌,1957年全国8个矿山生产石墨4.33万t,开始有产品出口。1958年新办21个小矿,全国产量15万t,但出现采掘失衡,产品质量下降的情况。经过1962年的调整,产品质量好转,但产量有所下降,至1966年年产量为8.9 t,1970年起才有提高,并有漳平、冷水江、穆棱、麻山、灵宝等矿相继建设,1977年全国产量达到20.6万t。1978年以后,石墨工业出现4年徘徊,全国年产量保持18万t左右。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方针后,石墨工业出现新的生机。80年代恢复发展了莱西、武川、伍园、西峡等矿,广东佛冈煤矿和鸡西磷矿兼有石墨生产矿场。至1985年全国县属以上的大、中型石墨企业有25家,乡镇小型企业200多家,全国年产量27.9万t,出口量从1978年的1.37万t增长至8.1万t,成为非金属矿中的大宗出口产品。1990年中国石墨生产出现高峰,年产量67.9万t,出口量14.1万t,1992年降为50.8万t,出口量15.5万t。1995年又出现新的高峰,年产量达216.3万t,其中鳞片石墨产量54.9万t,出口量15.4万t。目前共有国有骨干矿山9座,地方国有矿山15座,集体及乡镇采选厂矿187家,各种加工厂180余家,形成以黑龙江柳毛、山东南墅、内蒙古兴和为重点的晶质石墨生产基地和以湖南鲁塘为中心的隐晶质石墨生产基地,国有骨干矿山的产量占全国产量的38%,集体及乡镇企业产量占62%。
中国石墨矿业历经70多年沧桑,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虽然也有几次曲折,但总体发展显著,至1995年不仅年产量为1949年产量的365倍,而且已形成为采矿、选矿、加工、质量提纯和石墨制品一系列配套的综合性产业。年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一半,居于首位。产品品种20多种,产品牌号272种,产品质量、粒度分级及粉碎加工方法达世界先进水平。同时,由于不断开拓深加工产品,产品结构也发生较大的改善,已能生产代表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彩电管石墨乳,GRT节能减磨添加剂、可膨胀石墨、石墨板材、石墨密封件和石墨耐火材料等6大类近1000种深加工产品。长期以来,石墨一直是中国非金属优势矿产之一,今后仍将继续稳步发展。
G. 地球的资源够多少年
据美国石油业协会估计,地球上尚未开采的原油储藏量已不足两万亿桶,可供人类开采时间不超过95年。
在2050年到来之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煤炭。其后在2250到2500年之间,煤炭也将消耗殆尽,矿物燃料供应枯竭。
面对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全世界认识到必须采取开源节流的战略,即一方面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开发新能源。
H. 自润滑铜套里面的润滑材料,如石墨,在正常工作环境下,使用年限是多久
自润滑铜套里面的润滑材料,如石墨,在正常工作环境下,使用年限一般是10000个小时左右,根据嘉善荣昌滑动轴承生产经验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承载力
线速度
使用温度
使用环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