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关税的短征、追征和补征
在通常情况下,关税纳税人在履行其关税纳税义务之后,海关与纳税人之间的关税法律关系就消灭了。但有时海关事后发现原核定并实际征收的税额少于应征收的税额,称之为关税的短征。
在纳税人按海关核定的关税税额缴纳税款后发现原核定税额少于应征税额时,海关对原纳税人征收原短征的关税的行政行为]称之为关税的追征和补征。
根据造成短征关税的原因不同,分为关税的追征和关税的补征。因纳税人违反海关规定造成短征的,称为关税的追征,又称追征关税,简称追征。非因纳税义务人违反海关规定造成短征的,称为关税的补征,又称补征关税,简称补税或补征。
『贰』 针对逃税、偷税等行为,税务机关的税收追缴期限是多久
一般偷税违法行为,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可以无限期追缴税款。如果构成偷税罪,逃税罪的追诉时效根据行为人逃税的最高徒刑而定的。
一般偷税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1、第五十二条 因税务机关的责任,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但是不得加收滞纳金。
2、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五年。
3、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者所骗取的税款,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偷税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第二百零一条【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3、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刑法》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3、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5、逃税罪的追诉时效根据行为人逃税的最高徒刑而定的,如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不再追诉。
(2)海关追征期限扩展阅读:
偷税罪:
1、偷税罪是一种故意犯罪行为,表现为行为人明知自己有纳税的义务,而采取种种手段,达到不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行为人偷税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必须出于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或已扣、已收税款的目的。
2、过失行为导致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不成立本罪。偷税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采取欺骗、隐瞒等各种手段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或已扣、已收税款。
漏税:
1、漏税是由于行为人对税收规定、财务会计制度不了解,或由于疏忽大意漏报应税项目等过失行为,而导致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相同和区别:
1、偷税罪与漏税在客观方面的表现有相同之处,都是造成了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结果。但两者有着本质区别,即在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偷税罪是一种故意犯罪,其主观恶性大,为了达到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目的,不惜损害国家利益,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
2、漏税是一种主观过失,主观上没有犯罪的故意,其主观恶性小,所以不能以犯罪论。
『叁』 关税漏缴多少年可以追缴
追征:因纳税人违反海关规定造成少征和漏征关税,关税追征期为缴纳税款之日起3年内,并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肆』 关税追征和补征问题,收款期限起算点的差异怎么理解
原文为《关税条例》第五十一条“进出口货物放行后,海关发现少征或者漏征税款的内,应当自缴纳税容款或者货物放行之日起1年内,向纳税义务人补征税款。但因纳税义务人违反规定造成少征或者漏征税款的,海关可以自缴纳税款或者货物放行之日起3年内追征税款,并从缴纳税款或者货物放行之日起按日加收少征或者漏征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海关发现海关监管货物因纳税义务人违反规定造成少征或者漏征税款的,应当自纳税义务人应缴纳税款之日起3年内追征税款,并从应缴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少征或者漏征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分两款,你说的第二段实际为第一款内容。
因此可以看出:
第一、两款适用对象不一样,第一款后一句是针对一般进出口货物违规,第二款是针对海关监管货物违规,至于什么是海关监管货物,可见海关法的规定。
第二、对于进出口货物来说,少征的货物有缴纳税款之日,漏征的货物只存在货物放行之日,根据情况不同适用不同的日期;而对于海关监管货物违反规定的情况来说,违规之日才是其产生缴款义务的时间,比如擅自转让保税料件,保税料件被卖之日为应缴纳税款之日。
注:少征就是少收了税而放行,漏征是没有收税而放行。
『伍』 关税与工商税收在补缴与追征问题上有什么区别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由各级税务机关(含国家税务局系统、地方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的各项税种(题中所谓的“工商税收”)的征收管理,适用《税收征收管理法》;由各级海关负责征收的各项税种(包括:关税、进口增值税、进口消费税)的征收管理,适用《海关法》。
一、税款补缴问题。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因税务机关的责任,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但是不得加收滞纳金。
根据《海关法》的规定:进出口货物、进出境物品放行后,海关发现少征或者漏征税款,应当自缴纳税款或者货物、物品放行之日起一年内,向纳税义务人补征。
二、税款追征问题。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五年。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者所骗取的税款,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根据《海关法》的规定:因纳税义务人违反规定而造成的少征或者漏征,海关在三年以内可以追征。
可见,各级税务机关与各级海关负责征收的税款,在补征、追征问题上,两者的区别在于补征、追征期限规定的不同,前者要长于后者。
『陆』 海关追征少征或漏征税款的滞纳金,其规定期限和征收标准分别是什么
根据《海关法》规定,进出境货物和物品放行后,海关发现少征或者漏征税款,应当自缴纳税款或者货物、物品放行之日1年内,向纳税义务人补征;因纳税义务人违反规定而造成的少征或者漏并从缴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少征或者漏征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