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么把3.0版系统案件导入跨区域办案协作平台
《公安执业规范细则》协作条件: 对异地公安机关提出协助调查、执行强制措施等协作请求,法律手续完备的,协作地公安机关应当及时无条件予以配合,不得收取任何形式的费用。 协作手续: 1.制作协作函。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需要异地
B. 公安机关异地办案协作规定
根据《公安执业规范细则》的规定,跨区域协作办案条件: 对异地公安机关提出协助调查、执行强制措施等协作请求,法律手续完备的,协作地公安机关应当及时无条件予以配合,不得收取任何形式的费用。
协作手续:
1、制作协作函。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需要异地公安机关协作的,应当制作《办案协作函》,写明请求协作的具体工作及要求。
2、指定办理。负责协作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接到异地公安机关《办案协作函》和有关法律文书后,应当指定主管业务部门办理。
二、跨区域协作办案的法律规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第三百三十五条 ,对异地公安机关提出协助调查、执行强制措施等协作请求,只要法律手续完备,协作地公安机关就应当及时无条件予以配合,不得收取任何形式的费用。
第三百三十六条,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需要异地公安机关协作的,应当制作办案协作函件。
负责协作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接到异地公安机关请求协作的函件后,应当指定主管业务部门办理。
第三百三十七条,对获取的犯罪线索,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及时移交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
第三百三十八条 ,异地执行传唤、拘传,执行人员应当持传唤证、拘传证、办案协作函件和工作证件,与协作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联系,协作地公安机关应当协助将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到本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犯罪嫌疑人的住处进行讯问。
第三百三十九条 ,异地执行拘留、逮捕的,执行人员应当持拘留证、逮捕证、办案协作函件和工作证件,与协作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联系,协作地公安机关应当派员协助执行。
第三百四十条,委托异地公安机关代为执行拘留、逮捕的,应当将拘留证、逮捕证、办案协作函件送达协作地公安机关。
已被决定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在逃的,可以通过网上工作平台发布犯罪嫌疑人相关信息、拘留证或者逮捕证。各地公安机关发现网上逃犯的,应当立即组织抓捕。
协作地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后,应当立即通知委托地公安机关。委托地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携带法律文书及时提解,提解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第三百四十一条, 异地公安机关请求协查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年龄、违法犯罪经历等情况的,协查地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在七日以内将协查结果通知请求协查的公安机关;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应当在十五日以内将协查结果通知请求协查的公安机关。
异地公安机关请求协助调查取证或者查询犯罪信息、资料的,协作地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协查并反馈。
第三百四十二条 ,需要异地办理查询、查封、扣押或者冻结与犯罪有关的财物、文件的,执行人员应当持相关的法律文书、办案协作函件和工作证件,与协作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联系,协作地公安机关应当协助执行。
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将办案协作函件和相关的法律文书电传至协作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协作地公安机关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委托地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派员前往协作地办理。
第三百四十三条,对不履行办案协作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百四十四条,协作地公安机关依照请求协作的公安机关的要求,履行办案协作职责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由请求协作的公安机关承担。
C. 行政案件移送管辖,办案期限是否需要重新计算
移送管辖后的审理期限从立案次日起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内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容》
第六条第一审人民法院收到起诉书(状)或者执行申请书后,经审查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收到自诉人自诉状或者口头告诉的,经审查认为符合自诉案件受理条件的应当在十五日内立案.
改变管辖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应当在收到案卷材料后的三日内立案.
第八条案件的审理期限从立案次日起计算.
D. 网上协查通报有期限吗
随着社会经济的抄发展袭,人、财、物流动的进一步加快,流窜犯罪、跨地区犯罪案件日益增多,各地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更需要加强协作和配合。为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整体功能,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顺利实现,迫切需要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树立“全国公安一盘棋”的思想,明确办案协作的内容、程序和应用原则,这将对提高公安机关的办案效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根据《公安部关于建立刑事犯罪通缉通报制度的通知》的规定,不仅要建立重要刑事犯罪的通缉通报制度,公安机关更要在办理刑事案件中根据情况,指定有关部门或者专人负责办案协作工作,以引导办案协作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需要异地公安机关协作的,按程序应当制作办案协作函件,对异地公安机关提出协助调查、执行强制措施等协作请求。只有法律手续完备,各地不同的公安机关之间、不同的警种之间才能真正做到无私的协作和配合,有效地侦破案件,打击犯罪,保护人民,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安协作函件中应用最多的就是协查通报。不同类型有不同期限。
E. 《行政监察法》对监察机关办案期限是怎样规定的
正常6个月,可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一年,并报上级备案。
1、《行政监察法》第三十二条规定:
监察机关立案调查的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结案;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办案期限的,可以适当延长,但是最长不得超过一年,并应当报上一级监察机关备案。
2、所谓办案期限,是指监察机关自政纪案件立案之日起至作出处理决定之日止所应遵守的期限。本条规定监察机关的办案期限为六个月,即自立案之日起至作出处理决定之日止,限定的时间为六个月。监察机关立案调查的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处理决定,予以结案。
3、为何可以延长:由于监察机关所办的案件复杂程度、难易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案件在六个月内能如期结案,但有的案件因特殊原因,例如涉及多人、多地、数种违纪行为,需要异地调查取证等等,在六个月内不能如期结案,需要适当延长办案期限,以确保办案质量。因此,本条规定,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办案期限的应当报上一级监察机关备案。
F. 跨地区跨部门执法协作是什么意思
就是法律部门的执行人员办案可以通过跨地区、跨部门进行部门间的相互协作。
G. 警察可以跨区执法吗
可以,但应当依法制作办案协作函件,由协作地公安机关配合。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第三百三十六条,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需要异地公安机关协作的,应当制作办案协作函件。负责协作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接到异地公安机关请求协作的函件后,应当指定主管业务部门办理。
第三百三十八条,异地执行传唤、拘传,执行人员应当持传唤证、拘传证、办案协作函件和工作证件,与协作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联系,协作地公安机关应当协助将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到本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犯罪嫌疑人的住处进行讯问。
(7)跨区域办案协作期限扩展阅读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第十七条 行驶中的交通工具上发生的刑事案件,由交通工具最初停靠地公安机关管辖;必要时,交通工具始发地、途经地、到达地公安机关也可以管辖。
第三百三十五条 对异地公安机关提出协助调查、执行强制措施等协作请求,只要法律手续完备,协作地公安机关就应当及时无条件予以配合,不得收取任何形式的费用。
H. 如何理解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或行政案件中的“异地协作”中的“异地”异地协作制度是否为办案瓶颈
跨县及以上区域被称为异地。
设置初衷肯定是为了更好地工作。这就跟小偷从你家逃到了邻居家,你去找人,得跟邻居说吧。邻居不同意,你肯定不能乱闯。如果小偷跟邻居是亲戚,你觉得邻居会不会包庇?多大概率包庇?
后面附上公安部的一个份文件:
公安部关于印发《公安机关异地办案协作“六个严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
为进一步规范公安机关异地办案协作,切实严肃工作纪律、严明工作要求,公安部制定了《公安机关异地办案协作“六个严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有关工作情况,请及时报部。
公 安 部
2020年6月3日
公安机关异地办案协作“六个严禁”
一、严禁未履行协作手续,跨县及以上行政区域执行传唤、拘传、拘留、逮捕。
二、严禁未履行协作手续,跨县及以上行政区域查封、扣押、冻结与案件有关的财物、文件。
三、严禁在管辖争议解决前,擅自派警跨所属公安机关管辖区域办案。依法依规进行先期处置的除外。
四、严禁对异地公安机关依法提出且法律手续完备的办案协作请求不予配合、故意阻挠、制造管辖争议、争夺案源战果,或者设置条件、收取费用、推诿拖拉。
五、严禁违反保密规定泄露异地公安机关提出的办案协作请求信息。
六、严禁未按规定报经批准,佩带枪支跨所属公安机关管辖区域执行任务。现场紧急情况除外。
违反上述规定的,一律对责任人及其所属公安机关予以通报批评;发生正面冲突、引发舆论炒作、造成人员伤亡或恶劣影响等严重后果的,一律对责任人采取停止执行职务或禁闭措施,依规依纪依法从严追究有关人员的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构成犯罪的,一律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I. 警方跨区域协作条件
《公安执业规范细则》协作条件: 对异地公安机关提出协助调查、执行强制措施等协作请求,法律手续完备的,协作地公安机关应当及时无条件予以配合,不得收取任何形式的费用。
协作手续:
1.制作协作函。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需要异地公安机关协作的,应当制作《办案协作函》,写明请求协作的具体工作及要求。
2.指定办理。负责协作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接到异地公安机关《办案协作函》和有关法律文书后,应当指定主管业务部门办理。
J. 怎样计算办案期限,哪些情况下必须重新计算办案期限
ABCD
A属于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
B属于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C属于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D也属于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自查清姓名、身份之日起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