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专利知识 > 军转警年限

军转警年限

发布时间:2021-08-12 05:00:29

① 军转干部到公安局授衔是怎么规定的

军转干部到公安局授衔的军队职务和地方行政级别是对应的。

军队干部转业回地方,有部分人行政上会降半级(工资级别不降),但其行政职级任职时间应从干部原在部队担任的与地方干部相对应职级的时间计算。这说明副处级和副团职是对应的,正处级和正团职是对应的。

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办公室《关于安排到行政单位的军队转业干部如何计算任行政职级时间的答复》 :

安排到法院工作的军队转业干部,在评定法官等级时,其行政职级任职时间应从干部原在部队担任的与地方干部相对应职级的时间计算。

如:正团职转业干部到地方首次确定为副处级,其任副处级时间应从干部在部队任副团职的时间计算;又晋升正处级,其任正处级时间应从干部任正团职的时间计算。

安排到其他行政单位的转业干部也适用于本办法。

(1)军转警年限扩展阅读

对象

担任团级以下职务(含处级以下文职干部和享受相当待遇的专业技术干部)的军队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列入军队干部转业安置计划:

(一)达到平时服现役最高年龄的;

(二)受军队编制员额限制不能调整使用的;

(三)因身体状况不能坚持军队正常工作但能够适应地方工作的;

(四)其他原因需要退出现役作转业安置的。

担任师级职务(含局级文职干部,下同)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军队干部,年龄50周岁以下的,本人申请,经批准可以安排转业,列入军队干部转业安置计划。

担任师级职务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军队干部,年龄超过50周岁、地方工作需要的,可以批准转业,另行办理。

因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或者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成建制成批军队干部的转业安置,由解放军总政治部与国家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协商办理。

② 当兵转业当警察,或者直接当警察需要什么条件,

已经没有包分配了,要想退伍后成为警察、辅警都是需要通过考试才可以的。学历要求为大专以上,身体素质方面需要参加体能测试,体能测试分三项:1000米跑(女主800米跑)、4x10往返跑、纵跳摸高。另外,人民警察岗位体检对视力要求比较严格,需要达到裸眼4.8才符合要求。

成为警察的途径:参加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中有设置人民警察岗位,例如国考当中有铁路公安,省考有有地方公安、监狱等岗位,具体岗位还需参考招考职位表。

公务员人民警察考试流程:笔试(行测、申论、专业科目考试)——面试——体测体检——政审考察——录用

成为辅警的途径:参加辅警招聘考试

辅警的招录一般由当地公安局进行招聘,各地方要求不一样,普遍的考试流程和公务员考试类似,详情还得以当地辅警招聘公告为准。

(2)军转警年限扩展阅读:

公务员体能测试标准

4x10米往返跑、纵跳摸高、男子1000米跑(女子800米)

评分标准:

4x10米往返跑

男子组 30岁以下(含30岁)≤13″1 31岁以上≤13″4

女子组 30岁以下(含30岁)≤14″1 31岁以上14″4

纵跳摸高

男子组 ≥265厘米

女子组 ≥235厘米

男子1000米跑(女子800米跑)

男子组 30岁以下(含30岁)≤4′25″ 31岁以上≤4′35″

女子组 30岁以下(含30岁)≤4′20″ 31岁以上≤4′30″

网络—公务员体检标准

③ 军转干部当基层警察退休年龄怎么计算

男性60周岁退休

④ 军转干部到公安局授衔是如何规定的

军转干部到公安局授衔的军队职务和地方行政级别是对应的。

军队干部转业回地方,有部分人行政上会降半级(工资级别不降),但其行政职级任职时间应从干部原在部队担任的与地方干部相对应职级的时间计算。这说明副处级和副团职是对应的,正处级和正团职是对应的。

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办公室《关于安排到行政单位的军队转业干部如何计算任行政职级时间的答复》 :

安排到法院工作的军队转业干部,在评定法官等级时,其行政职级任职时间应从干部原在部队担任的与地方干部相对应职级的时间计算。

如:正团职转业干部到地方首次确定为副处级,其任副处级时间应从干部在部队任副团职的时间计算;又晋升正处级,其任正处级时间应从干部任正团职的时间计算。

安排到其他行政单位的转业干部也适用于本办法。

(4)军转警年限扩展阅读

军转干部的待遇:

1、计划分配到党和国家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的军队转业干部,其工资待遇按照不低于接收安置单位与其军队职务等级相应或者同等条 件人员的标准确定,津贴、补贴、奖金以及其他生活福利待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计划分配到党和国家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的军队转业干部,退休时的职务等级低于转业时军队职务等级的,享受所在单位与其转业时军队职务等级相应或者同等条件人员的退休待遇。

本条规定不适用于到地方后受降级以上处分的军队转业干部。

3、计划分配到企业的军队转业干部,其工资和津贴、补贴、奖金以及其他生活福利待遇,按照国家和所在企业的有关规定执行。

4、军队转业干部的军龄,计算为接收安置单位的连续工龄(工作年限),享受相应的待遇。在军队从事护理、教学工作,转业后仍从事该职业的,其在军队的护龄、教龄应当连续计算,享受接收安置单位同类人员的待遇。

⑤ 网上查一下:公务员直级并级内容,军转干部是否算年限。

1.这个和跟军转干部关系不大,主要看军转干部转到地方后是什么级别和职务。职级和职务并行指的是多年未受提拔也可以享受高一级的待遇。
2.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人社部、中组部、中央编办、财政部、国家公务员局5部门部署了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实施工作。
《意见》提出,将对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设置5个职级,由低到高依次为科员级、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和正处级。办事员任满8年未提拔的,可享受科员待遇;科员任满12年未提拔的,可享受副科待遇;副乡科级、副主任科员满15年未提拔的,可享受正科级待遇;正科级干部15年未提拔的,可享受副处级待遇;副县处级干部15年未提拔的,可享受正处级待遇。
职级晋升后,可以享受相应职务层次非领导职务工资待遇,但工作岗位不变。
高于正处级县区市不在列
《意见》对“任职年限”作了解释,指从晋升职级或正式任命职务之月起按周年计算,满12个月为1周年。
《意见》规定,任现职级或职务期间每有1个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任职年限条件缩短半年;每有1个年度考核为基本称职等次,任职年限条件延长1年。
对实施职级晋升制度的机构范围,《意见》作出了明确限定,即县(市、区、旗)和乡(镇、街道)机关和参公管理单位的在编人员;机构规格高于正处级的县(市、区),其所属党委、政府工作部门等不列入实施范围。

⑥ 军转干部套改后任职时间如何算

一、工资的构成
主要包括基本工资和津贴补贴。2006年工改后,公务员实行职级工资制,基本工资调整为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两项,基本工资的标准各地是统一的。津贴补贴在工资构成中所占比重多、差异大,这主要包括工作津贴和生活补贴两大项,个别人员还有特岗津贴(如人民警察警衔津贴、审计工作补贴、纪检监 察办案人员补贴、教龄补贴)、独生子女费、女职工卫生费等小项。我们平常所说的工资套改,主要指的是基本工资的套改。
二、套改方法
(一)职务工资套改:按现在地方所任职务或比照原军队职务等级确定,比如连级转业的对应科员;副营转业的,职务定科员或副主任科员,工资上执行乡科级副职非领导职务(副主任科员)标准,等等。
(二)级别工资套改:从现在确定工资的因素上来看,主要有第一学历、工作年限(工龄)、职务、任职时间、奖惩,在具体操作中,对于2006年7月1日以后转业的,并不能直接按照《公务员级别工资改表》查对,而是有一个模拟套改的过程,即退回到2006年7月1日,依据你那时各要素情况确定后,再按工资正常晋升规定推算到现在。这里面具体情况很复杂:晋升职务、在职学历、奖励高定工资、是否“超档差”等都要考虑到。其中,公务员晋升级别工资,有以下几种 情形:一是晋升职务晋升级别工资;二是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工资(累计5年称职);三是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工资档次(累计2年称职);四是在职取得国家承认的较高学历的也有可能(这条军转干部一般的涉及不到);五是取得较高荣誉直接高定工资。
现举例说明:
某同志,1995年高中毕业后入伍,2003年12月调正连,2007年2月调副营,2010年4月调正营,以前没有因奖励高定过工资,在部队期间,曾取得大专学历。
△现在其职务工资:乡科级正职非领导职务标准,即480元。
△级别工资21-2,545元,套改过程如下:
1、2006年7月,该同志第一学历为高中,职务科员,套改年限12年(如果第一学历是国家承认的全日制大专及以上的,还要加上不计工龄的在校学习时间),级别工资为25-3,408元。
2、2007年1月,依据套改表级别发生了变化,变成24-2,416元(不超档差)。
3、2007年2月,该同志晋升职务晋升级别工资,从3月起级别工资变成23-1,422元(不超档差)。
4、2008年1月,按两年一次晋升级别工资档次,其级别工资变成23-2,455元。
5、2009年1月,不调标。
6、2010年1月,按两年一次晋升级别工资档次,其级别工资变成23-3,488元。
7、2010年4月,该同志晋升职务晋升级别工资,从5月起级别工资变成22-2,498元(不超档差)。
8、2011年1月,因为2007年已按表调过级别,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的考核年限需重新计算,不调标。
9、2012年1月,累计5年称职及以上,应该晋升一个级别,同时又赶上正常调档,这样先晋升级别再晋升级别工资档次,即由原先的22-2→21-1→21-2。
10、2013年1月,不调标,级别工资还是以前的21-2,545元。
三、津贴补贴
相对来说,确定津贴补贴简单一些。转业干部在新单位的职务、岗位确定了,其津贴补贴“按同职务等级(专业技术职务)同等条件地方人员的规定执行”,只是各地在理解、执行相关文件方面还不太一样。

⑦ 当武警5年可以转业吗

根据军转安置的指导性文件《暂行办法》规定,转业军人的安置地有以下几种选择。

1.军队转业干部一般由其原籍或者入伍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安置,也可以到配偶随军前或者结婚时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
2.配偶已随军的军队转业干部,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到配偶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
(1)配偶取得北京市常住户口满4年的;
(2)配偶取得上海市常住户口满3年的;
(3)配偶取得天津市、重庆市和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副省级城市常住户口满2年的;
(4)配偶取得其他城市常住户口的。
3.父母身边无子女或者配偶为独生子女的军队转业干部,可以到其父母或者配偶父母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未婚的军队转业干部可以到其父母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
父母双方或者一方为军人且长期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军队转业干部,可以到父母原籍、入伍地或者父母离退休安置地安置。
4.军队转业干部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到配偶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也可以到其父母或者配偶父母、本人子女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
(1)自主择业的;
(2)在边远艰苦地区或者从事飞行、舰艇工作满10年的;
(3)战时获三等功、平时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的;
(4)因战因公致残的。
5.夫妇同为军队干部且同时转业的,可以到任何一方的原籍或者入伍地安置,也可以到符合配偶随军条件的一方所在地安置;一方转业,留队一方符合配偶随军条件的,转业一方可以到留队一方所在地安置。
6.因国家重点工作、重点建设项目、新建扩建单位以及其他工作需要的军队转业干部,经接收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批准,可以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安置。符合安置地吸引人才特殊政策规定条件的军队转业干部,可以到该地区安置。

如果与当地女孩结婚,配偶还需要在此城市居住满两年,或者你父母的户口迁到这里。

⑧ 军转干部的军龄、任现职职务年限和相关时间如何计算

计算军转干部的军龄、任现职务(含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年限和相关时间,均按周年统一截止到批准其转业当年的3月31日。

⑨ 转业军人首次评定人民警察警衔的标准2015

公安部规定:对军队转业干部,有关部门根据地方工作需要和本人的德才条件,参照他们在军队的职务,分配了适当工作,确定了相应的人民警察职务。

《警衔条例》第十条规定:“人民警察警衔按照人民警察职务等级编制警衔授予。”据此,从军队转业的人民警察,均应按照现任的人民警察职务等级评授警衔。

现任职务仍是首任人民警察职务的,担任现职时间,可以与转业前在军队担任的最后职务时间合并计算。

(一)“德才表现”,是指人民警察政治品质、思想觉悟、遵纪守法、联系群众、实事求是、公道正派、廉洁奉公、英勇献身等表现和知识化、专业化程度,实际工作能力,执法水平。

“现任职务”,是指按干部管理权限由主管部门正式任命的职务,不是指临时委派或暂时指定代理的职务。

“担任现职时间”,是指现任职务从其主管部门正式下达任命通知之日起计算的任职的时间。连续担任同一等级职务的时间可以合并计算。

“工作年限”,是指按国家有关规定计算的正式参加工作时间的总和。工作满十二个月为工作年限一年。

(9)军转警年限扩展阅读:

转业,指中国人民解放军或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的军官和城镇户口的士兵退出现役,分配到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等单位,参加工作或参加生产的活动

军人必须要达到一定条件才能选择转业。普通的义务兵和低级别的士官没有转业,只有中级以上的士官以及军官才有转业选项,也就是上士以上的士官以及军官和文职干部

由一种行业转到另一种行业。特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转到地方工作

参考资料:人民日报—国务院批转公安部评定授予人民警察警衔

⑩ 军转进公安40岁以上还授警衔吗

当然得授警衔啊,很多团职军转都40岁了,按实际情况授予二级警督、一级警督警衔都很正常

阅读全文

与军转警年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厦门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74
农民大爷发明秸秆炉 浏览:210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