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举证期限的问题,
举证期限,是指当事人向人民法院履行提供证据责任的期间,在举证期限内,当事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或者虽采纳证据但要予以训诫或罚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在民事诉讼中有关“举证时限”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被告应当在答辩期届满前提出书面答辩,阐明其对原告诉讼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的意见。
2、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
3、举证期限:根据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5条的规定,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
4、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5、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6、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7、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
8、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3条规定,当事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74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的,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7日,当事人申请保全证据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其提供相应的担保。
举证期限的意义:
1,可以防止当事人随时提出证据,或者在庭审中搞突然袭击,造成案件争议无法确定,法院重复开庭,程序动荡不定的后果。
2,可以调动当事人提交证据的主动性,促使其积极履行举证义务,以利于案件的审理。
『贰』 举证期限是法院工作日还是正常推算的
正常推算,收到举证通知书后14天
『叁』 举证期限届满前10日与10日前有什么不同啊
届满前10日,是在届满期之日往前数10日,而届满10日前指在届满期之日前10日的再往回前数的答日子。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证人有出庭作证的义务,但却没有规定证人应如何出庭作证,致使在实践中经常出现在开庭时证人突然到庭或在二审、再审中才到庭的情况。这种情况不仅使对方当事人措手不及也严重影响了诉讼的正常进行。对此情况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4条规定:“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十日前提出,并经人民法院许可。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申请予以准许的,应当在开庭审理前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并告知其应当如何作证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可见,证人出庭作证不但要由当事人在举证期届满十日前提出,而且还要由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这样就使证人出庭作证规范化了。所以,当事人在需要证人出庭作证时,一定要依法进行,正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关于申请证人出庭和申请法院代为取证的时间为:
1、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十日前提出,并经人民法院许可。
2、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七日。
『肆』 举证期十五日是指工作日吗遇到国庆节可以顺延吗
肯定延期哦~~~国庆放假又不是工作日……
『伍』 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工作日和自然人冲突
这个问题抄没有说清楚的啊。你想说的是工作日与自然日?
简单的说下,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举证期限,无论是十五日还是三十日,从来都是自然日的概念,没有什么“工作日”的规定。打开民事诉讼法的网页,然后按ctrl+F组合键查找“工作日”的关键词,是没有的。没有规定,何来冲突?
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期间,只有年、月、日、时的规定,没有工作日的说法。该法第75条规定:
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间。
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
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诉讼文书在期满前交邮的,不算过期。
『陆』 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是指十个工作日吗
是实际的自然日,如果第十日为周末或法定节假日,可以顺延到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