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九二共识”达成的时间,背景及主要内容
1992年11月达成,1987年底,长达三十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随之发展起来,同时也衍生出种种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台湾当局不得不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于1990年11月21日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的与大陆联系与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会,出面处理官方“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
为便于与海基会接触、商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推动于1991年12月16日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并授权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
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
正因为有了“九二共识”,两岸才能在隔绝40多年后举行汪辜会谈;正因为有了“九二共识”,国共两党领导人才能在2005年4月举行历史性会谈,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
正因为有了“九二共识”,两岸双方才能在2008年6月恢复两会制度性协商,先后达成ECFA等18项协议和多项共识;正因为有了“九二共识”,两岸才能形成今天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交流态势。
『贰』 1992年达成的“九二共识”的内容是什么
“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该函还附上海基会增列的第3项口头表述文字。12月3日,海基会函覆海协会,对达成共识未表示异议。从以上两会来往的信函中可以看出,双方的共识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
『叁』 九二共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具体内容: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
九二共识的确立:
两会就两岸交流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接触与商谈后发现,虽然双方商谈的是事务性问题,但要顺利地解决问题,一个重要的事实必须首先明确:两岸间的事务性问题是一个国家内的事情。这就涉及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
1991年4月8日,陈长文首次访问大陆时,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唐树备授权提出了处理海峡两岸交往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应遵循的五条原则,其中第二条就是“在处理两岸交往事务中,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九二共识的期限扩展阅读
“九二共识”的历史意义:
正因为有了“九二共识”,两岸才能在隔绝40多年后举行汪辜会谈;正因为有了“九二共识”,国共两党领导人才能在2005年4月举行历史性会谈,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
正因为有了“九二共识”,两岸双方才能在2008年6月恢复两会制度性协商,先后达成ECFA等18项协议和多项共识;正因为有了“九二共识”,两岸才能形成今天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交流态势。
『肆』 九二共识是哪一年发布的
“九二共识”指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受权就在两岸事务性商谈中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事宜进行协商。经过当年10月香港会谈及其后一系列函电往来,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的共识,后来被概括为“九二共识”。其核心意涵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从而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
(4)九二共识的期限扩展阅读
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
正因为有了“九二共识”,两岸才能在隔绝40多年后举行汪辜会谈;正因为有了“九二共识”,国共两党领导人才能在2005年4月举行历史性会谈,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 正因为有了“九二共识”,两岸双方才能在2008年6月恢复两会制度性协商,先后达成ECFA等18项协议和多项共识;正因为有了“九二共识”,两岸才能形成今天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交流态势。
『伍』 九二共识是什么时候签署的
九二共识是1992年签署的。
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受权就在两岸事务性商谈中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事宜进行协商。经过当年10月香港会谈及其后一系列函电往来。
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的共识,后来被概括为“九二共识”。其核心意涵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从而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
(5)九二共识的期限扩展阅读:
2019年01月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在近日记者会上应询时表示,“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两岸关系好,台湾才会好,台湾同胞的利益福祉才能得到维护和增进。
在对两岸关系性质、两岸城市交流的性质有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我们欢迎包括高雄在内的台湾更多县市参与两岸城市交流合作,共同增进两岸同胞的亲情和福祉。
台湾“国政研究基金会”高级助理研究员谢志传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韩国瑜可以把东西卖到大陆,这会让其他县市起而效仿,当然也会让绿营县市看着干着急。
因为没有“九二共识”就无法把东西卖到大陆。尤其是绿营污名化“九二共识”,更让绿营县市陷于困境。透过韩国瑜的举动,相信台湾民众就算不清楚“九二共识”的内涵,至少知道“九二共识”对台湾有实实在在的好处。
『陆』 九二共识内容及汪辜会谈时间内容及意义
九二共识,是用于概括台湾海峡两岸在1992年香港会谈中就“一个中国”问题及其内涵进行讨论所形成之见解及体认的名词。其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柒』 九二共识具体内容是什么
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这就是九二共识的内容。希望这个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捌』 九二共识的时间是多少
九二共识”指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1987年底,长达三十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随之发展起来,同时也衍生出种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台湾不得不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于1990年11月21日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的与大陆联系与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会,出面处理官方“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为便于与海基会接触、商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推动于1991年12月16日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并授权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 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两会在香港商谈中,就海峡两岸事务性(公证书使用)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海协的基本态度是,海峡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应本着一个中国原则协商解决。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可以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表述的方式可以充分协商。 在香港商谈中,海协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湾海基会也根据“国统会”的结论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方虽然也同意两岸公证书使用是中国内部的事务,双方均应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并表达了谋求国家统一的愿望,但在文字表述方案上,两会很难达成一致。在会谈即将结束时,海基会代表又增提了3种表述方式,并拿出了他们的最后表述内容:“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惟鉴于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为保障两岸人民权益,对于文书查证,应加以妥善解决。”还建议“用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海协代表表示这是此次商谈的主要成果,等把海基会的建议与具体表述内容报告后再正式答复。 香港商谈结束后不久,1992年11月16日,海协会正式致函台湾海基会表示,“在这次工作性商谈中,贵会代表建议在相互谅解的前提下,采用贵我两会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并提出了具体表述内容,其中明确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我会充分尊重并接受贵会的建议”。“现将我会拟作口头表述的要点函告贵会: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海协的函后并附上了海基会最后提供的表述方案。12月3日,海基会回函海协,对达成共识未表示异议。至此,关于一个中国原则表述问题的讨论,以形成双方相互接受的两段具体表述内容为结果而告一段落。
『玖』 “九二共识”主要内容是什么
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受权就在两岸事务性商谈中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事宜进行协商。经过当年10月香港会谈及其后一系列函电往来,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的共识,后来被概括为“九二共识”。其核心意涵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从而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
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
1993年4月27日至30日,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在祖国大陆一年多来的积极推动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正式举行第一次“汪辜会谈”。
这是海峡两岸高层人士在长期隔绝之后的首度正式接触,是两岸走向和解的历史性突破,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两天的会谈中,双方就两会会务、两岸经济交流、科技文化交流等三项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