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行为
附条件的法律行来为,指在自其中设定一定的条件,并将条件的成就作为决定效力发生或消灭的依据的民事法律行为。例如出租人甲与承租人乙签订租赁合同,并以出租人甲的女儿考上大学作为租赁合同生效的条件,那么如果出租人甲的女儿未考上大学,租赁合同就不发生效力。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指当事人为民事法律行为设定一定的期限,并把期限的到来作为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发生或者消灭的前提。在法律行为中附加一定的期限,可以控制法律行为生效、失效时间,使其适应当事人特殊的主观意愿。该项期限应为当事人所约定,如果不是当事人约定的,而是法律直接规定或是民事法律行为性质上当然应有的限制,则不构成此处的期限。
『贰』 附条件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的规定
这个问复题,你看看《民法总则》制的下列条款:
第一百五十八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按照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第一百五十九条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第一百六十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按照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叁』 附期限的法律行为的释义
效力的发生或消灭取决于期限到来的法律行为。有些学者认为期限是附属 的意回思表示,与构成法律行为的意思答表示是两个意思表示;也有些学者主张期限是构成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的一部分,并不是独立的意思表示。期限是未来确定发生的事实,它是一定时间的过程,它和条件的区别在于:条件的发生或不发生,当事人不能肯定,而期限的到来则是可以确定的。期限指明某特定之日的称期日,指定某时间的经过的,称期间。
『肆』 民法-附条件,附期限
1、条件不一会成就。例如:如果你考上了北大,我就赠与你1XXXX万。条件就专是:你考上了北大。属但是你未必能考上北大。
2、附期限,期限肯定会来临的。例如:等XX的父亲去世后,我就把我的房子卖给你。XX的父亲肯定会去世的,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
『伍』 要约中确定了承诺期限后,为什么不能撤销要约
因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诚实信用原则;在经济交往中,法律也会注重保护交易的顺利发展,而不会阻碍交易的形成;如果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却又撤销了要约,这是对诚实信用原则的践踏,也不利益经济交往的进行;出于这些考虑,法律有此规定。
所以,确定了承诺期限,就等于要约人承诺在承诺期限内不撤销,规定承诺期限是要约人放弃撤销权的表示。
比如,有的要约中这样规定:“ 6 月7 日后价格及其他条件将失效”。要约中的“6月7 日 ”就是承诺期限的最后一天。
这种要约是不可撤销的。“请按要求在 3 天内将水泥送至工地”、“请在 15 日内答复”、“ 3 个月内款到即发货”等都属于规定了承诺期限。规定了承诺期限就相当于以明示的方式放弃了撤销权。
(5)附期限的要约扩展阅读:
不可撤销情形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约不得撤销:
(一)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
(二)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
还有一种就是要约人明示不可撤销的要约也不得撤销。
要约的撤回是使一个未发生法律效力的要约不发生法律效力,要约的撤销是使一个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要约失去法律效力;要约撤回的通知只要在要约到达之前或与要约同时到达就发生效力,而要约撤销的通知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不一定发生效力。
在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形下,要约是不得撤销的。 在要约撤销的问题上,英美法与大陆法的理论迥异。按照英美合同法“对价”的理论,要约作为诺言在被承诺以前是无对价的,对发出要约的人没有拘束力,因而在要约被承诺以前是可以撤销的,即使是附承诺期限的要约也是如此。
大陆法国家则一般认为,要约一旦生效就不得撤销。如德国民法典第145条规定,向他方要约订立契约者,因要约而受拘束,但预先声明不受拘束者不在此限。德国民法典规定了要约的撤回,但没有规定要约人有权撤销要约。
我国台湾的规定与德国一致。日本规定了有限制的撤销:有承诺期限的要约不得撤销,没有承诺期限的向隔地人发出的要约,在合理的期限内不得撤销。
『陆』 附期限的商业广告属于要约还是要约邀请
无论是否附有期限,普通商业广告都是要约邀请。但实践中要区分一些形为广告,实为要约的情况,例如要约中虽然有很多宣传用语,但规定了详细的价格、期限、履行方式等等
『柒』 附承诺期限要约 被要约人收到,但无回应。
根据合同法第二十条(三)规定,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要约失效。
第二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约失效:
(一)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
(二)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
(三)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
(四)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
『捌』 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
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具体如下:
1、条件是不确定的偶然性事实,期限是确定的必然性事实。
附期限时期确定,到来不确定,为条件。例如“60大寿送电视一台”,60岁虽确定,但人之寿命不可测,是否能活到60岁不可知,具有偶发性。
附条件时期不确定,到来也不确定,为条件。如“司法考试通过之日”,能否考得上,已属不确定,至于哪一年考得上,则更加不确定,故显然属于条件。
2、条件之事实成就与否是不确定的,期限是肯定会到来的。
附期限时期确定,事实的发生也确定,如“今年9月9日”,是期限。
附条件时期不确定,到来确定,为期限。例如“临终时将物送给你”,何时死虽难预料,但人必有一死,死期终会到来。
3、附条件和附期限都属于法律行为的附款,是当事人对于法律行为效果的发生或消灭所加的限制。
附条件的法律行为,具体是指在法律行为中指定一定的条件,把该条件的成就(或发生)或不成就(或不发生)作为法律行为效力的发生或终止的根据。
附期限的法律行为,具体是指在法律行为中指明一定的期限,把期限的到来作为法律行为生效或终止的依据。
(8)附期限的要约扩展阅读:
《民法总则》第四节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条件和附期限
第一百五十八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按照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第一百五十九条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第一百六十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按照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满时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