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库存血保存时间
保存期:储存于普通血袋时保存期24h。储存于血小板专用血袋时保存期5d,或按照血小板专用血袋说明书执行。 当密闭系统变为开放系统,保存期6h,且不超过原保存期。
当数个浓缩血小板汇集到同一个血袋成混合浓缩血小板,须保持可追溯性,开放系统汇集后保存期6h,且不超过原最短保存期。密闭系统汇集后储存于血小板专用血袋,保存期5d(或按照血小板专用血袋说明书执行),且不超过原最短保存期。
当无专用血小板保存设备进行持续轻缓振摇时,保存期24h,且不超过原保存期。
(1)新鲜血的保存期限扩展阅读:
献血对个人身体状况的好处:
1. 献血对心脑血管系统有良好的远期影响。可预防、缓解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坚持适量献血可减少血液中的所有成份,减少比例最大的是血铁和蛋白,还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使血液流速加快。供氧量加大,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能有效降低动脉硬化、血栓和脑血管意外及心肌梗塞等病症。
2.经常献血可提高造血功能。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刺激作用,促使骨髓储备的成熟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血细胞的生成,经常按规定期限献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3.男子献血有可能减少癌症的发生率。
4.可促进、改善心理健康。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抵抗力的提高。
㈡ 一袋新鲜的血液可以在血库中保存多久
1定期适量献血有好处
大量科学研究证明,献血者在为社会奉献爱心的同时,也改善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为自身的健康进行了“投资”。
科学家运用血液流变学与血液动力学对血质与献血的关系作了研究,发现定期适量献血,特别是单献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份,可使血液粘稠度明显降低,加快血液流速后,脑血流量提高,从而达到缓解或预防高粘血症,使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献血对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也具有积极的作用。芬兰一研究小组对2682名42-60岁的男性进行调查,其中两年里至少献过1次血的人在5年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比例,比未献过血的低86%。美国一心血管病研究小组的研究亦表明,在3年中,献血者(男性)患心血管病的危险仅为未献血者的一半。
男子献血还可减少癌症的发生率。《国际癌症》报道,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几率就提高,适量献血可以调整体内铁含量,预防癌症。该文还提到,中青年女性因月经周期性失血损失了一定量的铁质,故未发现这类女性的含铁量与癌症发生有明显关系。
有研究表明,定期献血的人比不献血的人更不易衰老,一旦遇到意外事故也有较强的耐受力和自我调节功能。曾有学者对66岁以上的332人(献血者)与同年龄、性别的399人(未献血者)作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献血组平均寿命为70.1岁,高于未献血组的平均67.5岁;遇到意外事故,献血组的存活率为67%,高于未献血组的40%。从上述分析来看,献血者由于血液新陈代谢较未献血者旺盛,其寿命会延长。
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抵抗力的提高。而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献血者在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情绪也处于最佳状态,对健康有益
2 男士献血好处多
有研究认为,中年男子每年献血550毫升,患心脏病的风险将减低86%。这一研究认为、男子年过40岁,由于体力活动的减少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内脂肪容易积存,许多人的血脂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定期献血则可降低血液的黏稠度,也就减轻了动脉硬化的隐患。
《国际癌症》报道,人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肿瘤的几率就提高,脑血栓和心肌梗塞的发病也增多。适量献血,特别是男人献血能改善血液中制造红细胞的铁的含量。捐出血液体内铁元素含量会适当减低,减少上述疾病的发生。
科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年轻妇女与男性相比较少患中风、心脏病和肿瘤,但随着年龄的增大,患上述疾病的机会也就随之升高。分析原因,认为中青年妇女每月的月经失血加速了红细胞的新陈代谢,促进骨髓造血,使新生的红细胞数量在血液中含量增多,输送更多的氧气及营养成分给身体各部位,因而降低了患心脏病的风险。
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升。献血的体重标准定在男性为50公斤、女性为45公斤。一个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总血量的5%-10%,再加上抽出的是外周血管的血,人体会自动将原来贮存于脾脏、肝脏等内脏里的血液释放到血管中,保持恒定的血容量,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就会补充上;血浆蛋白质,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也快恢复到原来水平。故献血不会影响献血者的健康。
所以说,健康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献血后,人体的造血组织会自动加速造血,一般经过半个月就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献血后适当补充营养是必要的,但无须大吃大喝。适当增加营养以提供足够的造成血原料,补充的重点是造血所需要的蛋白质、铁、维生素B12、叶酸等。
值得提醒的是:如果大量进补又不活动,会不利于营养的消化吸收,造成胃肠功能紊乱,会因热量过剩而发胖。
人体血液中的含铁过高会明显增加患心脏病的危险,而适量献血恰恰可使血液中的铁含量大为降低。
适量献血,献血后保护好穿刺孔,适当补充营养就不会有什么坏处了。
好处 :
一、适量献血可降低血液的粘滞度
当血液粘滞处于较高水平时,适量献血,特别是适量捐献血液中的有形成份,可有效地降低血液粘滞度,预防多种疾病。
二、男子定期献血可防癌
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男子献血可以防癌,这是因为血液中含有大量铁元素,而人体内铁元素含量水平持续过高会促会癌症,定期献血可有效地降低血液中铁血素的含量,因此健康男子定期献血可收到离癌的效果。
三、中年人献血可益寿
人到中年大多事业有成,经济状况良好,膳食也是味美质优,营养丰富,稍不留神,就会导致营养过剩、脂肪堆积和肥胖,特别是从事非体力劳动的中年人,此时如再不注意调整,就会出现血铁、血脂等指标超标,血液粘滞度增高,动脉粥样硬化等,从而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癌症。
献血可减少血液中的所有成份,减少比例最大的的是血铁和蛋白,还可降低血液的粘滞度,使血液流速加快,健康的中年人在医生指导下适量献血或血液中的某种成份可以刺激骨髓等造血器官保持旺盛的造血状态,不断增加血液中年轻红细胞的比例,提高机体免疫和抗病能力,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那些人不可以献血 :
性病、麻风病和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丙型肝炎抗体阳性者。
过敏性疾病及反复发作过敏患者,如经常性荨麻疹、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单纯性荨麻疹不在急性发作期间可献血)。
各种结核病患者,如肺结核、肾结核、淋巴结核及骨结核等。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各种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心肌炎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以及支气管扩张肺功能不全。
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如较重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肠炎、急慢性泌尿道感染、肾病综合症、慢性胰腺炎。
血液病患者,如贫血、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各种出、凝血性疾病。
内分泌疾病或代谢障碍性疾病患者,如脑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甲亢、肢端肥大症、尿崩症及糖尿病。
器质性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病、脑炎、脑外伤后遗症、癫痫、精神分裂症、癔病、严重神经衰弱等。
寄生虫病及地方病患者,如黑热病、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囊虫病及肺吸虫病、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
各种恶性肿瘤及影响健康的良性肿瘤患者。
做过切除胃、肾、脾等重要内脏器官手术者。
慢性皮肤病患者,特别是传染性、过敏性、炎症性全身皮肤病,如黄癣、广泛性湿疹及全身性牛皮癣等。
眼科疾病患者,如角膜炎、虹膜炎、神经炎和眼底有变化的高度近视。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胶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等。
有吸毒史者、同性恋者、多个性伴侣者。
体检时医生认为不能献血的其他疾病患者。
㈢ 献的血能保存多久是如何保存的
对于捐献的血液因为各种血细胞有各种不同的特点,所以保存方式和保存时间都是不一样的。
血细胞的分类要想了解如何保存血,就要先弄明白影响血液保存的血细胞,血细胞占了血液的45%,而血细胞中也包含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液的采集也是要有计划的进行的,因为其中有一个矛盾,采集太多的话,可能会因为在保存期限里用不完而导致浪费,采集太少又不能满足临床和急救治疗,也因此,对于采集过多的血液类型会采取限制的方式来避免浪费。
目前徐州市中心血站所研究的运用紫外光照射密封氧化保存的方法,在提高保存期限的同时也减少了污染,改变了国内半开放保存方式,将保存期限提到了21天。
㈣ 血能保存多久
血库的血液保存期限有多长?
12-12 15:11
血液保存的要求是:防止凝固、保证细胞新陈代谢所需的营养、延长在体外的寿命、保证输给病人后能发挥相应的功能。因此在保存时要加入抗凝剂、细胞新陈代谢所需的营养、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等。由于各种血细胞的特点不同,保存的方法也不同,保存期也有所不同。目前,全血和红细胞保存于4±2℃内可保存35天;血小
板保存于特制的袋内,在22±2℃内并不断振荡,可保存5天;新鲜冰冻血浆在-20℃以下可保存1年。因此,血液采集要有计划地进行,采得太多在保存期内用不完,会造成浪费;采得太少又不能满足临床急救和治疗的需求。
㈤ 新鲜猪血的保存期有多久。
猪血放水里常温下可以保存1天,冷藏可以存放2-3天。
猪血只能冷藏,不能冷薪水。放到冰箱内冷藏,不能超过两天。猪血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被称为血豆腐以及液体肉。每克猪血中富含有蛋白质,其含量高于牛肉、瘦猪肉,并且还容易被人体消化及吸收。
猪血可为人体提供多种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有利于滋养和补充营养不良的症状,如一些心血管疾病、肾病等。猪血对于治疗吐血、抽搐癫痫症状、头晕、损伤出血、破裂失血等疾病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5)新鲜血的保存期限扩展阅读:
猪血的营养价值:
1、猪血所含铁元素非常高
猪血所含铁元素非常高,它以血红素铁的形式存在,容易被人体所吸收以及转化。处于成长阶段的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等,如果能摄入像猪血这类动物血液制品,可预防和治疗贫血、缺铁症,并且还可以预防冠心病,对于一些中老年人的动脉硬化等症也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2、猪血含有维生素K
猪血中所含有的维生素K,可促进血液凝固,因此具有显著的止血效果。
3、猪血中含有的微量元素钴
猪血中含有的微量元素钴,是防止人体恶性肿瘤生长的重要物质,这在其他的食物中是很难获得的。
4、吃猪血有利于肠道分泌
在国内,许多的中老年人患有贫血症。而猪血中的血红素铁,其在小肠中的吸收率可达35%左右。血红素铁的吸收率是许多食物和铁元素的补充剂无法比拟的。因此,中老年人每天吃适量的猪血,基本上可以满足铁元素的摄入量,可以避免和预防贫血的发生。
㈥ 求问血液最多可以保存多长时间
血液保存的要求是:防止凝固、保证细胞新陈代谢所需的营养、延长在体外的寿命、保证输给病人后能发挥相应的功能.因此在保存时要加入抗凝剂、细胞新陈代谢所需的营养、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等.由于各种血细胞的特点不同,保存的方法也不同,保存期也有所不同.目前,全血和红细胞保存于4±2℃内可保存35天;血小板保存于特制的袋内,在22±2℃内并不断振荡,可保存5天;新鲜冰冻血浆在-20℃以下可保存1年.因此,血液采集要有计划地进行,采得太多在保存期内用不完,会造成浪费;采得太少又不能满足临床急救和治疗的需求.血液体外保存研究通过鉴定公民献血是临床用血的主要来源,但所献血液超过一定储存期限就不再适用于临床.因此,如何提高血液体外保存的质量和期限,便成为一道医学难题.目前国内大多采用半开放式的储存方法,储存时间仅为24小时,而且质量难以保证.这项新的研究成果运用紫外光照射密闭氧合处理血液的方法,使血液质量发生有益的变化,而且处理过程处于全封闭状态,从而避免了可能的污染,使血液质量大大提高.
全血采集后,一般需要通过离心的方式进行成分分离。红细胞悬液就是通常输入的血液(去掉白细胞,可以降低副作用)。分离后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通常保存于1到零下6度之间。由于有保存液的原因,不会冻结。白细胞最多能保存35天,红细胞42天。
红细胞在含甘油的保存液零下65度,可以保存10年。这可以用来保存罕见血型。
无细胞的血浆,保存于零下30度。新鲜冰冻血浆富含凝血因子。
血小板保存于室温 (20-24C) ,可以保存5天。还需要保持晃动。
㈦ 抽出来的血有效期多长
鲜血的血液有抄效期要袭看血液制品的种类和作用决定的。 (一)全血 1 新鲜血 在采集后的3天之内,在4摄氏度恒温保存。 2 库存血 保存在4摄氏度的冰箱内,有效期2-3周,其成分以红细胞和血浆蛋白为主,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出血患者。库存血保存时间越长,血液成分变化越大,即酸性增加,钾离子浓度增高,故大量输库存血时,要防止酸中毒的高血钾。 (二)成分血 1 白细胞浓缩悬液 4摄氏度保存,有效期48小时。 2 血小板浓缩悬液 22摄氏度保存,有效期24小时。 3 血浆 (1)冷冻血浆 -30度,有效期1年。 (2)干燥血浆 有效期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