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专利知识 > 沉降年限

沉降年限

发布时间:2021-08-12 02:46:13

Ⅰ 自建房一般几年沉降稳定

沉降的情况没有硬性规定,要看地基、地质和地域的情况而定的。土质不同其沉降水平也不同。如果砖混结构属于非地震代区域,一般三层自建房沉降年限为5-10年开始出现,墙体将会出现轻微裂痕。如果不出现水土流失等情况,沉降将维持现状,不会继续下沉,使用寿命在30-50年间。

新房沉降期需要1---4年,1,沉降缝的定义: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 2,当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很大而地基又较弱时,房屋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开裂。



(1)沉降年限扩展阅读:

1、斜裂缝

若建筑物中间的沉降比较大,两端沉降比较小,墙壁就容易出现“八”字形裂缝,反过来的话就容易出现倒“八”字裂缝。 这种斜缝的主要原因是地基不均匀变形导致的,让墙身受到剪切应力,导致主体过大面破坏。

2、窗间墙上水平裂缝

这种裂缝常常出现在窗间墙的上下对角处,沉降比较大的裂缝在下,沉降小的一边裂量在上,也是靠窗口处裂缝较宽。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地基不均沉降,导致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

3、竖向裂缝

常常发生在纵墙顶层墙或在底层窗台墙上。一般顶层墙竖向裂缝是由于建筑反向挠曲,导致墙顶受拉引起的。而底层窗台上的裂缝是因为窗口过大起到反作用引起的。

Ⅱ 建筑物的沉降降最大允许的多少,多少年限允许沉降多少,哪里有规定

除设计图纸有规定外 一般是稳定后最后10天的平均速率小于规定值0.3mm,统计所有整个周期内的所有值,即为最终沉降量,同时规范在《JGJT8-9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有相关要求。

Ⅲ 建筑物竣工后沉降多长时间监测一次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里有明文规定

Ⅳ 房屋沉降期有几年

沉降量是根据地质的不一样而标准不一样。

  1. 根据地基设计的规范性;

  2. 按照建筑物的结构异同决定;

  3. 依照相应的沉淀控制标准,看该建筑物是否符合产权单位相关要求. 建筑测量,沉降监测一般都是精确到毫米。

建筑物在建期间是建好一层做一次沉降观测记录,建后如果沉降情况正常的话是例行每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不再沉降。

一般大概2厘米左右吧,当到一定年限规定时将不会沉降。因为沉降量在设计图的规定内有所沉降,在这之外还是有变化的除设计图纸有规定外 一般是稳定后最后10天的平均速率小于规定值0.3mm,统计所有整个周期内的所有值,即为最终沉降量。

如果楼板能下沉5-6公分,那说明你这是危楼。普通的砼结构都是建筑整体沉降,如果楼板沉降,这是严重的质量事故!可能钢筋配比有问题,那就是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至于楼板裂缝,一般的砼收缩裂为不规则的细微裂纹,肉眼是无法看见的。只能是阴水后才能发现。这种状况一般都会用环氧树脂补裂纹!

Ⅳ 如何确定沉降观测的周期和时间

不知道你是什么类型的沉降观测 是房建还是暗挖土建之类的,一般我这的暗挖隧道沉降量测频率是这样的 根据进尺每20m一个断面每个断面8个点(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增加减少)
1-7天 2次/天 。 7-15天 1次/天 。15天-1月 1次/3天。 1-3个月 1-2次/周 。3个月以后 1-3次/月
根据实测数值对比施工规范要求 确定频率,希望能帮到你!

Ⅵ 沉降观测时间

沉降观测的周期应能反映出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规律,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从而使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结果。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一般认为建筑在砂类土层上的建筑物,其沉降在施工期间已大部分完成,而建筑在粘土类土层上的建筑物,其沉降在施工期间只是整个沉降量的一部分,因而,沉降周期是变化的。根据工作经验,在施工阶段,观测的频率要大些,一般按3天、7天、15天确定观测周期,或按层数、荷载的增加确定观测周期,观测周期具体应视施工过程中地基与加荷而定。如暂时停工时,在停工时和重新开工时均应各观测一次,以便检验停工期间建筑物沉降变化情况,为重新开工后沉降观测的方式、次数是否应调整作判断依据。在竣工后,观测的频率可以少些,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的大小而定,一般有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半年与一年等不同周期。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对重点观测和科研项目工程,若最后三个周期观测中每周期的沉降量不大于2倍的测量中误差,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一般工程的沉降观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认为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应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
根据编制的沉降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稳固后及时进行。一般高层建筑物有一层或数层地下结构,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待临时观测点稳固好,方可进行首次观测。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一般用N2级精密水准仪,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比较观测结果,若同一观测点间的高差不超过±0.5mm时,我们即可认为首次观测的数据是可靠的。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0.00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500mm),然后每施工一层就复测一次,直至竣工。
在施工打桩、基坑开挖以及基础完工后,上部不断加层的阶段进行沉降观测时,必须记载每次观测的施工进度、增加荷载量、仓库进(出)货吨位、建筑物倾斜裂缝等各种影响沉降变化和异常的情况。每周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出观测点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和沉降速度。若出现变化量异常时,应立即通知委托方,为其采取防患措施提供依据,同时适当增加观测次数。
另者,不同周期的观测应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基点和被观测物上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要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能保证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主观不确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能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结果的可比性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Ⅶ 试简述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

分三种情况:
1、地基的承载力足够,过一段时间之后,地基沉降就基本稳定;
2、地基的承载力不满足上部结构的要求,地基沉降就会越来越大,不会停止,直到地基彻底破坏;
3、地基的承载力不够,但是差的不太多,在地基下沉的时候,承载力会相对提高,提高之后的承载力又满足要求了,那么在达到一定的沉降之后,就会停止沉降。
注:除了碎石土、砂土之外的一般土质地基而言,想要达到沉降稳定,不是三五天和几个月的事,而是以年为单位的,怎么着也要个二三年、三五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彻底稳定。

Ⅷ 絮凝时间与沉降时间的区别

絮凝时间:带有正电(负)性的基团中和一些水中带有负(正)电性难于分离的一些粒子通过异性电荷相吸的原则聚合起来的时间。

沉降时间:不同相分离完成的时间。

一般来讲,水中的沉淀或颗粒物在絮凝成较大基团后,才会开始沉降,完成后液相的分离。

Ⅸ 沉降观测次数和时间有何要求

沉降观测的次数和时间,应按设计要求确定。一般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及时进行D民间建筑每加高1层应观测1次,工业建筑应在不同荷载阶段分别进行观测,整十施工时间的观测不得少于4次。建筑物和构筑物全部竣工后的观测次数:第一年4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至下沉稳定(由沉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判定)为止。观测期限一般为:砂土地基2年,粘性土地基5年,软土地基10年。当建筑物和构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的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1次的连续观测,同时应对裂缝进行观测口

阅读全文

与沉降年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作业谁发明的名字 浏览:633
狮山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542
厦门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74
农民大爷发明秸秆炉 浏览:210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