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银行汇票超过提示付款期限什么意思
银行汇票的提示付款期是自出票日起一个月,超过一个月的汇票就不能见回票即付了。比如,答6月1日签发的银行汇票,一个月内(7月1日前)交存到银行,银行会按票面金额将款项转到收款人的账户上,超过一个月就不可以了。
『贰』 多选题:持票人超过提示付款期限提示付款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根据《支付结算办法》第二百一十四条持票人超过规定期限提示付款的,银行汇票、银行本票的出票人、商业汇票的承兑人,在持票人作出说明后,仍应当继续对持票人承担付款责任;支票的出票人对持票人的追索,仍应当承担清偿责任。
选ABD
『叁』 汇票超过提示付款期限会给票据的效力产生什么影响
。《票据法》第十七条规定:“持票人对票据的出票人和承兑人的权利,自票版据到期日起权2年。”银行承兑汇票超过法定的提示付款期限(即汇票到期日起10天内)时,持票人可在票据权利时效期内继续行使票据权利。二、如何实现票据权利。1持票人要立即与开户银行联系,取得开户银行的理解和帮肋。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办法》第八十八条规定:“持票人超过提示付款期提示付款的,持票人开户银行不予受理。”因此持票人要积极及时地与开户银行沟通,出具延误理由说明,争取开户银行受理请求承兑银行付款业务。2通过开户银行办理委托收款方式(附有关的理由说明),请求承兑银行付款。《票据法》第五十三条规定:“持票人未按照规定期限提示付款的,在作出说明后,承兑人或付款人仍应当继续对持票人承担付款责任。”如果发生拒付,承兑银行必须出具拒绝证明
『肆』 会计问题关于超过提示付款期限
支票的持票人超过提示付款期限提示付款的,持票人开户银行不予受理,持票人作出相应说明后,付款人仍应当继续对持票人承担付款责任。也就是找付款人给你重开张支票,在付款期限内银行才会付款
『伍』 判断:商业汇票持票人超过提示付款期限提示付款的,持票人开户银行不予受理
这句话是正确的,抄《支付结算管理办法》第八十八条,“持票人应在提示付款期限内通过开户银行委托收款或直接向付款人提示付款……持票人超过提示付款期限提示付款的,持票人开户银行不予受理。”但是,《票据法》和《支付结算管理办法》又有规定“持票人未按前款规定期限提示付款的,在作出说明后,承兑人或者付款人仍应当继续对持票人承担付款责任”。
『陆』 超过支票的提示付款期限提示付款的,持票人开户银行不予受理,付款人不予付款 为什么是对的啊
超过支票的提示付款期限提示付款的,持票人开户银行不予受理,付款人内不予付款的确是对容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九十一条支票的持票人应当自出票日起十日内提示付款;异地使用的支票,其提示付款的期限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规定。
超过提示付款期限的,付款人可以不予付款;付款人不予付款的,出票人仍应当对持票人承担票据责任。
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支票可以支取现金,也可以转账,用于转账时,应当在支票正面注明。
支票中专门用于支取现金的,可以另行制作现金支票,现金支票只能用于支取现金。
支票中专门用于转账的,可以另行制作转账支票,转账支票只能用于转账,不得支取现金。
『柒』 如果支票超过提示付款期限怎么办呢
票据法中第九十一条 支票的持票人应当自出票日起十日内提示付款;异地使用的支票,其提示付款的期限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规定。超过提示付款期限的,付款人可以不予付款;付款人不予付款的,出票人仍应当对持票人承担票据责任,也就是可以退回重开。
『捌』 银行承兑汇票超过提示付款日期后怎么办
银行承兑汇票是由银行承兑的,到期时,承兑银行已经把钱准备好,由在承兑内银行开立存容款账户的存款人签发,向开户银行申请并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保证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对出票人签发的商业汇票进行承兑是银行基于对出票人资信的认可而给予的信用支持。银行承兑汇票折价销售。银行承兑汇票的主要投资者是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和市政实体。其特点是:信用好,承兑性强,灵活性高,有效节约了资金成本。用银行承兑汇票为商业交易融资称为承兑融资。
银行承兑汇票包买的优点:
1、买方的最终付款风险转由银行承担,在基础交易真实合法的基础上,银行对已支付的贴现款项无追索权。
2、卖方远期应收票据变为即期的现金收入,财务状况得到实质改善。
3、卖方资金周转率提高,便利资金周转。
『玖』 根据《票据法》的规定,汇票持票人超过提示付款期限提示付款造成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根据《票据法》规定:“如果持票人未在上述法定期限内作付款提示的,则丧失对回其前手的追答索权。”另外还规定:“持票人未按照前款规定期限提示付款的,在作出说明后,承兑人或者付款人仍应当继续对持票人承担付款责任。”因此,票据持有人在超过提示付款期限的情况下,票据权利一般是不会消灭的,还是可以向票据债务人提示付款,但是丧失了对背书人、保证人等前手的追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