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信用期限是什么意思
信用期限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时给予客户付清全部款项的期限.确定企业应收账款信用版期限的办法是将信用期权限内的边际收益(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的差额)与其边际成本(相关的成本费用)比较,若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则延长信用期限的方案是合理的.
Ⅱ 什么叫边际效率
边际效益就是每得到一件物品给带来的新增加效益,随着拥有该物品的增多,边际效益便递减,比如当很饥饿时,想吃面包,第一个面包的边际效益肯定比第二个大,第二个肯定比第三个大.
资本边际效率:一项资本额未来收益的折现值之和等于该项资本额条件下的折现率。
边际效率是以马歇尔为首的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中心理论之一,它与有效需求有直接的关系,其中又分为投资的边际效率和消费的边际效率,同边际效率本身的原理一样,这两种边际效率也是具有递减性的,这一点集中体现在个人的收入增幅超过消费增幅,它们的函数公式分别为X=dR/dI和C=C'+cY,边际效率递减和边际消费递减也是凯恩斯理论的重要假设与支柱,也是凯恩斯认为引起有效需求不足和诱发经济危机的原因。
Ⅲ 信用期限是什么意思
信用期限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时给予客户付清全部款项的期限。确定企业应收账款回信用期答限的办法是将信用期限内的边际收益(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的差额)与其边际成本(相关的成本费用)比较,若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则延长信用期限的方案是合理的。
Ⅳ 西方经济学
B. 收入—消费曲线
D. 完全无弹性
A. 石油
C. 供给量的变动
D. 低档品
C. 消费者剩余
A. 增加X和减少Y的购买量
A. 既定资源的配置
A. 纵向相加
C.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问题
C. 19世纪70年代
B. 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D. 古典经济学
A. 合乎理性人的假设
B. 完全信息的假设
A. 商品的可替代性
B. 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C. 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D. 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B. 具有负斜率
D.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A. 消费者得知西红柿有益健康
B. 消费者预期西红柿价格将下降
A. 该商品的价格
B. 生产的成本
C. 生产的技术水平
D. 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仅供参考!
最短期限为2年。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文件规定,企事业单位购进软件,凡符合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可以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2年。
财务软件为无形资产,购买摊销会计分录如下。
1、购入财务软件,分录为:
借:无形资产-财务软件
贷:银行存款/现金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2、无形资产当月增加当月开始摊销:
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
贷:累计摊销
(5)边际期限扩展阅读:
1、企业摊销无形资产,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
2、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3、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某项无形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
4、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
Ⅵ 银行贷款授信期限是什么意思
授信期限是企业允许客户从购货到支付货款的时间间隔,企业产品销售量与授信期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存关系,确定授信期限是信用管理的重要环节,确定授信期限的目的是让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银行贷款授信范围
1、全行对各个地区的最高授信额度
2、全行对单个客户的最高授信额度
3、单个分支机构对所辖服务区的最高授信额度
4、单个营业部门和分支机构对单个客户的最高授信额度
5、对单个客户分别以不同方式(贷款、贴现、担保、承兑等)授信的额度
6、因地区、客户情况的变化需要增加的授信
7、因国家货币信贷政策和市场的变化,超过基本授信所追加的授信
8、特殊项目融资的临时授信
(6)边际期限扩展阅读:
银行贷款分类
1、创业贷款
创业贷款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能力或已经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因创业或再创业提出资金需求申请,经银行认可有效担保后而发放的一种专项贷款,符合条件的借款人,根据个人的资源状况和偿还能力,最高可获得单笔50万元的贷款支持
2、抵押贷款
对于需要创业的人来说,可以灵活地将个人消费贷款用于创业。抵押贷款金额一般不超过抵押物评估价的70%,贷款最高限额为30万元
3、质押贷款
除了存单可以质押外,以国库券、保险公司保单等凭证也可以轻松得到个人贷款,存单质押贷款可以贷存单金额的80%,国债质押贷款可贷国债面额的90%,保险公司推出的保单质押贷款的金额不超过保险单当时现金价值的80%
4、保证贷款
如果你没有存单、国债,也没有保单,但你的配偶或父母有一份较好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这也是绝好的信贷资源
5、小额贷款
根据凡年龄在60岁以内、身体健康、诚实信用、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或合伙经营与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持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的再就业优惠证向商业银行,每个人的标准可以最高贷款两万元,且利息是当地银行贷款之间的最低利率
Ⅶ 如何确定信用期限
一般情况下,信用期限的确定都是固定的,例如半年、一年等,按照不内同的规章容、制度有固定的模式。其实,对于“信用”这个话题,期限是其次的,信用本身才重要。所以,关注“信用”状况如何,是否根据信用状况,对期限以及相关涉及问题进行调整,才是最为重要的。
例如,客户情况恶化,可以根据其经营情况调整期限,进行缩短。客户状况良好,甚至提升,可以在期限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信用额度等等。
信用期限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时给予客户付清全部款项的期限。确定企业应收账款信用期限的办法是将信用期限内的边际收益(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的差额)与其边际成本(相关的成本费用)比较,若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则延长信用期限的方案是合理的。
Ⅷ 赊销期限要由延长信用期限的边际收入增加是否大于增加的边际成本而定对吗
赊销期限要由延长信用期限的边际收入增加是否大于增加的边际成本而定。(A正确)
Ⅸ 微观经济学中的边际规律有哪些
经济学——研究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类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一门社会科学。资源的稀缺性——指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性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数量总是相对不足的,取用时要付出代价。规范分析——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实证分析——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需求——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需求量的变化——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需求水平的变化——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化。需求定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示范方向的变动关系。供给——生产者在某一时刻和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供给定律——商品价格与供给量成正比。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即需求数量等于供给数量的价格。均衡数量——需求价格等于供给价格时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称为均衡数量。需求价格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因其本身需求量的变动程度。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引起另一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变动的程度。需求收入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引起某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变动的程度。蛛网模型——运用弹性原理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在失去均衡时发生的不同波动情况的一种动态分析理论。蛛网稳定条件——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市场价格变动对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影响相同。效用——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或欲望的能力。边际效用——某商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或劳务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消费者偏好——影响和制约消费者行为的重要主观心理因素。消费者均衡——在一定收入、一定价格条件下,共卖各种商品的一定数量的消费者所能获得的总效用最大的状态。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所有组合的点的轨迹。边际替代率——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恩格尔系数——食物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价格-消费曲线——连接所有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形成的曲线。收入-消费曲线——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的变化轨迹。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吉芬品——指需求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的特殊的低档物品。攀比效应——较为典型的连带外部正效应,消费者的一种赶时髦的偏好,即想拥有一种其他消费者已拥有的商品。虚荣效应——较为典型连带外部负效应,消费者想拥有只有少数人才能享用的或独一无二的商品的偏好。保留工资——洛伦茨曲线——用纵轴表示社会财富百分比,横轴上将所有人口按照从低收入到高收入从左向右排列,将每一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社会财富的百分比积累起来,相应的点连成的曲线。基尼系数——是用来评价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指标,是经济社会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有了可测性和可比性。为绝对均等线OY与洛伦茨曲线之间的面积与绝对均等线以下面积之比。G=A/(A+B)人力资本——指人们以某种代价获得并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一种价格的能力或技能。机会成本——生产者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其他可能的最大收入。或者人力资本进行其他活动所创造的最大价值。在职培训——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对已具有一定教育背景并已在工作岗位上从事有酬劳动的各类人员进行的再教育活动。一般培训——职工经培训后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及可以用于原厂商,又可以用于其它厂商。专门培训——职工经培训后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只能用于原来的厂商。生命周期储蓄动机——人进行储蓄的动机来自于对生命周期的理解,通常人们喜欢将收入均军分配在所有时期上。为了退休后能消费而储蓄。钟型收入曲线——人在青少年和老年时期的收入低于平均水平,而在中年时的收入高于平均水平,以收入为纵轴,年龄为横轴形成的曲线。永久收入理论——目标储蓄——确定性前景——不确定性前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将某一生产要素地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总产量的增量及边际产量将会出现递减现象。等产量线——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边际技术替代率——技术水平不变条件下,等产量线上一种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比例。产出弹性——技术水平和投入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若其他投入量固定不变,单独变动一种投入的数量时,这种投入的相对变动所引起的产量的相对变动。生产力弹性——技术水平和投入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所有投入要素都按照统一比率变动时的产出相对变动。替代弹性——技术水平和投入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边际技术替代率的相对变动引起的投入碧绿的相对变动。规模报酬——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当厂商所有投入要素都按照统一比例变动后产量变动的情况。生产函数——一定时期内,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中所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技术进步及类型——能够使一定数量的投入组合产出更多产品的所有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分为资本使用性技术进步、劳动使用性技术进步、中性技术进步。成本——厂商进行生产活动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或生产要素所有者必须得到的报酬或补偿。隐含成本——应付给厂商自有生产要素,但实际上没有付的报酬。增量成本——由于某项生产决策而产生的相关成本,即总成本的增量。经济利润——又称超级利润,厂商销售产品的总收益减去按机会成本计算的生产成本的余额。学习曲线——也叫进步函数,是用来反映平均成本随累计生产量增加而降低的成本变动情况的一条曲线。生产经济区——在等产量途中,将分别代表要素投入的边际产量等于0的投入组合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即为脊线,脊线之间的区域为生产经济区。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平均成本逐步下降的趋势。范围经济——多产品企业的联合产出超出单一产品企业产出的总和。即联合成产超出分别产出之和。成本弹性——技术水平和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总产量沿扩展线的相对变动所引起的总成本的相对变动。企业——存在已久的经济组织形式,是一个为了获取利润而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经济单位。价格机制的替代物,替代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组织。交易成本——为了交换活动而耗费的成本。创新——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者通过企业家的活动将一种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利润最大化——现金——指企业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以及现金等价物,具体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和现金等价物。现金等价物——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和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现金为编制基础,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的流入和流出,表明企业获得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委托-代理问题——指委托人和代理人均追求自身的效用最大化,并且两者的效用最大化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表现为道德风险、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在职高消费。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不完备契约导致。委托-代理理论——针对现代企业制度中显示存在着的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理论。信息不对称——指契约关系中的一些参与人拥有而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信息的状况。不完备契约——指一个契约不能准确描述与交易有关的所有未来可能出现的状态,以及每种状态下契约双方的义务。剩余索取权——企业收益在支付要素报酬和投入品价格之后的剩余收入的索取权。市场——一组为买卖某种商品而相互发生联系的厂商和个人,或指同种商品由供求双方作用形成价格的“地方”。市场结构——指某种商品或劳务在市场上的竞争程度,影响其主要因素:厂商数目多寡和产品的差别程度。完全竞争——纯粹竞争,不存在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情况,不受任何障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停止营业点——市场价格为MC与AVC的交点时,只能收回可变成本,是停止营业点。厂商短期供给曲线——完全竞争市场上,MC曲线位于AVC曲线最低点以上的部分。平均收益——厂商出售一定数量商品后,从每一单位商品中得到的货币收入。边际收益——厂商每多销售一单位商品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值。边际物质产品——生产技术以及其他生产要素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最后追加一单位要素时总产量的增加量。MPP边际产品价值——最后追加一单位要素时增加的边际物质产品的销售值。VMP=P.MPP边际要素成本——最后追加一单位可变生产要素所引起的厂商总成本的增加量。一般均衡——所有市场同时达于均衡的状态。帕累托最适度——生产资源的任何配置已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处境变好,并使另一个人的处境变坏,已使集合体的效用达到最大值的状态。垄断——独占,是市场处于完全由一家厂商所控制,市场上只有一个供给者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厂商间存在着产品差别,竞争与垄断因素并存,以竞争因素为主的市场结构。自然垄断——某些产品需大量固定设备投资,规模经济十分显著,成为自然垄断。销售成本——寻租——通过寻求或维持在行业内的垄断地位来寻求和维持业已存在的租金的活动。寡头垄断——寡占。垄断与竞争因素并存,并以垄断因素为主的一种市场结构。市场上存在为数不多的几家垄断性厂商,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古诺均衡——双头市场上的厂商反应曲线相交的点,称为古诺均衡,各厂商在给定竞争对手的产量时,实现了自己最大利润的产量,此时任一厂商都不会有改变产量的冲动。价格领导——一个行业的价格通常由某一厂商率先制定,其他厂商跟着定价或变价。卡特尔——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如果少数厂商在统筹分配市场份额,决定出售产品的价格或条件,控制出口的数量和质量,分享利润或收益,交换技术、商标或专利等方面达成公开的联合协定。差别定价——价格歧视,指厂商在相同时间内以相同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所取不同的价格,或在充分考虑生产、销售以及风险的变动后,相同产品的销售价格与其边际成本不相称。撇油法——在开始阶段采用高价的短期定价策略,以便将浮在面上的油先撇起来。成本加成定价——所定的价格应能涵盖取得或生产产品的成本,再加上足以使企业按目标回报率获得的利润。基本竞争模型——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消费者;理性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完全竞争的市场。市场失灵——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机制表现出自身难以克服的许多缺陷,市场经济没有达到经济效率的运行状态。外部性——当厂商或者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他人,却没有得到补偿或给予支付的情况。时间外部性——目前的某项经济活动对未来时期可能造成的额外受益或损失。空间外部性——某项经济活动在一定空间上对周围经济主体造成的额外受益或损失。货币外部性——能通过市场价格体现出的外部性。技术外部性——不能通过市场价格体现出的外部性。科斯定理——如果产权是明确界定的,而且谈判协商的交易成本为零,则无论初始有哪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资源的有效配置。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力量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有极端正外部性。准公共物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竞争性,但可以排他,如消防、医疗、交通等。公共资源——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公益物品——政府强制消费的物品,如义务教育等。公害物品——政府禁止消费的物品,如毒品。污染许可证交易——政府对付污染造成的外部性的手段,使厂商拥有许可证才能排污,但是许可证可以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