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专利知识 > 工伤康复期限

工伤康复期限

发布时间:2021-08-25 10:59:57

⑴ 工伤康复治疗的期限是多久

第三抄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⑵ 工伤认定的有效期是多久

⑶ 工伤认定期限是多少天

  1. 视同工伤(48小时):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在48小时之内抢救无效死亡的可视同工伤。

  2. 认定时效(30日/1年):单位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或被诊断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从业人员或者近亲属,工会组织可在事故发生之日或诊断为职业病日起1年内申请。

  3. 认定决定(60日):区县人社局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工伤认定决定。

  4. 鉴定结论(60日/30日):鉴定委员会在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鉴定结论,必要时,做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时限可以延长30日。

  5. 停工留薪期(12个月):停工留薪期限根据定点医疗结构出具体的伤病情况诊断意见确定,一般不超过12个月。

  6. 住院康复(30日):工伤康复人员应当自收到确认意见之日起30日内,持确认意见及相关材料到工伤康复定点机构办理住院工伤康复手续。工伤康复人员未在30日内办理住院工伤康复手续的,确认意见自然失效。

  1.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 受到事故伤害的。注意:“工作时间前后”是指非工作时间内,具体讲是开工前或收工后的一段时间,譬如上班时间是9-12点。14-18点,但是职工提前在8:30到岗或者下班后做完收尾工作时间到 18:30等,均可以认定为“工作时间前后”,同时其目的必须是从事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比如为启动机器做准备工作,或者关闭机器后收 拾与工作有关的机器、工具等。

  3.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 患职业病的。

  5. 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

  6. 职工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 的上下班途中发生事故的,亦可认定为工伤。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7.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1.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 亡的。突发疾病死亡具体来说。职工突发与工作无关的疾病导致死亡。如果是与工作有关的疾病而导致 死亡,应当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认定工伤。

  2. 在工作岗位上突发与工作无关并没有导致立即死亡的疾病,但是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视同为工伤。

  3. 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4. 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工致残,已取得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 后旧伤复发的。

  1. 因故意犯罪;

  2. 醉酒导致伤亡的;

  3. 自残或者自杀的。

⑷ 工伤受伤康复最多批几次

1.停工留薪期(工伤治疗、康复期间)短具体要看该工伤职工伤情伤势同休息间同能概论
2.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停工留薪期般超12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市级劳能力鉴定委员确认适延延超12月
3.停工留薪期内职工遭受事故伤害或确诊职业病停止工作接受治疗起计算停工留薪期限短确定《工伤保险条例》没明确规定理论通认应结合工伤职工伤情及医院具意见确定实践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台相应管理办制定《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类目录》照具体伤情确定停工留薪期间短拨打12333咨询劳部门

⑸ 工伤康复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工伤康复管理和服务工作,维护工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工伤康复事业健康发展,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山东省贯彻<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工伤康复包括医疗康复和职业康复。

第三条 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认定为工伤,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工伤康复对象(以下简称康复对象)进行工伤康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工伤康复工作坚持“医疗与康复并重、先康复治疗后鉴定补偿”的原则。

第五条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全省工伤康复事业发展规划,指导、协调、监督规划的实施。统筹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全省工伤康复工作的总体部署,负责本地区工伤康复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六条 用人单位、工伤康复协议机构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组织和配合工伤职工进行工伤康复。

第二章 康复对象和康复期的确认

第七条 工伤职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列入康复对象范围:

(一)职工被依法认定为工伤,伤情相对稳定尚未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经确认具有康复价值的;

(二)经劳动能力鉴定后,伤(病)情变化出现新的功能障碍等问题,经确认具有康复价值的;

(三)其他符合《工伤康复服务规范(试行)》(修订版)(人社部发〔2013〕30号,以下简称《服务规范》)情形的。

第八条 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可以向统筹地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工伤康复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职工康复申请表;

(二)工伤认定决定书;

(三)近期有效医疗资料;

(四)患职业病的提交有效的职业病诊断书或鉴定书;

(五)工伤职工的身份证复印件、照片(3张)、个人和单位详细地(住)址、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六)统筹地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九条 统筹地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在受理工伤康复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组织工伤康复专家根据《服务规范》和工伤职工的医疗诊断证明及相关资料,提出是否需要工伤康复的意见并确定康复期,书面告知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与用人单位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工伤职工,不再进行康复对象确认。

第十条 经确认需要进行工伤康复的,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转入工伤康复协议机构手续。

第十一条 超出确认的康复期,但仍有较大康复治疗价值的,由工伤康复协议机构出具诊断意见和延长康复治疗建议书,经统筹地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后可适当延长康复住院时间,延长期最长不超过3个月。

第十二条 统筹地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建立工伤康复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对申请工伤康复的职工进行康复价值、康复期限的确认。

统筹地区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简便快捷的确认流程,促使工伤职工在最佳期进行康复。

第三章 康复待遇

第十三条 工伤职工在确认的康复期进行工伤康复的,停工留薪期内享受停工留薪期待遇;停工留薪期满后按规定享受工伤康复待遇。

第十四条 工伤职工需住院康复的,其住院伙食补助费及经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同意到统筹地区以外康复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按统筹地区规定的相关标准执行。

第十五条 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工伤职工进行工伤康复时,其符合规定的康复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第十六条 工伤职工在工伤康复期间,下列费用不得在工伤保险基金中列支:

(一)生活用品费用;

(二)非因工伤病及其合并症、并发症所发生的医疗、康复费用;

(三)超过工伤康复规定标准发生的费用;

(四)因医疗事故发生的费用;

(五)工伤康复期满或结束后拒不出院发生的费用;

(六)拒绝合理的工伤康复治疗而增加的医疗、康复费用;

(七)其他不符合工伤保险有关规定的费用。

第四章 工伤康复机构的确定和管理

第十七条 工伤康复机构应具备进行工伤康复的基本设施、场所、人才、技术等条件,愿意提供工伤康复服务,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伤康复机构准入标准。

第十八条 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申报单位的申请和有关材料,按照《工伤康复试点机构准入条件(试行)》(劳社厅发〔2007〕7号)规定的标准,组织工伤康复专家进行评估,通过平等沟通、协商谈判,与工伤康复机构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与义务。协议内容包括服务项目、服务质量、服务范围、康复费用结算办法以及康复费用审核与控制等。双方签订的协议,应报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工伤康复协议机构接收康复对象后,应及时制定康复计划和康复方案,报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批准后实施。康复计划包括:康复项目、项目开展次数、康复费用预算和预期康复效果等。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对工伤康复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对康复效果不明显的应及时终止康复。

第二十条 工伤康复协议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关于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康复服务规范和服务项目等有关规定,积极配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做好工伤康复医疗费用审核等工作。

第二十一条 工伤康复协议机构应为康复对象建立康复档案。康复档案内容包括:康复计划、康复方案、康复实施人、经康复对象本人(或其亲属)签字的康复具体项目执行单、康复前期、中期、后期评价报告。工伤康复档案保存期限为30年。

第二十二条 工伤康复费用的结算以按服务项目支付为主要方式,积极探索按定额付费等其他付费方式,具体支付标准由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工伤康复协议机构采取协商谈判机制确定,并报统筹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 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工伤职工的预期康复评价和最终康复效果,及时审核结算康复费用。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工伤康复协议机构不及时为康复对象办理出院手续的,康复期终结后发生的费用由工伤康复协议机构承担。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工伤职工和工伤康复协议机构骗取工伤康复费用支出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六条 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工伤职工进行工伤康复,参照本办法执行,其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1年2月28日

⑹ 便民提示:工伤康复治疗期限怎样规定

先进行康复治疗评估员工康复才能进行劳能力鉴定工伤认定2医疗期康复间两且劳能力鉴定效版性认定工伤2内所员权工需要自行握间

依据《劳能力鉴定管理办》
第八条 〔提申请〕职工发工伤经治疗伤情相稳定存残疾、影响劳能力用单位、工伤职工向设区市级劳能力鉴定委员提初劳能力鉴定申请申请劳能力鉴定限自作工伤认定结论起超2工伤职工本提申请由其近亲属代提
第九条 〔提交材料〕申请劳能力鉴定应提交材料:
()劳能力鉴定申请;
(二)《工伤认定决定书》原件复印件;
(三)诊断证明、检查检验报告等原件复印件完整效病历;
(四)职工身份证或其效身份证明原件复印件;
(五)劳能力鉴定委员规定其材料
第十条 〔材料审核〕劳能力鉴定委员收劳能力鉴定申请应申请提交材料进行及审核申请提供材料完整应书面形式性告知申请需要提交全部材料
申请提供材料完整劳能力鉴定委员应自收劳能力鉴定申请起60内作劳能力鉴定结论伤情复杂、涉及医疗卫专业较鉴定工作期限延30

⑺ 企业职工工伤康复期限是在一年以内,并且只允许是四个月吗(哈尔滨市)

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⑻ 在工伤康复期间工资应是多少康复期限从何时算

治疗工伤期间,包括住院期间和出院后休养期间,称为停工留薪期,按遭受事故伤害前正常上班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阅读全文

与工伤康复期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