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固定资产平均年限法一和平均年限法二的区别是什么
平均年限法一: 月折旧率=(1-净残值率)/使用年限 月折旧额=原值*月折旧内率容
平均年限法二: 月折旧率=月折旧额/(原值-净残值) 月折旧额=(原值-累计折旧-净残值)/(使用年限-已计提月份)
在实际使用中,固定资产初始化时,应选择平均年限法一,对于启用账套后输出入的、新购进的固定资产,应选择平均年限法二。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
B. 年限平均法怎么算
平均年限法又称为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回方法计算的每期折答旧额均是等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上述计算的折旧率是按个别固定资产单独计算的,称为个别折旧率,即某项固定资产在一定期间的折旧额与该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通常,企业按分类折旧来计算折旧率,计算公式如下: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清理费用)/该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某类固定资产月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该类固定资产原价×100%
C.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用年限平均法第二个月如何计算
1、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用年限平均法时,当月进帐,下月开始计提折旧内,折旧额为:固定资产原值容*(1-残值率)/折旧期数。并且是每个月都按这个数计提,固定资产当月购买下月开始计提折旧,算出月折旧后每月都是扣那么多。
2、年限平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3、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
D. 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复均法又称直制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相等。它假定折旧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不是使用的关系,认为服务潜力降低的决定因素是随时间推移所造成的陈旧和破坏,而不是使用所造成的有形磨损。因而假定资产的服务潜力在各个会计期间所使用的服务总成本是相同的,而不管其实际使用程度如何。即指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它是最简单、最普遍的折旧方法。平均年限法适用于各个时期使用情况大致相同的固定资产折旧。
E. 平均年限法计算公式
月折旧额300000*0.95/5/12=4750元,为计提的折旧可以补提。
借:制造费用--折旧4750
贷:累计折旧4750
F. 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第二年开始提。算法为第二年原值/10 接下来为第二年+第三年/10 依次类推 不知道对不
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每年计提的折旧额=
(原值-残值)/年限 或者 (原值-原值*残值率)/年限
每年的折旧额不变,是固定的。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供参考。。
G. 年限平均法下次年的折旧额如何算
求折旧额,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折旧年限=固定资产原值×(1-残值率)÷折旧年限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年限平均法,就是直线法,每个月按照月折旧额,计提折旧,每月都是相同数据。
每个月计提折旧,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
贷:累计折旧
H. 使用年限平均法计算每年折旧
请问用平均年限法算出来的第一年的累计折旧是3万 那么第二年的本年折旧是3万吗?累积折旧是不是就是6万呀?以此类推第三年的本年折旧是3万 累计折旧就是9万了是吗?
是的,使用年限平均法计算每年折旧,在使用年度内,每年折旧额都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