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专利知识 > 保障措施调查期限

保障措施调查期限

发布时间:2021-08-26 15:36:51

① 一国可以采取保障措施在什么条件下,我国可以采取临时保障措施

2014年12月考试经济法
答:据叙述,这个涉及反不正当竞争和垄断,措施根据反垄断法有如下的措施:第三十九条反垄断执法机构调查涉嫌垄断行为,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被调查的经营者的营业场所或者其他有关场所进行检查;
(二)询问被调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要求其说明有关情况;
(三)查阅、复制被调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的有关单证、协议、会计账簿、业务函电、电子数据等文件、资料;
(四)查封、扣押相关证据;
(五)查询经营者的银行账户。
采取前款规定的措施,应当向反垄断执法机构主要负责人书面报告,并经批准。

② 保障措施

(一)政策性保障措施

2001 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搞好全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试点工作的通知》(黑政办综〔2001〕49 号)和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与黑龙江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全省城镇基准地价更新测评和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工作的通知》(黑土资发〔2001〕78 号)两个文件的出台,从行政保障和经费保障两个方面促进了黑龙江省农用地等别调查与评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组织性保障措施

黑龙江省农用地等别调查与评定工作的组织结构非常严密,行政上,上至省政府,中承省国土资源厅及相关各厅局,下至各县(市)及农垦、森工系统国土资源局;技术上,省级技术指导组、各家技术指导机构和基层技术人员相互配合,实行行政领导、技术指导及基层实际操作三者相结合,既可以做到技术把关,又可以使基层掌握农用地分等工作的基本工作程序。

(三)技术性保障措施

技术性保障措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上:一方面体现在上述技术组织形式上,另一方面体现在省国土资源厅下发的《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县级农用地分等技术实施方案的通知》(黑土资发〔2001〕185 号)等相关技术文件以及不定期召开的技术培训会上。

③ 服装招标中项目服务期限与保障措施是什么

服装项目的服务期限一般是指供货期限,在签订合同后多少天供货完毕,保障措施就是生产和供货的保障措施,包括人员投入,机械投入,运输服务,货物交接等事项。

④ 保障措施的非关税形式有哪些

(一)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
1.技术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采取一些阻碍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国市场的技术性措施。其主要表现在苛刻的技术标准、环境标准、严格的认证制度和繁琐的检验程序等方面。美国、日本以及欧盟在商品标准、技术法规和技术认证制度等方面设置了多种贸易技术壁垒,特别是各种技术认证制度差异性大,认证难度和成本费用高,正成为欧美国家贸易保护的主要形式。如欧委会宣布从2009 年5 月1 日起,所有输欧产品中富马酸二甲酯的含量不得超过0.1 毫克/每公斤, 而该物质广泛应用于鞋类等轻纺产品杀菌及防霉处理。意大利卫生部发布部令,要
求对使用该物质作为防霉剂的产品进行没收和检测, 并特别指出要对中国产品进行严查。美国服装鞋类协会也公布了其全球限制物质名单RSL 第四版修正稿, 受限物质包括富马酸二甲酯、甲醛、杀虫剂、重金属、阻燃剂、石棉等。
2.出口补贴。
据世行报告,出口补贴已成为各国实行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如欧盟宣布对黄油、奶酪和奶粉实行新的出口补贴;美国对其三大全国性汽车企业给予174 亿美元的直接补贴;此外,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阿根廷、巴西、瑞典和意大利也给本国汽车企业提供了直接或间接补贴。
3.反倾销。
作为对中国进行贸易反倾销最多的新兴市场国家,印度自2008 年10 月以来的短短几个月内已经向中国的青霉素工业盐、热轧钢、汽车转向轴等17 种产品发起了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达15 亿美元。几乎同一时间,阿根廷就纺织、制鞋等产品对巴西和中国提出了反倾销调查,而且阿根廷日前已经作出了对中国自行车车架及把手等部件每公斤征收3.02 美元的惩罚性关税且长达5 年的决定。与此同时,巴西、墨西哥和秘鲁等也对越南鞋采取了反倾销行动。
4.特保调查。
与传统的反倾销措施“先调查,后保护”相比,“特保”不仅具有“先保护,后调查”的优点,而且出手很快。正是如此,印度在过去1 个月内向中国发起了七八起有关特保调查。其中近期对于进口中国的纯碱产品从发起调查到作出初裁只用了10 余天时间,对进口中国的铝板及铝箔的特别保障措施从立案调查到做出初裁只用了5 天时间,而且分别加征31%和35%的从价税。
5.特别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又称紧急措施),是指一国(地区) 在某种产品进口大量增长以至对其生产同类或者与之直接竞争产品的产业遭受损害时, 为补救或者便利产业调整而针对引起损害的进口产品采取的临时进口限制措施。其特点只是针对产品数量的激增对进口国市场的影响,而不考虑进口增长的原因。与同属贸易救济措施的反倾销措施与反补贴措施制度不同,后两者针对的是不公平贸易,而保障措施针对的是公平贸易条件下的进口产品。该制度的这一特点为各国所重视, 都将保障措施作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救济制度。特别是2002 年初美国“201 钢铁保障措施案” 的实施使钢铁产业保障措施案件剧增。2009 年4 月22
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消费轮胎提起特别保障措施调查, 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消费轮胎(包括乘用胎、轻卡胎、小型货车轮胎和运动型多用途SUV 轮胎等)限额为第1 年2100 万条,之后的
配额为每年增加5%,期限3 年。
6.灰色区域措施。
所谓灰色区域措施是指总协定成员国采取的在总协定原则和规定边缘或之外的一些歧视性贸易政策措施。换言之,这些措施既不是合法的,也不是非法的,如“自动出口限制”、“有秩序的销售安排” 、“出口节制”、“进出口价格调控机制”、“劳工标准”等。这些灰色区域措施现已成为发达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所采用的有力武器,符合他们国内政治和经济的强烈需求, 但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产生了极大伤害。迫于欧洲国家的压力,我国对一些输欧
纺织品实行自动出口限制,并和欧方达成协议,实施双边监控,一旦出现出口量大增,将发出预警,适当减少出口。
7.禁止进口。
在2009 年初明令对中国钢铁、化工、纺织等产品实施进口限制措施之后, 印度前不久更是宣布在未来6 个月中禁止从中国进口玩具, 其抬高对中国的贸易壁垒上升到了极致。虽然时隔不长印度政府对中国玩具的态度有所软化,但其残酷的“封杀”阴影却是有目共睹的。
8.提高关税。与日前阿根廷政府提高农产品出口税率的同时,埃及提高了砂糖进口关税,并且巴西与阿根廷将连手提升南方共同市场国家对外进口税率。而在提高汽车与收割机进口关税之后,俄罗斯于日前又将牛奶、乳脂、黄油、炼乳的进口关税分别提高15%到20%。
9.货币贬值。
为了保护本国产品出口的竞争力,最近半年以来,一些国家采取货币贬值的做法。如俄罗斯自去年8月至今已使卢布累计贬值55%, 而哈萨克斯坦则创下了本币一次性贬值25%的记录,另外,亚洲国家中韩元兑美元在2009 年来已经累计贬值20%,而泰国、新加坡、印尼等国货币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大幅贬值。
10.购买国货。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于2009 年2 月13 日通过了总额为7870 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而这项计划保留了带有明显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购买美国货”条款。
11、绿色壁垒
贸易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使绿色壁垒的实施找到了合理借口,GATT和WTO 中的有关规定为绿色壁垒的实施提供了合法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科技、经济发展上的差距,这些都促使了绿色壁垒的滋生。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中有人试图依照碳排放标准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关税,一些人以环保的名义支持这种措施,但是也有人认为这就是一种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
12、设置新的通关障碍
1) 征收养路费
养路费是根据一国国家的有关规定,向有车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用于养护、修理、技术改造、改善、改建、建设和管理公路铁路等运输路径的专项事业费。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恶化,这一政策也被歪曲使用,构成了一国限制国外运输等的途径,从而达到对本国的贸易保护的目的。例如俄罗斯对来自欧盟、瑞士和土库曼斯坦的卡车开征特别养路费,以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
2) 设置通关障碍
利用特殊的进口通关程序阻碍农产品进口,尤其是对中国农产品进口,而且有加强的趋势。如韩国实施各类复杂的产品检疫检验标准,而且还在不断修改。韩国
法律规定新鲜水果须经韩国检验检疫部门进行病害虫风险评估后才能进口,而这一评估过程往往耗时数年。到目前为止,除樱桃外,其它新鲜水果基本无法进入韩国。
13、贸易保护制度化
1) 消费保护主义
金融危机发生后,一些国家更是制定了一系列消费政策以达到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如西班牙建议西班牙人不要去法国而到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去度冬假,为本
创造就业岗位。美国救市计划中则制定了“购买美国货”的条款,规定在不违背美国对国际协定承诺的前提下,经济刺激计划支持的工程项目必须使用国产钢铁和其他制成品,除非联邦政府认定购买美国钢铁产品或其他制成品成本过高,会损害公众利益。2009 年1 月28 日,乌兹别克通过《关于组织轻工业品展销贸易措施的决议》(第25 号) ,旨在促进市场研究,提高乌本国轻工企业的出口潜力,推动国产纺织产品出口。同时,为增强本国居民对本国消费品、轻纺产品的认知,乌开始严格限制国外低价消费品进口,使自然人从国外免税带进消费品的限额从原来的50 美元降低到25 美元。
2) 就业政策
美国通过一项议案,要求接受政府救助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招聘时,应首先考虑美国国籍的申请者,而外国雇员不得超过总员工的15 % ,并禁止让持有H - 1B 临时工作签证的外国人来取代美国人的工作。英国政府去年就制定了相关政策,对外籍工人的签证发放进行严格控制。德国的宝马和西门子等大型企业裁员时,首批对象几乎全部是以外籍劳工为主的短期合同工。

⑤ 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的最长期限为

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的最长期限为3个月。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监察机关采取留专置措施,应当属由监察机关领导人员集体研究决定。设区的市级以下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应当报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省级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应当报国家监察委员会备案。

留置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一次,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省级以下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的,延长留置时间应当报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监察机关发现采取留置措施不当的,应当及时解除。

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提请公安机关配合。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予以协助。

(5)保障措施调查期限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第四十三条省级以下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应当由监察机关领导人员集体研究决定,报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省级监察机关决定采取留置措施,应当报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备案。采取留置措施后,除有碍调查的,应当在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留置人所在单位或家属。

监察机关应当保障被留置人员的饮食、休息,提供医疗服务。讯问被留置人员应当合理安排讯问时间和时长,讯问笔录由被讯问人阅看后签字。

⑥ 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遭遇的保障措施调查有几个

2008年1月1日~11月12日,全球保障措施新立案数为5起,相比2002年(34起)的高峰,降幅达85.3%;采取最终保障措施的案件数为6起,相比2003年(15起)的高峰,降幅达60%。新保障措施调查是由巴西(1起)、埃及(1起)、印尼(1起)、菲律宾(1起)和土耳其(1起);采取最终保障措施的是土耳其(4起)、埃及(1起)和乌克兰(1起)。

据世贸组织统计,1995年1月1日~2008年11月12日,全球保障措施新立案数为168起;采取最终保障措施的案件数为89起。

在世贸组织成员启动的168起保障措施调查中,印度启动的案件数位居首位,为15起;其次是土耳其,为14起;位居第三的是约旦,为12起;位居第四的是智利,为11起。

在采取最终保障措施的89起案件中,涉及化工产品的保障措施调查数位居首位,为18起;其次是食品,为11起;位居第三的是贱金属及其制品,为11起。

此外,1995年1月1日~2008年11月12日,采取最终保障措施案件中的涉及农产品(海关编码第1~4类)的为25起。

from
http://www.wto.org/

⑦ 保障措施的实施程序

调查程序提出首先由法定资格的人提出申请。调查申请由全部产量或其产量占国内同类产品生产总量主要比重的国内产业提出,或由成员方政府提起。该申请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书的内容应主要说明:进口产品急剧增加所造成的国内的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有关当局受理该申请、审查并决定立案后,展开调查。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审查证据,评估所有相关因素,并确认进口急剧增加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调查的具体规则要求是:向所有利害关系方做出适当的公告,举行公开听证会,给予进口商、出口商及其他利害关系方提供适当机会以陈述证据和看法,并对其他利害关系方陈述做出答复。调查结束后,有关当局应公布调查报告,列明对一切相关事实和法律问题的调查结果,以及做出的合理结论。 《1994年GATT》第19条第2款规定,实施保障措施的成员应“尽可能提前以书面形式通知成员全体,以便成员全体及与该项产品的出口由重大利害关系的成员,有机会与其就拟采取的行动进行协商”。协议第12条做出了详细、系统的规定,这些规定体现了WTO的透明度原则。
第一,通知。实施保障措施成员应将有关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的调查过程、调查结论和实施或延长实施保障措施决定立即通知保障措施委员会(Committee on Safeguard)。通知的内容应尽可能详细和具体,包括:相关证据,涉及的产品,拟采取措施及其时间和逐步放宽表等。并且,货物贸易理事会或保障措施委员会在必要时可以请求实施保障措施的成员提供补充材料。
第二,磋商。有关成员应将保障措施内容与方法或临时保障措施进行磋商,交换意见,并达成谅解。磋商结果应及时经保障措施委员会通知货物贸易理事会。
此外,协议要求,成员应将涉及保障措施的法律、规章和行政程序及时通知保障措施委员会。而且,任何成员若认为某一成员未如此作为,可将有关情况通知该委员会。当然,协议也同时要求,关于该通知的规定,并非要求任何成员公开有损其法律实施或违背其公共利益或危害其特定企业合法商业利益的秘密资料。 进口当局在调查、确认了进口急剧增加、原因及后果,并履行通知与磋商义务后,进口成员政府即可采取保障措施。
第一,保障措施实施方式。保障措施实施方式主要有:提高关税,实行关税配额以及数量限制等。但保障措施应在防止或救济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的必要限度内。
鉴于非关税措施对国际贸易的扭曲作用较大,协议第5条对实施数量限制和配额措施做了限制规定,即实施数量限制,不得使进口数量低于过去三个有代表性年份的平均进口水平,除非进口方有正当理由表明有必要采用与此不同的进口水平。在实施配额限制时,进口方应与有利害关系的出口方就配额分配进行磋商。若磋商未果,则进口方应基于出口方前一有代表年份的进口份额进行分配,除非在保障措施委员会主持磋商中证明,不按该方法进行分配时有正当理由的。
第二,保障措施实施期限。协议要求,保障措施实施期限一般不应超过4年。如果需要以保障措施防止损害或救济受损害产业,或有证据证明该产业正在进行调整,则可延长实施期限。但保障措施实施的全部期限(包括临时保障措施)不得超过10年。
第三,临时保障措施。协议规定,在紧急状况下,如果迟延采取措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进口方可不经磋商而采取临时保障措施。该临时保障措施的实施的条件是:①进口当局只能初步裁定进口急剧增加已经或正在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方可采取临时保障措施;②临时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不得超过200天,且该期限计入保障措施总期限内;③临时保障措施应以关税形式为主。如果随后的调查不能证实进口急剧增加对国内产业已造成的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则征收的关税应迅速退还;④成员在实施临时保障措施前应通知保障措施委员会,在采取该措施后应尽可能与各利害关系方进行磋商。

⑧ 贸易救济措施的保障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于2002年1月1日起施行,2004年3月进行了修订。
(一)采取保障措施的基本条件
如果根据保障措施条例进行的保障措施调查,确定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并对生产同类产品或者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产生严重损害威胁,可以采取保障措施。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国内产业受到损害、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采取保障措施的三个基本条件。进口数量增加指进口数量的绝对增加或者与国内生产相比的相对增加。适用保障措施要求的产业损害程度重于反倾销或反补贴要求的损害程度,即严重损害而不是实质损害。
(二)调查的发起
与国内产业有关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保障措施条例,向商务部提出保障措施的申请;必要时,商务部在没有收到此类申请时,也可以立案调查。保障措施条例对申请人,不存在反倾销条例或反补贴条例中的产业支持量的要求。一般保障措施调查,由商务部负责;涉及农产品的,由商务部会同农业部进行。商务部根据调查结果,可以作出初裁决定,也可以直接作出终裁决定。
(三)进口产品数量增加
进口产品数量增加,是指进口产品数量与国内生产相比绝对增加或者相对增加。进口产品增加这一条件的关键是增加的确定。国内主管机关应对进口产品增加提供合理的充分说明。由于存在相对增加这一情况,增加并不仅仅是一个量的概念。不仅要求证明数量的任何增加,而且还要证明以造成严重损害或威胁的数量和条件进口,这要求必须评估以绝对和相对条件进口增加的比率和数量。用于比较的时间点、调查期间内的增长趋势,都是考虑因素。调查期限内进口数量的暂时下降,对进口产品增加的确定不起决定作用。
(四)损害的调查与确定
在确定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对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时,应当审查下列相关因素:进口产品的绝对和相对增长率及增长量;增加的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的影响,包括对国内产业在产量、销售水平、市场份额、生产率、设备利用率、利润与亏损、就业等方面的影响;造成国内产业损害的其他因素。对严重损害威胁的确定,应当依据事实,不能仅依据指控、推测或者极小的可能性。国内产业,指中国国内同类产品或者直接竞争产品的全部生产者,或者其总产量占国内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全部总产量的主要部分的生产者。
(五)进口产品数量增加与国内产业损害间的因果关系
商务部就根据客观事实和证据,确定进口产品数量增加与国内产业损害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口增加以外的因素对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不得归因于进口增加。
(六)保障措施的实施
有明确证据表明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在不采取临时保障措施将对国内产业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害的紧急情况下,商务部可以作出初步裁定,并采取临时保障措施。临时保障措施采取提高关税的形式。
终局裁定确定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并由此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可以采取保障措施。保障措施可以采取提高关税、数量限制等形式。保障措施应针对正在进口的产品实施,不区分产品来源国(地区)。采取保障措施应限制在防止、补救严重损害并便利调整国内产业所必要的范围内。终裁决定确定不采取保障措施的,已征收的临时关税应当予以退还。
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不超过4年。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的,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一项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及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10年。保障措施实施期限超过1年的,应当在实施期间内按固定时间间隔逐步放宽。这些都不同于反倾销措施或反补贴措施。
对同一进口产品再度采取保障措施的,与前次采取保障措施的时间间隔应当不短于前次采取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并且至少为2年。符合下列条件的,对一产品实施的期限为180天或更短的保障措施,可以不受前述时间间隔的限制:自对该进口产品实施保障措施之日起,已经超过1年;自实施该保障措施之日起5年内,未对同一产品实施2次以上保障措施。
另外,根据修订后的对外贸易法,在进口产品增加损害国内产业时,除采取清除或减轻损害的保障措施外,还可以对该产业提供必要的支持。

⑨ 工作实施方案中保障措施应涉及哪些方面

工作实施方案中保障措施应涉及:调查、通知与磋商、保障措施实施等方面。

调查程序提出首先由法定资格的人提出申请。调查申请由全部产量或其产量占国内同类产品生产总量主要比重的国内产业提出,或由成员方政府提起。该申请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书的内容应主要说明:进口产品急剧增加所造成的国内的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有关当局受理该申请、审查并决定立案后,展开调查。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审查证据,评估所有相关因素,并确认进口急剧增加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调查的具体规则要求是:向所有利害关系方做出适当的公告,举行公开听证会,给予进口商、出口商及其他利害关系方提供适当机会以陈述证据和看法,并对其他利害关系方陈述做出答复。调查结束后,有关当局应公布调查报告,列明对一切相关事实和法律问题的调查结果,以及做出的合理结论。

(9)保障措施调查期限扩展阅读

保障措施的实施必须在防止或补救损害所必需的程度和时间内。如果保障措施适用期限预计超过1年,进口方在该期限内应依固定时间间隔逐步放宽该措施;若实施期限超过3年,进口方应进行中期审查,根据审查结果撤消或加快放宽该措施。

在该延长期内保障措施不得比最初适用更加严格,且应继续放宽。若对同一进口产品再次适用保障措施,则:一般情况下,两次之间应有不短于第一次实施期限,至少为2年的间隔。

若适用期为少于或等于180天,且在该实施日前的5年内,未对同类产品实施两次以上保障措施,则该措施实施之日起1年后,可再次实施,期限最多为180天。

保障措施的实施应遵循无歧视原则,对所有同类进口产品应一视同仁。即,根据协议规定,不能只对某一成员的进口产品实施保障措施,而应对其他成员的同类产品大开绿灯。因此,“不问产品来源”实际上就是无歧视原则或最惠国待遇原则在保障措施方面措辞的具体化。

阅读全文

与保障措施调查期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