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农村户口分土地法律方面有规定多少年一分或是以后都不在分
1995年分地期限是30年到2025年止。2026年以后还怎么办中央现在也没有准一定,到时看情况。可能是不再分地了,要归种粮大户
② 农村土地确权期限是永久还是在30年承包基础上没有土地的农民和新增人口没有土地的怎么办
农村土地确权期限是在30年承包基础。承包地,以户为单位承包,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
③ 农村种粮大户承包地最低多少亩有补贴
承包土地国家是有补贴的,根据规定是100亩以上,不过补贴是有条件的。
1、目前国家对农民的补贴主要是种植粮食的补贴。一般每亩在100元左右。目前根据各省的情况不同,有的地方开始对棉花、油菜的种植也进行了补贴,但补帖的标准不同。
2、种粮大户在购置农机时,享受政府的农机补贴。
3、国家给予农民的其他补贴,可根据流转大户与土地流出农户之间合同约定,由谁享有。
4、对承包100亩以上土地,从事粮食生产的种粮大户,由各镇政府审核、确认、上报到市财政局,当年可享受国家给予的10元/亩的补助。
(3)农村田亩大户租赁期限扩展阅读
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2018年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意见》
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引导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推进2018年度我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目标
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鼓励村集体通过整村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委托流转、托管等方式统一组织流转土地,支持引导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入股、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根据“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退出土地承包权,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新增2000亩以上,累计达到22.64万亩,争取流转率突破66%。土地流转重点支持发展粮食规模化生产。流转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严禁借流转之名违规搞非农建设。
二、鼓励村集体组织推进土地流转
按照争创“五星三A”行动计划,在“富裕星”建设中,鼓励村集体组织通过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1、鼓励村集体组织通过农户委托的方式组织土地流转。对村集体通过农户委托的方式当年组织新增流转土地100亩(其中下管、岭南、陈溪、丁宅、长塘5个乡镇为50亩)以上、流转期限3年以上的,给予村级集体组织每亩100元奖励。
2、鼓励村集体组织提高土地流转率。对农户家庭承包土地(不包括家庭承包林地)流转率当年突破70%(其中下管、岭南、陈溪、丁宅、长塘5个乡镇为60%)、且规模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流转期限3年以上的流转土地占50%以上、流转手续规范的村,给予适当奖励,最高不超过2万元;对流转率首次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整村流转的,给予1至2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整村入股流转的,按入股面积每亩50元奖励,但不再予以流转率突破奖励。
3、鼓励村集体组织依法规范处置流转收益。对已流转土地,村集体组织通过利用村集体资金改善基础设施、改良土壤、提高地力增加流转收益的,可根据村实际情况,经过规范的程序,向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流入方收取基础设施使用费和土地流转管理费。
4、对新流转土地,在公开招投标中可对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流入方设置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条款。对村集体组织通过依法规范的程序,处置土地流转收益增加村集体收入的,按增加部分的50%进行奖励,每个村最高不超过10万元。
④ 农村土地一般多少年调整一次
农村土地可能三十年调整一次。租赁期限最长为20年,超过20年的部分无效。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2018年修正版第二十一条“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的规定,耕地调整的时间可能是三十年一次。
根据《合同法》第二百一十四条“租赁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超过二十年的,超过部分无效。
租赁期间届满,当事人可以续订租赁合同,但约定的租赁期限自续订之日起不得超过二十年。”的规定,土地租赁合同最长时间为20年。
(4)农村田亩大户租赁期限扩展阅读: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已于2005年1月7日经农业部第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第三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承包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不得损害利害关系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规范有序。依法形成的流转关系应当受到保护。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或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依照同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合同管理的指导。
第二章 流转当事人
第六条 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承包土地是否流转、流转的对象和方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依法流转其承包土地。
第七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归承包方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截留、扣缴。
第八条 承包方自愿委托发包方或中介组织流转其承包土地的,应当由承包方出具土地流转委托书。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的事项、权限和期限等,并有委托人的签名或盖章。
第九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受让方可以是承包农户,也可以是其他按有关法律及有关规定允许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和个人。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
受让方应当具有农业经营能力。
第十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期限和具体条件,由流转双方平等协商确定。
第十一条 承包方与受让方达成流转意向后,以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承包方应当及时向发包方备案;以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事先向发包方提出转让申请。
第十二条 受让方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护土地,禁止改变流转土地的农业用途。
十三条 受让方将承包方以转包、出租方式流转的土地实行再流转,应当取得原承包方的同意。
第十四条 受让方在流转期间因投入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土地流转合同到期或者未到期由承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土地时,受让方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具体补偿办法可以在土地流转合同中约定或双方通过协商解决。
第三章 流转方式
第十五条 承包方依法取得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符合有关法律和国家政策规定的方式流转。
第十六条 承包方依法采取转包、出租、入股方式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部分或者全部流转的,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双方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不变。
第十七条 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方之间自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互换,双方对互换土地原享有的承包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也相应互换,当事人可以要求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登记手续。
⑤ 农村土地出租需要交税吗
土地出租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农村也有土地出租的情况。在法律上对于土地出租需要根据相关的规定缴纳税费,那么在农村土地的出租上还需要缴税吗?很多老百姓对此的了解不多。下面华律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农村土地出租需要交税吗
农村土地流转需要交税,要交税的,交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如果是个人所有交个人所得税)、印花税。
相关知识: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式有哪些
1、土地互换:土地流转试点互换土地,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户,为方便耕种和各自的需要,对各自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进行的简单交换,是促进农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的必由之路。划分土地时留下的种种弊病,严重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如何让土地集中连片,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于是互换这种最为原始的交易方式,进入农民视野。
2、土地出租:在市场利益驱动和政府引导下,农民将其承包土地经营权出租给大户、业主或企业法人等承租方,出租的期限和租金支付方式由双方自行约定,承租方获得一定期限的土地经营权,出租方按年度以实物或货币的形式获得土地经营权租金。其中,有大户承租型、公司租赁型、反租倒包型等。
3、土地入股:入股,亦称“股田制”或股份合作经营,是指在坚持承包户自愿的基础上,将承包土地经营权作价入股,建立股份公司。在土地入股过程中,实行农村土地经营的双向选择(农民将土地入股给公司后,既可继续参与土地经营,也可不参与土地经营),农民凭借土地承包权可拥有公司股份,并可按股分红。该形式的最大优点在于产权清晰、利益直接,以价值形态形式把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确定下来,农民既是公司经营的参与者,也是利益的所有者,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新突破。
4、宅基住房: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以重庆为例,国家批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在土地改革领域率先进行大胆探索,创造了土地流转的九龙坡模式即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也就是说,农民放弃农村宅基地,宅基地被置换为城市发展用地,农民在城里获得一套住房。农民放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享受城市社保,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
⑥ 农村土地承包大户是怎么回事开始实行了吗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可以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经营权,鼓励农民将承包地向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土地流转的合法手续步骤:
提出申请
①土地流转出让方向村土地流转服务站提出书面申请并递交身份证、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二轮承包合同书正本和复印件,由村服务站向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报送。
②土地流转受让方向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提出书面申请并递交法人代表身份证、工商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证)、银行资信证明、项目可行性报告(或批文)的正本和复印件。由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办理并向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备案。
资质审核
①对出让方土地情况审核由村土地流转服务站进行初审,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进行复审。
②对同一受让方流转规模100亩以上,500亩以下的,由乡(镇)政府组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对其资质和项目(环保)的可行性进行审核。县级服务中心对500亩以上流转规模受让方准入资质条件进行复审。
价格评估
流转土地价格由流转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或委托村土地流转服务站组织有关人员评估土地流转价格,作为参考依据。流转规模面积500亩以上的,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可组织人员进行价格评估。
信息发布
县、乡(镇)、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站)根据流转价格评估结果及土地流转双方提供的信息,在交易服务场所进行信息发布。
签订合同
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在收到初审合格或复审合格的意见后,及时组织受让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依法、有偿的签定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
鉴证归档
⑦ 第一轮土地承包期多长什么时候开始
中国法律和国家有关政策对土地承包期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在中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之初,承包期一般都比较短。
后来认识到,承包期限过短,难以调动承包人增加投入、合理开发土地的积极性,甚至可能导致短期行为和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
这样,国家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就失去了积极意义。
因此,1984年,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土地承包期限应当适当延长。
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
根据这一精神,全国各地陆续将土地承包期确定为15年。
但也有一些地方为了解决人地矛盾,频繁调整土地,真正达到15年的很少。
1993年,一些较早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地方,第一轮土地承包即将到期,为了及时指导,国家提出,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
此后,随着延包工作的陆续开展,国家有关政策曾多次对土地承包的期限问题做出规定。
如,1993年指出,为了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鼓励农民增加投入,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不变。
1997年指出,土地承包再延长30年不变,营造林地和“四荒”地等开发性生产的承包期可以更长。
1986年通过并于1998年修改的土地管理法也明确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经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
土地承包经营期限为30年。
(7)农村田亩大户租赁期限扩展阅读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特点
1、流转速度加快,渐具规模。
自1998年土地二轮承包以来,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速度呈逐年递增之势,流转的土地面积不断扩大,所涉农户不断增多。
至目前为止,流转的土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少则5%,多则15%以上,平均比例为8%左右,涉及土地流转的农户数约占总农户数的26%。
2、流转类型多样,比例不均。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
一以流转主体为标准,可分农户与村委会之间的流转和农户与农户之间的流转。
其中以农户与农户之间的流转为主,流转面积约占总流转面积的90%。
二以流转对象为标准,可为责任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动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三荒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其中以责任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主,约占总流转面积的96%。
三以流转方式为标准,可分为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投股或参与股份合作等其他方式流转。
其中以转包为主,约占总流转面积的70%以上。转包中又以外出打工或经商农户,将土地转包给亲友或本村其他农户居多。
此外,还有农户将土地转包给种植、养殖大户以及集体向农户反租转包等形式。
四以流转是否签订协议为标准,可分为协议流转和无协议流转。
其中协议流转农户略占优势,占总流转农户数的65%左右。
协议流转又分为书面协议流转和口头协议流转,其中口头协议流转占协议流转的绝大多数,签订书面协议流转的农户不足总流转户的10%。
五以流转是否有偿为标准,可分为有偿流转和无偿流转。
其中以无偿流转为主,约占总流转户的60%以上。
六以流转是否履行报批准、备案或办理土地使用权证书变更登记程序为标准,可分为批准流转、备案流转、登记流转和自行流转。
其中以自行流转为主,占总流转面积的95%。
3、流转行为欠规范,缺少管理。
流转行为严重不规范,表现为自行流转多,报批准、报备案的少,申请变更登记的更少。
口头协议多,书面协议少;约定不明的多,约定明确的少;书面协议内容不规范的多,规范的少等。
有些村存在连锁流转现象,接受流转的农户又将自己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其他农户,形成锁链式流转。
镇、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普遍缺乏严格规范的管理。
4、部分耕地被非农业化,有极少量的非法流转行为存在。
有的耕地被转为非农用途,主要用于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小城镇等项目建设。
这些建设用地绝大多数履行了批准手续,也有一小部分没有被批准。
相关镇为了完成工业发展等任务,以镇政府或用地单位名义,采取向农户租赁的方式,将土地使用权流转到自己名下,用于非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